12轮子的故事
2023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01

1、游戏:(体验轮子的作用)
(1)伸出你们的右手手指,慢慢的推动桌子上的新华字典,感受一下,用多大的劲儿,能推动新华字典呢?
(2)我们在字典下面摆放三只圆形的铅笔,伸出你的右手,慢慢推动新华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大的劲儿能推动呢?
(3)比较:两次推动新华字典的劲儿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科学思维
知道轮子应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实践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作用--省力。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轮子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轮子的作用以及轮子的发展历史。
拓展思考:如今的轮子,仍然在不断的改进,那么未来的轮子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低段的学生而言,尽可能多的给它们提供很多相关的图片,并引导认识不同的轮,对今后的学习是一种奠基。同时也是无形中在学生脑海里播下科技的种子,增长学生见识,体会到科技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5.人们又给木轮套上铁皮后使得车轮更加结实了。( )
答案: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12、轮子的故事
轮子的故事 (课题)
轮子的作用--省力
轮子的发展史:
滚木--木轮(实心)--木轮(挖空、有轮辐)--木轮(套上铁皮、结实)--橡胶轮(弹性、轻便、舒适)
单元
《用双手创造》
课题
12.轮子的故事
课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的故事》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的故事》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详细内容为“轮子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轮子的起源、种类、作用,以及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概念,知道轮子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轮子的种类和作用,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轮子的基本概念,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子模型、图片、实物(如自行车轮子、汽车轮子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轮子实物,引导幼儿思考轮子的作用。
(2)让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的轮子,分享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讲解轮子的起源和发展,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历史。
(2)介绍轮子的种类,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轮子。
(3)讲解轮子的作用,引导幼儿思考轮子为何能发挥作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轮子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轮子的特点。
(2)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轮子。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画的轮子,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实用的轮子?六、板书设计1. 轮子的起源和发展2. 轮子的种类3. 轮子的作用4. 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轮子,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2. 答案示例:(1)轮子名称:自行车轮子(2)特点:圆形,可转动,有轮胎和轮圈组成。
(3)应用:自行车轮子可以让人轻松骑行,节省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轮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轮子的起源、种类、作用和应用。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单元 用双手创造 12 轮子的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_9

《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2017课标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第三课,主要对应课标中“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内容。
教材和教学参考为本课划分了四个板块,一是动手活动,通过用手移动盒子,体验轮子省力功能;二是通过资料知道轮子是怎样发明的,了解轮子的进化历程,从而理解科技在不断创新;三是动手活动,利用砝码盒制作小车,体会轮子的作用;四是通过观看未来轮子应用的视频,延伸课堂,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领略五彩斑斓的轮子世界。
学情分析一年级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轮子,但脑海中只有浅显的轮子形象,对轮子的结构、分类、用途都不清楚,需要教师设计活动将其注意力固化在轮子上。
通过上几节课学习,学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动手搭建任务,可以进行带轮小车的搭建了,但搭建任务必须要循序渐进,从而让学生对车轮有一个由浅及深的认识过程。
在进行本节课之前,一年级同学已经入校三个月了,对科学课学习兴趣浓厚,不过注意力不能持久,需要教师不断用新知识、新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思路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我将从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入手,让学生以“乐学”的情绪进入课堂。
通过挑战用手移动盒子以及用铅笔移动盒子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接下来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轮子的历史,孩子们排列轮子的发展历程卡片,完成对轮子发展历史的认知任务。
接下来再次挑战用砝码盒制作小车,通过动手组装,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轮子。
最后通过领略轮子现在与未来世界,感受科技应用之美。
教学目标(1)学生能体会“轮子”省力的作用,了解轮子发展的历史,并能动手给小车装上轮子,理解滚动摩擦更加省力的科学原理。
(2)学生能通过对比的方法,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轮子资料,推导出轮子形状与结构演化过程。
(3)学生能通过寻找让推拉小车更省力的方法,产生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装小车轮子,深化团结协作、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
(完整版)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学期全册教案免费

来自南京廖华2018-2019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学期全册教课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剖析一年级上册科学,主要以小孩的本性为主,着重小孩的感官和着手能力的培育,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 , 内容以下:一、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
让孩子认识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科学家都分有哪些 ?并结称身旁看到的、听到的、去真实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
进而萌生未来当科学家的梦想,从小建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2、小小工程师。
经过学习,认识工程师的工作,试着着手制作简单的作品。
3、上好科学课。
经过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着手兴趣,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
喜爱思虑,喜爱发问题。
二、用感官察看: 4、认识感官。
结称身体的特色,亲自运用感官,知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5、感官总动员。
经过学习认识,生活中有些东西能够利用感官来分辨,未知的东西决不可以随意试试。
6、借助工具察看。
知道关于分辨不了的事物能够借助工具,这样以便于更为正确的判断。
简单知道各样工具的用途。
三、用大难思虑: 7、做个小侦探。
能对身旁的事物产生兴趣,喜爱提出问题,并能自己亲自试验,获得答案。
关于身旁发生的现象能够做简单的解说。
在不认识的状况下能够做出推测,进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8、暗箱里的奥密。
联合书中的图片推测剖析,进而认识暗箱的奥密。
能举案例谈谈生活中见到的暗箱都在什么地方。
9、树叶变黄了。
学会察看身旁的树叶,经过自己的察看说出树叶变黄的简单过程,学会采集校园树叶变黄的过程,并与伙伴进行沟通。
四、用双手创建: 10、衣食住行的变化。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是人工开发建设的,那些是自然地,并能举实例说一说。
知道人工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有亲密联系的。
11、在教师的指引学习下,初步的知道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的不一样。
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人类的不停发明。
12、轮子的故事。
在实验中认识轮子的作用,知道圆形的物体比其余形状的物体滚的快,初步知道古往今来轮子发生的改变。
一年级科学《轮子的故事》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
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内容
轮子的故事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坐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圆柱形铅笔6支,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辆4只、纸盒1只、吸管1根、竹签2根,另加工辅助工具若干。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
2.接着出示各种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轮子的故事》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的第3课。
本单元从科技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轮子的故事》共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体验活动,通过用两种方法推动一个重物,体会轮子的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图片、阅读、实物展示轮子的发明史,了解从古到今车轮的发展与改进过程,知道车轮的改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部分是动手制作,通过提供简单有结构的材料,给小车安装轮子,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改进小车才能使轮子更加灵活。
第四部分,通过交流轮子的作用,体会轮子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拓宽学生视野。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轮子并不陌生,从自己的玩具车到家里、街上的汽车,生活中处处能看见轮子,他们也可能体会过轮子省力的作用,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轮子。
本课就是要他们了解身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体验工程师的工作。
一年级学生活泼、可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在实验前一看到实验材料就急于动手,所以在实验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材料的出示时间,一年级学生处于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细致观察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推重物的对比,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阅读轮子的发明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关键变化。
科学探究:能动手制作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
科学态度:愿意讲述和倾听,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生活中轮子的发明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并且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并能改进小车的轮轴,提高小车的灵活性。
五、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圆筒铅笔(每名学生5-10根),大字典(每组一本)、轮子(每组4个)、吸管(每组两个)、胶带、剪子、锥子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大的圆筒状桶装水实物或图片。
2024年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4.3《轮子的故事》(课件)

探究新知
shǐ yònɡ lún zǐ shì fǒu shěnɡ lì
使用轮子是否省力?
shí yàn cái liào
zì diǎn běn yuán mù bànɡ ruò ɡān ɡēn
实 验 材 料 : 字 典 1 本 , 圆 木 棒 若 uō yì shuō
shí yàn
实 验 1:
wǒ de ɡǎn shòu
我 的 感 受:
。
shí yàn
实 验 2:
wǒ de ɡǎn shòu
我 的 感 受:
。
探究新知
lún zǐ de lì shǐ hěn yōu jiǔ
轮子的历史很悠久。
àn zhào xiān hòu shùn xù wéi zhè xiē lún zǐ pái pái xù
2024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12.《轮子的故事》
知识导入
ɡuān chá zhè xiē lún zǐ
zhǎo chū tā mén de ɡònɡ tónɡ tè zhēnɡ
观察这些轮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轮圈(轮)
(轴)轮轴
探究新知
zhǎo chū zhè xiē lún zǐ shànɡ de lún hé zhóu
bǎ tā men biāo chū lái
找出这些轮子上的轮和轴,把它们标出来。
轴 轮
轴 轮
轮
轴 轮
轴
探究新知
shēnɡ huó zhōnɡ hái yǒu nǎ xiē dì fānɡ yònɡ dào le lún zǐ
dài lái le nǎ xiē biàn lì
生 活 中 还 有 哪 些 地 方 用 到 了 轮 子 ?带 来 了 哪 些 便 利 ?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轮子的故事 苏教版

12 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生能体会“轮子”省力的作用,了解轮子发展的历史,并能动手给小车装上轮子,理解滚动摩擦更加省力的科学原理。
(2)学生能通过对比的方法,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轮子资料,推导出轮子形状与结构演化过程。
(3)学生能通过寻找让推拉小车更省力的方法,产生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装小车轮子,深化团结协作、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
(4)学生能理解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前进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生活得更便捷。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4人组)圆柱形铅笔六枝,筷子、盛砝码的砝码盒(用作小车),车轮与车轴,剪刀、胶带、吸管。
教学过程:一、真实经历,体验轮子的发明师:小朋友们,老师收到了满满一箱子的科学图书(你们看有……,有……,想不想看?),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把这箱书推到(加手势)讲台前面来?生尝试(小个子)(大个子)师:看来啊这箱书实在是太重了,那请小朋友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一个小朋友就能很轻松地把这箱书推到讲台前面来呢?生讨论(提取类似“轮子”的答案)师:这个方法行不行呢?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活动:利用塑料管推动箱子师:(问推书的同学)现在是不是很轻松的就能推动了啊?生答师:你们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啊?(出示字典、铅笔)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一本字典和几只圆柱形铅笔,字典代表这箱书,铅笔代表这些塑料管。
我们先用一根手指推一推这本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少力气,然后再把铅笔放到字典下面,用同一根手指再推一推这本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少力气,比一比两次感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变省力了。
下面就请每一组的小朋友们轮流体验一下。
活动:利用字典、铅笔感受滚木的作用师:体验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把材料放回托盘里,老师来看看哪组整理的最快!刚才我们第一次感受了没有铅笔推动这本字典需要多少力气,第二次感受了垫了铅笔之后再推动这本字典需要多少力气,两次感受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师:在箱子下面放塑料管、在字典下面放圆柱形铅笔都能起到省力的作用,那这个塑料管和铅笔就像什么啊?有什么作用呢?生答(能够滚动,像轮子一样)小结: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