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大鼠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

合集下载

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分析

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分析

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分析常静;沈仲夏;蔡敏【摘要】目的:血清S100 B蛋白浓度可提示患者脑卒中后脑损伤情况。

文中分析卒中后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S100 B蛋白的特征及抗抑郁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95例。

在排除不愿及不能完成测试患者后,最终纳入52例进入研究,并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8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定患者抑郁症状及疗效。

治疗前及治疗终点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清S100 B 蛋白浓度;另招募年龄、性别匹配脑卒中后康复患者36例以及36例健康对照人群测定血清S100 B浓度进行比较。

疗效以治疗8周末HAMD评分减分率进行评定,HAMD减分率≥50%为有效。

结果卒中后抑郁、康复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44±0.14)、(0.36±0.09)和(0.21±0.10)μg /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8,P<0.05);治疗前男、女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46±0.16)和(0.43±0.14)μg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2,P=0.4833);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42±0.12)和(0.47±0.15)μg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7,P=0.1963);治疗后有效与无效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降低值分别为(0.13±0.03)和(0.04±0.01)μ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595,P<0.05)。

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关。

治疗后血清S100 B蛋白下降明显可提示抗抑郁治疗疗效良好。

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

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

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过斌;周东丰;谭云龙;杨甫德;邹义壮;张向阳;曹连元;张五芳;周宇;郑丽丽【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09(023)003【摘要】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6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其中首发19例,非首发42例)和52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两组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差异;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HAMD评分及疾病状况间的关系.结果:(1)抑郁症组血清S100B 浓度高于对照组[(0.17±0.10)vs.(0.11±0.04)μg/L] (P<0.001);(2)抑郁症组首发和非首发患者间血清S100B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5±0.04)vs.(0.17±0.12)μg/L,P=0.430];(3)抑郁症组血清S100B浓度与患者年龄、总病程、HAMD评分无相关(P>0.05),与患者首发时年龄、发病次数相关(r=-0.29,0.36;P=0.024,0.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浓度高于正常对照.尽管与疾病症状无关,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复发可能性的生物学指标.【总页数】4页(P188-191)【作者】过斌;周东丰;谭云龙;杨甫德;邹义壮;张向阳;曹连元;张五芳;周宇;郑丽丽【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191;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191;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1【相关文献】1.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 [J], 谭云龙;谭淑平;陈楠;韩标;杨甫德;曹连元;李佳;周东丰;邹义壮2.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血清 S100B 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J], 陈伟河;何定芳;张惠英;林贵喜;余进胜3.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 [J], 韩笑乐;谭云龙;杨甫德;王志仁;李英丽;陈松;王玥婵;邹义壮;周东丰4.曲唑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 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J], 林雪菜;汤义平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产后抑郁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J], 曾建; 陈晓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后抑郁与S100B蛋白浓度变化

脑梗死后抑郁与S100B蛋白浓度变化

P< .5 0 0 。轻度抑郁组与对照组 比较 t 2 5 , = .3 P<00 。H . 1 AMD评 分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r O 9 3 = .4 7
表2
梗死部位 与梗死后抑郁者血清 S0 B浓度的关系 ( , LJ 10 i±
注 : 测 值 与右 侧 值 比较 采 用 t 验 左 检
中度抑郁 ,I3 > 5分为重度抑郁 。
12 方 法 .
注: 抑郁组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F=1 .6 P< . 5 重度 与中 2 7 , 0 0 ,
度抑郁组比较 t 7 9 , = .9 P< .5 中度与轻度抑郁组 比较 t 6 2 00 , = .,
12 1 标本采集 ..
病例组采血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入院后第 3 d清晨空
梗死后 S0 B升高显著 , 10 见表 2 。
表1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患 者 血 清 S 0 B 水 平 比 较 ( S 10 i4 ) -
列要求 : ①近 1 月无任何脑供血不足发作 的症状 。②无严 重 的肝、 肾疾病 。③近期无重大手术 。 1 12 诊断标准 .. 1 13 检查量 表 .. 脑梗 死诊 断符合全 国第 四次脑血管 病会 抑 郁 障碍 的测 查采 用汉 密 顿抑郁 量 表
21 0 0电化学发光 免疫 分析 仪 ,10 S0 B试 剂盒 均购 自 R C O HE 公司, 操作按试剂说明书。正常参考值 ( 0 0 8 L 0~ .9 ) 。
.. xe 0 3完成 , 2 数 程度的相关性和不 同梗死部位对患者血清 S0 B水 平进行分 12 3 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分 析采用 E cl 0 10 析, 以评价脑梗死后 SO B水平在抑郁中的意义。 IO 据 以 ± 表示 , s 多样本均数 比较进行方差 分析 ( F检验 ) 多 ,

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2 2 2 2.
[ ] 陈孝平. 2 七年制外科 学[ ] 北京: 民卫生 出 社,02 10 . M . 人 版 20 : 0 0 [ ] 赵辩. 3 临床皮肤病学 [ . 3版. M] 第 南京: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0 1 20 :
3 48 —3 9 4 .
[ ] 赵 兆 兰 , 志 清 , 小 华 , . 年 住 院 患 者 营 养 状 况 调 查 分 析 [ ] 实 4 庄 陈 等 老 J. 用 老 年 医学 ,0 0 2 ( ) 5 5—5 7 2 1 ,4 6 :0 0. [ ] F o r l oaoai . orntt nl t u namiinpeit po 5 odTi lb r o P o u io a s tso d  ̄o r cs or aC l tn ri a d
率 随 之 上 升 , 其 是 长期 卧床 患 者 , 养 不 良发 生 率 高 达 7 .3 【 。 有 研 尤 营 27% 4 】 究证实 , 营养不 良是影响脑卒 中预后不 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J 同时营养不 良 ,
也是脑卒 中后感染等并发 症的促 发 因素 , 影响患 者神经 功能和生 活能力 是
的重 要 原 因之 一 j 。故 积 极 治 疗 脑 梗塞 的 同时 , 积极 治疗 贫 血 , 早 进 行 亦 尽
营养支持治疗 , 纠正低蛋 白血症 , 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调查 中发现 ,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 中 , 7 长期规则服用 降压药者仅 2 ( 5 ;7例急性 脑梗塞合并 感染且 合并 高血压 患者 8例 占3 %) 5 中, 长期规则服用降压药者仅 1 例 (占 1 %) 没有 长期 、 1 9 , 正规 、 有效 的抗高 血压治疗 , 脑 卒 中的发 病 产生 促进 作 用 , 对 故应 做 好脑 梗 塞 的一 级 预防

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蛋白影响

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蛋白影响

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蛋白影响王艳;刘继文;连玉龙【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年(卷),期】2008(24)1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温和应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应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刺激时间8周,跳台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GFAP和S100β蛋白的表达。

结果抑郁组GFAP和S100β免疫反应产物阳性细胞计数值(32.85±5.57,35.64±9.84)均较对照组(27.03±5.47,27.44±9.46)显著增高(P<0.05),细胞形态有所改变;大鼠跳台实验成绩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反应期明显延长,潜伏期缩短,而错误次数从第4周开始明显增加。

结论慢性温和应激可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诱发抑郁并引起海马GFAP和S100β蛋白表达的增加。

【总页数】3页(P1214-1216)【关键词】应激;抑郁;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跳台实验【作者】王艳;刘继文;连玉龙【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3【相关文献】1.烧伤后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J], 何梅;覃霞;陈鹏慧;杨宗城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叶缘苑;王高华;王惠玲;王晓萍;刘忠纯;杨灿3.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及Bcl相关蛋白表达与凋亡的影响 [J], 俞爱月;苏巧荣;刘学红;王岚;张剑4.BDNF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应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J], 吴红芳;金齐颖;曹金英;马原源;张园园;刘昊5.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J], 金齐颖;吴红芳;张园园;马原源;邓春颖;刘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研究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研究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研究王艳;刘继文;连玉龙【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1)001【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应用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建立抑郁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郁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S100β阳性细胞体积有所增大,显色较深,S100β蛋白表达增强,其灰度值(120.6±14.3)与正常对照组(145.6±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慢性温和应激可诱发抑郁,引起海马SIOOβ蛋白表达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抑郁的发生、发展.【总页数】3页(P16-18)【作者】王艳;刘继文;连玉龙【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749.4【相关文献】1.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 [J], 于淼;张春涛;赵冰骢;张丹妹;邬继红;图娅;史榕荇;许明敏;郭郁;张旭辉;王瑜2.石菖蒲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J], 王鹏;吴贻明3.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G蛋白α亚型Gαi、Gαo和Gαq表达的影响 [J], 维妮拉·乌斯曼;麦合苏木·艾克木;玉苏甫江·台外库力;麦提喀斯木·尼扎木丁;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4.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J], 吴枫;孔令韬;汤艳清5.甘麦大枣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及结构蛋白表达的影响 [J], 郭锐;秦卫帅;张双勇;张淑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年龄组抑郁症模型大鼠脑乙酰胆碱酯酶及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不同年龄组抑郁症模型大鼠脑乙酰胆碱酯酶及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应激前
80. 34 ± 9. 53 77. 85 ± 12. 341) 79. 61 ± 10. 12 77. 17 ± 13. 651) 78. 63 ± 11. 96 7± 7. 98 60. 65 ± 11. 141) 86. 77 ± 10. 98 58. 92 ± 13. 581) 2) 84. 94 ± 14. 03 49. 81 ± 9. 211) 3)
6. 68 ± 1. 50 19. 21 ± 3. 071)
AChE
6. 56 ± 1. 13 9. 21 ± 2. 001) 7. 67 ± 1. 45 14. 04 ± 3. 671) 2) 6. 13 ± 0. 50 19. 80 ± 2. 031) 3)
图 1 各组大鼠海马 ChAT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 400)
ChAT( U / g)
364. 87 ± 10. 47 383. 58 ± 7. 221) 360. 75 ± 10. 39 410. 74 ± 9. 841) 325. 97 ± 10. 40 425. 48 ± 13. 251)
AChE( U / mgprot)
1. 59 ± 0. 45 2. 62 ± 0. 131) 1. 34 ± 0. 21 3. 37 ± 0. 951) 1) 1. 06 ± 0. 32 4. 32 ± 0. 651) 3)
19. 67 ± 5. 45 20. 04 ± 4. 94 16. 93 ± 2. 33 18. 47 ± 2. 90 17. 57 ± 4. 86 16. 35 ± 2. 67
79. 23 ± 9. 85 17. 60 ± 5. 01 34. 08 ± 5. 261) 13. 78 ± 3. 771) 74. 07 ± 7. 21 9. 47 ± 1. 73 18. 93 ± 5. 251) 2) 3. 42 ± 1. 001) 2) 70. 81 ± 5. 67 8. 50 ± 2. 65 6. 69 ± 1. 241) 3) 1. 47 ± 0. 211) 3)

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陶雪龙恩武熊堉蒋敏童荣生边原吴行伟来源:《中国药房》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抑郁症尤其是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抑郁症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方法:对二甲双胍与T2DM及抑郁症的联系、二甲双胍的抗抑郁机制及其抗抑郁作用的人群和剂量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结果与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其治疗T2DM的安全性好,并可通过抗糖尿病、抗炎、抗氧化、直接修复受损的海马结构等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

二甲双胍治疗抑郁症的反应性与性别密切相关;其用于改善抑郁症的剂量与治疗T2DM相当,但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国内尚未开展对二甲双胍抗抑郁的大型队列研究。

因此,对于二甲双胍改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抗抑郁效果及应用,仍需进一步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二甲双胍;抑郁症;2型糖尿病;抗抑郁机制中图分类号 R969.3;R971+.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07-0885-06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之一。

临床上传统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

然而,这些抗抑郁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有一些局限性,如单胺类药物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才能产生治疗反应。

研究表明,谷氨酸能药物(如拉莫三嗪、利鲁唑)可以产生更快、更持久的抗抑郁效果,但这些药物疗效有限,在20%~30%的抑郁症患者中会出现耐药性[2]。

另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易导致患者代谢异常[如体质量增加、高血糖、高空腹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和脂代谢紊乱等],可能会加重或诱发糖尿病[3]。

因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选择常规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可能对T2DM控制不利,亟需探寻新的药物或方法来治疗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抑郁症合并T2DM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r e n c o i e v d i hr n cunp e i t bl l t e s a d e l e is r e r d c a e mid s r s n xp or t ol .M e ho s t d :Th r y W it rr t r i i d it s e a s we e d v de i t o r r p a d t e r s i n gr p,mo r t hr i n o c ntolg ou n he d p e so ou de a e c on cunp e i t bl t e s wa s d t u or he r d c a e s r s s u e o s pp tt mo l h on r r p wiho n tmul ton To ob e v n o p r hepe f r a c wo gr up de ,t e c t olg ou t uta y s i ai . s r e a d c m a e t ro m n eoft o s a dt o u n he c ns mpton o i ui ,p a m a c ts ll v l r e s r d b a i i i flq d l s ori o e e s we em a u e y r d o mm un a s y,a o e t d o sa nd c nv r e
维普资讯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OUR NAL O I JAN D C I R I 2 0 y ,0 5 F X N I G ME I ALUN VE STY 0 7Ma . 3 ( )
41 8
慢 性 温 和应 激 抑 郁 模 型 大 鼠 s 0  ̄蛋 白水 平 的变化 l0
王 艳 ,刘 继 文 ,连 玉 龙 ,杨 晓 燕
( 疆 医 科 大 学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劳 动 卫 生 与 环 境 卫 生 学教 研 室 ,新 疆 乌 鲁 木 :目 的 : 察慢 性 不 可 预 知 的 温 和 应 激 抑 郁 模 型 ( ho i u pe i a l mi t s , UMS 大 鼠行 为 学 观 C rnc n rdc be l sr sC t d e ) 的 改 变 以 及 血 浆 、 匀 浆 中 ¥ 0  ̄ 白水 平 的 变化 , 讨 ¥ 0  ̄蛋 白在 抑 郁 发 生 、 展 中 的 作 用 。 方 法 :0只 Wi— 脑 10 蛋 探 10 发 3 s tr 性 大 鼠随 机 分 为 正 常 对 照 组 和 抑郁 模 型 组 , 用 慢 性 不 可预 知 的 温 和 应 激 建 立 大 鼠 抑 郁 模 型 , 常 对 照 组 不 e雄 利 正 予任 何 刺 激 , 察 并 比较 2组 大 鼠行 为学 表 现 及 液 体 消 耗 情 况 , 用 放 射 免 疫 法 测 定 血 浆 皮 质 醇 水 平 ( 算 成 皮 质 观 采 换 酮水 平 ) 采用 酶联 免疫 吸 附 试 验 夹 心 法 测 定 ¥ 0 1蛋 白水 平 , 对 2组进 行 比较 。 结 果 : 模 4周 后 , 对 照 组 相 , 10 ] 并 造 与
( p rme t f c pa in lHe lh a d En io me t lHe lh,C le eo b i a t De a t n Oc u to a a t n v r n n a a t o o lg f Pu lc He lh, Xi ja g Me ia i e st n n d c lUn v r i i y,Ur mq 3 0 4,C i a u i8 0 5 hn )
C a g so I 0i rti v l nc r ncu p e itbemi tes h n e f O [p oenl e i h o i n rdca l l srs S e d
W ANG n,LI Jiwe Ya U - n,LI AN —o g,e l Yu l n ta
第 3周 有 下 降 的趋 势 , 对 照 组 相 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应 激 结 束 后 , 型组 大 鼠 血 浆 ¥ 01蛋 白 水 与 P .5。 模 10 ]
平 明 显 高 于对 照 组 ( P< O 0 )但 脑 匀 浆 水 平低 于 对 照 组 ( .5 , P< O 0 ) 结 论 : UMS大 鼠 行 为 学 表 现 与 抑郁 症 临 . 1。 C 床 表 现 中 的精 神 运 动性 阻滞 症 状 极 为 相 似 , ¥ 0 1 白水 平 的 变 化 可 能 与 C 其 10 蛋 ] UMS持 续 性 精 神 行 为 障 碍 的发 生 、
发展有关 。
关 键 词 :¥ 0 1 白 ;应 激 ; 郁 ;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夹 心 法 10 蛋 ] 抑 酶 中 图分 类 号 : 一3 ; 7 9 R 3 2 R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5 5 (0 7 0 —4 10 1 0—5 1 2 0 ) 50 8 -4
比 , 型 组 大 鼠水 平 、 直运 动得 分 及 清 洁 动 作 次 数 、 水 消 耗 量 、 蔗 糖 偏 爱 百 分 比 均 明 显 降 低 ( < 0 0 ~ 模 垂 糖 l P .5 0 0 )而 纯 水 消 耗 量 明 显 增 加 ( .1 , P< O 0 ) 血浆 皮 质 酮 水 平 在 应 激 2周 达 高 峰 , .1 ;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 O 0 ) 应 激 P . 1,
A s at Obet e Th h n e e a ira dS O  ̄c ne t npamaa db anh mo e aeweeo — bt c : jci : ec a g si b h vo n lO o tn ls n ri o g n t r v n i r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