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列夫托尔斯泰 8公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列夫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50张ppt)

面部: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 忧郁、消沉
长相:普通大众的脸 印象:矮小敦实、侏儒
眼睛: 犀利的目光 丰富的感情
(1)、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 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 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 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 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 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 胡子。 额头: 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 皮 肤: 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 一拳打塌的样子。 目光: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 了玻璃。
——外表。
二、(6-9) 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
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精 神。
第一部分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l.须发特点。 2.面部轮廓。 3.面容表情。 4.长相平平。 5.令人失望。
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6.目光犀利 。 7.蕴含丰富感情。 8.眼睛的威力。 9.人生的“不幸”。
第一段:须发特点
尴尬(gān gà): (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苦难,不 好处理. 炽热(chì rè): 极热。 粗制滥造(làn):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比喻包容坏人 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òu): 坏事。 郁郁寡欢(guǎ): 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hè):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
有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4列夫托尔斯泰 (共25张PPT)

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 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自学指导一:
细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
下面问题: 1、作者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 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有什么特 征?重点刻画的是什么?
刻画托尔斯泰外貌是抓住了须发、
面部轮廓、面部表情、长相、眼 睛方面的特征。重点刻画的是眼 睛。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 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 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 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 等。我们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读准字音
yǒu
liǔ zhì
黝黑 轩昂
一绺 犀利
xī chì à ng
李咏 肖像描写
他留着齐肩的长发,乌黑发亮,天生的卷曲形成了S 状的大波浪,显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他的发际就像 两只小鹿的犄角伸向头顶,使原本修长的脸膛又延伸了 好几厘米,但那奇妙的五官弥补了这个缺陷。他的两道 利剑般的浓眉,仿佛一触即发、腾空万里,剑眉下保护 着一双细长细长眼睛,别看眼睛不算大,却目光炯炯、 神采飞扬、光芒四射、无限风光。他那长柱形的鼻子散 发着古希腊人的艺术气息,高贵而典雅,鼻子下长着一 张方唇大嘴,稍厚的嘴唇上跳荡着诙谐与幽默,显示着 智慧与机警。舞台上,他口若悬河、滔不绝、妙语连 珠、妙趣横生,把台上台下人的情感巧妙地凝聚在一起, 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人如醉如痴、如坐春 风……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写作特色: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一方面展 现气势磅礴的史诗场面,另一方面在巨幅的群 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 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八年级上教案课件PPT

整体感知
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 本文可以自然段各写什么?
l.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2.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3.托尔斯泰的面容、表情。 4.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读一读“外表”部分
眼睛 额头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 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 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 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土 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 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小练笔 ——学以致用
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
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他家里是名门望族, 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 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1851年,以志愿兵 身份参军。结婚后,他安居庄园,过着俭朴、宁静 的生活。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 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晚年世界观激变,于1910年11月10日秘密出走,在 途中因患肺炎而逝世。
cāo
胡髭 长髯 一绺 鬈发 粗糙
bǐ
粗鄙 粗制滥造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àng
无可置疑 意趣盎然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藏污纳垢: 指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原东西。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这里指
不平坦。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 里显得很提出。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胡髭
鄙
cāo
zī
黝黑
滞留bǐyFra biblioteku一绺 鬈发 藏污纳垢
zhì qióng
liǔ qúan
gòu
粗糙粗
诚 粲
穹顶 禁锢
huáng
轩昂
gù
颔首低眉 甲胄
xuān
xī
hàn
惶诚恐 然
不无尴尬
zhòu
犀利
锃亮
àn
gān gà
zèng
黯然失色 意趣盎然
càn
广袤无垠
làn sì
炽热 粗
bǐng
àng
制滥造
dù n
mào yín
酒肆
chì
屏住
愚钝
第一部分(1—5段) 描写托翁平庸普通的外貌 特征。
平 庸 普 通
1须发的特点
2面部的结构、轮廓
3面部表情
4长相极普通
5相貌让来访者失望
“形”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 利 深 邃
6犀利的目光
7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8眼睛的威力
9赞美犀利的眼光,揭示他 人生的不幸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 俄国著名作家。
代 表 作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
斯蒂芬· 茨威格(1882-1942),奥地 利作家,评论家。著作丰富,如《名人 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 功的秘诀》等。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几 种语言文字,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 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 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 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 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 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 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精品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 出来并说说作用。
夸张 比喻
气韵生动 生动可感
3.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
长相粗鄙; 多毛、浓胡须、矮身材 普通、平凡
学习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 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 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
斯帝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世界 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 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小 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 信》,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人物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 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 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 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 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 自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 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导入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大学讲授俄国文 学的时候,让大家把窗帘都关上,灯也都 灭掉,然后他打开了一盏灯,对学生说, 在俄国文学的星空中,这是普希金,接着 他又打开了另一盏,说这是果戈里,又开 了一盏,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一把扯开 窗帘,让教室里充满了阳光,他由衷地说 道,这是托尔斯泰。
文体知识
传记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 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可分“自传”和“他 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 的。其特点是:记言记行并重,大节细节并重,优点缺点 并重,主观客观并重。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 出来并说说作用。
夸张 比喻
气韵生动 生动可感
3.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
长相粗鄙; 多毛、浓胡须、矮身材 普通、平凡
学习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 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 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
斯帝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世界 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 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小 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 信》,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人物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 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 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 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 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 自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 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导入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大学讲授俄国文 学的时候,让大家把窗帘都关上,灯也都 灭掉,然后他打开了一盏灯,对学生说, 在俄国文学的星空中,这是普希金,接着 他又打开了另一盏,说这是果戈里,又开 了一盏,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一把扯开 窗帘,让教室里充满了阳光,他由衷地说 道,这是托尔斯泰。
文体知识
传记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 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可分“自传”和“他 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 的。其特点是:记言记行并重,大节细节并重,优点缺点 并重,主观客观并重。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ppt

210 01
研读课文
方法指导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课文对托尔斯泰的 外貌描写,运用了连珠的妙喻和神奇的夸张。
210 01
研读课文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210 0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分析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 、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210 01
作者简介
210 01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擅长写小说、人物 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
210 01
写作背景
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
210 01
人物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
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
列 夫
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
托 尔
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
斯 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
210 01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列 夫
(1-5段)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托
尔
斯 泰
描写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 (6-9段)
常的眼睛。
210 01
研读课文
方法指导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课文对托尔斯泰的 外貌描写,运用了连珠的妙喻和神奇的夸张。
210 01
研读课文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210 0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分析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 、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210 01
作者简介
210 01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擅长写小说、人物 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
210 01
写作背景
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
210 01
人物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
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
列 夫
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
托 尔
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
斯 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
210 01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列 夫
(1-5段)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托
尔
斯 泰
描写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 (6-9段)
常的眼睛。
210 0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ppt优质课件

托尔斯泰
•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 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 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 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 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 役并开始写作。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新课导入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 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 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 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 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托尔斯泰:
ppt精品课件
俄国作家。 他是一个文坛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创作 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成的全集多达90 卷。 著名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他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 的思想极其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 一方面,他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妄想寻找自己 的道路。为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 体力劳动,自己耕地,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晚年的 他决然放弃财产,意志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 走,而孤独的客死于途中。
ppt精品课件
出示目标
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整体感知 文本探究
作者链接
导入新课
背景链接
字词积累
语言赏析
拓展延伸
ppt精品课件
出示目标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表,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这句话是对上文外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揭示出托 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却心系民众,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已经与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代表。揭示出 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喜爱与敬佩。
第5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赏析下面这句话: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 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 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写出托 尔斯泰给人留下 的印象总是失调、 崎岖、平庸,甚 至粗鄙。
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 写其面容表情。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 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 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 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 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 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第6自然段: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第5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赏析下面这句话: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 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 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写出托 尔斯泰给人留下 的印象总是失调、 崎岖、平庸,甚 至粗鄙。
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 写其面容表情。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 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 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 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 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 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第6自然段: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出生在俄国,是一个天生的贵族。他渴望改革 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 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 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 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 妇分家。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 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 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 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 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 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 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寻 读 文 本描绘, 不仅使“画面”气韵生 动,而且使人产生遐想。 让人印象深刻。
欲扬先抑
• “从( 这是一双(
)这句话中读出, )样的眼睛。”
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 的含意。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逞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品 味 语 言
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 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 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 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 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写作手法指导: 1、正面侧面描写 2、夸张、比喻修辞 3、欲扬先抑 4、从平凡中体现不平凡 (以小见大)
寻 读 文 本描绘, 不仅使“画面”气韵生 动,而且使人产生遐想。 让人印象深刻。
欲扬先抑
• “从( 这是一双(
)这句话中读出, )样的眼睛。”
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 的含意。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逞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品 味 语 言
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 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 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 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 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写作手法指导: 1、正面侧面描写 2、夸张、比喻修辞 3、欲扬先抑 4、从平凡中体现不平凡 (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