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丰台区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二模名著阅读试题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二模名著阅读试题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名著阅读汇编【东城】8.名著阅读(3分)儒家经典《孟子》相传所作。

它长于言辞,善于用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是为了阐明的观点;《鱼我所欲也》则用的事例,论证了即使普通人也有“舍生取义”之心的看法。

答案:孟子及其门人生于忧患(乞人)不受嗟来之食【西城】8.名著阅读(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①时期的诗歌305篇,故也称“②”,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蒹葭》属于“风”“雅”“颂”中的“③”。

答案:春秋诗三百风(国风)【朝阳】8.名著阅读(3分)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①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②》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③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答案:①孟子②鱼我所欲也③不受嗟来之食(行道之人和乞丐不接受施舍)(共3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海淀】8.名著阅读(3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①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②”,就是用③起兴,引出④。

答案:①儒家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蒹葭④伊人(共3分。

共4空,①②空,每空1分;③④空每空0.5分)【通州】8.名著阅读(3分)《论语》是①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②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

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③的辩证关系。

答案:①儒②孔子及其弟子③学与思(共3分。

2012年北京各城区高三一模二模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现代文小阅读

2012年北京各城区高三一模二模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现代文小阅读

_________高考题库,荣誉出品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2012年北京各城区高三一模二模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题库出品,必是精品题号 一 总分 得分△注意事项:1.本系列试题包含2011年-2013年北京市各城区一模二模真题。

2.本系列文档有相关的试题分类汇编,具体见封面。

3.本系列文档为高考题库精心校对版本4.本系列试题涵盖北京高考所有学科,并有纸质版讲义出版。

一 、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2012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2题。

①记忆的确是神奇的东西,人们要么忘了不该忘的事情,要么是想抛开的回忆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

②主动忘却是一种适应性表现,有助于大脑的记忆存储系统更新信息。

不过,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有些跟情绪有关的记忆,我们“越想忘掉越忘不掉”。

这种情绪记忆使人能牢牢地记住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富有情感色彩并曾激起自己情感的事物。

所以人们要刻意忘却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从精神上和那些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完全隔离开来。

然而,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往往会破坏这一过程。

因为人们的情绪记忆在形成时,与自身生活的许多部分都发生了关联,因此要隔离它们很难。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情绪记忆永远不能被主动忘记呢?科学家认为,只要遗忘的动机足够强烈,人们完全可以超越情感因素的影响。

③我们在生活中还发现,每个人的情绪记忆能力有所不同。

面对过去的烦恼,有的人很快就忘记了并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有的人却难以自拔。

科学家认为,这和是否带有ADRA2B 基因变异体有关。

2012年北京市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记叙文

2012年北京市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记叙文

2012年北京市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记叙文【1海淀区】(一)阅读《萍水相逢之美》,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萍水相逢①之美陈霁①搬到这个小区已经一年多了,却至今也没有为我增加一个真正的熟人,更不用说朋友。

就是邻居,有时同乘电梯上楼,也只是点点头,给出一个微笑而已。

这个微笑就礼貌地拒绝了接下来的一切可能。

待各自进了各自的家,那扇沉重厚实的防盗门就把我们彻底隔开,里面的一切都成为秘密,被它严严实实地捂住。

一个小区上千户人家,就这样被封闭在各自的小格子里。

②闲得无聊,在家泡茶枯坐,一抬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那幅画。

③20多年前的乐山五通桥,秋天,风景优美。

古老的小镇,几条逶迤的街巷被清澈的小河破开,隔河相望各自的另一半。

沿河尽是千年古榕,浓荫匝地。

那些石板街面,雕花石栏,重重叠叠的飞檐斗拱和粉墙青瓦,都在榕树严严实实的掩映中。

我那时还是个小伙子,背了个当时流行的人造革马桶包,沿着几级石阶走上苔痕斑驳的石砌高台。

这里是一个独家小院,竹篱笆上爬满牵牛花,院里盛开着海棠,古雅里透出生机的蓬勃。

我按捺住一颗砰砰乱跳的心,叩响了门。

开门的儒雅老者正是我想求见的大名鼎鼎的画家李道熙,嘉州画派的代表人物。

我这次游乐山,感觉不是期望的那么好,心有不甘,便到了五通桥。

仗着同是著名画家的孙竹篱是我家邻居,就斗胆来闯李道熙家。

大感意外的是,李道熙以爽朗的笑声和清香的“峨蕊”接待了我这个不速之客。

谈到兴浓,他起身为我画了这幅斗方,边画边讲授技法,简直像要收我为徒。

④不完美的乐山之行在五通桥得到了加倍的补偿。

同时,李道熙的古道热肠,更让我在心里对他和他的五通桥葆有了一份永久的记忆。

⑤前年春节,我和妻子去云南景洪旅游。

返程飞机很晚,有半天的空当,便去勐腊路的同庆号喝茶。

这是景洪市中心一处颇令人注目的园林,热带风情中带有江南元素。

气候宜人,环境虽然也是人造,但是感觉比此前看过的许多“原始”更养眼。

加上有一个体验式生产作坊,同样一杯普洱,在这里就让人很乐意掏钱。

北京市丰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本是象形字,象门里有门闩形。

《说文解字》中说:“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后由此引申为重要地段或者边境上的出入口。

因其常建有关门、筑有关城,故形成关口、隘门。

冷峻、庄严、威武的关隘.,遍布于神州大地。

关隘多建于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的关津要道,①这些地方或多深沟峡谷,或扼咽喉之地,地势雄奇,利于攻守。

几乎每一个关隘都发生过敌我的对峙.,几乎每一块砖石都记录下血与火的壮烈,②雄关险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如同一只只铁的臂膀挽起绵延的山峰,构成庞大的防御体系,③叙说着石斧铜戟、铁马金戈的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关隘已经消失或变得残破不堪。

极负盛名的雄关,如玉门关、阳关,也仅剩下几段城墙和烽燧散落在风卷流沙之中,令人不禁怀想往xī()。

但历史远去而浩气长存,④雄关永远以其守土有责、无所畏惧的英姿,屹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1)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关隘.(ài)对峙.(shì)往(夕)B.关隘.(yì)对峙.(zhì)往(夕)C.关隘.(ài)对峙.(zhì)往(昔)D.关隘.(yì)对峙.(shì)往(昔)(2)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句中的“扼咽喉之地”的“扼”是“把守、控制”的意思,“咽喉”指战略上非常重要的地方。

B.第②句将“雄关险隘”比作“一只只铁的臂膀”,形象地表达了关隘护卫家国、抵御外敌的强大作用。

C.第③句中“石斧铜戟、铁马金戈”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特点,与关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相对应。

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

更多精彩资料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zhaokao/zk/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二模试题汇编名著阅读【12东城2】8.名著阅读(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就出自“秦风”。

【12西城2】8.名著阅读(3分)孟子是①时期②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孟子》一书中阐明“舍生取义”精神的篇章是《③》。

【12朝阳2】8.名著阅读(3分)《①》,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最精华的部分“②”,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关雎》和《③》都选自这部分。

【12海淀2】8.名著阅读(3分)《论语》和《孟子》都是我国儒家经典,学习它们,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示。

如孔子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他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启发我们学习时要注重①的学习方法;孟子在我们所学的《②》一文中,提出的③的道德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

【12通州2】8.名著阅读(3分)《孟子》是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② 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了③ 的主张。

【12大兴2】8.名著阅读(3分)《战国策》是西汉末(1)编定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阐述道理时善于运用讽喻的手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2)的事例中感悟出(3)的道理,讽喻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鼓励臣民进谏。

【12房山2】8.名著阅读。

(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至春秋的诗歌①篇(首),故也称“诗三百”。

②是全书的第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在《蒹葭》中,③(填诗句)便是用秋景起兴,引出思念的对象“伊人”。

北京市丰台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I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在答题卡II上用黑色迹的签字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2.答试卷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I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试卷第II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卡II的方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答或超出答题区域做答均不得分。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一项是()A.葱茏山青水秀碑帖.(tiè)疾风劲.(jìn)草B.抉择好高骛远潜.(qiǎn)力烜.(xuān)赫一时C.辐射披星带月追溯.(sù)绰绰.(chuò)有余D.坐落再接再厉悄.(qiǎo)然罄.(qìng)竹难书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些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了禽流感的发生,杜绝了它的可能。

②大家都可敬的老部长赶快住院治疗,千万不要耽搁治病的最好时间。

③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A.曼延督促不止B.曼延催促不止C.蔓延催促不只D.蔓延督促不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年国庆节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简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B.汽车经销商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规范有序。

C.我们没去过太空,对于宇航员的辛苦无法感同身受....,顶多在日常生活中偶尔才体验到一点点失重感觉。

D.虽然有关部门反复强调要加大对违规车辆和厂家的查处力度,但每次总是,雷声大,....雨点少...,收效甚微。

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装…………订…………线………………………………………………2012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第一部分[来源:学,科,网][来源:Z&x x&k.C o m]第二部分[来源:学_科_网]第三部分学科网]总分一二三四得分第一部分(1~6题 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生命中总有些难以跨过的沟沟坎坎,有人澳恼,有人沮丧。

但如果不跨过去,你的一生也许就平庸下去。

要问怎样跨过去呢?身处决境的时候,不妨舍得一点我们的矜持和所谓的自尊,因为当你成功时,这些舍得的东西会加倍地回来。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①沮.( )丧②平庸.(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应改为②应改为2.改正下列病句,每句只改动一处。

(2分)(1)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改正:(2)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改正: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得分评卷人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分)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二模试题汇编--基础知识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二模试题汇编--基础知识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二模试题汇编基础知识【12东城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惬意(qiè)瞥见(piě)广袤(mào)高屋建瓴(línɡ)B.贮藏(zhù)履行(lǚ)哺育(bǔ)中流砥柱(dǐ)C.蓓蕾(bèi)踱步(duó)翘首(qiáo)随声附和(hé)D.鸟瞰(kàn)邮购(yōu)阔绰(chuò)刚正不阿(ē)2.依据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豁达———豁然开朗解释:“豁”有“开阔”“通达”的意思。

判断:“豁达”指性格开朗、通达;“豁然开朗”指由狭隘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B.日益———相得益彰解释:“益”有“更加”的意思。

判断:“日益”指一天比一天更加;“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补充,更加显出好处。

C.厚重———厚此薄彼解释:“厚”有“重”“大”的意思。

判断:“厚重”指(利润或价值)大;“厚此薄彼”指一方利润大,另一方利润小。

D.轩敞———轩然大波解释:“轩”有“高”的意思。

判断:“轩敞”指(房屋)高大宽敞;“轩然大波”指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杨二嫂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景山公园里人潮如织,随波逐流,游客们尽情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C.老师祝愿学生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争中考取得好成绩。

D.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是文艺工作者常葆艺术青春的诀窍。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这两句诗把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

B.第12届北京车展中,跨国车企的首发车大多体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和小型化。

C.《文化中国》丛书包括《中国人的思想历程》、《中国人的科学精神》、《中国艺术的特质》等12册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丰台区2012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 2012.5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订正(dīng)氛围(fēn)强人所难(qiǎng)B.干涸(hé)巢穴(xué)断壁残垣(huán)C.暂时(zàn)恣意(zì)茅塞顿开(sè)D.赈灾(zhèn)惘然(wǎng)锐不可当(dǎng)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临(频,濒)判断:“濒”有“接近”的意思,而“频”有“屡次”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频”。

B.完归赵(壁,璧)判断:“壁”有“墙”的意思,而“璧”是“美玉的通称”,所以横线处应填“璧”。

C. 诀(密,秘)判断:“密”有“关系近”的意思,而“秘”有“不公开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密”。

D.明秋毫(查,察)判断:“查”有“检查”的意思,而“察”有“仔细看”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查”。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年入春以来,国内各大景区竞相“抬门槛”, 5A级景区门票集体跨入百元时代。

门票价格过高,抑制了百姓消费,打压了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发挥景区的综合效益,单靠涨价恐怕是不行的。

A.不仅而且因此B.既又但是C.不仅而且但是D.既又因此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他担任校刊主编的时候,对所有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

B.世间万物永远在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C.能否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D.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执着。

5.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回到古镇,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虽然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又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有时它还带来果实醇厚的芳香,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最令人迷醉的还是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那就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

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更像一曲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故乡的血脉么?A.选段中,将风拟人化,写出风的调皮可爱,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

B.选段中,把“古镇”比作“画廊”,写出了古朴的小镇在烟雨轻笼下的诗意之美。

C.选段中,用“国画小品”“美丽小诗”“江南丝竹”构成排比,写出了小桥如诗如画的美。

D.选段中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面对“流水”而引发的思考。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诗人好事,真如俗语所谓挖空心思了。

①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②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③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④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二、填空(共8分)7.默写(5分)①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④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

8.名著阅读(3分)《水浒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①(填写人物)是天生的英雄,天赋他一颗正义之心,绝世武功。

“拳打镇关西”,嫉恶如仇,为弱小伸张正义;“②”(填写事件),敢做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

而③(填写人物),乃是人间打造的英雄,是逼成的英雄。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步步紧逼上梁山。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财商”,帮他们树立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下列国家在教育孩子理财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分)【材料一】法国家长让三至四岁的孩子学会区分不同金额的钱币,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理财的意识。

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

日本人也讲究家庭教育,主张从小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在孩子渐渐长大后,家长就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材料二】年龄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目标3-4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7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能看价格标签。

8-11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物价。

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中毕业不同点:法国日本美国共同点:10.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就目前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现状进行了现场采访,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4分)学生:过年了,我得了一大笔压岁钱,不过钱很快花光了。

等到后来我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却没钱了,不得不向家长伸手要。

家长:我们夫妻挣得不多,平时连电话都舍不得打,但为了儿子,我们愿意为他花钱。

只要儿子提出来,我们都尽力满足他,给他买苹果手机,买名牌鞋……说明:①②结论:11.结合下面材料,给中学生提出至少两条理财建议。

(3分)【材料】理财专家对家长和孩子做过一次理财方面的调查。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数量不等的零花钱,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很少家长会给建议或要求。

在零用钱使用上,绝大多数孩子觉得零用钱够用并有结余,而对于结余的零花钱,只有18.4%的人想着存银行,绝大多数不知如何处理。

建议: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2-14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⑵佳木秀而繁阴秀: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⑴日出而林霏开翻译:⑵行者休于树翻译:14.阅读②和④段,写出太守“乐”的原因。

(用原文概括性语言回答)(2分)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石志藏的《篱笆,篱笆》,完成15—17题。

(共15分)篱笆,篱笆①从前的江南多篱笆。

普通人家的小院周边或自家的地里,常种上木槿、小竹、冬青或月月红之类,再立上小木桩用竹条夹一下,篱笆就建成了。

当然,还有用茅草、杉枝、松枝等围起来的篱笆,但我最喜欢前面的活篱笆。

岁月四季,也是篱笆的四季,活篱笆年年演绎着春发夏盛秋茂冬落叶的景致。

②有篱笆的岁月,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③从前,我家的小院前有一块自留地,自留地周边种有树,有香樟、香柳……后来周边种上了竹子,杂竹丛生。

我记得父亲极爱修篱笆,自留地里的篱笆能修则修,一则防牛羊偷吃作物,二则对作物有挡风保暖之功能,三则是心理因素,仿佛做了篱笆,里面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心里踏实。

我揣摩父亲的心态,篱笆就是他心里的“长城”。

④我印象最深的篱笆是住在我家南边的阿金姑婆家的。

因为阿金姑婆家的篱笆跟吃的有关,所以至今难忘。

阿金姑婆丈夫去世早,从我记事起就寡居,人长得胖胖黑黑的,脸上凹凹一片,是麻子,眼睛也大,平时少笑且言语不多,常戴着副老花眼镜,在自家的木窗下纳鞋底、缝补衣服,所以看人“下掏眼”,眼睛一瞪是很吓人的。

不过,最吸引我的却是她家的活篱笆,因为篱笆上种着矮李1。

每年初夏时节,结出红红的小果实,甜中带酸,酸中带甜,还有涩涩的味道,想起这些我的口中至今仍会生出酸味。

⑤阿金姑婆管“篱笆”是管得很紧的,白天做针线活,时不时用眼瞟一下;她耳朵又很灵光,一有响动,立马出门,知道我们这帮“馋鬼”会来偷吃。

有一年,阿金婆家的矮李又红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商量着晚上去偷吃。

半夜,我们三个小伙伴蹑手蹑脚地来到篱笆前,三个人同时下手,从树上抓来一把往嘴里塞。

“哇”一声,有个小伙伴吃到了青的,忍不住吐了出来,响声惊动了阿金姑婆家的狗,狗狂吠着窜出来,我们只得撒腿就逃,我路熟,溜之大吉。

有一个小伙伴,慌不择路,一头掉进土墩边的浅水潭,爬上水潭时,已变成了一个泥人。

⑥我们不甘心失败。

没几日阿金姑婆去亲戚家喝喜酒,那条狗也跟她去“开荤”。

那天下午,我们三个小伙伴呼地窜到篱笆前,霎间,篱笆上的矮李不是进了我们的肚子,就是塞进口袋里。

临走还回过头看,一树的红矮李只剩下青的了。

我们不敢回家,在溪边三个人继续享受“胜利果实”,可惜袋里的那些矮李已“血肉模糊”了。

由于一下子吃着太多,我们三人肠胃开始“抗议”,一会儿,都“哇哇”地吐出了青水……⑦小时候听伯父讲过一个跟篱笆有关的聪明少年的故事。

带尖刺的枸桔密密麻麻地围住了一大户人家的桔园,连小动物也钻不进去,又有人日夜看守。

可是,还是会有桔子丢失。

守园人躲在暗处整整守了一周,才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把他交给了主人。

主人见少年身上不仅衣裤完好连脸上也没有被枸桔划破刺伤,一再追问少年原因,并答应他说出怎么进的桔园,就可随便来吃园中的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