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乡几个问题的考证苏东来

合集下载

清代四川雅安“麻城县孝感乡”传说的兴起与传播

清代四川雅安“麻城县孝感乡”传说的兴起与传播

(7 9 12 )升为雅州府 。明清两代 的水东乡包 括今天 雅安市
雨城 区上 里镇 、中里镇 和 下里 镇。水 东 乡东 西广 2 O里 ,
南北袤 4 0里 , 四 面 环 山 ,东 面 罗 绳 山 是 水 东 乡 与 名 山 县 的分 水 岭 ,南 面 碧 峰 峡 、西 面芦 山 岗是 水 东 乡 与 芦 山县 的

l 7・ 6
前 民间 口头语 中还 称 之 为 “ 罗绳 凼 ” 。

义” ( 与思 恭 同辈) 一支世 系至迟 在光绪 年 间亦加 入到
《 氏宗 谱 》 里 了 。 杨 二 、传 说 由碑 入 谱 的 过 程

中里 杨 氏考
今 天的中里杨氏族人 ,主要聚居于中里镇建强村。《 杨 氏宗谱》 载 ,杨 廷富 万历 十 四年 (56 ① 18 )第 一次 修谱 , 其后一共编修了十四年次。 目前看到的 《 氏宗谱》 的规 杨 模 是 由 杨 正 远 ( 立 程 ,号 靖 斋 ) 于 道 光 二 十 六 年 名 (86 14 )所编订。《 氏宗谱》 现存三种抄录本 ,一种是虫 杨
履 泰 ,字衷介 ,其先 湖广麻城 人 ” … “ ; 南溪 经 明季 丧乱 , 土虚无人 ,康雍 之际 ,粤 闽湘赣之 民纷来 占插 ,而 以湖广 麻城县 孝感 乡为最 夥 ” ; “ 我始祖 赵公 讳 芳 ,本湖 广 黄 州 府麻 城县孝感乡之大族世家” “( 阳县 )张 氏,其 ; 德
社 会历 史 ,也有 利 于重新观 察全 国各地 不 同时代 的传说 传 播 机制 和 区域 社 会 的历 史 内在 脉络 。
对 四川雅安 水 东 乡有 关 “ 城 县孝 感 乡” 传说 由碑入 谱及 其扩 散过 程 的探 讨 ,可 以 为此提 供 麻

孝感乡几个问题的考证

孝感乡几个问题的考证

作者: 苏东来
作者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移民与客家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1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106-11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麻城孝感乡;都碑记;历史地位
摘要:孝感乡作为“江西填湖广”移民运动的承接地和“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中转地。

在这场贯穿整个长江流域、历时数百年的地域文化的大交流、大碰撞、大融合浪潮中拥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知名度。

近年来。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孝感乡研究有所突破,但对孝感乡历史沿革、始建年代、地理方位、得名由来、都碑记与孝感乡都、孝感乡与孝感厅、孝感乡与孝感县、孝感乡历史地位及意义等问题仍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急需对此问题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考证。

湖北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

湖北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

湖北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湖北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2010-04-12 11:20:11)分类:鄂东北(孝感、黄冈市)标签:杂谈湖北麻城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山西大槐树、苏州阊门外、江西瓦屑坝、麻城孝感乡、山东枣林庄、广东珠玑巷、福建石壁村、河北小兴州)。

“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2011年7月湖北首家移民文化博物馆在麻城博物馆开馆。

四川民谣云:问我祖先在何方?湖北麻城孝感乡!换言之,麻城孝感乡为川人之根。

然而查遍今麻城市行政区划图却丝毫找不到孝感乡的影子,而且就连麻城人也对“孝感乡”知之甚少。

虽然湖北行政区划上今有孝感市,然此孝感非彼孝感。

那么“麻城孝感乡”究竟在今何处呢?最早记载麻城县乡镇的是北宋王存的《元丰九域志》:“麻城,黄州北一百七十五里。

四乡,歧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

”。

清康熙九年的《麻城县志》则载有“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

统一百三十里,里各有图。

成化八年(1472年),以户口消耗,并为九十四里。

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

(注:弘治《黄州府志》载有合并后三乡的位置:“太平乡在县东,领四十三里;亭川乡在县南,领二十里;仙居乡在县西,领三十九里。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新置黄安县(今红安县),析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

”光绪《麻城县志前编》亦有相同的记载。

此外,明末清初麻城人邹知新《都碑记》(见《邹氏宗谱》卷四)一文则指明“孝感乡都”在“(县)城东南七里”(凌礼潮考证了在今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沈家庄村),同时提及孝感乡的得名“始自汉。

传闻同里赵氏至孝,奏之。

册封为四乡之宗正。

”其中“孝感乡都”碑为成化二十三年由麻城知县陈兴所立。

据此可知,孝感乡在明初(以洪武元年即1368年计)以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在“湖广填四川”的浪潮中,麻城孝感乡作为一个移民中转站,既有麻城孝感乡人迁入四川,也有江西等地移民在此稍作停留后向四川迁移。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05元末江西人“麻城过籍”进入四川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05元末江西人“麻城过籍”进入四川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05元末江西人“麻城过籍”进入四川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元末农民起义在中原大地爆发。

活跃在鄂东、鄂中的西系红巾军,迅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掀起波澜,从而推动了楚人迁川潮流的兴起。

躲避战乱的人们,沿着元初孝感乡军屯民入川,以及元代中后期“襄、汉流民”迁川的足迹,竞相到四川避难。

明玉珍入据四川之后,以鄂东、鄂中为主的众多红巾军部众和乡人,相继跟随其后入蜀定居。

西系红巾军兵起湖北东部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元末农民起义在中原大地爆发。

红巾军运动,最终形成两大派系或称之为“两大翼”。

由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以今安徽省淮河流域为中心,向东发展,然后进入河北南部、山东以及江苏北部,并向西蔓延到河南,史称“东系红巾军”或“北翼红巾军”。

由徐寿辉、邹普胜领导的农民起义,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在鄂东爆发。

义军“举莲兵为乱,以红巾为号”,一举攻下了湖北东南部的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城,并以此为都城,建国号为“天完”,改元“治平”,建莲台省,分置官属。

这支红巾军主要以今湖北南部为中心,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史称“西系红巾军”或称“南翼红巾军”。

西系红巾军起义虽然以徐寿辉作为政治代表人物号召起义,但初期的实际领导者和组织者,却是麻城铁匠出身的邹普胜。

可以说,邹普胜和他所在的麻城,在发动蕲黄首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系红巾起义的发动,主要依靠宗教制造舆论团聚群众。

麻城地区有深厚的宗教传统,群众基础良好,并多出奇异高人。

早在至元四年(1338年),邹普胜就在麻城多云山建圣人堂,信奉白莲教,在自己身边团聚了大批当地民众,吸引了大批麻城民众参加起义。

发动首义的誓师大会,就是在邹普胜的圣人堂中举行的。

西系红巾军声势大振,迅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掀起波澜。

一时间湖广、江西、安徽地区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竞相汇入到反元斗争的滚滚洪流中来。

正当蕲、黄起义向湖、湘和江东、西地区蔓延之际,一个跨地域的移民大趋势也正在中部地区涌动。

民间族谱与“麻城孝感乡”历史记忆

民间族谱与“麻城孝感乡”历史记忆

民间族谱与“麻城孝感乡”历史记忆作为历史上八大移民圣地之一的“湖北麻城孝感乡”,一直以来便是川渝民众心目中的故乡所在地。

流传了近五百年的“问我祖先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的民谣,更是反映了移民后裔内心深处浓浓的故乡情结和对祖先居住地的深深追忆。

这种追忆从本质上是移民后裔对于家族迁徙历史、祖先功德的一种历史记忆。

而族谱作为民间记忆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记述家族渊源、历史变迁、祖先事迹还承担着弘扬祖德,约束子孙行为的功能,从而达到“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的目的。

正是基于族谱对于家族历史变迁记忆的记述,从而保存了大量有关家族迁徙历史的信息。

谭其骧先生指出:“移民史使用族谱在乎其族姓之何时自何地转徙而来,时与地既不能损其族之令望,亦不能增其家之荣誉,故谱牒不可靠,然惟此种材料则为可靠。

”移民后裔在追忆祖先迁徙时间、迁徙原因、迁徙地点等问题上所留下的信息,是可以而且应该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的。

近年来,四川学者在移民史、方言习俗等方面运用大量族谱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笔者在前辈学者研究运用族谱的基础土,通过相关的488部民间族谱,围绕“麻城孝感乡”现象,就湖广麻城尤其是孝感乡的移民后裔是怎样传承家族历史记忆的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移民时代的记忆在中国移民史上,元代以来尤其是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开启了自东向西的迁徙流向。

虽然“湖广填四川”作为一句歌谣在民间传唱,少见于正史记载,并未引起当时学者过多的关注,但是大量迁川移民后裔却对于此歌谣一致认同,并通过移民族谱对家族的迁徙时间、祖籍地作了详尽的记载。

由于以“湖广填四川”为背景的湖广籍移民迁川活动从13世纪持续至18世纪,时间长达近500年,以至民间族谱在追忆祖先的历史上,往往存在着时代交混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488部麻城孝感乡移民后裔撰写的族谱所呈现出来的历史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发现民间族谱在涉及祖先迁入四川的时间记忆上,有八种表述,故可以细分为八个时段:(1)元代:元代及以前迁川家族。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葛剑雄麻城孝感乡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提到根,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祖先的故乡。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千百万移民及其后裔往往已经不知道祖先真正的出生地,只记下了他们迁来的地方。

这些移民的发源地已经被移民的后裔视为故乡,成为他们心中的根。

直到今天,洪洞大槐树还牵动着无数华北人的心,南雄珠玑巷被众多岭南家族视为故里,麻城孝感乡为四川的湖广移民世世代代所纪念,客家人以宁化石壁为发祥地,不少苏北人以苏州阊门为祖先的来源,安徽安庆一带的百姓念念不忘的是江西瓦屑坝。

这些地名,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却早已在地图上消失,空令人梦魂萦绕。

这些地方,有的只是一棵大树,有的只是一座城门,或为一巷,或为一村,如何能有如此多的移民迁出?如,或者询问你的,大概都可以听到“湖广填四川”的故事。

而说到自己的来历,很多四川人都知道是“湖广麻城”,其中大多数人还说是迁自“麻城孝感乡”,甚至有的彝族人说自己的祖先也是从“湖北麻城”迁来。

麻城或麻城孝感乡与移民究竟有什么关系?这还得从600年前的元末明初说起。

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徐寿辉与彭莹玉、邹普胜等在蕲州路、黄州路(今湖北黄冈地区南半部)起义,称红巾军;十月,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称帝。

布王三、孟海马起兵于襄阳(今襄樊市)、汉水一带,称北锁、南锁红军。

十二年正月,布王三、孟海马攻克襄阳、荆门一带,徐寿辉攻克汉阳、武昌、安陆府(今钟祥市、京山县)、中兴路(今荆沙市一带)。

同年四月,元兵攻陷汉阳、武昌,不久又被红巾军夺回。

五月,元兵攻陷中兴路、襄阳,至九月红巾军再克中兴路,但立即又被元兵攻下。

十三年秋后,元军陆续攻陷安陆、武昌、汉阳、蕲州等地,徐寿辉部寻根21□退入黄梅山区和沔阳湖中。

红巾军的起义与元兵的镇压波及今湖北大部分地区,战争激烈而残酷,在一些反复争夺的地方尤其如此,迫使百姓纷纷外逃避祸。

但元兵从北、南两路压来,下游的今安徽、江西也是红巾军等起义军与元兵的战场,只有西迁比较安全,所以大批逃民迁往四川。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11明初湖广移民四川分布地有哪些?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11明初湖广移民四川分布地有哪些?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11明初湖广移民四川分布地有哪些?经历宋元战争和元代、大夏以及明初的政治、军事诸因素的演变,四川人口数量和分布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元、明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元代四川人口的75%-80%,集中分布在川西、川北和川中地区;明初四川人口却集中分布在元代四川人口稀少的川东、川南地区。

明朝洪武年间四川人口密集的东南部地区,正是湖广姓氏的覆盖之区。

拥有人口最多的前6个府州(重庆府、叙州府、成都府、顺庆府、泸州府、夔州府),正好位于流经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水系网上。

这样的分布格局,与元朝、大夏和明初湖广地区持续向这些地区移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叙州府(一)富顺县明初政府组织孝感迁民在“富、荣二邑”安置,富邑,即富顺县。

收藏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民国《宗氏族谱》证实,宗氏就是明初奉旨填实该县的家族之一:明朝军队前线指挥所。

吾宗氏先祖以来,原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分派,迁居湖北黄州府之麻城孝感,住高水井历九代矣。

于大明洪武初年,平红巾乱,恢复西川,奉旨填实。

香港学者马楚坚在“族谱所见明平夏后实蜀氏族表”中,列举有来自楚省的汪氏三兄弟之三卯,就是明平夏后迁入安置地区“富邑大山铺”(今属自贡市)的。

大山铺。

民国《南溪县志》在追溯该县姓氏源流时,也提到明末清初迁居三区的甘氏、熊氏,“其祖避乱,自富顺徙此,皆明著姓也。

”以此推知,此甘、熊氏的祖先,也可能如同上述宗氏祖先一样,是明初为“恢复西川,奉旨填实”而迁入富顺县的。

新编《富顺县志》。

新编《富顺县志》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对该县湖广姓氏的情况做了这样的记载:明代以前的老居民仅有李、王、范、郭、余、杜、文、黄、甘、韦、唐、尚、聂、陈、罗、刘、黄、朱、杨、景等姓氏,多数是明洪武时期由湖广、江西、河南等省移民之后裔,至今大约近30代。

此处所称洪武时期由湖广、江西、河南等省籍而来的移民,联系当时历史背景,多与迁川始发地麻城有关,因此,在统计上纳入湖广移民也是可以的。

“湖广填川”移民传说浅析之“孝感与孝感乡”

“湖广填川”移民传说浅析之“孝感与孝感乡”

“湖广填川”移民传说浅析之“孝感与孝感乡”在广大的四川地区广泛流传着“湖广填四川”的说法,大致内容为:明末清初,因为连年战乱,四川地区人烟稀少,于是清廷政府号召湖南、广州(以下简称为“湖广”)地区的百姓填实四川,于是大量移民涌入四川。

这些湖广填川而来的移民在讲述祖籍时,则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同一个地方——“孝感乡”,乃至如今仍有人前往湖北去找寻这个他们心中的祖籍圣地。

但现今的楚地只有孝感县不见孝感乡,那么孝感乡和孝感县是同一个地方吗?四川移民口中所说的祖籍到底是哪一个呢?本文将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解答这两个问题。

查阅四川历史可以发现,湖广填川的移民政策最早始于元末明初,而明代时楚地既有“孝感县”亦有“孝感乡”,据史料记载孝感县隶属于德安府;孝感乡隶属于黄州府麻城县。

从明朝弘治《黄州府志》之黄州府全图推测,孝感县、黄陂县与麻城县可能是相互为邻的关系,而“孝感乡”是麻城县的一处地名,这个乡级建制于明成化八年被撤并,而孝感县即为流传至今的湖北省孝感市。

截止完稿时,笔者收集到的明代史料中,与本题相关的“孝感”与“孝感乡”之记述均不多,详列如下。

合阳《刁氏族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谱序载:“吾合阳刁氏,原籍麻城,元季之乱,明太祖定鼎金陵。

蜀平,奉诏迁徙,遂卜宅于重庆属之江津,离城三十余里,地名观子溪,其始祖时范公之所托业也。

”①隆昌《王氏族谱》明景泰七年(1456年)谱序载:“予思我父讳(保)九、母雷氏,亦历风尘跋涉之苦。

先由河南地随祖讳久禄,于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内,至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嘉靖改为黄安县)复阳村居住。

新旧未满三年,奉旨入蜀,填籍四川,有凭可据。

”②2021年,成都崇州市崇阳镇石羊村6组出土的明朝嘉靖年间《万本墓志铭》载:“公讳本,字宗道,号南峨山人。

曾祖讳元亮。

世为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人。

本刘姓。

在元为屯田万户。

□(患)兵乱,移家蜀之永川,寻徙大邑,复迁崇庆垦田刱屋家焉。

”③《泸县志》卷七《艺文志》之《招民榜示文》,该文为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下川南道分巡佥事吴登启,为招徕泸州民人还籍,特发布榜文,告民周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 文字完整地记 录 了有关 麻城县下 乡镇一级 行政 区 划变迁过程 , 同时也最翔 实地记述 了孝感 乡的由并到撤 的历
考证其文化意义者 有从精神家园建构 提升其 区域 文化整合
者 一时之间 , 孝感 乡再度成 乾 隆 光绪 民国三个 版本的 麻城县 志 所收
渝地 区数百年 , 麻城孝感乡不仅成为明清巴蜀文献 中出现频 率最高 的词汇 , 更是数代川人魂牵梦绕 的根脉 之地 小 的乡级小地名 ,如何会牵动近亿川人的敏感 神经 ? 流传 于 巴蜀大地 的祖籍孝感 乡传说 ,是 否值得 可信 ?近年来 , 学界纷 纷撰 文予 以解读 ,有 争论 其事实真伪 者 有从 移民传说角度
间的以下资料 , 支持 了这一判断
先看官方史料
来自 官方和民
安 , 苦乐未均, 万民暖怨
这篇文字透露 出 ,麻城与黄安原本是 地里相近 ,山川相 同 的邻县 这是距 离撤并 孝感 乡后 ,有关麻城与黄安这两个
县差役 负担情况 的真实记录 二 孝感乡始建年代考
根 据元 朝中期编修的 经世大典 和官修史书 元 史 记
湖北 社 会 科 学 2 0 3 年 第 1 期 1
卜 人 文 视 野 明清 时期 长 江流 域移 民 与商 帮研 究
专题 主 持人 :李桂 生
孝感 乡几个 问题 的考证
苏东来
(四川 省社会科学 院 移民与客家研究 中心 ,四川 成 都 6 0 7 1 1 )
摘要 :孝感 乡作为 江西镇湖广 移 民运动 的承接地和 湖广填 四川 移 民运动的 中转地 , 在这 场贯 穿整个 长江流 域 历时数 百年 的地域 文化的 大交流 大碰撞 大融合 浪潮中拥 有无可替代 的意 义和知 名度 近年 来, 随着新 史料 的
里 , 里各有 图 成化八年 , 以户口消耗 , 并为九十 四里 复并孝
仙居乡并人 到了黄安县 关于这 一次区划调整 , 明史 地理 志 和清 湖广通志 有所记载 :
黄安(府 西北 ) 嘉靖 四十二年以麻城县之姜 家吸置 ,析 黄 冈 黄 阪二县地益之 l ] 2 (黄安县 )明嘉靖 末, 以地 多盗 , 割黄 冈之 上 中和 ,麻 城之
太平 仙居 , 黄阪之仙 源置 l 3 [
作者 简介 :苏东来(198 一 ), 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移民与客 家研 究 中心研 究室副主任 助理研 究 员 1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区域文化整合 与共有精神 家园建设研 究
(os B z S以0 )的阶段 性研 究成果
10 6
麻城孝感 乡 现 象历史解读 与认 同建构
政建置 ,确实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
只是后来经过两次行政
区划调 整 ,孝感乡就从 麻城政区中消失 了 有 关麻城县 的这两次行政 区划调 整 ,第一次发生在 成化
八年 (1 7 年 ), 麻 城县 因 为 户 口消 耗 , 下 领 四乡并 为 三 4 2
希望为孝感 乡及其背后 的 江西填湖广
运动的研究贡献一点浅见
根据这段 文字证实 , 孝感 乡作为麻城下辖 的一个 乡级行
无论传说还是文化象征意义 , 皆源于隐藏 于历史深处 的基本 史实 对于孝感 乡基本史实 的考证 , 是破解孝感 乡之谜 的基 础 ,也是学界 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基 于此 ,本文就孝感乡的
七个基本史实 问题 和历史定位及意义做一较为全面的考证 ,
发 现 ,孝 感 乡 究有所 突破 , 但对孝感 乡 史沿革 始建年代 地理方位 得 名 由来 都碑记 与孝感 乡都 孝感 乡与孝 研 历
感厅 孝感 乡与孝感县 孝感 乡历 史地位 及意义等 问题仍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 识 , 急需对此 问题做 一个全 面 系统 的
认 识和考证
关键词 :麻城孝感 乡;都碑记 ;历 文地位
湖广填 四川 移 民
乡 ,孝感乡被并入到了本县的仙居乡
第二次发生在嘉靖 四
十二年 (巧6 年 ), 前次调整被并 人到仙居乡 的孝感 乡 , 又随 3
一 孝感乡历史沿革考 麻城孝感 乡虽然在 巴蜀大地有着相 当高的知名度 ,但 却
一直未见于正史记载 现在所能查 到的有关孝感乡建置的最 早文字记 录 ,是康熙九年 (1 7 年 )编纂的 麻城县志 : 6 0 初 分四 乡, 曰太平 , 曰仙居 , 日亭川 , 曰孝感 统一百三十
明代麻城 人梅 国楼在 槽运 解析记 中, 记述 了万 历初
年 ,刚刚改 变行 政建置不久 的麻城 县 ,与黄安县在嘈运 负担
上存在 的不均等的情况
他说 :
大抵麻城 黄安地 里相近 , 山川相 同 黄安之粮 , 一半麻 城 所割也 黄安向荷 哀矜 , 全赐改析 ;麻城 差繁役重 , 十倍 黄 阎
等于说 ,孝感乡不可能上溯到 明以前的年代
孝感 乡的存在 这样 , 由于资料 的缺乏 ,康熙 麻城县志 对 于
明初 县境中的太 平 仙居 亭川 孝感 四乡 ,没有提到各 自的 始建年代 由于太平 仙居 亭川三乡的建置一直延续到 了明 清 , 而孝感 乡的建 置则终 止于 成化八 年 (1 7 年 ), 也就 是 4 2 说 , 它在 明朝 27 年的历史 中, 仅仅存在 了 10 年 但这并不 7 5
中图分 类号 :K 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一 5477 (2013)01一 106一 0 07
问我祖 先在何 方 ,湖广麻城孝感 乡
这一谚语 流传 川
一个小
感一 乡 入仙居 ,为三 乡 嘉靖四十二年 , 建里黄安县 , 复析 太
平 ,仙居二 乡二十里入黄安 止七十四里 太平 乡原额五十八 里 , 后并作 二十 五里 ;仙居 乡原 额五 十 四里 ,后 并作 二 十五 里 ;亭川 乡原额二十五里 ,后 并作二十四里 国朝 因之 l ]
由于黄安县设 置时 ,是 由原麻 城县太平 仙 居二乡二十 里 甲 黄破县仙源一乡八里甲和黄 冈上中和一乡十二里 甲组 成的 所 以 ,有学者认为 ,原孝感乡至多只 占黄安 县地盘 的四
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I l
上引资料证实 , 在唐至宋的历史长河 中 ,麻城县下 曾经
设置过四乡(或六乡)六镇 但仅存镇名 ,不载乡名 正因为如 此 ,所以也无法查到宋代麻城县下所领 四乡或六乡中是 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