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序
刘氏家族续谱序

刘氏家族续谱序刘氏之先睦州人,唐元宗时有讳子翼字小心者仕为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生子祎之,祎之生敬,敬生亮;亮生奭,号丹阳居士,僖宗乾符遭黄巢乱,避患徙信之赖家源。
九世孙允迪,宋绍兴甲子以书经领乡荐,至隆兴癸未乃登进士第,任德安宰。
为政一本儒术,有惠爱及民。
时朱子守南康,闻其贤,每访之。
历官参议、沿海制置使军事。
及致仕还玉山,建义学,聘名儒以教乡族子弟。
岁给衣粮,其用志亦仁矣。
子三,幼从礼,随父访学南昌,见梓溪俗尚仁厚,遂卜家焉。
为人和厚,重义轻财,乡人咸以“长者”称之,实南昌始迁祖也。
长者迄今凡十有三世,子孙支分派别。
三世孙仪叔由梓溪而徙兴国军。
四世孙宗泰由梓溪而徙湖广金沙洲、宗显徙西田。
五世孙德彰徙陈坊。
六世孙孔昭徙北冈、孔明徙崇溪、孔文徙罗池湖。
七世孙孟德徙湛洲、孟广徙港西、孟厚徙松林。
八世孙仲刚徙溉湖、仲鼎徙黄恩塘、仲智仲章徙章坊、仲声徙福州齐坑、仲康徙雷渡。
九世孙叔谟徙城冈、叔德徙梁坊、叔廉徙故里、叔宇徙上洛;叔宪徙丰城车牛渡、叔充徙丰城小陂;叔振徙棠溪、叔胜徙瓦溪、叔澜徙山东。
十世孙季彦徙田垄、季凯季贯徙陈坊、季权徙黄堂、季则徙西城、季衡徙辜坊、季贞徙东湾、季连徙哀坊;季延徙丰城石坑、季在徙丰城石牌;季采徙罗溪、季让徙沙头。
十一世孙子泰徙河口、字肇徙英山、子金徙枫林。
十二世孙杰允徙关家车。
岁时祀事皆主梓溪,子孙字行悉由宗子。
世虽远而亲不忘,族虽分而恩不绝。
刘氏子孙为乡邑所重者,以此。
自宋至今三百余年,其间亨叔登进士第,孔烈浙东宣慰副使,孟坚漳州路总管,孟德、仲范皆为判官,仲声枢密院事,仲威国子助教,仲(日易)温江丞,仲刚潮阳簿,叔达监察御史,叔豫江安令,叔瓒灌阳税史,叔昌、季萌皆为县吏,而季庄大理寺丞、季言则工部主事也。
此其文献又有足征焉。
今居梓溪曰子华,尚文好礼,修续谱有成命,命其子巍偕范澄来征序。
呜呼,刘氏自长者一人至子孙千数百个,岂非积善之长乎?刘氏子孙,观斯谱自流而源不忘乎!一本之初,又何有亲疏之间哉?予与刘氏自仲永至今有三世斯文之好,故虽衰耄,乃勉为之序。
刘氏宗谱序

刘氏宗谱序兰溪刘家(公元二0一二年)刘氏宗谱序人有祖宗,尤如水有源,树有根,乃自然规律,不可更改。
如今我刘家人齐心协力,撰修宗谱,乃寻根溯源、光宗耀祖、教育后代之盛事。
从我族迁兰溪之后,已有七百四十年左右的历史。
开始的五百年,刘氏宗谱都是代代相传的手抄本,到了清代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编撰。
第一次是清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这是我族宗谱的集大成者。
不仅将以前的手抄本变成了木刻印本,更重要的是与祖居地江西弋阳新陂里的祖宗谱接上了联系,从祖谱中补充汲取了如今谱中《谱首》的绝大部分,使我刘氏宗谱成为一部比较完整而又有权威性的宗谱。
以后五次分别是清嘉庆十四年(公元一八0九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一八四二年)、清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民国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
六次间隔基本上符合本族三十年为期修一次宗谱的约定。
然而从公元一九四一年至今已有七十一年矣,长期未能续修,令我等后辈为之汗颜,愧对祖宗啊!刘姓是中国之大姓。
在中国民间,历来就有“张王李赵遍地刘”和“刘天下,李半边”说法。
这说明刘姓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是中华之大姓,天下之望族。
据统计,刘姓为全国十大姓之一,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三姓,排在第四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强。
到今天,刘姓在中国地区的人口总数有七千多万。
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估计至今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在八九千万以上,而我刘家村世祖刘汾后人至今已超过三百万矣。
刘姓为帝王之姓,血统高贵,天下望族。
在中国历史上,从汉高祖刘邦始,为帝王者有六十六人,我刘姓族人可谓占尽风光。
历史上刘姓的当皇帝的多,做官的多,历来英杰才俊辈出。
刘姓的王者风范、大气恢宏、睿智谋略、厚德伟业的精神,在两汉时期曾经主导国家之命运,引领时代之风云。
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
我们后人不仅要以此为荣,更要将此精神发扬光大,传之千秋万代。
刘氏历代谱牒

妣钟氏,生子一:士云。
59
五十九世
士云
妣朱氏,生子六:仓模、仓秸、仓棋、仓达、仓远、仓通。
60
六十世
仓模
妣金氏、油氏、邹氏,生子十一:荣文,荣武,荣职,荣辰,荣康,荣秀,荣财,荣巨,荣信,荣吉,荣华。
61
六十一世
荣信
妣吴氏,生子六:封诰、封璋、封谨、封祥、封谅、封永。
62
六十二世
封诰
妣司马氏,生子四:大福、大禄、大贞、大祥。
妣易氏、徐氏,生子一:士縠。
53
五十三世
士縠
妣钟氏,生子三:星亮、星辉、星开。
54
五十四世
星亮
妣万氏、周氏,生子六:拱和、拱科、拱昭、拱照、拱盛、拱得。
55
五十五世
拱昭
妣万氏,生子五:报江、报联、报时、报淮、报盛。
56
五十六世
报联
妣官氏,生子一:致禄。
57
五十七世
致禄
妣尹氏,生子一:文。
58
五十八世
73
七十三世
仁号
妣赵氏、梁氏,生子一:煓。
74
七十四世
煓
妣李氏,子四:伯、仲、邦、交。
75
七十五世
邦
妣吕氏、薄氏、戚氏、张氏、曹氏、卫氏,子八:肥、盈、如意、恒、恢、友、建、长。
63
六十三世
大禄
妣温氏,生子三:富仙、富仁、富任。
64
六十四世
富仙
妣曹氏、胡氏,生子四:贵泷、贵文、贵凤、贵舞。
65
六十五世
贵文
妣胡氏、欧阳氏,生子六:德、开、玉、修、闰、斗。
66
六十六世
德
妣纪氏、朱氏,生子三:璋礼、璋秀、璋华。
刘氏家谱

刘氏家谱刘氏家谱目录彭城堂…………………………………… ……………………刘氏族谱字辈派行……………………………………………………卷一………………………………………………………………云阳县彭城刘氏族谱编篡委员会………………………………………本谱捐资名录……………………………………………………………文件……………………………………………………………新序言…………………………………………………………远祖图像………………………………………………………卷二老谱序…………………………………………………………一、历代源流谱序……………………………………………………….(一)序…………………………………………………………………(二)刘氏宗谱序………………………………………………(三)刘氏受姓祖考源流世系(彭城堂)……………………………….(四)源流谱序(天禄堂)……………………………………………(五)刘氏分支………………………………………………………刘氏七县合谱新派……………………………………………………刘氏先年九大房分支所乱宗派………………………………………..天禄堂、彭城堂老派……………………………………………………东西两汉二十四帝王简约………………………………………………东西汉十二帝王像……………………………………………………….二、东汉十二帝王像………………………………………………………卷三世系………………………………………………………….一、历代祖纲源流……………………………………………………….二、始祖刘邦源流世系(邦至备)……………………………………三、刘备世系(分支)…………………………………………………四、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公世系…………………………………………五、由豫迁楚洛业临邑土门界派衍九支总图…………………………六、九大房世系………………………………………………………七、辛三公脉下入川世系(岳州府临湘、巴陵县三十都寺冲)…八、刘氏入笈云阳概况……………………………………………….九、辛三公脉下迁云阳世系(岳州府临湘、巴陵县三十都寺冲).. (一)天湖公后裔迁红狮镇世系…………………………………刘忠荣支系……………………………………………………………刘忠华支系……………………………………………………………刘忠富支系……………………………………………………………刘忠贵支系……………………………………………………………刘忠涟支系……………………………………………………………刘忠和支系……………………………………………………………刘忠文支系……………………………………………………………刘忠科支系……………………………………………………………刘忠典支系……………………………………………………………刘忠谟支系……………………………………………………………(二)天祚公至刘应“尸+羊”世系………………………………….刘忠信支系……………………………………………………………刘忠志支系……………………………………………………………刘忠徤支系……………………………………………………………刘忠良支系……………………………………………………………刘忠礼支系……………………………………………………………落户平安镇支系………………………………………………………(三)天祚公子孙迁冉家坝世系…………………………………(四)天祚公三子刘受宗子孙迁大麻山何家山世系……………(五)迁开县厚坝镇支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梓溪大分支世系…………………………………江西吉安府迁南昌县瓦西坝分支……………………………………辛九公脉下得清公房世系……………………………………………辛九公脉下入笈奉节概况……………………………………………辛八公脉下世系………………………………………………………秀三公脉下世系………………………………………………………卷四其它……………………………………………………………刘桀字汾公莹(江西吉安)……………………………………………元朝江西瑞洲府新昌县迁湖南岳州府临湘土门界祖莹……………一州七县始祖莹………………………………………………………刘氏祠堂………………………………………………………………祖训十条………………………………………………………………刘氏官宦录……………………………………………………………历代修谱概况…………………………………………………………刘氏历代始祖迁衍简表………………………………………………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附一…………………………………………………………………附二…………………………………………………………………附三…………………………………………………………………刘氏历史………………………………………………………汉后刘氏远古帝王录……………………………………………刘氏历代源流世系考:(据中华族谱网提供供参考)……刘氏帝王简略……………………………………………………后记…………………………………………………………人物故事………………………………………………属像、命占生辰年公元对照表……………………………附:老谱源流谱序复制件………………………………仲二公祠堂照……………………………………………彭城堂刘氏族谱字辈派行以后刘氏宗亲一定要按字辈取名:忠厚贻谟美,修齐衍庆长;崇文明礼让,敷教植纲常;序正班联定,源清昭穆详;根深枝必茂,奕叶毓奇芳。
刘氏宗谱序

刘氏宗谱序尝思功德文章,流光天壤,此不磨之业,统系昭穆胪列家乘,此不朽之事。
故事有旷世之久,而春霜秋露,且相感于靡已者,虽曰子孙血脉之流通,何莫非祖宗灵爽之式恁也哉。
独是遐稽古初别姓分族,其有姓不一、氏族不一,祖者姑无论矣。
即一族也且分而至于百千万人之众,一祖也更伟至百千万代之远。
夫苟无谱以纪之,则生之后者,几失世系所从来房之分者,不识支派所由别,夫岂可乎哉!今刘氏信弋巨族,先唐以来开族新陂村,新陂村固信弋望地,其间人文炳蔚,簪缨累世,固不待言。
惟始迁祖巨容公,自前唐来信,以剿巢寇乱,留镇信州,其初不过一人身耳。
容祖生子三:曰汾;曰逈;曰迪。
逈公封开国元勋,居都昌排门;迪公授光禄卿,封麻城公,为湖广麻城祖;汾公咸通辛卯进士,以除巢寇功,封彭城郡开国公,勅镇信州,葬弋阳旗鼓岭。
配九室,生子十四人,分迁而处于四方者遍寰宇。
惟七男汉广,仍居新陂,生子四:义永、义昭、义员、义方。
义昭为江西上饶西门环川祖;义员御前兵马使,为黄土庄祖;长房十世孙允迪,匕生埽之义,为南昌樟溪祖;义永居祖基。
自是由父而子,由子而孙。
迨其昌大门闾,而缠绵世系者,同以聚族而居,己八九世于兹矣。
况夫人丁之繁,族姓之盛,由此而分于大桥上以绍一本之绪,下以开万派之源者,皆本巨容公一人嘱起也。
抑亦人杰故地自灵助礼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族之有谱,所以明世系、序昭穆、别尊卑、辩亲疎,以及睦宗族、厚人伦者,悉由于此也。
兹史臣与国丞刘公永与进士,刘公辅二先生独殷匕焉,以修谱牒为事,其于尊祖敬宗收族之义,大有合矣。
康与永辅二先生同举同官,更居同邑,结为秦晋。
至于家世闻之祥矣。
不揣固陋,爰书而为之序。
岁宋高宗帝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孟秋月榖旦赐进士第议政大夫吏部尚书协丞相平章事徽国公年家姻教弟陈康伯长卿氏顿首拜撰。
清顺治《彭城堂·刘氏族谱》序

清顺治《彭城堂·刘氏族谱》序长江大河渳沦,万里岐为渚,别为汜,复为沱,停为渊,疏为九支,为漯区,分错置永矣,广矣,难测究矣。
而探诸星宿,导自岷山一源流,演湛湛洋洋,皆属自然之气,理而不容于奏合。
是故,敦族者动称水源,义取诸此。
我闻在昔有夏刘累,善扰龙,为御龙氏,此吾族所由昉也。
历商周秦汉,浩漫莫纪。
及晋刘豪,字子宣,起基四川阆中,生子二,曰忠、曰和。
和生滿,滿生春,春生二子,曰朝信、朝誠。
信生景,其子孫俱義不仕晉。
景生實,字仲德,方仕晉,為太尉。
實生吉,吉生建,建褒,褒生昭。
昭字宣卿,幼勤孝敬,及長勤學熟文,仕梁作侍中。
昭生節,節生世仲,仲生勉,勉生國清,清生達與逵。
逵生藏器,居彭城,生知几,字子元,举进士,屡迁凤阁舍人,唐开元初迁左散骑,其子曰丰,为邠州太守。
其孙谦徙涿州归义,由蜀地豪至谦又二十五世矣。
谦为人刚毅英俊,家居殷富,生二子,曰蕡、贸,聪明好学,修德励行。
蕡文宗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中式举人。
因宦官益横,建置天子,无人敢言。
蕡对策极言不避祸,官拜谏议大夫,卒赠“忠直文德”公。
生二子,长九韶、次九思。
九思生四子。
九韶生一子,曰给。
给生二子,曰煦、照。
煦于五代唐庄宗时为太常博士,升中书同平章事。
照为京兆尹。
煦生三子,曰显、耀、辉。
显生五子,曰正鹏、正鸾、正凤、正麒、正麟,俱举进士,登高爵。
本支麟于宋太祖开宝二年中殿试进士,生子曰式,亦举进士。
宋太宗诏征契丹易州、涿州来降,契丹牙将董奴未服,复兵扰涿州,刘氏举家逃难,各谋栖址。
式因徙江西清江县左右都槎山,而刘氏复盛矣。
生二子,曰轮、曰辙。
轮治家有法,以和顺忍耐示众,虽兄弟富盛,遵父遗命,誓不析爨,而世有主长之名,此其始也。
辙举进士,始仕参政,官至山西巡抚,复为右僕射,登相位,生三子,曰铨、钦、钧。
铨生四子,曰敦、敞、攷、攽。
敦,字笃父,宋仁宗翰林侍读。
攽,字贡父,博极羣书,庆历间举进士,出知曹州。
攷,作平阳教授。
敞,字元父,为文尤敏,举进士,迁翰林侍读学士,著有《汉唐节要》行世。
刘氏家谱序,刘家人必看!

刘氏家谱序,刘家人必看!族谱亦曰家乘,乘者,史也。
北宋庐陵欧阳修、眉山苏洵首开谱牒之肇,效者如云。
欧阳氏曰:“若无世谱,不知姓氏之所出,则昭穆失序,有禽兽之不若。
”苏氏曰:“子孙千万人之身,实出先人一身所绵衍者,何相视如途人也。
”朱子亦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谱者,“直贯父子,横连兄弟;上尊祖弥,下系子孙。
有垂丝贯珠之图,五代再提之式。
”“序昭穆,辨亲疏,详生灭,别尊卑。
”(《刘氏三修族谱序》亚卿公语)正本清源,敦宗睦族,其义大焉。
《井头刘氏族谱续修序》云:“长江万里兮有其源,玉树千丈兮有其根,人生百岁兮有其父,子孙万代兮有其宗。
”“而族谱之功在于载世系于分明,溯清源于流远,传血脉于万代也!”《江苏如皋市始修宗谱序》云:“谱者,谱其族,序其宗也。
谱其族则气脉相通,无间于遐迩;序其宗则源流有别,不间于亲疏。
此为收族敬宗之要道也。
”相传刘氏肇自陶唐。
尧,陶唐氏,名放勋。
传说中之远古帝王,先封于陶,后封于唐。
被古人称为贤明之君。
《汉书·高帝纪赞》载:刘氏“自虞(舜)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
夏时刘累学养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之外,刘氏还有一支出于杜氏。
杜氏的后代士会在晋国任士师。
鲁文公时由晋去秦,后又回晋。
但其家仍留在秦,后来便称为刘氏。
刘累为尧之后裔,而为刘邦之先祖,故为汉家先祖。
”刘邦为尧七十五世孙。
帝尧,甲申年(约公元前2377年)生于丹陵(今河北唐县),20岁(约公元前2357年)为中原华夏酋邦君主。
在位98年,于辛巳年(约公元前2259年)去世,葬阳城谷林(今山东省定陶县),享年118岁。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孔子对尧的功绩大加赞赏。
中华刘氏源自我国北方,其族人最初聚居于黄河中下游之山东、河南一带,由发源地山东南部发往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早期之几支刘氏如初姓刘氏(居今河北唐县)、姬姓刘氏(居今河南偃师)等,因史料缺失和无显赫名人而销声匿迹。
刘氏宗谱序

刘氏宗谱序
刘氏宗谱序
蔡元定
山必本于昆仑之脉,千峰万岫皆其支也。
水必祖于天一之精,千汇万川皆其派也。
人必生于有生之源,亿子兆孙皆其裔也,今阅刘氏谱牒,自受姓以迄于今,统宗衍派,一览百世,兼总无遗,孝子慈孙,家藏珍玩,拟诸天球河图其亦可矣。
岁
宋庆元元年孟春月吉旦
西山蔡元定题
【蔡元定】蔡元定(1135年12月17日-1198年9月11日),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干利禄,潜心著书立说。
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
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赌场好似迷魂阵,多少聪明入局中。
输去赢来朝似暮,家财万贯总归空。
6、不许偷盗:
窃人财物总由贪,狗鼠行为是所甘;
天纲总然宽漏你,臭名千载却难堪。
7、不许好讼:
出入衙门善定谋,讼人人讼几时休;
纵然赚得些虚气,失却天良何处求。
8、不许充役:
子孙切莫站衙门,一入衙门便寡恩。
狗肚狼心皆此辈,亲疏贫富一齐吞。
仲颖公弃楚来蜀之由以及登甲公,法卿之说,殊无考据,于是详查历代神主,遍访基碑越、壬午、癸未,甲申三载(1822年、1823年、1824年)但得:
登甲公,法卿公二墓碑云溯前遗律诗四句,我后人见其碑刊记深痛无凭,官居何职,名讳何字,年号何岁代,传几世呜呼,伤心哉。
先绪何其寥落也,岁甲申之冬将神主并祖辈合薄内,始得考证。法卿公生余禄,余粮,余禄抱子瓒,生子惠、子琏;余粮生子珂、子珩、子现。自此下辈接传无紊矣,窃恐后哉盖吾。祖历代勤俭忠厚传家。因而惜得未清传叙谱,以至后辈无所查考。乾隆辛亥年间1791年贤先欲创族谱,清理本源因无实迹创修未成功。后至道光壬午岁,正位同父国兴,与叔国泰、国平慨然欲设清明会而修此谱(1822-1824年)。
家鸿公 家铭公 和志公 兆 游
兆游 2015年9月9日
序次名列
宗庙之礼,以昭稷之序欲正尊卑之。统先列名字之排行,取单名或双名皆要忌讳祖宗而不犯昭示。今将名列序次于后,望后世子孙贤德传之千万世莫乱章程。
原老字辈
(仲 甲 法 余 子 先)
国 正 天 心 定,家 和 兆 世 荣;
联 芳 春 福 远,光 大 焕 文 明。
登甲:配王氏,生法卿,坐落刘家湾,安葬铁炉嘴,夫妻二棺共坟。
法卿:发配胡氏。生:余禄,余粮。坐落刘家湾,安葬龙冲湾嘴上。
余禄:法卿长子,妻李氏,葬九龙桥,抱子子瓒,生子惠、子琏。
余粮:1661-1698。法卿次子,顺治十八年,辛丑年在本邑王家庙坎下李家湾生长。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在董家河告终,安葬贯子口石佛山。发配宗氏,葬福阳坝宅后,生子珂、子珩、子现。
子瓒:余禄长子妻张氏,生华先、荣先。
子惠:余禄次子,妻景氏,生:必先、善先、继先。
9、不许奢侈:
为人切莫好奢华,竞尚奢华要败家。
你看奢华无数辈,奢华转眼水推沙。
10、不许懒惰:
贼性成形有此身,奈何懒惰自因循。
世间多少饥寒辈,大抵无非懒惰人。
以上十条,亦关纲常多节,有防于人道者,每过清明节集会,务要再三儆戒,以禁之勿视为常谈,以违遗训。
仲颖:并无实迹查考,只得世世传音,闻公乃历代祖脉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人氏。明初被乱来四川省落插富顺下南路冷饭坝。生三子:连甲、信甲、登甲,而连甲公拨住新场刘家坳,信甲公拨住徐家井,登甲公拨住双桥刘家湾。其仲颖公墓在下西路玉正乡,地名八甲鸭子山,有碑为记,其祖婆不知葬所,故未录。
新增字辈
诚 功 在 仁 义,贤 良 跃 安 帮;
德 才 传 宗 久,祀 禄 自 宏 祥。
年代岁甲
公元
庚甲
国号
公元
庚甲
国号
1644年
甲申
顺治元年
1662年
壬寅
康熙元年
1723年
癸卯
雍正元年
1736年
丙辰
乾隆元年
1796年
丙辰
嘉庆元年
1821年
辛巳
道光元年
1851年
辛亥
咸丰元年
1862年
壬戌
同治元年
1875年
十 不 许
1、不许忤逆:
忤逆之人天不容,伦常乖舛祸先逢。
昭昭报应循环转,及时回头出罪丛。
2、不许忿争:
一时忿起一时争,大祸无端竞酿成。
若肯息却心头火,终身患难自然平。
3、不许纵酒:
百般有酒好商量,贪纵之人事事狂。
不但精神多省耗,招非惹祸又倾亡。
4、不许奸淫:
世上万恶淫为首,天下罪孽只在君。
只恋别人妻女色,谁知酬报酬相环。
8、要明礼义
秩序咸宜两大端,礼门义路甚相安。
持身涉世循斯道,任尔周旋自不难。
9、要存廉耻:
廉不贪兮耻不为,先存廉耻立行规,
圣贤不过存廉耻,廉耻关头仔细窥。
10、要学勤俭:
世上丰盈富厚家,勤俭节约总堪垮。
为能敏勉财能惜,举目春园遍地花。
以上十条,有关纲常名节,大有益于人道,逢公祀三期,子孙要相劝勉,本而行之,切勿视为具文以目陷于不孝。
乙亥
光绪元年
1909年
已酉
宣统元年
1912年
壬子
民国元年
1949年
已丑
共和国
祖训十要
1、要敬父母:
从来百善孝为先,孝德无亏乃圣贤。
但得清心常快乐,为人为子两周全。
2、要和兄弟:
兄弟原来一母胎,相亲相爱勿相猜。
果然手足无伤害,和气招祥福自来。
3、要敬祖宗:
前人积德后人昌,木本水源切莫忘。
随分因时勤祭祖,功宗德寿更流长。
※※※※※※※※※※※※※※※※※※※※※※※※
时代久远,先谱即将散失待尽。致使部分家庭已忘记先祖名讳,趁己尚在有空,得叔祖家鸿公、家铭公,叔和志公,兆坤弟及族友帮助清修此谱。盼族人兴旺发达,望后世代代贤能。短暂人生几十年,匆匆路过人世间。赤身来世空归去,但留清白在人间。多少先贤乘风去,无数后秀顺风来。跃越龙门纵天下,不作老朽守祖田。天创时势英雄在,秦皇汉武话当年。百年驾机回乡看,万里山河艳阳天!
刘氏家谱序
———————————————————————————————— 作者:
———————————————————————————————— 日期:
刘氏家谱序
常思物,本乎天,人本祖宗既有流长之泽,子孙当竭亲祀之诚。故亲疏贵贱各缘分以尽。伦祠丞常,亦因时而特举,凡为人后者莫不皆然也吾祖。
刘系汉基彭城,即其郡也。自汉以前不可复稽随,唐而后继虽有辅相之勋,惜得遗闻,而未得实迹矣。至洪武兴兵我祖、祖弃爵而逃,自泸涯一散,各奔四方,族口于焉莫辩,而宗谱因之沦没矣。十数传而降实不能清其源,理其脉,寻其列。
祖托足之处而访其里居何所哉意嘻,念及此良足悲然矣。可信者宗谱虽没,世世遗音尚在,尤记我祖。
刘仲颖:落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自明初弃楚来蜀,落押富顺下南路冷饭坝。而仲颖公遗后,连甲公、信甲公,登甲公。其登甲公托足之地名刘家湾遗后。
法卿公而安葬之地名冷饭坝,又名铁炉嘴,溯前遗律碑,后人独目思宗本是无实迹即祖传闻。
4、要笃宗族:
宗族无非一脉传,支分派别总相联;
虽然厚薄殊差等,体恤温存贵浑然。
5、要训子孙:
人谁不愿子孙贤,率不谨由教不农桑
生民衣食靠农桑,男耕女织不可忘。
不但鸡鸭相劝勉,一家饱暖乐平康。
7、要读诗书:
圣人垂训在诗书,不学诗书是蠢人。
各教纲常全不识,官骸虽具也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