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3-2地理图表判读技能a含解析
【金版新学案】(新课标)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4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课件分解

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剧烈降温
是形成雾的必要条件。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晴天相对较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冷却
强,因此多雾。
答案: (1)D (2)D
类型二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2015· 全国课标Ⅰ卷 )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
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
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
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 ( 或更多 ) 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 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 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
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
3.统计表格的判读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 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获取和解读信息] 餐馆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四种菜馆在京津地区、长江 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较多的分布。除了上述地区,①在四 川盆地分布较密集,应为川菜馆;②在湖南分布密集,应为湘
【2017参考】金版教程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3-2 地理图表判读技能 e Word版含解析

[2015·全国名校模拟]下图示意某高纬度国家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A.1970年B.1985年C.2005年D.2013年答案 B解析图中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之前为正增长,之后转为负增长,1985年人口最多。
2.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限制人口迁移B.提高教育水平C.提倡早婚D.鼓励生育答案 D解析图中国家1985~2013年人口为负增长,为缓解人口增长缓慢的问题,该国应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海外移民。
[2015·商丘模拟]下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丙功能区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答案 C解析读图可以看出丙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小,而在市中心区占的面积较大,所以丙功能区是商业区,甲功能区在整个城市面积中占的比重较大,应该是住宅区,乙功能区在城市外围占的面积较大,应该是工业区。
4.该城市()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B.最适宜在6~8 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C.4~6 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答案 A解析读图可以看出市中心为丙功能区(商业区),向外围是甲功能区(住宅区),再向外围是乙功能区(工业区)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所以说该城市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故答案选A。
[2015·上海高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3-2 地理图表判读技能 c含解析

[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A解析赤潮易发生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
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 D解析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2015·银川模拟]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
一般用7.5吨的甘薯经传统工艺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同时会产生0.75吨CO2、12.44吨的酒糟和4千克的杂醇油等。
下面甲图为用甘薯作为原料生产乙醇的产业链示意图。
乙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
4.燃料乙醇的生产企业一般属于()A.模式一B.模式二C.模式三D.以上都不是答案 B解析资料显示生产燃料乙醇所需原料比重较大,表明该企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模式一为动力指向型,模式二为原料指向型,模式三为市场指向型,故选B。
5.图示产业链表明()①废弃物全都得到充分利用②土壤的肥力提高③沼气是主要产品④沼气是唯一能源⑤利于甘薯规模化种植⑥一、二产业的有机结合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答案 D解析废弃物只是充分利用,而不是全部,仍有废弃物排放;乙醇为主要产品,沼气只是副产品,沼气只是其中能源之一,还有其它电能;而生产乙醇为第二产业,种植甘薯为第一产业,所以为一、二产业的有机结合;而沼渣是很好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甘薯的需求量的增加,会促使甘薯的种植规模扩大,故选D。
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3-2 地理图表判读技能

3演练· 能力跃升
技法探究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 推移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 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需要指出的是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中也有些以 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地理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时空发展规律, 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地理事物时空发展原理的知识。 所以, 地理事物发展过程图常和原理知识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解题流程] 1.明确步骤 第一步 结合图例,读懂图名。 根据图名掌握示意图所表达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如典例 2,为广东省 1994~2009 年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差量的变化图,要分清哪一折线为粮食产量, 哪一折线为粮食产需差量。 第二步 透解图像,抓准特征。 (1)看图例及标注,明确图示包含的地理要素。 (2)看箭头指向、曲线变化。 ①静态分析:看地理要素在某一阶段中的数值特征; ②动态分析:对比不同阶段数值的变化及差异。
2.精准分析
3.完美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
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①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 温差小; 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 温差大(如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③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 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 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二 地理图表攻略 图表二 地理图表判读技能教学

图表二地理图表判读技能宏观掌控高考透视坐标图坐标图的种类很多,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统计图等。
坐标图判读有其共性:坐标图上的点、线(曲线、折线)、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在解题时既需要定量判读,又需要定性分析结构图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见的有扇形结构图、饼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关联图等。
在判读结构图时应灵活运用归纳、对比、推理、综合分析等方法数据表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
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技法探究1 地理关联(模式)示意图的判读1.基本特征(1)地理关联示意图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2)地理模式示意图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
运用这些模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
右图为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
2.读图技巧此类图判读技法如下:(1)读清图名:首先依据图名了解该模式图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成因:根据模式图存在的条件和基础,理解并掌握该地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比如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的分布有关。
(3)总结规律:结合模式示意图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如根据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可总结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和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4)具体应用:根据模式示意图总结出的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2017参考】金版教程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3-2 地理图表判读技能 f Word版含解析

[2015·吉林三模]“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完成1~2题。
1.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D解析空巢老人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惠民政策B.家庭原因C.自然空巢D.个人原因答案 A解析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和数量明显提升,且工薪较高,不愿返乡,造成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2015·郑州质检]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3~5题。
3.该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大豆D.青稞答案 B解析水稻多种植在中国南方,大豆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较多,青稞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因为甘肃位于中国北方,所以该地最主要农作物应该为小麦。
4.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D.未利用土地答案 B解析据图判断,草地的负增长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草地。
5.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A.土壤侵蚀B.土壤污染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答案 D解析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
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
[2015·合肥质检]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下图示意我国30°N沿线附近四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分别是()A.拉萨、成都、武汉、杭州B.重庆、杭州、武汉、拉萨C.西宁、成都、重庆、拉萨 D.杭州、西宁、重庆、武汉答案 A解析甲地6、7月份为舒适期,12月、1月为不舒适期,可能为青藏高原上的拉萨,该地海拔高,热量不足,6、7月份气温较高,为舒适期;乙地舒适期较长,分别为4、5月份和9、10月份,可能为四川盆地中的成都,此时为春秋季,气候温和,最为舒适;丙、丁两地6~8月份较不舒服,可能位于长江流域或其周边地区,此时该地出现伏旱,高温干燥,因此这两地可能是武汉和杭州。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3-2地理图表判读技能h含解析

[2015·邯郸模拟]西安(34°26′36″N,108°58′12″E)和杨凌(34°17′51″N,108°0′47″E)地处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是陕西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下表为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对二地进行的一年的大气氮沉降量的观测值,读图回答1~2题。
监测期内西安、杨凌降雨量(mm)及雨水中氮的质量浓度(mg·L-1)的季节变化注:NH+4—N的前体是大气中的NH,主要来源于氮肥施用及畜禽养殖;NH-3—N 的前体是大气中的NOx,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1.上表数据显示()A.西安、杨凌雨水中P(NH:-N)冬季>春季>夏季>秋季B.西安、杨凌雨水中P(NO:-N)春季>冬季>秋季>夏季C.西安、杨凌雨水中春季氮含量较多与农业施肥多有关D.西安、杨凌雨水中冬季氮含量最高与农业施肥多有关答案 C解析西安、杨凌降水量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所以雨水中P(NH:-N)不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P(NO:-N)不是春季>冬季>秋季>夏季,A、B错;西安、杨凌雨水中春季氮含量较多,主要是春季生长期,需大量施肥,C正确;而冬季氮含量最高与冬季取暖燃烧煤多有关,D错。
选C正确。
2.西安、杨凌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B解析西安、杨凌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水循环活跃。
选B正确。
[2015·西工大附中二模]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答案 C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各年份的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都是甲国低于乙国,说明甲国的老龄化程度低于乙国,A错误;表中数据都是比重,比重小不能说明甲国老年人口数量少,数量多少要考虑人口基数,B错误;2000年两项数据乙国高于甲国,说明乙国老龄化较早,C正确;老龄化速度快慢看数据的递增程度,从各年份两国数据对比来看,乙国老龄化速度较慢,C选项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专题四 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1-4-2 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陕西西安铁一中学三模)右图为福建省某校马蹄形教学楼的顶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图示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A.教室1B.教室2C.教室3D.教室4[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教室3、教室4都是强光直接射入教室,C、D错。
教室1南面有楼梯、办公室阻挡光线,采光条件较差,A错。
该地位于北半球,教室2南边有走廊通道,采光条件好,且强光不直接射入,B对。
[答案] B2.早晨,太阳光从A窗射入教室( )A.此时,索契(39°57′24″E)夕阳西下B.此时,纽约(74°W)烈日当空C.此季节,适宜到北极地区科学考察D.此季节,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解析]读图,A窗位于教室北侧,早晨太阳从A窗射入,说明太阳东北升,为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是极昼现象,适宜到北极科考,C对。
福建位于东八区,正值早晨,索契位于东三区,应该为子夜,A错。
纽约位于西五区,应为傍晚,B错。
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迁徙,因北部热带草原是夏季,降水多,水草丰富,D错。
[答案] C角度二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安徽黄山质检)“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解析]牛轭湖的形成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
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发生堆积,不会出现崩塌现象,乙处发生侵蚀,不会出现大量鹅卵石;洪水时期,凹岸侵蚀加强,有可能发生②到③的过程;丙处泥沙不断淤积,原先河段形成牛轭湖,因地势较低,不会发生滑坡,C正确。
[答案] C4.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B.地势平坦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解析]牛轭湖多在地势较平坦地区形成,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济南模拟]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向陆地,是湖风,据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湖面气压高于陆地,因此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大气上升容易成云致雨,③处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
此处还可以根据风向标图来识别大小,③处风力代表8级以上,①处风力代表四级。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C
解析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会
将湿润的大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
围湖造陆减小了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得湖陆风减弱。
3.[2015·上海高考]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 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答案(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量小。
(3)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
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解析(1)通过该河流域示意图,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图中里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量小。
(3)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主要从法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来分析回答,随着法国核电比重不断提升,对水电需要减少,加上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
4.[2015·巴蜀模拟]图示区域尽管靠近赤道,但索马里地区仍然是一个干旱地区,严重干旱常常威胁着“非洲之角”人民的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M国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