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8张PPT)

(2)积极: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政权。 (3)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 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 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进步性
①它使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评价
(3)局限性(即严重的弊端)
①_片__面__发__展__重__工__业___,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 __生__产__积__极__性____不高;
为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苏联在这一 时期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因为它们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1、背景:国 面内临外着敌严对峻势的力考的验反扑使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 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 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
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
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1、背景:苏 引俄发继了续严执重行的经“济战和时政共治产危主机义”政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空前沉重的打 击!“大萧条”成了它的代名词!“恐惧”的阴影 笼罩在受灾国人民的心头!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 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 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进步性
①它使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评价
(3)局限性(即严重的弊端)
①_片__面__发__展__重__工__业___,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 __生__产__积__极__性____不高;
为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苏联在这一 时期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因为它们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1、背景:国 面内临外着敌严对峻势的力考的验反扑使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 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 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
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
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1、背景:苏 引俄发继了续严执重行的经“济战和时政共治产危主机义”政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空前沉重的打 击!“大萧条”成了它的代名词!“恐惧”的阴影 笼罩在受灾国人民的心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 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
二、新经济政策
1、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了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P97学习延 伸)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 积 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极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4、影响:
(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 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 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背景
(1)苏联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 加盟共和国
(2)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3)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 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 统的制约。
2、表现:
(1)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3)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3、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
二、新经济政策
1、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了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P97学习延 伸)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 积 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极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4、影响:
(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 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 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背景
(1)苏联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 加盟共和国
(2)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3)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 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 统的制约。
2、表现:
(1)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3)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3、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文档资料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肯定市场经济 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 和商品货币 行自由贸易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
一片质疑之声
俄 共 元 老 的 指 责
法 国 代 表 团 的 哭
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 勃洛克的自杀 看,莫斯科忍受饥饿,从前
“
退 团 退 党 的 热 潮
泣
整 洁
美
问题3:列宁的这种“退”是真的退回到资本主义吗?你怎么理解?
集公有制制…、…计不划仅经是济维和持按生劳活分和配对,付取战消争商…品…生而产且和是货共币产。主义 的任务,是推进到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途径”。
社会主义幻列=宁:推公通行有过战制战时时共+共产产主计主义义政划政策经策还济直有接什过么+渡深按到层社次劳会原分主因配义? 依
靠
行
马克“忧思幻设”想之中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 政
粮食征购量的变化
25000
单位:普特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结论3: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素材呈现: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阿芙乐尔
1917年 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
“布尔什维克党万岁”
1917年的口号: “布尔什维克党万岁”
时间: 1921年2月28日
人物: 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党”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ppt课件

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 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 苏联解体 的一个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
课 堂 探 究
一、列宁时期,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准备直接向 社会主义过渡,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1921年推行新经 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
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 ( 俄 ) 国情,符合当时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第二是新经济政策实施 的效果,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 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巩固了工农联盟,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探究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
【探究素材】 材料一 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 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从 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三次大 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
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
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二、新经济政策 1 . 原因: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制定: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3.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剩余的粮食由自己
支配。 (2)工业: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 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 外国资本家 经 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 ____________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02

苏联 苏俄
苏联(苏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探索线索图示
斯大林模式 1936— 1990
新经济政策 1921.3—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2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沙俄
1917年3月以前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Βιβλιοθήκη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1922年—1991年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所有制
经济管 理体制
自由资本 国家垄断 斯大林模式 主 义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私有为主 兼有国营
生产资料 公有制
市场 体制
市场主导 高度集中计 国家调控 划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模式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 设方针
先轻后重
优先发展 农、轻、重
重工业
协调发展
农业发 展道路
资本主义农场
农业集 体化
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 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 游行。
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 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 人参加的苏维埃”。
1921年,俄国南方饥荒
列 宁 倾 听 农 民 的 意 见
“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 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 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
历史功绩 弊端 总评
什么叫“斯大林模式”?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的,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有哪几个主要特点? 答:特点有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
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平均主义, 企业和职工缺少积极性;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 缺乏民主,党政不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1(共22张PPT)[可修改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俄国的战时共产主 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具体内容?
3.内容
①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
给制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 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4.特点:
问:“还得打仗”指俄国在十月革命 后又进行什么战争?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俄国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18——1920)
2.目的: 集中国的物力、财力,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 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 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 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 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 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 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 速实现;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 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⑴¾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⑵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
那年(1918年)我53岁,常年种地干农 活,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 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 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 利了,但还得打仗。
3.内容
①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
给制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 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4.特点:
问:“还得打仗”指俄国在十月革命 后又进行什么战争?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俄国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18——1920)
2.目的: 集中国的物力、财力,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 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 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 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 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 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 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 速实现;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 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⑴¾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⑵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
那年(1918年)我53岁,常年种地干农 活,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 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 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 利了,但还得打仗。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件: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9张PPT)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
会主义有如下特征:
①建立生产资料的共同占 有形式②实行按劳分配, 计划经济……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斯大林模式”
列宁 斯大林
【2019江苏学测说明】 ✓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理解新经济政策;
✓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 主要表现;
【小结】
国内战争,经济困难
“战时共产主义”
(行政命令,直接过渡)
战胜敌人 政治经济危机
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斯大林模式”
材料六 “要么我们跑完这段距离,赶上技术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用最短的时间,也建立起自己强大的 工业…要么我们就被踩死,因为没有钢、铁、煤,不 要说建成社会主义,就是保住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的国家,也是办不到的。”党通过领袖之口这样告诉 全国人民,于是全国出现了为钢铁而战的空前热潮。
✓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 1918年11月29日激烈而残酷的阶级斗争 席卷着乌克兰,愈来愈多的人拿起了武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思考:十月革命 后为何战火再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有无把握取胜?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1.背景:①国内战争 ②经济困难(粮食缺乏) 2.目的:①集中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材料三 一九二○年十二月…保 尔乘火车回到了他熟悉的故乡… 党要实行 的消息传到了共青 团省委…他在铸造车间遇到杜达 尔科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真的要让资本家东山再起?听说 还要开商店,大做买卖。这倒好, 打呀打呀,打到最后,一切照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思考: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 后,苏俄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
会主义有如下特征:
①建立生产资料的共同占 有形式②实行按劳分配, 计划经济……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斯大林模式”
列宁 斯大林
【2019江苏学测说明】 ✓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理解新经济政策;
✓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 主要表现;
【小结】
国内战争,经济困难
“战时共产主义”
(行政命令,直接过渡)
战胜敌人 政治经济危机
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斯大林模式”
材料六 “要么我们跑完这段距离,赶上技术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用最短的时间,也建立起自己强大的 工业…要么我们就被踩死,因为没有钢、铁、煤,不 要说建成社会主义,就是保住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的国家,也是办不到的。”党通过领袖之口这样告诉 全国人民,于是全国出现了为钢铁而战的空前热潮。
✓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 1918年11月29日激烈而残酷的阶级斗争 席卷着乌克兰,愈来愈多的人拿起了武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思考:十月革命 后为何战火再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有无把握取胜?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1.背景:①国内战争 ②经济困难(粮食缺乏) 2.目的:①集中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材料三 一九二○年十二月…保 尔乘火车回到了他熟悉的故乡… 党要实行 的消息传到了共青 团省委…他在铸造车间遇到杜达 尔科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真的要让资本家东山再起?听说 还要开商店,大做买卖。这倒好, 打呀打呀,打到最后,一切照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思考: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 后,苏俄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39张PPT)

人类通往现代化道路的三种模式
西方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英国为代表)
国家干预经济体制(美国为代表)
中国模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中国为代表)
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为代表)
第七单元
抉择:计划?市场?
——苏(俄)联现代化之路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资本主 1917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义社会 月革命
分配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 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4、评价:
⑴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⑵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即用商 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斯大林模式 (1928-1990)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人类的社会主义梦想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我们的社会主义思考
第一篇章:社会主义之梦想
1、梦想——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2、成真——1917 年社会主义政权首先 在俄国建立
第二篇章:社会主义之实验
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 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 质——大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 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 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 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
西方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英国为代表)
国家干预经济体制(美国为代表)
中国模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中国为代表)
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为代表)
第七单元
抉择:计划?市场?
——苏(俄)联现代化之路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资本主 1917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义社会 月革命
分配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 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4、评价:
⑴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⑵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即用商 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斯大林模式 (1928-1990)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人类的社会主义梦想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我们的社会主义思考
第一篇章:社会主义之梦想
1、梦想——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2、成真——1917 年社会主义政权首先 在俄国建立
第二篇章:社会主义之实验
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 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 质——大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 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 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 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