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敌制胜的意思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2.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3.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
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5.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6.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7.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8.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9.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10.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13.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4.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15.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6.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7.以长攻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1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9.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
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0.短平快----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
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21.因敌制胜----因:根据;制胜:取胜。
借力的古文表达

借力的古文表达借力之道,古人多有论述。
借力以成事、兴邦、克敌、拓疆、养生,皆为借力之用。
本文将阐述古文中关于借力的表达,以示古人之智慧。
一、借力以成事古文有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句出自荀子《劝学篇》。
意思是说,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之力来成事。
君子能够借力,是因为他们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
若想成大事,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
二、借力以兴邦《战国策》中有言:“借力于楚,而强于楚。
”这句话的意思是,借助楚国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国家。
在古代,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是借力的一种方式。
通过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可以增强自己的国力,从而达到兴邦的目的。
三、借力以克敌《孙子兵法》中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这里强调了借助有利形势来战胜敌人。
克敌制胜不仅要靠自己的实力,还要借助外部的有利条件。
在战争中,借助地形、天时等自然之力,以及联盟、间谍等人为之力,都可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四、借力以拓疆《汉书》载:“拓疆者,非必勇猛无敌也,善借势而已。
”拓疆即开拓疆土,但并非必须凭借勇猛无比的战斗力。
善于借助外部形势和力量,可以轻松地拓疆扩土。
例如在古代,中原国家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好,借助他们的力量来维护疆土安全。
五、借力以养生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提到:“道法自然,养生之道在于借自然之力。
”养生同样需要借助自然之力。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通的,通过借助自然之力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例如,中医理论中提倡借助草药、针灸等自然之力来调理身体。
此外,道家还提倡借助内丹、气功等修炼方法来增强自身能量,从而达到养生效果。
综上所述,借力之道在古文中多有论述。
无论是成事、兴邦、克敌、拓疆还是养生方面,都需要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和资源。
通过借鉴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借力之道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和目标。
积累的成语

成语积累1.口耳相传:口头传授。
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的能详细的说出来。
3.暮气沉沉:傍晚的云雾。
4.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5.未雨绸缪:趁着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6.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比喻做事圆滑。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不退让。
8.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创造性的运用巧妙的心思。
9.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很平常。
10.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12.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索性连饭也不吃了。
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13.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4.无所作为:不去努力做出成绩,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15.对症下药:比喻正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式。
16.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
17.缘木求鱼:比喻方法、方向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18.璞玉浑金:未加修饰的天然美饰。
19.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20.焚膏继晷:点燃灯柱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的读书或努力工作。
21.不刊之论:比喻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2.危如累卵:形容形势极其危险,如同摞起来的鸡蛋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可能。
23.提纲挈领:提起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
形容把问题简明扼要的提出来。
24.喟然长叹:形容叹气的样子。
25.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
26.外强中干:表面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2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28.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还跟没看到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
29.无可厚非:不过分指摘,表面上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30.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31.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32.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课件

自主学习
“惦”是“挂念”的意思,而“掂”有“估 量东西轻重”的意思,应为“掂量”。“蔽” 是“遮掩、掩盖”的意思,而“敝”有“破 败”的意思,应为“凋敝”。“宵”是“夜” 的意思,而“霄”指“云霄、天空”,应为 “气冲霄汉”。“脏”从“月”,表“不干 净或内脏”,“赃”从“贝”,指“贪污受 贿或偷窃所得财物”,应为“贪赃枉法”。
自主学习
“谍”是“间谍、谍报”的意思,“通牒” 就是一国通知另一国并要求答复的文书,所 以这里应用“牒”。 答案 烦燥(躁)、仑(仓)库 、认(任)劳认(任) 怨、坚(艰)苦奋斗、发奋(愤)图强、莫(漠)不 关心、弱不经(禁)风、和(合)不拢嘴、通谍 (牒)。
自主学习
3.判断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自主学习
③ 节日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 观冰马桶。 评:有这样的东西吗?我也要去! ④ 报上报道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 癌…… 评:一字之差,养蛎人家翻身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避
自主学习
“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一愁 莫展”,意思是一个筹码也摆不开,没有一 点办法;“愁”是忧虑,应为“筹”(筹码、 谋划)。“人情事故”,意思是为人处世的经 验、道理;“事故”指意外灾祸,应为“世 故”(处世经验)。“百战不怠”,意思是多次 作战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怠”是松懈, 应为“殆”(危险)。“责无旁代”,意思是责 任不能往别处推,自己理所当然地把责任承 担起来;“代”是代替,应为“贷”(推卸)。
25个成语及意思

25个成语及意思1.开卷有益:卷:书本。
益:好处,收获。
打开书本,就会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收获。
2.开门揖盗揖:拱手行礼,表示欢迎。
开了门请强盗进来。
3.开源节流源:水源,比喻增加收入。
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4.开宗明义宗:主旨。
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清主要的意思。
5.侃侃而谈侃侃: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6.可乘之机乘:利用。
可以利用的机会。
7.克敌制胜克:战胜、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8.克勤克俭克:能够。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9.刻骨铭心铭: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刻字。
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10.恪守不渝渝:改变。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11.孔武有力孔:很,甚。
武:勇猛。
非常勇猛有力。
12.口蜜腹剑腹:肚子。
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满是害人的注意。
13.口诛笔伐诛:责罚。
伐:声讨。
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14.苦思冥想冥:深沉地。
深沉地思索。
15.苦心孤诣诣:达到。
费尽心思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16.脍炙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
炙:烤熟的肉。
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17.宽猛相济济:补足。
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相结合,互相调节。
18.暴风骤雨骤:急促。
来势急剧而猛烈地风雨。
19.岿然不动岿:高峻独立。
像高山一样挺拔、稳固,形容高大牢固,不可动摇。
20.溃不成军溃:溃败。
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成队伍。
形容惨败。
21.马革裹尸革: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战死沙场。
22.买椟还珠椟:木匣。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3.卖官鬻爵鬻:卖。
旧指有权势的人出卖官职,用以聚敛财物。
24.漫不经心漫:随便。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5毛骨悚然悚:害怕。
毛发竖起,背脊骨发冷。
形容十分恐惧。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鲁阳虎欲攻三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鲁阳虎欲攻三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鲁阳虎欲攻三桓。
不克.而奔齐,景公礼之。
鲍文子谏曰:“不可。
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季孙,贪其富也。
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
”景公乃囚阳虎。
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
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
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
知微之谓明,无救赦之谓严。
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乎?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承.为乱也。
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
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救赦之实也。
则诛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
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
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韩非子·难四》)文本二: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
齐侯将许之。
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疲,已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
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
载蒽灵①,寝于其中而逃。
奔晋,适.赵氏。
(《左传・定公九年》)文本三: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
”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
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
”遂执术而御之。
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①灵:装载衣物的车。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阳虎不敢A为非B以善C事D简主E兴主之强F几至G于H霸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克,是战胜、击败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曹刿论战》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曹刿论战》一、文章内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语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四、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五、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六、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七、一词多义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亲密无间()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八、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一、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认为防备得周全更容易使人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觉,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务里,并非存在与公开暴露的事务之外,公开暴露的事务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想办法分散兵力再进攻;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目标敌人已经明确,但是不确定盟友是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自己不出面也不出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是由易经的“损”卦推演而出。
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想要围困敌兵,不一定要用作战的方式;可以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使“强敌”受损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绝柔也。
在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就要趁机对敌人使用武力而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击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意志混乱,不严整。
是水在上,地在下的卦相,利用敌人的不能自我控制而攻取他们这个成语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敌制胜的意思
【拼音】:kè dí zhì shèng
【解释】: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
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战争等。
【成语接龙】:胜任愉快——快犊破车——车怠马烦——烦文缛礼——礼尚往来——来好息师——师出无名——名公钜卿——卿卿我我——我见犹怜——怜新弃旧——旧雨重逢
【近义词】:出奇制胜、旗开得胜、直捣黄龙、
【反义词】:一败涂地、损兵折将、弃甲曳兵、
【出处】:《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胜之形”。
【造句】:
1、冰心病中写作,韦钰病床学德语。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终能克敌制胜。
2、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内在规律去寻找。
3、让我在人生战场上寻求盟军支援,而祈求自己有力量克敌制胜。
4、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