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信设计与应用总结

合集下载

引信设计与应用总结

引信设计与应用总结

填空题:1.引信的定义:引信是利用环境信息(如发射条件),目标信息(如散射特点)或按照事先设定的条件(如时间,指令等),在保证弹药平时和发射时安全的前提下,对弹药实施起爆控制,点火控制及姿态控制的装置。

2. 现代引信的主要功能有:(1)安全控制:保证引信在预定起爆时间之前不起作用,保证弹药在储存、运输、处理和发射中安全;(2)起爆控制:在相对目标最有利位置或时机完全地引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3)命中点控制:修正无控弹药的飞行弹道或水下弹道,提高对目标的命中概率和毁伤概率;(4)发动机点火控制:控制带有两级发动机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的点火,或控制火箭上浮水雷发动机点火。

3. 引信的组成:发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能源装置、爆炸序列。

4.引信的作用过程:引信的作用过程是指引信从发射开始到引爆战斗部主装药的全过程。

保险(目标信息或预定信息)、解除保险过程、发火控制过程、引爆过程。

5.引信获取目标方式:触感方式、近感方式、接受指令方式。

6.对引信的基本要求有: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性、引战配合性、环境适应性、抗干扰性、标准化经济性、长期储存稳定性。

7.引信设计一般程序包括:引信总体论证、引信方案设计、引信工程研制、引信设计定型、引信生产定型。

8.引信安全性设计的一般要求:勤务处理安全性、装填安全性、发射安全性(膛内安全性,炮口安全性)。

计算题:1.有一离心保险机构,其离心销质量m=0.32g,起始偏心距r0=8mm,今用于K1=1000,K2=5000cm-1炮系统,求该离心销所受的最大后坐力和最大离心力。

解:因为m=0.32g r0=8mm K1=8000 K2=5000cm-1∴该离心销所受的最大后坐力为:FSM=K1mg=8000*0.32*10-3*9.8=25.088N最大离心力为Fcm=K2mgr0=5000*0.35*10-3*9.8*0.8=12.544N2. 有一膛内针刺发火机构,已知弹簧预压变形量λ0=3.79mm~4.81mm,截击行程l1=2.491mm,截击抗力FR1=22N~25N,惯性体换算质量m1=1.25g取β=0.5,试求安全落高H?解:惯性体系统的储能表达式Ek=0.5*(m+mu/3)v02(1+β)2 v0=(2gH)0.5∴Ek=(m+mu/3)gH(1+β)2弹簧被压缩后表达式:En=(Fro+Fr1)l/2∴m2gH(1+β)2≤0.5(Fro+Fr1)l若取H≤(Fro+Fr1)l/2m1g(1+β)2则H≤Fr1l(l+2λ0)/2(l+λ0)m1g(1+β)2 =FR1l/2m1g(1+β)2×(l+2λ0)/(l+λ0)对于(l+2λ0)/(l+λ0)=2.491+2×3.79/(2.491+3.79)=10.071/6.281=1.603当λ0=4.81mm (l+2λ0)/(l+λ0)=1+λ0/(l+λ0)=1+4.81/(2.491+4.81)=1+4.81/7.301=1.66 H≤[Fr1l/2m1g(1+β)2×(l+2λ0)/2(l+λ0)]min=(22×2.491)×1.63/(2×1.25g ×10-3×10×(1+0.5)2)=1562mm=1.562m3. 有一双行程保险机构,一直惯性筒质量m1=1.27g,上钢球质量m2=0.1g,解除保险行程l1=8mm,弹簧预压型变量λ0=4mm,上钢球脱落时弹簧抗力FR1=12.33N,令用于85mm榴弹上。

引信电磁感应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引信电磁感应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引信电磁感应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以下是引信电磁感应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主要工作和考虑因素:1.系统设计阶段应考虑电磁兼容性因素:在系统设计阶段,应早期设置电磁兼容性设计指导方针,将电磁兼容性因素融入系统总体设计,确保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就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2.电磁兼容性测试和验证: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应对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验证,以评估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力。

测试项目包括电磁辐射测试和电磁敏感性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用于检测系统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抗干扰能力,电磁敏感性测试用于检测系统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测试结果应满足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3.引信电路设计:在引信电路设计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首先,引信电路的线路布局应合理,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相互交叉或平行布置,尽量减小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其次,引信电路中应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来抑制高频噪声和滤除电磁干扰。

另外,引信电路的引线材料选择和引线长度都会对电磁干扰产生影响,应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4.地线系统设计:地线系统是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一环,其作用是提供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效果,以防止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在引信电磁感应系统中,地线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引信封装和引信外壳的材料和结构,以便实现有效地屏蔽电磁场和导电材料的接触。

5.外界电磁场干扰抑制:引信电磁感应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抑制措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引信外壳中加入屏蔽材料,如金属网格、金属箔等,以阻止外界电磁场的传播。

同时,还可以采用合适的滤波器来滤除外界电磁干扰信号。

6.控制引信电磁辐射:引信电磁感应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为了防止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应采取措施控制引信的辐射水平。

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整引信电路的信号频率、采用合适的限制电磁辐射的滤波器、采用合适的封装材料等。

7.优化系统布局:在系统设计中,还应对引信电磁感应系统的布局进行优化,尽量减小系统内部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引信波形设计实验报告

引信波形设计实验报告

引信波形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引信波形设计是军事工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关系到战斗力的提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引信波形,实现精确的爆炸时机控制,以达到最佳杀伤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引信波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使用数学模型和算法设计引信波形;3. 验证设计的引信波形在模拟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实验原理引信波形设计的关键是确定爆炸时机,即在特定时刻引爆炸药,实现最大的破坏力。

引信波形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爆炸时机精确可控;2. 波形稳定性好,不易受外界干扰;3. 响应速度快,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引爆炸药。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首先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优化算法得到理想的引信波形。

四、实验过程1.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爆炸力学理论和信号处理原理,我们建立了引信波形设计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波形= 爆炸因子* 幅度* 频率其中,爆炸因子表示引爆炸药所需的力量,幅度表示波形的振幅,频率表示波形的周期。

2. 优化算法设计引信波形通过优化算法,我们可以得到最优的引信波形参数。

具体步骤如下:1. 设定初始参数;2. 计算引爆炸药所需的力量;3. 利用优化算法调整幅度和频率;4. 计算波形;5. 评估波形的性能。

3. 实验验证与性能评估为了验证设计的引信波形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模拟实验。

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信号触发引信,观察炸药的引爆情况。

同时,我们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爆炸过程,并对爆炸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爆炸范围、碎片速度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实验和调整,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引信波形。

模拟实验表明,该波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设计的引信波形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引信波形设计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具有精确时机控制的引信波形。

该波形在模拟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能满足要求的爆炸时机控制。

引信总体介绍

引信总体介绍
一、引信基本功能
不能提前引爆,确保我方人员安全 确定最佳起爆位置 完全引爆战斗部
定义:引信是利用环境信息、目标信息或平台 信息,在保证勤务和发射安全的前提下,按预 定策略对弹药实施起爆控制的控制系统。
二、引信基本组成
目标
战斗部 装药
敏感 部分
信号 处理器
执行 装置
发火控制系统
引爆 序列
能源
安全系统多普勒 调频Fra bibliotek脉冲 噪声 激光 红外
超宽带引信
三、引信作用过程
保险
目标信息或 预定信号
解除保险过程
发过控制过程
引爆过程
四、近炸引信
触发引信——杀伤力弱 弹药距目标一定高度时引爆
时间引信——固定延时 能够控制爆炸时机与弹目相对位置有关
近炸引信
四、近炸引信
目标
引信
中间媒介 (物理场)
1、定义:通过目标出现时周围空间物理场特性的变化 感觉目标的存在,并在预定的位置适时起爆战斗部的一 种引信。
多普勒 调频 脉冲 噪声 激光 红外
4、抗干扰能力
没有干扰不了的引信,也没有抗不了的干扰! 干扰源:内部噪声、外部干扰(环境、人工)
不易被干扰的物理场和工作原理

被动式工作方式


复合探测器、复合引信


提高探测器设计水平
提高信号处理水平
5、近炸引信技术发展方向
近炸引信
磁引信 声引信 无线电引信 电容引信 静电引信 光引信 毫米波引信 复合引信
2、近炸引信分类
有效信息流
fuze
target
有效能量流
2、近炸引信分类
有效信息流
fuze 有效能量流

机械引信的工作原理应用

机械引信的工作原理应用

机械引信的工作原理应用1. 介绍机械引信是一种重要的爆炸装置,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工程、矿山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机械原理,能够可靠地引爆炸药,实现爆炸效果。

本文将介绍机械引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工作原理机械引信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响应输入信号机械引信通常通过撞击或拉动来触发。

当外界施加力量或力矩到引信上时,引信能够感应到这个输入信号。

2.2 转换输入信号引信会将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为适合触发炸药的输出信号。

这个过程可能涉及一系列机械构件的相互作用,例如弹簧、连杆等。

2.3 触发炸药一旦输出信号达到一定程度,机械引信就会触发炸药。

通常是通过撞击或点火的方式实现,以引发爆炸反应。

3. 应用领域机械引信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3.1 军事在军事领域,机械引信被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炸弹、炸药。

它们能够有效地被引爆,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机械引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军事应用的重要考虑因素。

3.2 民用工程在民用工程中,机械引信被用于爆破、拆除建筑物、挖掘工程等。

通过控制引信的触发时间和方式,可以精确控制爆破的效果,提高工程效率。

3.3 矿山在矿山行业,机械引信被用于炸药装置,用于开采矿石。

机械引信的精确触发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矿石开采的效率。

3.4 水下作业机械引信还广泛用于水下作业,如水下爆破工程和搜救任务中。

因为机械引信可以可靠地在水下环境中工作,对水压和水温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4. 安全性考虑机械引信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安全性问题:4.1 抗干扰性机械引信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防止外界干扰信号误触发引信。

这是确保引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4.2 防水性能对于水下应用的机械引信,防水性能是关键。

引信需要能够在水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并保持稳定和可靠。

4.3 防爆性能机械引信本身需要具备较好的防爆性能,以防止不安全的触发导致意外爆炸。

5. 结论机械引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爆炸装置,基于机械原理工作,能够可靠地触发炸药,实现爆炸效果。

机械触发引信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械触发引信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械触发引信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机械触发引信是一种常见的引信结构,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引信的触发和引爆。

相比电子触发引信,机械触发引信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军事、民用爆炸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触发引信的定义和原理,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总结设计机械触发引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最后我们将分析机械触发引信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机械触发引信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机械触发引信的定义和原理,探讨其应用领域以及设计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机械触发引信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未来机械触发引信的发展方向,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机械触发引信的相关知识,从而深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1.3 目的机械触发引信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引信设计,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可靠、精准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和引爆炸药或其他装置。

通过深入探讨机械触发引信的设计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旨在揭示其在军事、爆破、矿山等领域的重要性和优势。

同时,通过总结机械触发引信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机械触发引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2.正文2.1 机械触发引信的定义和原理机械触发引信是一种用于触发爆炸装置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引信发生触发动作,从而引爆爆炸装置。

机械触发引信通常由触发装置、触发机构和爆炸装置三部分组成。

触发装置是机械触发引信的外部部分,通常由按钮、手柄或者其他触发装置组成,用于人工操作触发引信。

触发机构是机械触发引信的核心部分,通过内部机械结构的设计和调整,实现在外力作用下引爆爆炸装置的功能。

爆炸装置则是被触发引信引爆的部分,通常是用于控制爆炸的火药或其他爆炸性材料。

无线电引信设计原理与方法

无线电引信设计原理与方法

无线电引信设计原理与方法无线电引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来引爆炸药的装置。

它在军事、矿业、火灾救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引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设计原理无线电引信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通过无线电信号的接收与解码,控制电路完成对炸药的引爆。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无线电引信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通过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实现与引信的通信。

2. 电路控制原理:无线电引信的电路控制部分包括接收电路、解码电路和触发电路。

接收电路负责接收无线电信号,解码电路将接收到的信号解码为控制信号,触发电路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炸药的引爆。

3. 引信设计原理:无线电引信的设计需要考虑引信的结构、电路和材料等因素。

引信应具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性能,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工作条件。

二、设计方法无线电引信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确定无线电引信的工作频率、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等关键参数。

2. 电路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引信的接收电路、解码电路和触发电路。

接收电路需要选择合适的无线电接收器,解码电路需要根据信号格式设计解码算法,触发电路需要选择合适的触发器。

3. 引信结构设计:根据引信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设计引信的物理结构。

引信应具有防水、防尘、抗震动等特性,以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工作。

4. 材料选择:根据引信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引信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抗冲击性能。

5. 信号测试与优化:完成引信的组装后,进行信号测试与优化。

通过测试,对引信的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6. 安全性评估:对设计的无线电引信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引信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

7. 生产制造:完成设计和测试后,进行引信的生产制造。

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确保引信的质量和性能。

8. 现场测试与应用:将生产好的无线电引信进行现场测试与应用。

激光引信系统设计及实现

激光引信系统设计及实现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激光引信系统设计及实现摘要:本论文针对激光引信系统进行设计及实现,从系统观点设计、光电转换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接受模块、控制模块等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引信的定义:引信是利用环境信息(如发射条件),目标信息(如散射特点)或按照事先设定的条件(如时间,指令等),在保证弹药平时和发射时安全的前提下,对弹药实施起爆控制,点火控制及姿态控制的装置。

2. 现代引信的主要功能有:(1)安全控制:保证引信在预定起爆时间之前不起作用,保证弹药在储存、运输、处理和发射中安全;(2)起爆控制:在相对目标最有利位置或时机完全地引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3)命中点控制:修正无控弹药的飞行弹道或水下弹道,提高对目标的命中概率和毁伤概率;(4)发动机点火控制:控制带有两级发动机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的点火,或控制火箭上浮水雷发动机点火。

3. 引信的组成:发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能源装置、爆炸序列。

4.引信的作用过程:引信的作用过程是指引信从发射开始到引爆战斗部主装药的全过程。

保险(目标信息或预定信息)、解除保险过程、发火控制过程、引爆过程。

5.引信获取目标方式:触感方式、近感方式、接受指令方式。

6.对引信的基本要求有: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性、引战配合性、环境适应性、抗干扰性、标准化经济性、长期储存稳定性。

7.引信设计一般程序包括:引信总体论证、引信方案设计、引信工程研制、引信设计定型、引信生产定型。

8.引信安全性设计的一般要求:勤务处理安全性、装填安全性、发射安全性(膛内安全性,炮口安全性)。

计算题:1.有一离心保险机构,其离心销质量m=0.32g,起始偏心距r0=8mm,今用于K1=1000,K2=5000cm-1炮系统,求该离心销所受的最大后坐力和最大离心力。

解:因为m=0.32g r0=8mm K1=8000 K2=5000cm-1∴该离心销所受的最大后坐力为:FSM=K1mg=8000*0.32*10-3*9.8=25.088N最大离心力为Fcm=K2mgr0=5000*0.35*10-3*9.8*0.8=12.544N2. 有一膛内针刺发火机构,已知弹簧预压变形量λ0=3.79mm~4.81mm,截击行程l1=2.491mm,截击抗力FR1=22N~25N,惯性体换算质量m1=1.25g取β=0.5,试求安全落高H?解:惯性体系统的储能表达式Ek=0.5*(m+mu/3)v02(1+β)2 v0=(2gH)0.5∴Ek=(m+mu/3)gH(1+β)2弹簧被压缩后表达式:En=(Fro+Fr1)l/2∴m2gH(1+β)2≤0.5(Fro+Fr1)l若取H≤(Fro+Fr1)l/2m1g(1+β)2则H≤Fr1l(l+2λ0)/2(l+λ0)m1g(1+β)2 =FR1l/2m1g(1+β)2×(l+2λ0)/(l+λ0)对于(l+2λ0)/(l+λ0)=2.491+2×3.79/(2.491+3.79)=10.071/6.281=1.603当λ0=4.81mm (l+2λ0)/(l+λ0)=1+λ0/(l+λ0)=1+4.81/(2.491+4.81)=1+4.81/7.301=1.66H≤[Fr1l/2m1g(1+β)2×(l+2λ0)/2(l+λ0)]min=(22×2.491)×1.63/(2×1.25g×10-3×10×(1+0.5)2)=1562mm=1.562m3. 有一双行程保险机构,一直惯性筒质量m1=1.27g,上钢球质量m2=0.1g,解除保险行程l1=8mm,弹簧预压型变量λ0=4mm,上钢球脱落时弹簧抗力FR1=12.33N,令用于85mm榴弹上。

取β=0.55,问安全落高H;此机构用于多大K1值的火炮系统?解:(1)FR1=Kf(λ0+l1)=12.33N,λ0=4mm,l1=8mm,∴FR0=kF*λ0=4.11N,∴H≤(FR1+FR0)l1/2m1g(1+β2)=2.2m。

另一种H≤(FR1+FR0)l1/2m1g(1+β)2=4.1(2)FR12≤2/3*kminm1g∴K1≥3FR12/2m1g=1486,此机构可用于K1=1486的火炮系统。

简答题:1.火炮弹丸引信作用全过程:勤务处理、装填、膛内、炮口、空中飞行、碰击目标。

2.后坐力的计算公式:F S=m f dvdt =πd D2mf4m Dpmf:引信零件的质量;dv/dt:载体轴向运动加速度;md:弹丸的质量;dD:弹丸的直径;p:弹后膛内火药气体平均压力,即膛压;:虚拟系数。

3.离心力的计算公式:F c=m f rω2=m f r(2πη)2v D2r:引信零件质心距转轴的偏心距;w:载体旋转角速度;vD:弹丸速度;η:火炮膛线缠度。

4.最大后坐过载系数K1:又称为直线解除保险系数,其意义为发射时单位重力的引信零件所受的最大后坐力,也表示发射时弹丸最大直线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

5.最大离心过载系数K2:又称为离心解除保险系数,其意义是:在单位偏心距(r=1cm)下,引信零件所受最大离心力与其本身重力之比。

6.引信爆炸序列设计要求:1适当的感度2足够的冲量输出3适当的作用时间及精度4足够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相容性(火帽:将较小激发能转换为火焰雷管:输出爆轰冲量延期元件导爆管传爆管)依次感度减小,幅度增加(感度高---能量低----钝感弱)7.提高引信瞬发发火机构瞬发度和灵敏度的措施:①减轻击针的重量②增大击针头部直径③减小击针尖到火帽或雷管间的距离④在保证弹道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小中间保险零件的抗力,或不用中间保险零件。

⑤选用灵敏度高的火帽或雷管。

⑥采用大着角发火辅助机构,如侧击机构。

8.分析引信后坐保险机构与离心保险机构的应用特点:(1)后坐保险机构应用范围广,离心保险机构应用于旋转弹,具有局限性;(2)离心保险机构保险与解除保险的矛盾容易解除,所以离心保险机构实现通用化设计较后坐保险机构容易实现些;(3)后做保险机构解除保险时间较短而离心机构较晚(4)后坐保险机构后坐力消失后出现的爬行力章动力与其方向相反,后坐保险机构在设计时应考虑反恢复问题,而离心保险机构解除保险时所受旋转环境力时间较长,所以不涉及考虑反恢复问题(5)后坐保险机构轴向空间大,离心的径向空间大。

9.离心销保险机构倾斜设置的目的:这种方法。

可以保证保险机构在后效期以后才能解除保险,延长解保时间,适用于后坐力较大的炮弹引信,倾斜角一般取15°,太大对于头向下跌落安全不利,太小则后坐力分量不够。

10.引信保险机构的主要作用:保险、解除保险。

11.引信直线运动后坐保险机构可靠解除保险条件式:F R1223K1min m1g12.平移离心销保险机构可靠解除保险条件式:F R1245F c13.水平转子的转正方向与弹丸旋转方向一致的原因:①为了获得更长的解除隔爆时间,这样,在膛内切线力矩即成为转子运动的阻力距;②当引信有延期作用时,由目标对弹丸的阻力形成的切向惯性力矩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同。

14.引信软带机构工作过程:发射时,惯性筒下沉,或环状簧张开,出炮口后,在离心力作用下,软带逐渐甩开,直接完全贴于外腔,释放被保险零件。

该机构适用于高转速(1200r/min以上)弹丸。

15.引信软带机构解除保险满足的条件:(1)保险带开始打开,形成带桥, (2)形成带桥后能继续打开; (3)当最后一圈打开时,不能张开的残余弧不影响击针的运动。

16.离心自毁机构属定转带自毁,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丸在外弹道飞行中转速衰减引信离心力的减小而控制自毁时间,射击条件如射角、射点高度、航炮载机速度等以及气象条件的变化均改变弹道即弹丸转速衰减规律从而引起引信自毁时间的变化。

而所谓的引信离心自毁机构据射角变化自动调整自毁时间亦即由此而得。

大射角弹道高空气密度小,小射角弹道低空气密度大。

(采用离心自毁机构的引信自毁时间则与弹道有关,弹丸、火炮、气象条件和射击条件(如射角)均对引信自毁时间产生影响。

)17.右旋弹,弹头引信右旋,弹底引信左旋。

18.导爆药传爆药:相同点:均由猛炸药加工而成,输入和输出都是爆炸作用。

不同点:爆炸作用的来源与对象不同,尺寸、药量、结构不同。

导爆药直径大,药量小,感度大,起爆能力大。

传爆药感度小,药量大选择题:1.双行程的………………BCDA)尽量长一些B)保证炮口保险距离C)保证膛内安全D)保证后效期安全2.单行程后坐保险机构,保险件后坐的时机一般应该在什么时刻?A)A)最大膛压之前B)最大膛压瞬间C)最大膛压之后D)炮口之后3.弹头引信章动力方向向前,弹底引信章动力方向向后4.迫击炮弹引信在发射时所受到力主要有DA)前冲力B)切线惯性力C)哥式惯性力D)后坐力5.离心力和后坐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见公式)6.针刺瞬发发火机构灵敏度必须满足大于雷管发火能量的?D A)50%B)120%C)80%D)100%典型引信一、引信基本工作原理1. 用途与构造:它由引信体、C形簧和击针保险的球转子隔爆机构、离心保险机构(钢球、击发体合件)、软带延期解除保险机构、瞬发发火机构(击针、火帽、)、爆炸序列、自炸机构(自炸弹簧)等组成。

2. 作用原理:发射前,击针插在球转子孔中,C形簧箍住球转子,是球转子不能转正,此时雷管与击针被隔离,引信处于保险状态。

发射后,各零件在膛内主要受后坐力,离心力作用,击发体合件在后坐力的作用下,压紧球转子,使之不能转动,另外C形簧由于离心力不足不能打开,球转子处于保险状态在炮口附近,随着后坐力的降低和离心力的增大,击发体合件中的钢球所受离心力产生的轴向分力足以克服击发体的后坐力和击针簧的抗力时,击发体合件向上移动,离开球转子上端面,C形簧受的离心力将C形簧打开,至此解除了球转子的两道保险,球转子在回转力矩的作用下转正,解除隔爆。

同时延期解除保险机构(软带机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簧圈首先甩开,然后软带逐层打开,贴于腔室内壁,解除对击发体合件的保险,引信处于待发状态。

碰目标时,目标反力压击发体合件,使击针压向下刺击火帽,若未碰目标,击针在自炸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向下刺击火帽,火焰气体传给雷管,雷管爆炸后引爆导爆药、传爆药,弹丸装药即会爆炸,使弹丸炸毁。

榴-1 引信(P125)一、引信基本工作原理1. 用途与构造:榴--1 是具有远距离解除保险和自炸性能的保险型引信。

它由引信体(上有盖片)、膛内发火机构(击针、火帽、弹簧)、着发机构(击针、雷管、雷管座、耳轴、凹形体)、击针保险机构、火药保险机构(保险药、离心子)、离心保险结构(离心子、弹簧)、离心力驱动的垂直转子隔爆机构、延期装置和自炸机构(击针、火帽、弹簧、药盘)等组成。

2. 作用原理:发射前,在击针保险机构、火药保险机构、离心保险机构作用下,垂直转子隔爆机构中的雷管(或火帽)与击针处于隔离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