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无线电引信设计
基于DDS的无线电引信Chirp信号生成方案设计

个步长 M ,与初始相位累加后送人正弦查询表。正 弦查询表是一个可编程的存储器 ,存有一个周期的
正弦波数据,表中每个地址对应正弦波 0 一 3600范 围的一个相位点。若频率寄存器的位数为 N 位, 则
输出 弦 的 期To:为: Toi=T,x2N 正 波 周 /M
率; 频率分辨率高, 可达到 f,/2N, N 为 DDS 相位
所示 。
输出
一一州卜
PC 与 DSP 通信协议
D7
D6 Ds Dd D3 D2 D , Do
0 0 0 0 0 0 0 0
正弦1 余弦 正弦1 余弦 正弦1余弦 正弦除 弦
0 X
0 0 0
1
0 0 1
0
l i C } n 曰
D ATA
X
X
X
X
X
X
X
2 .2 DS P 与 AD9854 的接 口设计 由于采用的DSP 芯片和 AD9854 工作电压都为
徐晶晶’ ,李国 ,胡 敏 ‘ 林“
( I.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系,山东烟台, 264001)
摘 要: 为了 模拟无线电 信中 引 的Chirp信号, 设计了 一种基于DD 的 S 无线电 信Chirp信号生成系 方案。 引 统的
该方案采用 PC输出波形控制参数, DSP 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控制 DDS芯片的总体结构。对 PC 与 DSP 芯片 用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频率合成技术 ,它将先进的数字 信号处理方法引人到信号合成领域,采用数字采样 技术进行信号合成。目前, DDS 技术在电子系统领 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典型的 DDS 芯片的
脉冲无线电引信信号不能精确测频理论分析

( 军航 空 工程 学 院 , 海 山东 烟 台 24 0 ) 6 0 1
摘 要 : 针对 F r F 对侦收的脉冲无线电引信信号载波频率可以精确测量的观点 , 提出脉冲无线电引信信号无
法精确测频 。因为调制前脉 冲信号 的带宽是无 限宽 的 , 波调 制后 就会造 成频谱 混叠 , 过 F T对侦 收 是 雷 达 侦 察 、 电子 对 抗 中一 个 重 要 的 研究 内容 , 对 电 子 对 抗 处 理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l ] 它 1。 七 由于数 字 电路具 有可 靠 性高 、 干 扰 能力 强 、 于处 抗 易
度 的影 响 , 而这 种影 响在 精确 测频 中是不 可忽 视 的 。 也 有观 点认 为对 接 收 到 的 脉 冲 信 号 滤 波 后 , 就 可 以去 除混 叠 , 因此 可 以精 确 测 频 。本 文 认 为 这 种
LAN iu , ONG o, ANG l g LU ig Tah a XI t SH 3 Yai , n M n
( v l r n u ia n to a t a n v r iy Ya t i 6 0 1 Ch n ) Na a Ae o a t la d As r n u i l c c U i e st , n a 4 0 , i a 2
冲无线 电引信信 号进行载波频 率测量会产生较 大的误差 , 远大于 F T最小频率分 辨率 。最后 通过计 算机仿真 F
进 行 了验 证 。
关 键词 : 脉冲信号 ; 测频;F ; F T 频率分辨率
中图分 类 号 :N 7 文献标 志码 : 文 章 编号 :08I9 (000— 1—4 T 91 A 10一14 21 ) 0 70 20 Th o e i a e r tc lAna y i o r i r Fr qu nc f Pu s d o l s s f r Ca r e e e y o l e Ra i Fu e S g lt tCa tBe M e s r d Ac u a e y s i na ha n no a u e c r t l
一种无线电脉冲多普勒定高引信波束足迹仿真计算方法

Ke y wor d s : pu l s e Dop pl e r;a l t i me t e r f u z e;e qu i di s t a nt l i ne;Equ i v a l e n t Do pp l e r l i n e
一
种 无线 电脉 冲 多普 勒定 高 引信 波束 足 迹 仿 真 计 算 方 法
i 磊 磊 , 陈 雨泽
( 上 海无 线 电设备 研究 所 , 上海 2 O O O 9 O )
摘 要 : 在 无线 电脉 冲 多普 勒定 高 引信 实 际工作 中 , 由于 受等 多普 勒 线 、 等距 离线 以及 波 束线相 互 限制 , 其 面 目标 回波信 号 的能量 、 频谱 分 量 均 随 着时 间 变化 , 因此 成 为 回波 信 号仿 真 及 模拟 的 一道难 题 。在 不 考虑地 形起 伏 的前提 下 , 对定 高 引信 波 束足迹 的数 学方程进 行推 导 。
第3 4 卷
第 1 期
制 导 与 引 信
GU I DANCE & F UZ E
Vo 1 . 3 4 No .1
Ma r . 2 O13
2 0 1 3年 3月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0 5 7 6 ( 2 0 1 3 ) 0 1 ~ 0 0 0 6 — 0 4
通过 分析 等 多普 勒 线 、 等距 离线 、 波 束的相 互 限制 , 给 出 了脉 冲 多普 勒定 高 引信 面 目标 多普 勒
信 号的基 本 变化规律 。
关键 词 : 脉 冲 多普勒 ;定 高引信 ; 等 距 离线 ;等 多普 勒线
中图分类 号 : T J 4 3 4 . 1 文献标 识码 : A
超宽谱电磁脉冲对无线电引信的耦合及防护加固

B+A(8!JEKL*@,M=,/C2C+@C=+01.+DA@D’E**=>, 图 8! 引 信 低 频 电 路
有两种可能(%)’执行电路中的发火信号端意外输出信 号使晶闸管导通!储能电容对电雷管 放 电 使 引 信 意 外 发 火 "%<’执 行 电 路 中 的 电 源 端 产 生 波 动 !使 晶 闸 管 导 通 !储 能 电 容 对 电 雷 管 放 电 使 引 信 意 外 发 火 #
过电阻 ") 对电容 !) 充电!当发 火 信 号 达 到 晶 闸 管 的 触 发 电 平 时!晶闸管导通!电容 !) 经 晶 闸 管 向 电 雷 管 J% 放 电 使 电 雷 管 起爆#
!!通过对引信执行电 路 作 用 过 程 的 分 析!发 现 引 信 意 外 发 火
B+A(<!$+@C=+0.+DA@D’E*,F,C=0+G,E@AD/ 图 <! 执 行 机 构 电 路
@D.+D0+E/*+,-.)%34*’5)& !< !7 !; 6: 68 7: 7! ;8 ;; ?9 ):7 )); )8:
*+@+/A0+’,1O,*E@,,/ND/C,’,/0 : ) ! ): ): ): ): ): ): ): ): ): ): *+@+/A0+’,1D*0,@,/ND/C,’,/0 : : : : : : : : : : : : ):
见图9#其中#")#!)#"<#J%## 为晶闸管阳极的结点#电
源由引信电源模块供给$
B+A(9!&/ND/C,.,F,C=0+G,C+@C=+0
UWB无线电脉冲波形设计研究

UWB无线电脉冲波形设计研究
赵君喜
【期刊名称】《通信学报》
【年(卷),期】2005(26)10
【摘要】研究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超短脉冲波形的设计问题,基于FCC频谱约束条件给出超宽带脉冲波形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通过不同高斯波形的适当叠加方法给出简单而性质良好的脉冲波形,其次基于滤波思想给出性态灵活的脉冲波形设计方法.实验表明,本方法十分有效.
【总页数】5页(P102-106)
【作者】赵君喜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重点试验室,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CSS的认知UWB系统脉冲波形设 [J], 常春;周先军;李利荣;吴丹雯
2.正弦高斯组合的UWB脉冲波形设计 [J], 贾占彪;陈红;蔡晓霞;谭坤
3.基于正弦高斯组合的UWB脉冲波形设计 [J], 贾占彪;陈红;蔡晓霞;谭坤
4.UWB系统中脉冲波形的分析与设计 [J], 霍启斐
5.UWB系统中天线性能对脉冲波形的影响 [J], 刘蕾蕾;洪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频无线电引信课程设计

调频无线电引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关键技术参数。
2. 学生能描述调频无线电引信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无线电信号传输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调频无线电引信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调频无线电引信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调频无线电引信的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调频无线电引信,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调频无线电引信在军事、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调频无线电引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调频无线电引信基础知识:介绍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及其分类,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调频技术原理- 无线电引信的工作过程- 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分类及特点2. 调频无线电引信关键技术:学习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其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调频无线电引信的频率稳定性- 灵敏度与抗干扰性能- 信号处理与识别技术3. 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组成:分析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发射器与接收器- 调制器与解调器- 电源与控制单元4. 调频无线电引信应用与实际操作:探讨调频无线电引信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脉冲无线电引信设计

引言无线电引信的出现是引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由于它不是利用触觉,而是利用目标回波所携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确认目标,因此比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更能有效地发挥弹丸对目标的毁伤效能,被称为是现代武器系统终端效能的倍增器,已经成为引信发展的主要方向。
无线电引信按工作体制分为多普勒式、调频式、脉冲式、比相式和编码式等无线电引信,本文以地-空攻击目标时的弹目交会为背景,以脉冲无线电引信为对象,利用外差式多普勒引信原理。
探讨了弹目交会和脉冲无线电引信的工作过程.由多普勒频率原理可知,若发射信号频率一定,那么多普勒频率随引信与目标的接近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又取决于射击条件和弹目交会条件。
由此可知,多普勒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弹目接近速度信息。
因此,研究弹目接近过程中多普勒频率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1.1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多普勒效应的实质:在振荡源与接收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到的振荡频率与振源的振荡频率不同。
这一现象首先在光学上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与1842年发现。
假设波源S 以V S 的速度运动与接收机间R 的相对速度V R 接近(如图1.1(a))所示,与接收机距离r 的波源在时间t 1发出的波到达接收机的时间见式1.1RW V V rt ++=11θ (1.1)在时间t 2=t 1+τ,波源发出的波到达接收机的瞬时见式1.2(1.2)如果波源的振荡频率为f 0 ,则在τ时间内发射出的波数见式1.3(1.3) 而接收机接收的频率是(1.4)(1.5)(1.6)(1.7) 同理我们也可得到波源远离目标时接收机接收到的频率见式1.8RW R V V V t +++=)(V -r S 22θτ0f N =τττR W R S V V V V f f ++-=0τRW RS R W V V V V V V f +--+=f V V V V SW RW -+=11f V V V V WSWR -+=(1.8)从式(1.7)和式(1.8)可以看出,当波源和接收机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到的振荡频率与振源频率不同,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用于超宽带引信目标回波模拟的窄脉冲电路设计

用于超宽带引信目标回波模拟的窄脉冲电路设计王全民;王春财;郭刚;黄柯棣【期刊名称】《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摘要】超宽带引信目标回波模拟器是对超宽带引信进行成批、快速测试的有效手段,而超宽带窄脉冲产生电路的设计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窄脉冲产生电路多是针对高斯脉冲或者双极高斯脉冲所设计,不能直接用于回波模拟器窄脉冲的产生.在球形目标回波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使用阶跃恢复二极管(SRD)和超宽带滤波器联合设计产生二阶高斯脉冲信号对引信回波进行模拟的方法.通过仿真确定了SRD电路参数、超宽带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及其尺寸,根据仿真结果实现了窄脉冲产生电路.测量结果表明,所产生的窄脉冲信号波形与理论波形基本一致.【总页数】5页(P116-120)【作者】王全民;王春财;郭刚;黄柯棣【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02【相关文献】1.引信点目标回波模拟及杂波采集测试平台实现 [J], 徐翔;杨伟;黄智刚2.基于数字射频存储的引信面目标回波模拟器 [J], 张珂;王震;舒建涛;王中洋;张翔3.微波无线电引信目标回波模拟器衰减器组设计 [J], 路明;张戎;彭艳垒;熊波4.基于等效采样的超宽带窄脉冲接收电路设计 [J], 蔡志匡;石国伟;齐轩晨;林文华;肖建5.引信体目标视频回波模拟器SDRAM控制器的FPGA设计 [J], 郑哲;李加琪;吴嗣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无线电引信的出现是引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由于它不是利用触觉,而是利用目标回波所携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确认目标,因此比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更能有效地发挥弹丸对目标的毁伤效能,被称为是现代武器系统终端效能的倍增器,已经成为引信发展的主要方向。
无线电引信按工作体制分为多普勒式、调频式、脉冲式、比相式和编码式等无线电引信,本文以地-空攻击目标时的弹目交会为背景,以脉冲无线电引信为对象,利用外差式多普勒引信原理。
探讨了弹目交会和脉冲无线电引信的工作过程.由多普勒频率原理可知,若发射信号频率一定,那么多普勒频率随引信与目标的接近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又取决于射击条件和弹目交会条件。
由此可知,多普勒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弹目接近速度信息。
因此,研究弹目接近过程中多普勒频率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1.1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多普勒效应的实质:在振荡源与接收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到的振荡频率与振源的振荡频率不同。
这一现象首先在光学上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与1842年发现。
假设波源S 以V S 的速度运动与接收机间R 的相对速度V R 接近(如图1.1(a))所示,与接收机距离r 的波源在时间t 1发出的波到达接收机的时间见式1.1RW V V rt ++=11θ (1.1)在时间t 2=t 1+τ,波源发出的波到达接收机的瞬时见式1.2(1.2)如果波源的振荡频率为f 0 ,则在τ时间内发射出的波数见式1.3(1.3) 而接收机接收的频率是(1.4)(1.5)(1.6)(1.7) 同理我们也可得到波源远离目标时接收机接收到的频率见式1.8RW R V V V t +++=)(V -r S 22θτ0f N =τττR W R S V V V V f f ++-=0τRW RS R W V V V V V V f +--+=f V V V V SW RW -+=11f V V V V WSWR -+=(1.8)从式(1.7)和式(1.8)可以看出,当波源和接收机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到的振荡频率与振源频率不同,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r图1.1(a) 波源相对接收机接近的多普勒效应r图1.1(b) 波源相对接收机远离的多普勒效应如果发射机与接收机间的相对速度远远小于光速,即,则式(1.7)与式(1.8)可以完全的近似表示成下式(正号表示接收机接近发射源,负号表示接收机远离发射源)(1.9)在无线电系统中发射机与发射源处于同一弹体中,式 (1.9)表示与引信有相对运动的目标处振荡频率。
那么接收机接收到的由目标反射信号之多普勒频率将增大一倍,有(1.10)则(1.11)如果弹目是接近运动,则fd 为正值,如果远离运动,则fd 为负值011fV V V V f WS WR --=WV S V R V WV S V R V c V R <<00/λR V f f ±=00/2λR V f f ±=02λRd V f =2 地空弹目交会的原理与仿真2.1弹目交会原理分析多普勒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弹目接近速度信息,下面以地对空射击为例观察多普勒频率变化规律。
图2.1 地空射击时R v 与交会条件的关系在图2.1中,T v 是目标速度;M v 是弹速;r v 为弹对目标的相对速度;R v 为弹与目标的接近速度(径向速度);ρ为目标到相对弹道的距离(通常称为脱靶量);θ为弹目连线与相对弹道之间的夹角;β为弹速矢量与目标速度矢量之间的夹角(称为弹目交会角);R 为弹目间得距离,设h 为弹目相对高度;l 为弹目水平距离。
由图2.1可以得到:cos R r v v θ=(2.1)r v =(2.2)cosθ==(2.3) 由(2.1)、(2.2)和(2.3)可得df= 2.4)在一次具体射击中,式(2.4)中的Mv、Tv、λ和β都是一定的,df仅取决与弹目距离R和脱靶量ρ。
当弹目距离很远时,即R>>ρ时,maxd df f==(2.5)于是可以把式(2.4)写成:d df f= 2.6)由上式可知,对空中目标射击时,多普勒频率df与引信工作频率f、弹及目标速度Mv和Tv、交会角β以及ρ/R有关。
图2.2df与R/ρ的关系曲线为了分析df随R变化的情况,把(2.6)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如图2.2所示。
由曲线可知,当R>2ρ时,df变化很小,并趋近于maxdf,当R<2ρ时,df很快下降;当R=ρ时,df=0。
当弹目之间距离由最近继续增大时,df也由零开始增高。
因此,在R=ρ附近df有急剧地变化,变化最大的区间在R<2ρ范围内。
利用上述多普勒频率变化的规律,通过选择多普勒频率可以控制引信起爆时弹目间的距离。
2.2地空交会MATLAB 仿真模型引信与目标交会满足地空条件,已知弹速s m v M /270= ,目标速度s m v T /240= ,弹目水平距离6000l m = ,弹目相对高度1500h m =,弹目交会角 150=β。
载波频率200f MHz = ,脉冲宽度50m ns τ=,脉冲周期200m T ns =。
根据设计指标利用MATLAB 仿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
研究弹目接近过程中多普勒频率的变化规律,弹目距离的变化规律,回波信号,以及发射和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率。
2.3仿真结果分析图2.3多普勒频率与时间关系MATLAB 仿真弹目交会过程多普勒频率 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果如图2.3.1所示,起始时多普勒频率为347.86Hz 。
随着时间变化,频率在减小,在10秒时频率为333.21Hz 。
图2.4弹目距离与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3.2所示,起始时刻距离为6110,变化10秒后,距离为1000。
曲线成比例变化。
3 脉冲无线电引信的原理与仿真3.1脉冲无线电引信原理脉冲无线电引信是一种发射的高频脉冲信号具有一定重复周期的无线电引信。
一般的脉冲引信工作原理类似于脉冲测距雷达。
发射装置通过天线发射一定脉宽及重复周期的矩形脉冲串,其一部分能量反射,引信接受到的目标反射脉冲在时间上比发射脉冲滞后一个时间Δt,即Δt=2R/c,它正比于引信到目标的距离R。
利用从反射信号中提取距离等信息来控制引信作用。
脉冲无线电引信只在脉冲持续期间内发射高频能量,因而可在平均功率较小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峰值功率,从而能达到较大的作用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抗干扰。
这种引信可采用“距离门”等措施进行测距选择,使其距离截止特性好。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脉冲宽度选择以及编码等措施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如果直接利用脉冲测距,则要求接受与发射系统之间隔离完善,又因引信作用距离小,则要求调制脉宽很窄等。
这些均会给系统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引信开机工作时,射频振荡器开始工作,产生频率为f0的连续波信号,经定向耦、重复频率为f R的射频合器耦合,被脉冲A控制的微波开关调制器调制产生宽度为τA脉冲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馈给发射天线,由天线向预定的空间辐射出去。
同时,定向耦合器取出少量振荡器产生的连续波信号,作混频器的相参本振信号。
由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进入混频器,与本振信号混频。
混频器输出的信号为幅度包络按多普勒频率变化的窄脉冲序列。
经视频放大器放大后,与脉冲产生器输出的B脉冲在相关器中作相关判断。
输出的信号经多普勒放大器放大、滤波,作为目标检测和启动判据去触发引信执行电路,输出起爆信号。
图3.1典型脉冲无线电引信原理框图3.2 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的仿真模型根据脉冲无线电引信工作原理,设计引信系统结构,引信系统主要由高频振荡器、功率分配器、混频器、低通滤波器、放大器、执行级等组成。
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应用Simulink功能模块作为引信系统组成部分的仿真模型,建立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的整体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3.2所示,弹目交汇仿真模型模拟的引信回波信号作为系统仿真模型的输入信号,对弹目交汇过程进行仿真试验,观察引信系统的信号工作特性。
图3.2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的整体Simulink仿真模型原理图3.3仿真结果分析对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仿真模型设置初始条件后,运行仿真模型,可得到仿真结果。
引信系统的发射机产生重复周期的窄脉冲,经过高频振荡形成了向外发射的高频脉冲。
图3.3发射信号波形图图3.4 发射信号频谱图发射信号遇到目标后,由目标反射回来形成回波信号,回波信号波形图和频谱图如图3.5和图3.6所示。
图3.5 回波信号波形图图3.6 回波信号频谱图回波信号与脉冲信号混频后的混频波形和频谱如图3.7和图3.9图3.7混频后信号的波形图3.8混频后信号的频谱混频后和信号与脉冲波的延时信号调制进入低通滤波器。
经过滤波,得到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如图3.9和3.10所示。
图3.9经过滤波后的信号波形图3.10 滤波后的多普勒频谱根据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工作过程,由图3.5可知引信系统回波信号的幅值逐渐增大,反映当弹目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信接受到的回波信号能量逐渐增大,并与弹目距离成反比。
对MATLAB初始参数的变化,由图2-2多普勒频率变化曲线规律,证明了多普勒频率与引信工作频率,弹目距离,交会角有关。
对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的发射信号与回波信号进行混频,经过混频后的信号频谱图具有两个峰值,反映了混频器输出信号既有高频又有低频的正弦信号。
混频器输出信号进入低通滤波器,高频信号被滤掉,低频信号就是多普勒信号。
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存在多普勒频率。
多普勒频率信号包含弹目距离信息,信号幅值与弹目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弹目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多普勒频率信号的幅值会逐渐增加,推动执行级工作,引爆战斗部。
结论接到课程设计任务后,我们一起讨论了该如何完成课设任务,然后分组,我跟周嘉做地空弹目交会过程仿真。
由于要用MATLAB仿真交会过程,我俩去图书馆借阅了《应用MATLAB建模与仿真》,这期间我们遇到了缺少相关知识基础的问题,通过讨论和老师的指点,比较顺利的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
虽然上面提到的问题大概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问题,但使是我获得了解决真正复杂问题的信心,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我俩和做空空弹目交会过程仿真的唐超一起讨论了应用脉冲无线电引信工作原理,采用simulink模块建立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结构的问题。
加上本学期近炸引信课程的学习,我们很快就商量好了方案。
但是由于我们对这个软件不是很熟悉,相关参数的设定出现了问题,不能仿真出理想的信号波形,经过老师的改正,得到引信系统工作过程信号的波形图与频谱图,经过我们对信号特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分析证明建立的脉冲无线电引信系统结构及功能满足引信的设计条件、设计要求、能够完成引信的功能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