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引信测试及分析_肖崇光

无线电引信测试及分析_肖崇光
无线电引信测试及分析_肖崇光

无线电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在空间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 4,电磁场场强标准单位为伏特每米(或V/m),磁场场强的单位为安培每米(或A/m),功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三区 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大,反射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低 7,无线电波甚高频(VHF)的频率范围是从 30MHz 到 300MHz 8,中国联通CDMA系统使用频率为825-835MHz(基站收), 870-880MHz(基站发) 9,IS-95标准的CDMA移动系统的必要带宽为 1.23MHz 10,我国PHS无线接入系统使用的频率范围是1900-1915MHz 11,在1785~1805MHz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SCDMA 12,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108-137MHz航空频段中无线电导航频率为108~117.975MHz、航空移动频率为117.975~137MHz 13,目前较常用的短距离微功率扩频无线电通信使用2.4GHz和5.8GHz频段。 14,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 1000G Hz。 15,600MHz无线电波的波长是0.5 m 。 16,0dBW= 30 dBm,1V=0 dBv= 60 dBmv= 120 dBμV 17,f0=2f1-f2是三阶一型互调,f0=f1+f2-f3是三阶二型互调。 18,当R = 50Ω时,20dBmV= -27 dBm。如果阻抗是75Ω,则应为-29 dBm。 19,dB(pW/m2)是功率通量密度参数的单位。 20,在幅度调制中,过调制会造成信号较大的失真,并且增加了发射的占用带宽。21,蜂窝通讯系统的频率规划是利用地理位置分割为基础的,在有适当空间间隔的各蜂窝之间可以实现频率复用。 22,输出输入曲线上的电平根据线性响应被减少1dB的点叫1dB压缩点 23,最简单的检波器元件是晶体二极管。 24,带外发射指由于调制过程而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25,杂散发射指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带外发射除外。 26,Okumura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UHF ; Egli 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VHF 。27,在多径传播条件下,陆地移动无线设备所收到的射频信号,其包络随时间(或位置)的快速变化遵循瑞利分布律,这种衰落叫瑞利衰落 28,“频率划分”的频率分属对象是业务,“划分”用英文表示为Allocation ;“频率分配”的频率分属对象是地区或国家或部门,“分配”用英文表示为Allotment ;

常识业余无线电常用术语

业余无线电常用术语 (版本:2011-0703) 业余无线电的活动和管理离不开接触一些常用的术语,正确了解这些“行话”的含义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管理者的基本功。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下面列出一些术语的正式定义及其来源供参考。 我们以后将可能不断补充有关内容,请注意本文件的修改日期。 什么是各国无线电“主管部门(administration)”? ITU《无线电规则》第1.2条: 主管部门:负责履行《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国际电信联盟公约》和行政规则内所规定的义务的任何政府部门或机关(《组织法》第1002款)。 什么是“电信(telecommunication)”? ITU《无线电规则》第1.3条: 电信:利用导线、无线电、光学或其他电磁系统进行的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组织法》)。 什么是“无线电(radio)”? ITU《无线电规则》第1.42条: 无线电:对无线电波的使用的通称。 什么是“无线电波(radio waves)”? ITU《无线电规则》第1.5条: 无线电波或赫兹波:不用人工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频率规定在3000GHz以下的电磁波。 讨论:几十年以前由于探测能力限制的影响,无线电技术界常常把频率在数十千赫以上的电磁波才称为无线电波,现在在某些专门领域中也可能沿用一些比较狭义的关于无线电频率的定义。 但是随着器件的改进和数字处理技术的进步,可利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越来越低,例如军事、矿业和业余无线电通信所用的频率已经向低端延伸到数千赫甚至更低。按照ITU的这一定义,无线电波的频率没有设置下限。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只要不是零频率的交变电场或者磁场,空间就会有电磁波存在,也就有无线电波。 什么是“无线电通信(radiocommunication)”? ITU《无线电规则》第1.6条: 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的电信(《组织法》)(《公约》)。 无线电频谱细分为那些频段(Frequency bands)和波段(wavelength bands)? ITU《无线电规则》第2.1条: 无线电频谱应细分为九个频段,按照下表以递增的整数列示。因频率单位为赫兹(Hz),所以频率的表达方式应为: – 3 000 kHz以下(包括3 000 kHz),以千赫(kHz)表示; – 3 MHz以上至3 000 MHz(包括3 000 MHz),以兆赫(MHz)表示; – 3 GHz以上至3 000 GHz(包括3 000 GHz),以吉赫(GHz)表示。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字: 摘要: 无线电监测纵向涉及最原始的步话机,直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遥测、遥感乃至空间技术,横向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以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面对无线电技术及应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无线电监测工作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保障无线电事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 无线电监测面对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省级以下的无线电监测主要集中在20MHz~3000 MHz范围。其中日常监测集中在一150 MHz和450 MHz为中心的频段内,偶尔涉及到230 MHz、800 MHz、900 MHz、和1800 MHz频段。 查找干扰采用的方式多为移动监测站与固定监测站多点定位、移动设备逼近以最终确定目标。这种工作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150 MHz 无线电寻呼业务大发展时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无线寻呼业务的衰落,公众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应用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频段使用向高端延伸;大区制群律数量下降,小区制体制逐渐上升;点对点的微液通信不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广播方式的宽带无线接入;模拟通信逐步被数字通信取代;以简单通话为主的无线专网,正在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可传送囤文、动态画面以及远程遥控的方向发展;地面微波正在被价格日益降低的卫星通信所取代;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用,有关专家已开始探讨第四代移动通信…… 此外,作为国际电联的成员国,遵守电联的规则是一种义务,国家监测已成为国际监测的组成部分。尽管20 MHz~3000MHz频段被定义为国内监测范畴,但与周边国家的协调工作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无线电监测思维和方式都遇到了新的挑战。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

摘要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是无线电引信的一种,它利用弹目接近过程中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工作的无线电引信。这种引信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无线电引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使用。由于这种音信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所以至今在各国仍广泛使用。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无线电引信是通过无线电波形成的物理场,感受目标出现时物理场特性的变化,并在预定位置适时起爆的一种引信,其中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由于技术简单可靠,应用十分广泛.多普勒无线电引信是利用弹丸与目标接近过程中无线电波的多普勒效应获得目标信息,控制最佳炸点的连续波无线电引信。 弹丸对目标的射击过程中,引信在复杂电磁环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受到了各种干扰的影响.因此对引信的抗干扰性能进行试验,检验引信的作用可靠性,是实现引信战术技术要求的关键.而采用传统的实物射击试验,要受到环境、设备及经费等条件的影响,发射精度不易控制、试验可重复性差、成本太高且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中利用MATLAB 软件的强大仿真功能,实现对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系统仿真,仿真过程完整灵活,仿真结果对于分析引信参考价值高.针对复杂作战环境对引信产生的干扰,分析了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工作原理,采用MATLAB 仿真软件建立了引信的整体仿真模型.模拟弹目交会的过程,实现对引信系统的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引信的工作特性、优化了引信的系统结构. 关键词:作战环境;无线电引信;仿真模型;弹目交会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1.2 选择题 1,属于特高频(UHF)的频带范围是(D )。 A、400,2000MHz B、300,2000MHz C、400,3000MHz D、300,3000MHz 2,IMP缩写代表(B ) A、放大增益 B、互调产物 C、网间协议 D、互调截获点 3,10W功率可由dBm 表示为(D )。 A、10dBm B、20dBm C、30dBm D、40dBm 4,频率在(A )以下,在空中传播(不用人工波导)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A、3000GHz B、3000MHz C、300MHz D、300GHz 5,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无线电波称为( A)。 A、米波 B、分米波 C、厘米波 D、毫米波 6,无线电监测中,常用一些单位有dBuv、dBm等,dBm是(C )单位。 A、电压B、带宽 C、功率 D、增益 7,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系统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式(B )。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8,PHS个人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 A)。 A、288kHz B、200kHz C、25kHz D、30kHz 9,CDMA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 A)。 A、1.23MHz B、1.5MHz C、1.75MHz D、1.85MHz 10,0dBW=( C)dBm. 30 A、0 B、3 C、 11,比2.5W主波信号低50dB的杂波信号功率是( B)μW。 250 A、2.5 B、25 C、

12,频谱分析仪中的RBW称为(B)。 A、射频带宽 B、分辨率带宽 C、视频带宽 13,根据GB12046—89规定,必要带宽为1.5MHz的符号标识为(A )。 150M A、1M50 B、15M0 C、 14,发射频谱中90%能量所占频带宽度叫做(A )。 A、必要带宽 B、占用带宽 C、工作带宽 15,一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天线增益10dB,馈线损耗5dB,则有效辐射功率为( B)。 A、25dBW B、15dBW C、5dBW 16,电视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 A)。 A、高 B、低 C、相等 17,在微波段中表述频段,字母代码S和C对应的频段是( C)。 A、1—2GHz 和4/6GHz B、18—40GHz和8/12GHz C、2.5GHz和4/6GHz D、4.8GHz和4/8GHz 18,联通CDMA下行与移动GSM上行频段之间只有(A )MHz保护带。 A、5 B、10 C、15 19,从广义来讲,产生莫尔斯码的调制方法是(A): A、ASK B、FSK C、PSK D、DAM 20,无线电频谱可以依据(A,B,C,D)来进行频率的复用。 C空间 D编码 A、时间 B频率 21,超高频(SHF)波长范围 ( C ) B、 10—1分米 C 10—1厘米 A、 10—1米 22,公众对讲机的有效发射功率不能大于(B)瓦 A、0.1 B、0.5 C、1 23, 圆锥天线是( B )。

无线电A类考试题库

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答: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2.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3.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答: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4.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 答: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5.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射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不大于:答:25瓦 6. 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答: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发射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7. 申请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条件所规定的“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其标志为: 答: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明,即中国无线电协会颁发的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 8. 申请设置下列业余无线电台时应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申请表》的“台站种类”选择“特殊”类: 答:中继台、信标台、空间台 9. 发射电台应符合下列国家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符合频率容限、符合杂散发射最大允许功率电平 10. 业余无线电台在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作为次要业务使用的频率或者与其他主要业务共同使用的频率上发射操作时,应当注意:答:遵守无线电管理机构对该频率的使用规定 11. 在我国和多数其他国家的频率分配中,业余业务在430-440MHz频段中作为次要业务与其他业务共用。这个频段中我国分配的主要业务是: 答:无线电定位和航空无线电导航 12. 经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设台地迁入其他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时,应办理的手续为: 答:先到原核发执照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申请注销原业余无线电台,再到迁入地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手续 13. 业余电台在通信中为其他人或者单位、组织转达信息。对这种做法的评论应该是: 答:违法行为;违反“业余无线电台的通信对象应当限于业余无线电台”的规定 14. 填写和邮寄QSL卡片时的正确做法有: 答:迫切需要方卡回寄卡片时,应直接向对方地址邮寄卡片并附加SASE 15. 业余中继台的使用原则是: 答:除必要的短暂通信外,应保持业余中继台具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以便随时响应突发灾害应急呼叫 16. 业余电台随意变更核定项目、发送和接收与业余无线电无关的信号的,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或者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处罚: 答:警告、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17. 某俱乐部约定了一个成员业余电台之间交流技术的网络频率,当遇有其他业余电台按通信惯例要求参加通信时,处理原则应为: 答:无条件欢迎加入,因为任何核准的业余电台对频率享有平等的频率使用权

UWB的特点及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摘要:uwb是一种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新兴无线通信技术,本文介绍uwb的主要特点及相关应用,详细比较了uwb通信与ieee802.11、bluetooth和homerf等现有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异同,并对uwb在家庭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关键词:uwb ieee802.11 bluetooth homerf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宛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与常见的通信方式使用连续的载波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这些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mbps。在高速通信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所以,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intel、motorola、sony等知名大公司正在进行uwb无线设备的开发和推广。1 uwb 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鉴于uwb信号是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脉冲串,占用带宽大,因此它有一些十分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通信领域,uwb可以提供高速率的无线通信。在雷达方面,uwb 雷达具有高分辨力(ns级)。当前的隐身技术采用的是隐射涂料和隐身特殊结构,但都只能在一个不大的频带内有效,在超宽频带内,目标就会原形毕露。uwb雷达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uwb信号能穿透树叶、土地、混凝土、水体等介质,因此军事上uwb雷达可用来探测地雷,民用上可以查找地下金属管道、探测高速公路地基等。在定位方面,uwb可以提供很高的定位精度。uwb使用极微弱的同步脉冲可以辨别出隐藏的物体或墙体后运动着的物体,定位误差只有一两厘米。也就是说,同一个uwb设备可以实现通信、雷达和定位三大功能。uwb无线通信除了带宽大,通信速率高之外,还有更多的优点。首先,uwb通信的保密性强。uwb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有用信息完全淹没在噪声中,被截获概率很小,被检测的概率也很低,这一点在军事通信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次,uwb通信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衰落。多径衰落是指反射波和直射波叠加后造成的接收点信号幅度随机变化,而uwb 系统每次的脉冲发射时间很短,在反射波到达之前,直射波的发射和接收已经完成。因此,uwb系统特点适合于高速移动环境下使用。更重要的是,uwb通信又被称为是无载波的基带通信,uwb通信系统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这样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可以说,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简单有效的uwb通信正是人类所期望的梦幻般的无线通信方式。当然,uwb通信也存在不足,主要问题是uwb系统占用的带宽很大,uwb系统可能会干扰现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因此uwb系统的频率许可问题一直在争论之中;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尽管uwb系统发射的平均功率很低,但是由于它的脉冲持续时间很短,它的瞬时功率峰值可能会很大,这甚至会影响到民航等许多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是学术界的种种争论并不影响uwb的开发和使用,2002年2月美国通信协会(fcc)批准了uwb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申请。uwb的用途有很少,主要分为军事和民用两个方面。在军事上uwb可以用于低截获率(lpi/d)的内部无线通信系统、lpi/d地波通信、lpi/d高度计、战场手持和网络lpi/d电台、uwb雷达、防撞雷达、警戒雷达、无线标签、接近引信、高精度定位系统、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地面战车及其通信链路、探测地雷、检测地址目标等等。在民用方面,uwb可用于20mbps以上的高速无线局域网、高度计、民航防撞雷达、汽车防撞感应器、高精度定位、无线标签和工业射频监控等。2 uwb通信与其它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比较uwb技术与现有其它无线通信技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将会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局域网(pan)的接入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电技术多年的诸如信道衰落、高速率时系统复杂、成本高和功耗大等重大难题,但是uwb通信不会很快取代现有的其它无线通信技术。虽然uwb通信中所须的频带宽度相当大,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业务划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业务划分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为人类所共有,为人类所共享。《条例》第四条明确: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的性质和地位。 无线电频谱具有一般自然资源共有的属性,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如同土地、矿产、水资源一样,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我国将3赫兹-3000吉赫范围内的频率列为无线电频谱,这是基于人们对无线电波的认识水平而定的。实际上,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仅仅在几十吉赫以下的频谱得到了应用。这就是说,人们目前能够使用的无线电频谱仅仅是划分的总量的十分之一而己。在已用的频谱范围内,尽管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其充分利用,但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利用毕竟是有限的。不同于土地、矿产等资源,无线电频谱具有非耗竭性,它可以被使用,但不会消耗掉。因此,不使用就是一种浪费。另外,由于无线电频谱具有传播固有性,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浪费,甚至会带来危害。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频谱的管理,使其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整个无线电频率从宏观上作出统一部署和长远计划,这种部署和规划主要是根据各种无线电业务的特点和需要,在国际电联总的要求下,划分频段,分配频率,使各种无线电业务在指定的频段内充分合理利用。 国际上负责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机构是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下设的无线电通信部门。各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先将本国的无线电业务所用的频率报该部门,经审查后对这些频率进行登记。国际电信联盟一般每二年召开一次各成员国参加的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也就是现改称为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共同协商重大的频谱分配和使用方面的问题,各国又根据其决议对本国的无线电业务的频段进行划分或调整。因此,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无线电业务的分类和所划分的频段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业务的需要、技术水平的发展会有所变动或调整。

业余无线电入门考试题

河北省唐山无线电管理局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入门培训复习题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规章须知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占用频率,经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干扰无线电通信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处()、()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答案:(C)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款;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押、管制、罚金;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押、管制、罚款。 02、我国无线电管理的行政法规是: 答案:(B) (A)河北省无线电管理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D)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 03、下列机构、部门中,负责无线电管理的有: 答案:(B、C、D、E) (A)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 (C)河北省无线电管理局; (D)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管理机构; (E)河北省唐山无线电管理局。 04、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答案:(A、B、D) (A)提出书面申请; (B)办理设台审批手续; (C)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D)领取电台执照。 05、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答案:(A、B、C、E) (A)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B)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 (C)设台(站)单位或者个人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D)个人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 (E)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06、因()和()需要实行无线电管制时,管制区域内设有无线电发射设备和其他辐射无线电波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管制的规定。 答案:(C)

无线电业务与系统

通信业务/系统填写说明和表格选择 在“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表”和“无线电台(站)设置申请表”中,“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填写,其填写规则如下: ×× - ×× - ×× (1)(2)(3) 其中: 第(1)项表示无线电业务类型,由两个字母组成。 第(2)项表示无线电通信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第(3)项表示实际使用的技术体制或更细分的无线电通信子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在填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时,应按照下表尽量填写全部,对于表中无线电通信系统为空的业务,只填写无线电业务即可。 例1:用户申请设置模拟微波接力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GD-01-02”,这里“GD”表示固定业务;“01”表示微波接力通信系统;“02”表示模拟微波。 例2:用户申请设置固定卫星地球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WG”。 表1 通信业务/系统分类和表格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上表中各种无线电业务的定义如下:固定业务:指定的固定地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陆地移动业务:基地电台和陆地移动电台之间,或陆地移动电台之间的移动业务。 卫星固定业务:利用一个或多个卫星在处于给定位置的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该给定位置可以是一个指定的固定地点或指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固定地点;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业务也可包括卫星间业务的卫星至卫星的链路;也可包括其它空间无线电通信

业务的馈线链路。 卫星移动业务:在移动地球站和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一种无线电通信业务,或该业务所利用的各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在移动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和卫星航空移动业务。 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陆地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 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船舶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航空移动业务:移动地球站位于航空器上的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与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该业务也可以包括其运营所必需的馈线链路。 水上移动业务: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各船舶电台之间或相关的船载通信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航空移动业务:在航空电台和航空器电台之间,或航空器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可参与此种业务;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使用指定的遇险与应急频率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使用于无线电导航的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航空器飞行和航空器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水上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船舶航行和船舶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无线电定位业务:用于无线电定位的无线电测定业务。 广播业务:供公众直接接收而进行发射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声音、电视或其它方式。 卫星广播业务:利用空间电台发射或转发信号,以供公众直接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 气象辅助业务:用于气象及水文的观察与探测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卫星地球探测业务:地球站与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并可包括各空间电台之间的链路。 在这种业务中: ---由地球卫星上的有源遥感器或无源遥感器获得有关地球特性以及其自然现象的信

第七章 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化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是将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对无线电频率和空间卫星轨道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随着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使用频谱资源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计划、指配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既要保障通信业务的安全,不受干扰侵害,又要合理使用和开发频谱资源,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对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资源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 无线电管理的概念,实际上表达了四层含义: *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无线电管理的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波的各种活动。由于开发、使用、研究电磁波的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使用设备达到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涉及到人和设备。 *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过程中。这是无线电管理的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频率指配、电波的监测、型号的核准、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以及对用户的教育和服务等等。 *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频率的划分、分配和指配、无线电台站的布局规划和设台电磁兼容分析及审批。 *无线电台站发射信号实施监测,对台站进行监督管理。 *无线电干扰的协调和处理。 *无线电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对无线电设备的测试和研制、生产、销售、进口的管理。 *代表国家参加无线电管理方面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活动。 无线电监测在频率的规划、指配、电磁环境的测试、无线电台站的设置规划、无线电台站

现代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1 引言 自公元10 世纪末、11世纪初到公元19世纪初800多年的黑火药技术时代, 至少前500年一直由中国引领引信及其技术的发展, 自1846年机械触发引信在法国问世开始, 引信及其技术进入以机械工业为主要标志的工业化技术时代。1943 年美国研制成功无线电近炸引信, 引信进入电子技术时代。1958 年美国研制成功半导体三极管和集成电路, 1963年集成电路首次用于导弹制导计算机, 由此推动引信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 采用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的各种原理的近炸引信和电子时间引信相继出现。纵观1 000多年来引信及其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个基本规律: 一是随着战争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引信不仅性能不断提高, 且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引信的概念及其内涵从来没有固化和停滞在某个阶段和水平上; 二是由于引信处于战争生与死对抗的最前沿, 因此每个时代的先进技术, 总是优先用于引信。“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引信及其技术千年发展的不竭源泉。 面向21世纪网络技术时代的引信, 有必要对引信的定义、功能和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 加深对引信特征的再认识, 以便正确认识和把握引信及其技术新的发展机遇, 推动中国引信装备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现代引信定义及其组成 现代引信可以定义为: 利用目标信息、环境信息、平台信息和网络信息, 按预定策略引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 并可选择攻击点、给出续航或增程发动机点火指令以及毁伤效果信息的控制系统。 在引信新的定义中, 涵盖了上世纪80年代引信定义的内涵, 它是引信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引信核心功能所在。新的定义较上世纪80 年代定义增加的内涵有以下四点: (1)在引信输入即引信所利用的信息方面, 增加了平台信息和网络信息这两大类信息;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 ●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 ●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 ●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 ●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 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 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 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 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移动监测站、可搬移设备、无人升空监测平台等设备的数据也可在线或离线汇入系统。这种“大小结合,移动补盲”的联合作业模式,在大幅降低监测站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使无线电管理机构更实时严密地掌握所辖区域的完整电磁态势。 4)海量监测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监测站的增多与全时全域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的建立,全网积累的数据量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华日智能监测网依托成熟、安全、可靠的云存储与云计算服务,采用虚拟化存储等技术,可适应海量电磁环境数据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减轻用户在数据存储设备运维方面的压力,并在对应用层屏蔽了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形成无线电管理云数据库,使数据应用具有更好的弹性,能满

无线电基础考试试卷-A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无线电基础考试试题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6分) 1. 无线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在无线系统中,发射机将__________电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接收机将__________ 转变为______________。 3. 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有_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传播和 _____________传播。 4. 测试无线电信号时,除了要测试无线电信号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时还需 要测试无线电信号的__________。 5. 天线与传输线的阻抗必须__________。 6. 天线的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 常用的传输线有___________传输线和_______________传输线。 8.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调谐放大器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高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 __________的高频功率放大。 10.LC 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质因数用来表示谐振电路_________的好坏。Q 值越大,选择性越______;Q 值越小, 选择性越__________。 12.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是:电路谐振时,LC 并联电路两端的阻抗呈_________特性,且 ______________最大;电路电流__________,通过电感和电容支路的电流比电路总电流____________。 13.晶体三极管的频率参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单调谐放大电路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15.根据通频带的范围,滤波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滤波器。 16.声表面波滤波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便于制成固体等优点。 17.高功率放大器通常使用__________工作状态。 18.调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调幅的电路称为 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为( )。 A.100Km/s B. 340m/s C. 300000Km/s 2.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是( )。 A.3~30KHz B. 3KHz~3GHz C. 300KHz~300MHz 3.传输线主要有( )和( )二种。 A. 平行双线传输线 B. 双绞线传输线 C.同轴传输线 4.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共同点是:感抗( )容抗。 A.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5. ( )是影响放大器稳定的重要因数之一。 A.互感耦合 B. 寄生耦合 C. 电容耦合 6.具有选频放大性能的放大器是( )。 A. 调谐放大器 B. 单调谐放大器 C. 选频放大器 7.变频器的三极管要同时完成的任务是( )。 A.变换两种频率 B.变换频率并对中频信号放大 C.调节输入频率和本振频率 8.品质因数Q 与什么有关?( )。 A .频率 B. 电感量 C .振幅 D.天气 9.将已调波中的低频信号成分取出来的过程称为( )。 A. 调频 B.鉴频 C.调制 D.解调 10.调制信号的频率( )载波的频率。 A .低于 B.等于 C.高于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信息是通过电波来传播的。( ) 2. 天线本身就是一个振荡器。( ) 3. 如果天线振子的直径较粗,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较大。( ) 4. 震荡电路是由基本放大器和正反馈网络组成的。( ) 5. 石英晶体的化学成分是三氧化硅。( ) 6. 振荡器就是对外加的信号进行不是真的放大。( ) 7. 调谐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 8. 滤波就是过滤电路中的电流。( ) 9. 晶体三极管是调谐放大器具有放大作用的关键器件 。( ) 10. 高频功率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在大信号情况下工作,都要求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和 效率。( )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地面波传播?它有什么特点?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电子信息及其对抗技术、现代国防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电路与系统、信息对抗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或能够到军事电子、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国家利益至上;具有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和人们富饶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勤劳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共事,乐于助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美术和社会科学修养;具有良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正确、理性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具有文明、民主的意识,善于交流、合作,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专业素质:具有坚实的数理理论基础知识、宽厚扎实的电子信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自学、知识更新、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科学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以及质量、效益和保密观念。能主动适应国防现代化和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 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成就;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具有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健康心理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具备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准确地应用母语和外语等多种语言进行文字、语言交流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 能熟练使用常用实验仪器,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实验仪器和应用工具软件,进行仿真和实验的能力;具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绘图、设计、测试、集成以及计算机仿真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新产品研制、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 具有开阔的思路,较好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意识;主动了解和跟踪本领域发展趋势和研

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设计与仿真》,是在《近感引信原理》和《目标探测与识别》等专业课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课程设计。 调频无线电引信是一种发射信号频率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等幅连续波无线电引信。从引信发射到遇目标后返回这段传播时间内,发射信号发生了变化,于是导致回波信号频率与发射信号频率不同,两者之间差值的大小包含了引信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关系。 根据对弹目地空交会状态的分析,通过MATLAB建立仿真模型,获得弹目距离及多普勒频率,模拟引信系统的回波信号。根据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工作原理,设计引信系统结构,通过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以弹目交会仿真模型模拟的引信回波信号作为引信系统仿真模型的输入信号,对弹目交会过程中引信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实验,观察引信系统的信号工作特性,分析引信系统的特性。 关键词:调频;无线电;引信;MATLAB;Simulink

目录 1 调频无线电引信原理 (1) 1.1调频无线电引信概述 (1) 1.2调频系统信号的分析 (2) 1.2.1 差频信号的频谱分析 (2) 1.2.2 调频无线电引信作用原理 (6) 1.2.3 调频无线电引信参数的选择 (6) 2 调频无线电引信的MATLAB仿真 (8) 2.1引信与目标地空交会分析 (8) 2.2地空交会M ATLAB仿真模型 (9) 2.3调频无线电引信系统的S IMULINK仿真模型 (13) 2.4仿真结果分析 (18) 3 结论 (19)

1 调频无线电引信原理 1.1 调频无线电引信概述 调频无线电引信是一种发射信号频率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等幅连续波无线电引信。调频无线电引信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调频无线电引信原理方框图 该调频系统发射信号的频率是时间的函数,在无线电信号从引信发射到遇目标后返回这段传播时间内,发射信号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导致回波信号频率与接收到回波信号时的发射信号频率不同。两者之间差值的大小与引信到目标间的距离有关,测定其频率差,便可得到引信到目标的距离。它在连续波雷达和无线电调频高度表等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无线电引信来说,应用这种原理时,还要考虑到引信本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1)弹目之间存在着高速的相对运动,由于多普勒效应使目标的回波信号产生多普勒频移,这将严重影响引信的测距精度。因此,在选择引信参数时,必须尽可能降低多普勒频率的影响。 (2)目标的轮廓尺寸可以与引信作用距离相比拟时,目标上不同的部位到引信的距离相对的说相差很大,从而使引信接收机混频器输出的差频有一个散布。在设计接收机的放大器通带时,必须考虑差频的这种散布。 调频无线电引信是在差频信号频谱分析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一种引信。根据对差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可知,在弹目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差频信号的频谱发生了变化。调频无线电引信与前述调频测距引信根本不同之处就是要设法取出差频信号中的多普勒信号,利用多普勒信号中所含有的距离信息或速度信息使引信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