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无线电引信
对空无线电引信多普勒信号特征

4 多普勒信号的联合时频域特征
由前面的分析, 主要是图 2 可知多普勒信号 ( 实测信号) 的联合时频域 特征为: ( 1) 实测信号包含了直流分量、 多普勒分量和噪声。 ( 2) 实测信号中的多普勒分量的频率变化规律——在远场区, 多普勒 频率基本不变; 而弹目空中交会的过程中, 弹目距离愈小频率趋向愈小 ——依然存在, 具体体现在 ST FT 结果在时频平面上为 “ 型。但是, 与目 V” 标信号的频率变化规律比较, 实测信号的多普勒分量的频率在相应值附近 有波动。 ( 3) 在弹目空中交会过程中, 实测信号中的多普勒分量与目标信号两
图 2 实测信号的
ST FT
者的频率和幅度这两个参量 “捆绑” 在一起发生变化, 具体体现在: 弹目距离愈近, 频率值趋向愈小; 而 ( ) 的模 幅度的表征 趋向愈大。 这一特征为引信采用时—频—幅联合定位和其它应用提供了理论 ST FT 依据。 ( 4) 实测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直流分量和多普勒分量, 因为它们的 ST FT 模值较噪声的大得多, 且在比较适当的位置出现了多普勒分量 ST FT 模值的最大值, 这有利于炸点的精确控制。 参 考 文 献:
Revea l ing D oppler S igna l’ s Fea ture of Con tinuous W ave D oppler System Rad io Fuze for A ir A ttack by M ean s of Short T i m e Four ier Tran sform
ZHAN G F ei2 p eng, GU O Dong 2 m in
(X i’an In stitu te of E lectrom echan ica l Info rm a tion T echno logy, X i’an 710065, Ch ina ) Abstract: It is a theo ritica l m ethod to set up a m a thetica l m odel abou t m issile 2ta rget encoun ter in the a ir, to m ake som e rea sonab le hypo theses and to com p u te Dopp ler signa l, then to revea l its fea tu re of ti m e o r frequence dom a in. B u t the theo ritica l m ethod and traditiona l Fou rier tran sfo rm can’t revea l fea tu re of p ractica l signa l w h ich is of nonb lanced and stocha stic. In th is p ap er, cho ice of w indow function is discu ssed and ana lyzed, and p ractica l signa l’s fea tu re of jo in t ti m e and frequence is revea led by m ean s of Sho rt T i m e Fou rier T ran sfo rm. Key words: fuze Dopp ler signa l; sho rt ti m e fou rier tran sfo rm ; jo in t ti m e and frequence dom a in; w indow function
基于单片机的多普勒信号测试系统的设计

和P C 显示 模块 。系统原 理 框图 如图 1 所示 。
高 、体 积大 、设 计 复 杂 一 】 。采 用 低 速 单 片机 ,数
据处 理速 度 慢 ,很 难精 确实 时 的采 集到 目标 回波信 号 。因此 本文 提 出 了以C8 0 5 1 F 3 3 0 单 片机 为 核 心设 计 引信弹 目交 会 多普 勒信 号的 测试 系统 。该单 片机 具有体 积 小 、集成 度高 、适 用于 引信 测试 电路 。
, 一
复 ,所 以它 的 生 产 、测 试 、检 验 等都 是 在 地 面 完
成 的 , 因此 必 须 有 一 套 完 善 的 、准 确 的模 拟 测 试
2
J d 一 — — 九 0
系 统 ,模 拟 弹 目交 会 的过 程 口 】 。 引 信 弹 目交 会 模
拟 测 试 系统 是 引信 测 试 中不 可 或 缺 的重 要 系统 之
1 无线 电引信 的工作原 理
多 普 勒 无 线 电 引信 是 利 用 弹 目交 会 接 近 过 程
中 电 磁 波 的 多 普 勒 效 应 工 作 的 ,它 发 射 连 续 单 一 的 信 号 ,通 过 测 量 回 波 信 号 的 多 普 勒 频 谱 和 幅 度
位置 ,最 后 通过 多普 勒频 移公 式分 析 回波信 号 中幅
信 号 的 多普 勒 频 率 是控 制 战 斗 部 的 杀伤 物 质 实 时
准 确 毁 伤 目标 的 关 键 参 数 。弹 目接 近 过 程 中 多
值 、频率 、弹 目距 离、弹 目相对 速度 的关 系 。
多 普 勒 效 应 的 实 质 :在 振 荡 源 和接 收 机 之 间
一种无线电脉冲多普勒定高引信波束足迹仿真计算方法

Ke y wor d s : pu l s e Dop pl e r;a l t i me t e r f u z e;e qu i di s t a nt l i ne;Equ i v a l e n t Do pp l e r l i n e
一
种 无线 电脉 冲 多普 勒定 高 引信 波束 足 迹 仿 真 计 算 方 法
i 磊 磊 , 陈 雨泽
( 上 海无 线 电设备 研究 所 , 上海 2 O O O 9 O )
摘 要 : 在 无线 电脉 冲 多普 勒定 高 引信 实 际工作 中 , 由于 受等 多普 勒 线 、 等距 离线 以及 波 束线相 互 限制 , 其 面 目标 回波信 号 的能量 、 频谱 分 量 均 随 着时 间 变化 , 因此 成 为 回波 信 号仿 真 及 模拟 的 一道难 题 。在 不 考虑地 形起 伏 的前提 下 , 对定 高 引信 波 束足迹 的数 学方程进 行推 导 。
第3 4 卷
第 1 期
制 导 与 引 信
GU I DANCE & F UZ E
Vo 1 . 3 4 No .1
Ma r . 2 O13
2 0 1 3年 3月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0 5 7 6 ( 2 0 1 3 ) 0 1 ~ 0 0 0 6 — 0 4
通过 分析 等 多普 勒 线 、 等距 离线 、 波 束的相 互 限制 , 给 出 了脉 冲 多普 勒定 高 引信 面 目标 多普 勒
信 号的基 本 变化规律 。
关键 词 : 脉 冲 多普勒 ;定 高引信 ; 等 距 离线 ;等 多普 勒线
中图分类 号 : T J 4 3 4 . 1 文献标 识码 : A
复杂电磁环境下连续波多普勒引信信号抗干扰性分析

作 。引信与 目标 相对 运动 示 意 图如 图 1 示 。 所
图中, 为引信 发射信号频率 , 为多普勒 频率 , 尺为 弹 目瞬时距 离 , 瞬时脱 靶量 。 l D为
对 引信 信号 有影 响 。
2 连 续 波 多普 勒 引信 信 号 分 析
信 号 的影 响 , 通过 计算机 仿 真 , 证 了连 续波 多普勒 引信 引战 配合 效果 易受复 杂 电磁 环境 影 并 验
响的 结论 , 最后 强调 了采取 抗 干扰措 施 的 必要 性 。 关键词 : 续 波 多普 勒 引信 ; 干扰 ; - 连 抗 4 真 h
An l s n An iJ mmig t ay i o t a s - n o CW p lrFu e Sg a n e Do p e s in lu d r
连续 波 多 普 勒 引信 利 用 多普 勒 效 应 进 行 工
图 1 引信与 目标 相对 运动示意图
收 稿 日期 107—1 —1 1 回 日期 "0 7 1 8 20 1 3修 - 0 —1 —1 2
作者简 介: 谢雪康 (99 ) 男 , tl 1 一 , I J 大竹人 , 士, 6  ̄ W 博 高级工程师 。
复 杂 电磁 环境 下 连续 波 多普 勒 引信信号抗干扰性分析
谢 雪康
( 信息 综合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 , 成都 60 3 ) 10 6
摘 要 : 续 波 多普 勒 引信是 较 为常见 的 一种 引信 。文章 针对 连 续波 多普勒 引信 信号 , 连 从理 论 上
分析 了其组 成和 工作 原理 。在 此基础 上 , 分析 了复 杂 电磁 环境 条 件 对 连 续 波 多普 勒 引信 接 收
小波变换优化无线电引信多普勒信号频率的估计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 8 期
20 0 6年 o 4月
探 测 与 控 制 学 报
J u n l fDee t n & Co to o r a tci o o nr l
V0 . 8 No 2 12 . Ap . 0 6 r20
小波变换优化 无线 电引信 多普勒信号频 率的估计
关键 词 : 多普勒频率 ; 过零率; 小波变换
中图分类号 :J 3.;N9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9 { 0 ) - 1- T 4 1T . 4 17 A 1 8 1 2 60 0 9 3 0 1 4 0 20 0 Op i ii g Esi a i n o p lr t zn t m m t fDo p e o S g a e u n y o d o F z s d o a ee a s o m i n lSFr q e c fRa i u e Ba e n W v ltTr n f r
目 标呈现不同的散射 中心 , 这显著表 明近场 目标 的
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测试要求第二部分: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

咨询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号:AC-115-TM-2013-02下发日期:2013年6月14日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测试要求第二部分: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目录1总则 (1)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编写依据 (1)1.4定义和缩略语 (1)2一般要求 (2)2.1测试样机 (2)2.2设备缺陷定义和判定准则 (2)3测试项目 (4)3.1系统测试 (4)3.2环境可靠性测试 (6)3.3发射机系统测试 (7)3.4监视系统测试 (9)3.5控制和交换系统测试 (10)3.6天线系统测试 (12)3.7电源系统测试 (12)3.8遥控和状态显示系统测试 (14)4测试人员 (15)5测试时间 (15)6测试报告 (15)6.1测试报告的撰写 (15)6.2测试报告的主要内容 (16)6.3测试报告的格式 (16)6.4其它 (16)7附则 (17)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测试要求第二部分: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1总则1.1目的根据《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CCAR-87)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CCAR-115)的有关规定,为强化通信导航监视运行安全水平,提高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工厂验收、现场验收工作质量,规范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测试总体要求,制定本通告。
1.2适用范围本通告适用于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使用许可测试,以及设备采购工厂验收测试和对设备性能的现场验收测试。
测试机构在测试过程中可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和适用性对2-4章的内容进行删减,但删减不应影响设备性能和功能测试的主体。
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的,应补充第三方测试报告。
工厂验收测试和现场验收测试应由设备运行保障单位(或者项目建设单位)和设备生产厂家参照本要求共同制定测试细则。
1.3编写依据本通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4006.2《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第2部分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航空电信》(以下简称《附件十》)编写。
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通道距离门优化设计

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通道距离门优化设计作者:曹亮尹逊青秦丽来源:《航空兵器》2017年第01期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导弹在海杂波背景下攻击低空目标时引信的启动性能,通过优化选取引信抗干扰通道距离门位置,利用数学建模与数字仿真的方法对地海杂波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并进行低空挂飞试验验证。
结果证明:优化抗干扰通道距离门后,海杂波信号明显减弱,引信启动能力明显提高,为脉冲多普勒引信启动能力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引信;抗干扰;地海杂波;距离门中图分类号: TJ4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5048(2017)01-0079-04[SQ0] 0引言脉冲多普勒引信具有良好的距离截止和速度选择特性,能够在较强的杂波干扰中分辨出目标回波,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1-6]。
某型引信为脉冲多普勒体制无线电引信,通过设置抗干扰通道等措施,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其中抗干扰通道距离门的选择很重要,若选取不合理,会造成低空下引信抗干扰通道地海杂波干扰较大,影响引信启动性能。
1抗干扰通道距离门优化某型引信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时序关系见图1。
A脉冲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脉冲调制; B脉冲(主通道距离门)设置在引信作用距离h内,接收作用距离内的目标回波信号,保证引信的锐截止距离特性; C脉冲(抗干扰通道距离门)设置在引信作用距离外,检测距离导弹h1外距离门内的回波信号。
两个通道的信号通过抗干扰判别逻辑,实现引信的抗有源和无源干扰功能。
导弹在进行掠海低空、超低空飞行时,主要作战特点是攻击地面、海面上方飞行的威胁目标,引信遇靶前能够“看”到地面或海面,遇靶过程中能够同时“看”到目标和地面或海面,且引信能同时探测到目标回波信号和不需要的海面目标回波信号(地海杂波信号)[7],而地海杂波会对目标探测构成严重的干扰。
某型引信设计初期,抗干扰通道距离门选取在h1位置,弹目交会点落在抗干扰通道距离门h1位置外、距离门所在高度范围内,而脉冲多普勒引信回波信号的背景干扰(地海杂波干扰)将包含很宽的幅度范围,且由于距离地面或海面较近,地海杂波落入引信抗干扰通道,导致抗干扰通道地海杂波回波幅度增大,影响引信启动性能。
一种无线电脉冲多普勒定高引信波束足迹仿真计算方法

一种无线电脉冲多普勒定高引信波束足迹仿真计算方法
王磊磊;陈雨泽
【期刊名称】《制导与引信》
【年(卷),期】2013(034)001
【摘要】在无线电脉冲多普勒定高引信实际工作中,由于受等多普勒线、等距离线以及波束线相互限制,其面目标回波信号的能量、频谱分量均随着时间变化,因此成为回波信号仿真及模拟的一道难题.在不考虑地形起伏的前提下,对定高引信波束足迹的数学方程进行推导.通过分析等多普勒线、等距离线、波束的相互限制,给出了脉冲多普勒定高引信面目标多普勒信号的基本变化规律.
【总页数】4页(P6-9)
【作者】王磊磊;陈雨泽
【作者单位】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上海200090;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上海20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34.1
【相关文献】
1.基于制导信息的一维波束可控随机脉位脉冲多普勒引信技术研究 [J], 赵伟;涂建平;丁学飞;贺鹏;冯春环
2.脉冲压缩技术在无线电定高引信中的应用 [J], 程爱军
3.高功率微波对脉冲多普勒引信效应仿真研究 [J], 方少军;孙少华
4.论高功率微波对脉冲多普勒无线电引信干扰的无效性 [J], 冯延彬;李国林;李春荣;
路翠华
5.超宽谱高功率微波对脉冲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干扰效果仿真分析 [J], 姜忠龙;王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多普勒无线电引信是无线电引信的一种,它利用弹目接近过程中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工作的无线电引信。
这种引信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无线电引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使用。
由于这种音信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所以至今在各国仍广泛使用。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波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无线电引信是通过无线电波形成的物理场,感受目标出现时物理场特性的变化,并在预定位置适时起爆的一种引信,其中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由于技术简单可靠,应用十分广泛.多普勒无线电引信是利用弹丸与目标接近过程中无线电波的多普勒效应获得目标信息,控制最佳炸点的连续波无线电引信。
弹丸对目标的射击过程中,引信在复杂电磁环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受到了各种干扰的影响.因此对引信的抗干扰性能进行试验,检验引信的作用可靠性,是实现引信战术技术要求的关键.而采用传统的实物射击试验,要受到环境、设备及经费等条件的影响,发射精度不易控制、试验可重复性差、成本太高且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中利用MATLAB 软件的强大仿真功能,实现对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系统仿真,仿真过程完整灵活,仿真结果对于分析引信参考价值高.针对复杂作战环境对引信产生的干扰,分析了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工作原理,采用MATLAB 仿真软件建立了引信的整体仿真模型.模拟弹目交会的过程,实现对引信系统的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引信的工作特性、优化了引信的系统结构.关键词:作战环境;无线电引信;仿真模型;弹目交会目录摘要 (I)目录 (II)1.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工作原理 (1)1.1多普勒效应 (1)1.2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组成 (3)1.2.1发射机 (3)1.2.2接收机 (3)1.3多普勒无线电引信作用原理 (4)1.4地对空中射击目标原理分析 (5)2.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Matlab仿真 (8)2.1引信与目标地空交汇分析 (8)2.2地空交汇Matlab仿真模型 (8)2.3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Simulink仿真模型 (9)2.4仿真结果分析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附录 (17)1.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工作原理多普勒无线电引信是无线电引信的一种,它是弹目接近过程中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工作的无线电引信。
这种引信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无线电引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使用。
由于这种引信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所以至今世界各国仍广泛使用。
1.1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实质:在振荡源与接收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到的振荡频率与振源的振荡频率不同。
这一现象首先在光学上有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与1842年发现。
假设声源S 以V S 的速度运动与接收机间R 的相对速度V R 接近(如图1-1(a))所示,与接收机距离r 的波源在时间t 1发出的波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为RW V V rt ++=11θ (1.1)在时间t 2=t 1+τ,波源发出的波到达接收机的瞬时为RW R V V V t +++=)(V -r S 22θ (1.2)如果波源的振荡频率为f 0 ,则在τ时间内发射出的波数为τ0f N = (1.3) 而接收机接收的频率是τττR W R S V V V V f f ++-=0 (1.4)τRW RS R W V V V V V V f +--+=(1.5)f V V V V SW RW -+=(1.6)011fV V V V WS WR -+= (1.7)同理我们也可得到声源远离目标时接收机接收到的频率011fV V V V f W S WR--= (1.8)从式(1.7)和式(1.8)可以看出,当波源和接收机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机接收到的振荡频率与振源频率不同,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WVSVR Vr图1.1(a) 声源相对接收机接近的多普勒效应WVSVR Vr图1.1(b) 声源相对接收机远离的多普勒效应如果发射机与接收机间的相对速度远远小于光速,即c V R <<,则式(1.7)与式(1.8)可以完全的近似表示成下式(正号表示接收机接近发射源,负号表示接收机远离发射源) 00/λR V f f ±= (1.9)在无线电系统中发射机与发射源处于同一弹体中,式 (1-9)表示与引信有相对运动的目标处振荡频率。
那么接收机接收到的由目标反射信号之多普勒频率将增大一倍,有00/2λR V f f ±= (1.10)则02λRd V f =(1.11)1.2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组成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组成可以用图1-2所示的方框图表示。
从图可知,它具有两个通道。
每个通道有一副发射天线和一副接收天线,一个高频振荡器,一个高频滤波器,一个平衡混频器和一个低频放大器。
两个通道具有公共的检波负载、执行机构、保险机构和电源。
发射天线是定向发射电磁波的装置。
接收天线是定向接收由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装置。
高频振荡器是产生高频振荡信号的装置。
功率分配器是将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功率分配给发射天线,并将一小部分功率作为本振信号耦合到混频器的装置。
高频滤波器的保证目标反射信号通过的装置。
平衡混频器是使反射信号和本振信号混频,输出多普勒信号的装置。
低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多普勒信号,并对其进行振幅、频率和时间选择的装置。
1.2.1发射机 1.高频振荡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频率源,一般用在锁相环中。
详细说就是一个不需要外信号激励、自身就可以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一般分为正反馈和负阻型两种。
所谓“振荡”,其涵义就暗指交流,高频振荡器包含了一个从不振荡到振荡的过程和功能。
能够完成从直流到交流电能的转化,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2.功率分配器功率分配器就是一个同轴线式多路接头。
当由一个超高频能源供给两个以上负载时,必须使用功率分配器。
它是按给定的关系分配高频能量,通常具有固定的分配系数。
该引信上采用的功率分配器实质上是发射系统中的一个高频分流器。
他可以依靠结构的高度对称来保证将高频功率按照各自支路已有的固定分配系数加以分配。
1.2.2接收机 1.高频滤波器高频滤波器的功用时去除通带以外的干扰信号而让接收到的目标反射信号通过。
这样就可以保护无线电引信接收机不受导弹制导系统发射信号的影响,同时可以防止敌人用滤波器通带以外频率的信号进行干扰。
2.平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时功用是从被目标反射回来并为天线所接收的高频信号中分离多普勒信号。
它可以抑制由高频振荡器加到混频器的噪声。
平衡混频器具有同轴线式结构,有两个输入端,一个是从接收天线引来的目标反射信号输入端,另一个是从功率分配器引来的本振信号输入端。
在厘米波段混频时,为了减少损耗降低并降低噪声,必须采用专用微波混频晶体二极管。
在平衡混频器中有另个二极管并联地接在主同轴线内、外导体上。
从结构设计上保证本振信号反向的加到两个二极管上,而反射信号同相地加到两个二极管上。
同时本振信号能量不能进入接收机反射信号的同轴线,反射能量信号能量也不能进入接收本振信号的同轴线。
图1.2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组成框图调制1.3多普勒无线电引信作用原理多普勒无线电引信利用差频信号频谱分析而进行设计的一种引信,从信号的频谱分析可知,在弹目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差频信号的频谱发生了变化,在调制频率为0w 调制的情况下,差频为d w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从目标返回的多普勒差频信号d w 利用信号含有的距离信息,或速度信息引信起爆。
发射信号)s i n (00φ+=t wU u A t 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功率分配器高频振荡器平衡混频器高频滤波器低频放大器执行电路本振信号)s i n (00φ+=t wU u L l 接受目标反射信号 ))s i n ((0r d R r t w wU u φ++= 经混频器混频输出)s i n (*))s i n ((000φφ+++=t w t w w U U k u r d L R c rl))](s i n ()()2[s i n (20000φφφφ-+++++=r d r d LR t w t w w U U k 经低频放大器,得))]([sin(200φφ-+=r d LR t w U U k式中——k 0,k 1为放大系数式中——d w w ,0分别为为载波角频率和多普勒角频率式中——r φ,r φ为初始相位式中——L R A U U U ,,分别为发射信号,回波信号,本振信号幅值 式中——rl r l t u u u u ,,,分别为发射信号,回波信号,本振信号和混频信号 经上面推倒,可得到只要通过测量多普勒角频率d w 可以控制引信起爆。
1.4地对空中射击目标原理分析多普勒频率随引信与目标的接近速度V R 的变化而变化。
而V R 取决于设计条件和弹目交会条件。
因此多普勒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弹目接近速度信息。
设目标为点目标,弹道与目标飞行轨迹共面,交汇情况如下图1-1所示。
在图1-2中,V T 是弹目速度;V M 是弹速;V r 为弹对目标的相对速度;V R 为弹目接近速度(径向速度);ρ为目标到相对弹道的距离(通常称为脱靶量);θ为弹目连线与相对弹道之间的夹角;β为弹速矢量与目标速度矢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但目交会角);R 为弹目间距离。
由图1-2可以得到V R =V r cos θV r =βcos 222T M T M V V V V -+ (1.12)cos θ=RR 22ρ-=2)(1R ρ- (1.13)得 22201cos 22)ρ(βλRV V V V f T M T M d --+=(1.14) 在一次具体射击中,(1.14)中的0、λ、T M V V 和β都是一定的,d f 仅取决于弹目距离R 和脱靶量ρ。
当弹目距离很远时,即R >>ρ时 max 22cos 22d T M T M d f V V V V f =-+=βλ(1.15)于是可以把 (1.14)写成2max )(1R f f d d ρ-= (1.16)从(1.16)可知,对空中目标射击时,多普勒频率d f 与引信工作频率0f 、弹及目标速度V M 和V T 、交会角β以及ρ/R 有关。
Vr图 1.3 低空射击时VR 与交汇条件的关系ρ-V TRV Tθ V RV Mβ从式(1.16)可知,对空中目标射击时,多普勒频率f d 与引信工作频率、弹及目标速度V M 和V T 、交汇角β以及ρ/R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