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鼓山中学2023—2024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区成果两河流域君主专制制度、楔形文字、法典、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尼罗河流域较完善的官僚系统、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神话故事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史诗、数字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城邦、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希腊神话、哲学、神庙A.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D.局部交流且相互影响2、古希腊城邦不仅是一个生活共同体,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

希腊人把城邦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

该材料()A.批判了直接民主B.肯定了城邦政治B.否定了小国寡民 D.宣扬了法律至上3、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波斯帝国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

该作品()A.与历史文献互证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B.为研究大流士王权理念提供实物史料C.是破解古代西亚楔形文字的关键素材D.是研究波斯帝国官僚体系的图像史料4、15世纪末,墨西哥中、南部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特诺奇蒂特兰城成为这一大帝国的政治中心。

该帝国()A. 发明了“浮动园地”B.地方实行行省制C. 采用了 20 进制D.经济基础是商业5、《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中“重要的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使日本()A.进入幕府统治时期B.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C.走上军国主义道路D.以锁国抵御西方影响6、有学者描写道: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的资金,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接受者,即封臣们倾向于将地产当作私人领地来管理。

中国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前207年

西汉
前202年~
前200年
前200年~9年

9年~23年
玄汉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蜀汉


西晋
280年~304年
十六国
304年~316年
东晋
古坟时代
300年~316年
东晋
317年~370年
370年~420年
南北朝
420年~439年
439年~589年

581年~600年
中国
社会性质(中)
日本
社会性质(日)
时间
奴隶社会
绳文时代
原始社会
约前1纪

约前16世纪~
约前11世纪

西周
约前11世纪~
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战国
封建社会
前476年~
前300年
弥生时代
前300年~
前221年

前221年~
战国时代
1467年~
1573年
安土桃山
时代
1573年~
1603年
江户时代
1603年~
1644年

清前期
1616年~
1840年
清后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1840年~
1867年
明治时代
资本主义
社会
1868年~
1911年
中华民国
1911年~
1912年
大正时代
1912年~

小小的日本为什么能侵略中国?

小小的日本为什么能侵略中国?
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即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这种现象是很难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越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纲纪可谓荡然无存。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二百万。 但是,拥有200万军队的统一的明王朝却丝毫没有侵略日本的欲望,倒是并未统一且内战频仍的小日本大有吞并中国的企图。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就说:“誓将唐天皇居北京。”可见,地盘不大的日本野心实在大得惊人。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这真是可笑的歪理邪说。 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名词,但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 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却被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甚至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 2、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 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3、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日本踏上了军事立国的军国主义道路 从西方列强的情况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而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和资本主义列强在政治组织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使它们得以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比欧美列强晚得多,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日本统治者普遍怀有急起直追的心理,加之其固有的嗜杀黩武的武士道传统和天皇制政体的影响,所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比欧美列强更多地借助于暴力性的对外扩张。 要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此,明治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西方法西斯主义传入日本,形成法西斯军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源自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思潮也开始在日本萌芽。西方的法西斯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可以说是一对异姓兄弟。经过日本民间法西斯鼻祖北一辉和另一名法西斯思想家大川周明的介绍和鼓吹,法西斯主义思潮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军界迅速蔓延。由北一辉、大川周明提出的法西斯思想经军内法西斯加以补充,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法西斯思想体系,即:通过“天皇归一”的忠君思想树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国体意识”;依靠军队进行“国家改造”,废除政党政治,打击保守派统治人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通过实行国家总动员建立总体战体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夺取远东霸权,完成“昭和维新”。 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军部之手,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正式确立。 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思路:武士道使日本人强悍尚武,强悍尚武的民族性格和天皇制的特性,加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军国主义与从西方舶来的法西斯主义相交媾,又孕育出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怪胎———更加好战、更加残暴、更富于冒险性侵略性扩张性的法西斯军国主义。这样一来,日本就犹如一辆被恶魔操纵的战车,不可能不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便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第二个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也就是日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中国? 这首先与明治维新有关 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点。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但基本没有达到侵略企图,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日本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其对外扩张,可谓心有余力不足;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对外扩张几乎次次成功,主因就在于维新后的经济发展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 日本图谋侵略中国的计划由来已久,19世纪末即先后侵占了我宝岛台湾,攫取了我南满的种种权利。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膨胀,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随着日本国内经济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日本统治者为缓和国内矛盾,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骤。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侵略中国的预定计划,将沈阳附近柳条沟一带南满铁路路轨炸毁,然后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由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奉天(沈阳)城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放弃了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只用4个月零18天,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并在此扶植了溥仪为皇帝的伪满洲国政府。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武力侵华的序幕,也使日本成为亚洲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井晓光馆长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指出“‘九·一八事变’准确的称谓应该是‘九·一八侵略战争’,而中国抗战的起始时间也应该从这一天算起,同时在这里中国人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3年1月至5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关口,先后占领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等于认可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非法侵占;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从九·一八开始到1937年七七事变,这个阶段应该说是局部抗战,其中包括东北军、义勇军和抗联。

中国日本历史代对照表

中国日本历史代对照表
中国
社会性质(中)
日本
社会性质(日)
时间
三皇五帝时代
奴隶社会
绳文时代
原始社会
约前1万年~
约前21世纪

约前21世纪~
约前16世纪

约前16世纪~
约前11世纪

西周
约前11世纪~
前771年
东周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战国
封建社会
前476年~
前300年
弥生时代
前300年~
前256年
前256年~
前221年
南宋
1127年~
1192年
镰仓时代
1192年~
1227年
1227~
1234年
1234年~
1279年

1279年~
1333年
室町时代
1333年~
1368年

1368年~
1467年
战国时代
1467年~
1573年
安土桃山
时代
1573年~
1603年
江户时代
1603年~
1644年

清前期
1616年~
1840年
南北朝
420年~589年

581年~600年
飞鸟时代
奴隶社会建社会
646年~710年
奈良时代
711年~794年
平安时代
794年~907年
五代十国

907年~979年

北宋
960年~
1038年
西夏
1038年~
1115年

1115年~
1125年

【文史知识】中国历史上历次对外援助战争

【文史知识】中国历史上历次对外援助战争

【文史知识】中国历史上历次对外援助战争▲唐朝援助新罗之战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

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

660年,唐高宗派大将率水陆联军13万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

百济遗臣两次遣使日本朝廷,请求援助,并要求送还在日本作人质的丰璋王子。

本来就欲扩大对朝鲜半岛的影响的日本借机出兵。

661年9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并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

662年5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

663年3月,日本又增兵2.7万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

五六月间,百济发生内讧,实力锐减。

唐军与新罗军队趁机调兵遣将,于8月13日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

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拉开序幕。

白江村一战,日军和百济军大败。

战后,百济丰璋王逃亡高句丽,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

667年,唐朝和新罗联军乘机进攻高句丽,并于668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丽灭亡。

这一战也促使日本退守本土,九百余年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

白村江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它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

▲明代万历援朝抗日之战16世纪末,中国正值明万历年间,朝鲜已经是明朝的属国,日本此时由丰臣秀吉统治。

当时日本的事实上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在完成了统一日本后,希望通过征服朝鲜半岛,开始向大陆中国扩张,因此发动了对附属当时中国明朝之朝鲜的战争。

而朝鲜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当时的明朝统治者尽管缺乏对外用兵的传统,但同样必须出兵朝鲜解除朝鲜半岛上日本的威胁。

随后明朝派李如松带兵支援朝鲜,结果是日本两个阶段的对朝战争最终失败。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同年12月日军全部撤出朝鲜。

明军和朝鲜亦损失较大,明军老将邓芝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均牺牲。

明朝和朝鲜胜利地驱逐了丰臣秀吉而结束了这场战争,中国明朝援助朝鲜的史实,被随后朝鲜的历代统治者奉为中国的恩泽,从而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相互依存。

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_以生丝_丝绸贸易为中心

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_以生丝_丝绸贸易为中心

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

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

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展逐渐减低了对华丝的依赖程度。

到19、20世纪之交,中日丝绸生产的格局变化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关键词:明清;中日贸易;生丝;丝绸中图分类号:K248;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12)01-0005-10 Changes of the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the Sino-Japanese trade from the16th to the early19th centuries———a study based on the trade of raw silk and silkFAN Jin-min(History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From the16th century to the early19th century,the Chinese export of raw silk and silk to Japan experienced the changes from booming to slump.The reasons should be found not only in China,the exporter,but also in Japan,the im-porter.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was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textile industry in Japan,which lowered the demand of Chinese raw silk and silk.The vicissitude of the Sino-Japanese silk trade actually reflected the changed balance of silk textile indus-tries,especially the production capaci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w silk production in Japan re-lieved its dependence on Chinese silk.At the turn of the20th century,the changed situation of silk textile 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showed even more clearly.Key words:Ming-Qing period;Sino-Japanese trade;raw silk;silk自明后期至清前期大约300年间,中日两国之间无论通过合法还是走私的形式,商品贸易始终兴盛,只是贸易的大宗商品及其比重,前后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中国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夏商西周东周周前770年~前256年社会性质(中)日本社会性质(日)时间约前1万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奴隶社会绳文时代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前771年春秋战国前770年~前476年~前300年~前221年秦前221年~前207年西汉汉新玄汉东汉魏三国蜀汉吴西晋东晋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弥生时代前202年~前200年~9年~23年~25年~220年~280年~304年~316年晋十六国古坟时代300年~316年317年~370年~420年~439年~589年581年~600年飞鸟时代600年~619年~710年封建社会711年~794年~907年~979年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北宋宋南宋西夏960年~1127年~1192年
~1279年~1333年~1368年~1467年~1573年~1603年~1644年清前期江户时代16年~1840年~1867年1868年~1911年~1912年资本主义社会1912年~1926年
~1949年~1989年~现在金镰仓时代元室町时代战国时代明安土桃山时代清清后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社会平成时代
1/ 1。

中日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年代对照表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 基本概念
刘瑾 严嵩 张居正 郑和七下西洋 王守仁 李贽 李时珍 徐光启
应仁之乱 室町幕府 战国时期 守护 织田信长 德川家康 丰臣秀吉 李舜臣
➢ 基本内容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 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 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 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
➢ 复习思考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2、明代君主专制和西欧君主专制的区别。
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 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 文化与科技
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东西方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 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了解在西欧跨入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 仍停滞在封建社会的史实,明确明帝国和日本巩固强化封 建统治的措施以及东亚诸国在当代落后于西方的社会政治、 经济根源,深刻认识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 面的初步形成。
➢ 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一)中国封建专制的特点:宦官专权 、首辅当政、 社会矛盾激化、实行落后于时代的封闭政策。
(二)日本专制制度的形成:16世纪是日本从封建割据 走向统一、封建专制形成时期。日本虽然结束了100年的 “战国时代”,但是封建统治却进一步强化了。丰臣秀吉 时期采取了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