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食品中抗菌肽的萃取纯化与活性研究

食品中抗菌肽的萃取纯化与活性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食品中抗菌肽的萃取纯化与活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抗菌肽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段,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病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抗菌活力。
抗菌肽通过两个主要途径发挥其抗菌作用:一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死亡;二是通过渗透到细胞内,作用于细胞内的关键物质,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作用使得抗菌肽成为了有效的天然保鲜剂,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和抗菌处理。
然而,食品中抗菌肽的提取和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因为食品中的抗菌肽存在于复杂的基质中,需要借助一系列分离和纯化技术才能得到高纯度的抗菌肽。
首先,可以通过酸碱处理和高温处理来去除蛋白质中的杂质,然后使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最后,通过质谱分析等方法确定抗菌肽的结构和活性。
研究表明,食品中的抗菌肽不仅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
例如,抗菌肽可以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它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调节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了发挥食品中抗菌肽的多重生物活性,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系列活性研究。
他们通过改变抗菌肽的结构和序列,寻找具有更强抗菌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的抗菌肽。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来增加抗菌活性。
另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将抗菌肽与其他抗菌物质或抗氧化物质结合,增强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除了萃取纯化和活性研究,食品中抗菌肽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已经有一些抗菌肽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于保鲜和抗菌处理。
例如,抗菌肽可以添加到食品包装材料中,起到抗菌保鲜的作用。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添加到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中,提高食品的抗菌活力和安全性。
然而,食品中抗菌肽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 用方 式 :抗 生 素作 用 的靶位 为 酶或 核 酸等 大
分 子 ,干扰 细菌 的生 理功 能 而达 到杀 菌 的 目的 。抗
而 形成 离子 孑道 ,造 成细 菌细 胞膜 结构 破坏 ,引起 L
胞 内水 溶性 物 质大量 渗 出 ,最 终 导致 细菌死 亡 。这 其 中 AB P分 子 的结 构 特 征 是 保 证 其 按 着上 述 机 制 发 挥 作 用 的重 要 基础 。 19 9 6年 L ce o ky在 研究 中利
直 径 的病灶 ,形 成孑 洞 直径 42n L . m,孔 洞 导致 细胞
收稿 1期 :2 0 — 0 0 3 0 6 1— 8
抗菌 范 围 :抗 生素 的抗 菌谱 较 窄 ,只作 用 于一
种或 两种 的微 生物 ,抗 菌肽 的抗 菌谱 较广 。
抗 性 :由 于抗 生 素 的活 性 是作 用 于 生 理 功 能 上 ,细 菌容 易通过 变异 对抗 生 素产 生抗 性 。 到 目前 为止 ,仍 未有 关 于抗菌 肽诱 导 的抗性 菌 株 的报道 。
44 —4 . 4 51
[0 JnsnL g. lnc ̄nrcpo gns t ninl icess 1] oso o iMeao o i eetrao i r s t n rae t a e y oye o smpini a [. e rrpr. 0 1 2 1 )3 0 - xgncnu t rt 3 N uoeot2 0 ,1( 7 : 7 3 o n s
内容 物外泄 和 细菌死 亡 。研究 发 现 ,抗 菌 肽 只对 原 核生 物细胞 有抗 菌作 用 ,对 真核 生物 细胞 却没 有 作
用 。原 因在于原核 生物 与真核生 物细胞 膜结构 不 同 ,
中国对虾中抗菌短肽的分离纯化与功能分析

中国对虾中抗菌短肽的分离纯化与功能分析中国对虾中抗菌短肽的分离纯化与功能分析以水产病害的病原菌为目标菌,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体液中分离筛选抗菌肽,通过Sephadex G-50、RP-HPLC等分离纯化技术,得到一种抑制水产病原菌的抗菌肽PC-V-2.经初步鉴定,该抗菌肽具有广谱抗性,不仅抗鲁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真菌也有较强的抗性.另外,该抗菌肽还有一定的抑制凝血的活性,但没有检测到溶血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经MALDI-TOF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为1 848 D,但其序列及其他生物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安贤惠梁建国李卫国徐春花吕毅王旭董靖张崇星张克云 AN Xian-hui LIANG Jian-guo LI Wei-guo XU Chun-hua LU Yi WANG Xu DONG Jin ZHANG Chong-xing ZHANG Ke-yun 作者单位:安贤惠,AN Xian-hui(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梁建国,徐春花,吕毅,王旭,董靖,张崇星,张克云,LIANG Jian-guo,XU Chun-hua,LU Yi,WANG Xu,DONG Jin,ZHANG Chong-xing,ZHANG Ke-yun(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李卫国,LI Wei-guo(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刊名:中国水产科学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年,卷(期):2006 13(6) 分类号:S94 Q959.223 Q51 R93 关键词:中国对虾抗菌肽分离纯化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作者:袁慧坤袁文华刁新平来源:《乡村科技》2016年第36期[摘要] 抗菌肽是抗生素的替代选择之一,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与抗生素不同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
但是,天然抗菌肽的提取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等缺点,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型抗菌肽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天然抗菌肽的优势、分离和纯化步骤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抗菌肽;分离纯化;结构测定[中图分类号] TS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6)36-43-2自1972-1975年从果蝇及惜古比天蚕中分离出天蚕素(Cecropin)以来,抗菌肽便受到广泛的关注。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又被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
抗菌肽的来源广泛,大多数生物体的自然防御系统内均含有抗菌肽。
抗菌肽对于已经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抗菌肽成为具有极大研究潜力的物质。
1 抗菌肽的抗菌优势抗菌肽拥有的与传统型抗生素不同的抗菌机制,使得抗菌肽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病原体活性高和靶向点多、耐药性低等优势。
抗菌肽的肽链长度相对较短,一般为15~5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分子量小,更易于快速到达感染部位。
另外,抗菌肽可以不同功能类型联合使用或与抗生素互相联合发挥其协同效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2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测定分离纯化是天然抗菌肽获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对抗菌肽的人工合成与机理研究的基础步骤。
分离纯化的过程复杂,对于未知成分和结构复杂的抗菌肽,其难度更大。
分离纯化的关键在于既要保持抗菌肽的生物活性,又要得到纯的单一活性的肽。
所以,在分离纯化阶段每操作一步都要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只有具备抗菌活性,才有必要进行接下来的试验,从而得到理想的单一活性肽。
2.1 纯化前处理在分离纯化步骤前,要注意对样品的前处理:若抗菌肽存在于体积偏大的有机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应在提取前将其按照不同组织或器官分类;若抗菌肽存在于机体偏小至难分割状态时,要使整个机体作为提取的对象。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抗菌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类分子,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多种生物活性。
其研究涉及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抗菌肽的概述抗菌肽最初被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类长度在10~100个氨基酸之间、分子量在1~10千道尔顿的小分子化合物。
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内,为一种特殊的免疫分子,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等生物活性。
因此,抗菌肽已成为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
抗菌肽可以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促进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调控炎症反应等,同时还可以直接破坏细菌膜、DNA和RNA分子等,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
二、抗菌肽的种类目前已经发现和鉴定的抗菌肽有数百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以下几类:1、防御素:是由哺乳动物的单核细胞、肺泡、胃液和吐泄物等分泌的一种抗菌肽,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宏观藻类鱼类抗菌肽:是由宏观藻类和鱼类细胞制造出的一些无效肽类,主要杀菌作用是针对革兰氏阳性菌。
3、微生物抗菌肽:是由某些微生物体分泌的与内共生菌、外来菌和真菌等有广泛抗菌作用的肽类。
4、合成抗菌肽:与其他抗菌肽不同,合成抗菌肽是经过化学合成得到的一系列分子,因此其抗菌谱、抗菌速度、抗菌强度等性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改进。
三、抗菌肽的应用前景抗菌肽作为新型抗感染药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据报道,美国一些单位已经使用抗菌肽制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口服制剂,并且该制剂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取代现有的抗生素。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用于保健食品、动物饲料、化妆品等领域。
比如抗菌肽可以用于保健食品中,改善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水平,饲料则可以用于提高家禽、畜禽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四、抗菌肽研究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其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1、抗菌肽的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生产成本较高;2、抗菌肽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加大;3、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毒副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认识,以及合适的应用剂量等。
抗菌肽相关实验报告结果

一、摘要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具有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离纯化抗菌肽,并通过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纯化了抗菌肽,并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
二、引言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如昆虫、鱼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
抗菌肽具有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在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HPLC技术分离纯化抗菌肽,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抗菌肽粗提物:购自某生物科技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购自某微生物研究所;甲醇、乙腈:色谱纯;其他试剂:分析纯。
2. 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某品牌;细菌培养箱:某品牌;无菌操作台:某品牌;电子天平:某品牌;抑菌圈测定仪:某品牌。
3. 实验方法(1)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将抗菌肽粗提物溶解于适量甲醇中,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
色谱柱: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
(2)抗菌活性的测定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抗菌肽的抗菌活性。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待菌落长成后,将抗菌肽溶液滴加于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通过HPLC技术分离纯化抗菌肽,得到单一峰,证明抗菌肽已成功分离纯化。
2. 抗菌活性的测定(1)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7mol/L,抑菌圈直径为16mm。
(2)大肠杆菌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0-6mol/L,抑菌圈直径为15mm。
(3)白色念珠菌抗菌肽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0-6mol/L,抑菌圈直径为14mm。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本文以鲜活仿刺参为原料,以抗菌活性为指标,采用乙酸浸提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仿刺参体壁中的多肽。
选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浸提参数,得到浸提参数的最佳值。
采用超滤法制备出3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并检测其对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
以抗菌活性为指标,进行大孔吸附树脂及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最后选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得到的抗菌肽。
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仿刺参体壁中多肽的提取和参数优化以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浸提液浓度、液料比和离心转速。
最终得到两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乙酸浸提法为:乙酸浓度6.28%,液料比1:1(v:v),离心转速8540r/min,最高得率2.803%,验证此条件下的实际得率是2.78%。
有机溶剂浸提法为:甲醇浓度80%,液料比5.46:1(v:v),离心转速为8081r/min,最高得率为1.87%,验证该试验条件下的实际得率为1.82%。
测定两种粗提物的多肽含量时选用双缩脲法(Biuret colorimetry),结果分别为:2.28mg/mL和1.50mg/m L。
2.结合切向流超滤方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梯级肽及测定梯级肽的抗菌活性采用超滤法将乙酸粗提物和甲醇粗提物分别分成3个肽段,分子量依次为5~10kD、1~5kD和<1k D,而当超滤进行到第4次就可以将分子量不相同的肽段分离。
采用酶标仪比浊法检测各组分对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绘制各菌的24h内的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分的抗菌效果,得到结论为:由乙酸粗提物超滤得到的<1kD的组分对四种菌株的抗菌活性最好。
3.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由乙酸粗提物超滤得到的<1kD的组分,选用25%、50%、75%和95%的无水乙醇做洗脱剂,各自得到一个洗脱峰,分别记为F1、F2、F3和F4,同样采用酶标仪比浊法检测各峰的抗菌活性并进行比较,得出F3抗菌活性较好。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抗菌肽是一类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泛的抗菌谱,抗菌肽在医药领域备受关注。
以下将重点介绍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首先,对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抗菌肽作为一类具有天然免疫功能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破坏细菌细胞膜、干扰细胞内生理过程以及调节免疫反应等。
其中,破坏细菌细胞膜是抗菌肽主要的杀菌方式,抗菌肽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中的脂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菌细胞膜的破裂,进而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抗菌肽还能通过抑制细菌内部的重要生物过程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来达到抗菌作用。
其次,抗菌肽的抗菌谱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抗菌肽对于广谱抗菌活性的表现是其优势之一,它们具有对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抗菌活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抗菌肽,如抗生物膜、抗癌等。
这些抗菌肽的研究,拓宽了抗菌肽的应用范围,为药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然后,对于抗菌肽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抗菌肽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医药领域。
抗菌肽具有天然免疫功能,并且对于大多数耐药菌株也具有抗菌活性。
因此,抗菌肽在抗感染药物的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有一些抗菌肽类药物成功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抗菌肽还在生物农业、食品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最后,抗菌肽的改性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由于天然抗菌肽的不足,一些改性研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改性抗菌肽是通过合成多肽或者改造天然肽的结构,提高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
目前,已经有一些改性抗菌肽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并且显示出了更好的抗菌效果。
总之,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天然免疫功能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抗菌肽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菌谱的广泛拓展、应用领域的不断壮大以及改性研究的不断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ANGCUN KEJI 2016年12期(下)43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袁慧坤袁文华刁新平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抗菌肽是抗生素的替代选择之一,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与抗生素不同的作用机制,不易产
生耐药性。
但是,天然抗菌肽的提取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等缺点,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型抗菌肽的研究。
本文
主要对天然抗菌肽的优势、分离和纯化步骤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菌肽;分离纯化;结构测定
[中图分类号]TS2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6-43-2
自1972-1975年从果蝇及惜古比天蚕中分离出天蚕素(Cecropin )以来,抗菌肽便受到广泛的关注。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 )又被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 )。
抗菌肽的来源广泛,大多数生物体的自然防御系统内均含有抗菌肽。
抗菌肽对于已经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不易产生耐
药性,所以抗菌肽成为具有极大研究潜力的物质。
1抗菌肽的抗菌优势抗菌肽拥有的与传统型抗生素不同的抗菌机制,使得抗菌肽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病原体活性高和靶向点多、耐药性低等优势。
抗菌肽的肽链长度相对较短,一般为15~5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分子量小,更易于快速到达感染部位。
另外,抗菌肽可以不同功能类型联合使用或与抗生素互相联合发挥其协同效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2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测定分离纯化是天然抗菌肽获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对抗菌肽的人工合成与机理研究的基础步骤。
分离纯化的过程复杂,对于未知成分和结构复杂的抗菌肽,其难度更大。
分离纯化的关键在于既要保持抗菌肽的生物活性,又要得到纯的单一活性的肽。
所以,在分离纯化阶段每操作一步都要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只有具备抗菌活性,才有必要进行接下来的试验,从而得到理想的单一活性肽。
2.1纯化前处理在分离纯化步骤前,要注意对样品的前处理:若抗菌肽存在于体积偏大的有机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应在提取前将其按照不同组织或器官分类;若抗菌肽存在于机体偏小至难分割状态时,要使整个机体作为提取的对象。
同时,要注意对干燥温度、储藏时间等因素的调控,以防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2.2分离纯化
2.2.1分离纯化的步骤。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基本都是根据抗菌肽的两亲性、带正电荷和分子量小的特性进行。
另外,抗菌肽的纯度与上样量和层析柱等均有关系。
目前的分离纯化步骤可归纳为以下3步[1]:①使用高速离心或者超滤的方法除去样品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和颗粒物;②使用分子筛、固相萃取、离子
交换色谱等方法去除部分较大分子蛋白质、无机盐和脂肪等干扰物,进一步分离提取得到分子量比之更小的成分;③将滤液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 -HPLC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
2.2.2分离纯化的方法。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依据溶解性能差别分离,可将其分为低温有机溶剂沉淀、盐析法等;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分离,可将其分为超滤、透析和凝胶过滤等;根据配体特异性分离,如
亲和层析法[2]等。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分离纯化是根据多肽类的理化性质而采用多级纯化方法和多种分离方法结合使用。
陈玉清等[3]通过Sephadex G -100凝胶过滤层析和CM -Sepharose CL -6G 离子交换层析及HPLC 分离,在家蚕幼虫免疫血淋巴内分离出2种抗菌蛋白。
2.3抗菌肽结构测定方法
2.3.1非质谱技术。
如今,N 端测序法是应用于氨基酸序列的主要测定方法。
虽然N 端测序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测序中,但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位于N 端
的多肽或蛋白质无法被测定。
此时,可以使用脱修饰反应,使得N 端的氨基酸序列暴露出来进行测定。
而且,Edman 降解是N 端测定法的基础,较小的肽段是无法被Edman 讲解法测定出全序列的。
所以,其灵敏度较低,不适合应用于高通量分析中。
2.3.2质谱技术。
近年来,质谱技术飞速发展,针对分子量相对较小的蛋白开发出了4种测定技术:电喷
雾、离子体解吸、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和快原子轰
击。
而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的出现,使得测定微量蛋白质的领域得到巨大提升。
电
喷雾质谱测度的原理是肽段通过与惰性气体不断碰
作者简介:袁慧坤(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通讯作者:刁新平,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村乡科技
XIANGCUN KEJI 44XIANGCUN KEJI 2016年12期(下)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孙晓伟1孙晓玉2
(1.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经营管理站,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2.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摘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最终发展目的,也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明
形态。
十八大之后,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农
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本文主要是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的内容的基础上,阐释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
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6-44-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只有快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结合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善于找到重点,然后逐步解决次要矛盾,才能够扭转当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现状。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紧密联系文化与政治建设,把一条适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找出来,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的内容文明指的是人类精神与物质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则是在对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遵循之上形成的两种文明成果之和。
其形成是一种完全新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新社会形态,把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开创了出来。
其与一直以来提倡的环境保护的概念不同,生态文明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
包含很多丰富内涵的生态文明,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概念,其自身的这种属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贸然地对待他,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1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发展
发展对于科学发展观来说是排在首位的,所以,必撞,诱导分裂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碎片离子,通过他们的质量差推断所需测定的氨基酸序列。
纳升电喷雾串联质谱就是安装一系列纳升喷雾源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Q -TOF2)上,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翻译后的氨基酸纯度及修饰不能够制约抗菌肽的序列测定。
使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或三四级电喷雾串联质谱与其比较可知,四级杆-飞行时间电喷雾串联质谱(Q -TOF -ESI -Ms/Ms )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要高一些,质量测定的准确度同样较高。
所以,四级杆-飞行时间电喷雾串联质谱更佳适用于抗菌肽的测序,更有益于获得准确度高的数据。
质谱软电离技术在进行蛋白质测定时,所产生分子相对稳定,方法有效,因此受到众多领域的重视,不仅在蛋白质序列测定上,还在有机化学、药学和高分子化学上发挥巨大潜力,成为众多研究学者分析分子纯度、质量的有效工具。
3展望天然抗菌肽针对致病菌的入侵和免疫功能的调节均有显著功效,并且其广谱抗细菌、无免疫源性和分子量小等功效均有待开发,其毒副作用等无明确阐述,仍需要不断优化抗菌肽的分离提纯等技术,不断加深对抗菌肽的研究和探索。
抗菌肽在农业、食品、医药方面表现出很大的潜力价值,但若是将其投入畜牧业,开始大规模生产仍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如从自然物质中提取抗菌肽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的过程,来源受限,分离纯化步骤繁琐,投入高是回报率低。
所以,想要让抗菌肽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副作用、相互作用及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苗建银,柯畅,郭浩贤,等.抗菌肽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2014(13):203-240.[2]韩金玉,那平,元英进.亲和色谱纯化蛋白质新进展[J ].色谱,1996(6):447.
[3]陈玉清,李保存,吴希,等.家蚕抗菌蛋白Cecropin D 和Lysozyme 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03-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