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习队列研究共66页
合集下载
队列研究实习PPT课件

纵向设计
数据收集是在一段时 间内进行的,以观察 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 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
大样本量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论, 队列研究通常涉及大 量的人群样本。
病因推断
通过比较暴露与未暴 露人群的疾病发生率, 可以推断暴露因素与 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应用
队列研究应用
队列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公共卫 生、环境科学等。
数据质量控制
采取措施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如进行数据核 查、纠正误差等。
ABCD
数据收集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 法,如问卷调查、体检、生物样本检测等。
伦理和法律问题
遵守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数据收集的合 法性和安全性。
03
队列研究分析方法
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
01
对研究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频数、百分比、均值、
随着全球卫生合作和交流的加强,队列研究的国 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推动全球健康研究的进 步。
队列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队列研究的长期跟踪和随访
未来队列研究将更加注重长期跟踪和随访,以揭示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结合多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
队列研究将进一步结合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以揭示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因果关系。
实例三:癌症队列研究
总结词
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生存分析
详细描述
癌症队列研究结合基因组学和生物标 志物检测技术,深入探究癌症发生发 展的分子机制,同时通过生存分析, 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预后,为 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05
队列研究优缺点
优点
流行病学实习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来源
描述研究对象的来源,如 医院、社区、企业等。
样本量的确定
依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所需样本量,以获得足够的统计效能。
考虑潜在的混杂因素和交互作用,确保样本量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研究期限的设定
队列研究的期限应足够长,以观察足够数量的结局事件发生。
考虑研究对象的失访率,适当延长研究期限以减少偏倚。
05
队列研究的案例分析
研究背景介绍
要点一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逐渐上升。CVD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开展队列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 CVD至关重要。
要点二
研究目的
本案例分析旨在通过队列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CVD提供科学依据。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周期长
患者失访率高
成本较高
队列研究需要长时间的跟踪和观 察,因此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可 能影响研究的效率和结果。
由于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 队列,导致失访率较高,可能对 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队列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支持,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可靠性问题
队列研究中的数据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回忆 和医生的记录,因此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选取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方案,选取适合的研究对 象,确定研究样本量和样本代表性
。
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 案,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等。
收集数据
采取适当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 、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收集 研究所需的数据。
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 ppt课件

意义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 部分占全部发或死亡的百分比
2019/1/29 31
E
A、B、C、D 暴露组发病率 A、B、C、D 非暴露组发病率
2019/1/29
32
全人群发病率 非暴露组发病 PAR % 10 % 0 全人群发病率
P RR 1 0 PAR % 10 % 0 P RR 1 1 0
2019/1/29
29
(二)联系强度 估计
1. 相对危险度 RR= 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2. 归因危险性 AR=暴露组发病率一非暴露组发病率
2019/1/29 30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
AR % Ie I Ie
0
× 100%
或
AR %
RR 1 × 100% RR
暴露人 年 6.19
30~ 35~ 86.08.20~87.04.21 共 8 个月 合 0.67 人年 87.04.22~92.04.21 共 5 人年 92.04.22~97.04.21 共 5 人年 97.04.22~97.10.15 共 5 个月 24 天 合 0.48 人年 88.08.20~97.10.15 共 11.15 人年
观察时间 (第 x 年) 1 2 3 4 5 合计
年初人数 (Ix) 2903 2954 2987 3002 2995
表 4-7 寿命表法计算人年实例 年内进入人数 年内发病人数 Nx Dx 123 8 115 6 42 9 35 8 0 7 38
年内失访人数 Wx 64 76 18 34 18
暴露人年数 Lx 2928.5 2970.5 2994.5 2998.5 2982.5 14874.5
流行病队列研究—研究设计(流行病学课件)

非暴露人群选择
内对照 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了暴露组,又包
含了对照组。
非暴露人群选择
内对照 优点: ① 选取对照比较省事 ② 可从总体上了解研究对象的发病率情况 ③ 可比性较好
非暴露人群选择 外对照 一群研究对象的外部人群
如:选择放射科医生为研究射线致病作用的 暴露对象时,可以五官科医生为外对照
(1)职业人群:如果要研究某种可疑的职业暴露 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必须选择相关职业人 群作为暴露人群。 历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和可靠,在历史性队列 研究中,常选之
暴露人群选择
(2)特殊暴露人群:是研究罕见的特殊暴露 的唯一选择。 如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接受过放射线治疗的 人,以研究射线与白血病的关系。
随访 (3)随访者 须经过统一培训,保证调查质量 研究者本人最好不亲自参与,易带来主观偏倚
随访 (4)观察终点 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若某对象猝死于脑卒中,尽管已不能对其随访,但 不作为到达终点对待,而应看作失访。
随访 (5)观察终止时间 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即预期可以得到 结果的时间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
01
目 02
录
03
基本原理 研究对象的选择 资料的收集
研究对象的选择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 未患所研究疾病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选择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人群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暴露人群选择
非暴露人群选择 外对照
优点:随访观察时可免受暴露组的影响,即暴 露组的“污染”
缺点:需要费力去另外组织一项人群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非暴露人群选择 总人口对照 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即以全 人群为对照,而不是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对照。
流行病学实习五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课件 PPT

② 确定研究因素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
③ 确定研究的结局 ②前瞻观察
④ 确定研究现场 ③个人史调查
⑤ 研究对象的选取 ④PHCC的发病情况
⑥ 暴露与对照人群 ⑤资料的分析
⑦ 样本含量的估计
⑧ 质量控制
问题3. 队列研究的现场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
①被研究的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有足够数量的 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目标人群代表性样本时间顺序暴露结局队列研究基本原理队列研究基本原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比较项目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时间顺序适合疾病研究因素危险度指标难易程度常见偏倚因果结论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比较项目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时间顺序适合疾病发病率较高常见病发病率低罕见病研究因素单因素多疾病多因素单一疾病危险度指标rr难易程度费时费力省时省力常见偏倚少以失访偏倚为主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因果结论可以下因果结论不能下因果结论课题一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队列研究20min思考讨论完成问题17问题问题1
生的队列研究
20min思考讨论完成问题1-7问题
问题1. 欲确定HBV感染是否为PHCC的危险因素
可采用哪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 验流行病学研究
问题2.
如采用队列研究观察HBV感染与PHCC发
生的关系该如何设计与实施?
设计:
实施 :
① 明确研究目的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
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 AR%= Ie Io 100% Ie
问题10. 设海门市人群PHCC发病率为1.62%,那么PAR和 PAR%各为多少?说明它们在该处的具体含义。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三、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这 个外部因素就叫混杂变量.它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研究的 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
暴露组和对照组在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特征(混 杂因素)分布不一致
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人口学资料及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暴露因素 信息、结局指标信息等。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的收集方法
随访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 调查员的选择 2. 制定调查手册 3. 调查员培训 4. 监督与检查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
1.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 2. 未患所研究疾病 3.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选择
1. 职业人群 2. 特殊暴露人群 3. 一般人群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人群选择
1. 内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了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2. 外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外部寻找对照组 3. 总人口对照: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4. 多重对照: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信息偏倚
产生原因
1.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2.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3.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成员随访方法不一致
控制方法
1. 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并严格执行 2. 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3. 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技巧并统一标准
流行病学教学课件:实习三 队列研究

发病人数
发病密度
观察人年
(例)
(/10000人年)
RR
RR95%CI
27180
51
28354
95
28757
104
18.8 33.5 36.2
28079
53
28306
82
27907
115
18.9 29.0 41.2
AR
AR%
问题5 解释上述各指标的含义
中、高TC水平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分别为低TC水平组的1.79( 95%CI:1.27-2.51)及1.93(95%CI:1.38-2.70)倍。中、高TC水平组的人 TC水平如果降低到<4.40mmol/L,可以分别减少14.9(/10000人年)及17.5 (/10000人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高TC水平组人群因较高TC水 平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分别占总发病的44.1%及48.2%。
防治,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意义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一般人群的特殊形式,有组织,便于收集随访资料, 职业和经历相似,具有可比性
对照人群 1. 内对照:当研究变量为定量变量时,按暴露剂量分级,以最低暴露剂量水平人
群为对照组,选定的研究对象既包含了对照组又包含了对照组,选取对照省事 2. 外对照: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为暴露人群时,需在该人群之外选择
行分析,较省时省力。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见表3-2
应调查 人数
表3-2 接触青石棉与各种肿瘤的发病情况
失访 人数
实际调查 人数 人年数
全肿瘤
死亡人数 肺癌 间皮癌
胃癌
肠癌
暴露组
非暴露 组
合计
4598 5641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ppt

05
队列研究的应用与实例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病因研究
通过队列研究可以探讨疾病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揭示病因的
作用及其影响。
02
疾病预防
基于队列研究结果,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
降低特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03
卫生政策制定和评价
队列研究可以评价卫生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
数据质量
评价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本大小
判断样本大小是否足够大。
统计分析方法
评价统计分析方法是否合理、准确、可行。
04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与伦理问题
优点
要点一
病因研究
队列研究能够较好的估计暴露因素与 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病因研究提 供可靠依据。
要点二
预测与评价
队列研究可以评估疾病的自然史、预 测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为疾病预防和 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揭示疾病自然史
队列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发生、 发展、转归的自然史规律,为防 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队列研究的不足与对策
选择偏倚
队列研究易受选择偏倚的影响,需采取严格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提高研究的外部真实性。
信息偏倚
队列研究易受信息偏倚的影响,如失访、误填问卷等,需加强质控和监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分析复杂
将文字描述转换为数值或分类变量。
数据聚合
将多个数据点聚合为一个数据类别。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展示数据分布和关系。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推论统计
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