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鉴赏要诀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鉴赏要诀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鉴赏要诀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

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

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

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

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

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

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浅谈怀古咏史类诗歌的鉴赏要点

浅谈怀古咏史类诗歌的鉴赏要点

浅谈怀古咏史类诗歌的鉴赏要点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容古诗:就是指因驻跸古地游览、瞻仰古迹,缅怀追忆,触景生情,抒写感叹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下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就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即为容什么和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鉴赏思路】(1)所描绘的古人、追忆就是怎样的(弄清楚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抒发 (分析技巧手法)2、赏析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尼里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等,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掩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够尘土飞扬,长安不见使人愁。

【备注】①一水:亦并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够尘土飞扬”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后)【解题步骤】1.介绍诗人笔下的古人、和古事、古迹就是怎样的? (作者"容"什么"和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3. 运用什么手法去整体表现?(特别必须特别注意分析典故)【答案】(1)颔联写下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容什么和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盛衰的感叹。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2.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06
[乙]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04
01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03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来。
05
[甲]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02
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
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气势有何不同?
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雄伟不凡 平和冲淡
愤慨 嘲讽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 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含义不一致,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抒思古之幽情,表达对诗中人物的赞美,同情,敬仰,讽刺。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
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 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 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 山河。
2、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3、怀古伤今,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主要手法
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 2、今 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6、侧面烘托 (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 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 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 咏史 讽谏当 朝统治 戎昱 者勿用 汉家青史上,和亲政 计拙是和亲。策图苟 安一时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借昭君之怨寄托自 己身世家国之情
•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 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 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 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分析】: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 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干外,更 重要的是遭逢明主。王安石当时正 在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当然首先 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 答:该词正表现出王安石为了推 行自己的变法主张希冀取得宋朝 皇帝的支持,以及他推行表法的 决心和勇气。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 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 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问: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 “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即事抒情
何谓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所 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 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诗歌。
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
1、要弄清史实。 2、要体会意图 3、要领悟感情。
4、要分析写法。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 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这一首词再现三国时代的历史风 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 的仰慕。)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 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 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 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 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
1、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 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 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

诗歌鉴赏_咏史怀古诗鉴赏指导

诗歌鉴赏_咏史怀古诗鉴赏指导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鉴赏指导概念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归纳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借古讽今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浅说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浅说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浅说怀古咏史诗的鉴赏作者:张德熙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09年第6期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的描述,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是也。

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就是通过对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的描写,来寄托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的。

怀古咏诗史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一,弄清史实。

对于诗中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如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涉及到了三国时赤壁之战中的双方的重要人物。

东吴的周瑜及妻子小乔以及姐姐大乔,也涉及到了魏国的首脑人物曹操,还涉及到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等等。

如果我们没有对赤壁之战历史知识的了解,没有对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了解,就很难读懂诗人在此诗中的慨叹: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体会意图。

后代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

例如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由此,诗人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再如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激情的现实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作者:张德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6期
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的描述,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是也。

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就是通过对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的描写,来寄托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的。

怀古咏诗史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弄清史实。

对于诗中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
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如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涉及到了三国时赤壁之战中的双方的重要人物。

东吴的周瑜及妻子小乔以及姐姐大乔,也涉及到了魏国的首脑人物曹操,还涉及到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等等。

如果我们没有对赤壁之战历史知识的了解,没有对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了解,就很难读懂诗人在此诗中的慨叹: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体会意图。

后代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

例如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由此,诗人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再如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激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史,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同是写项羽自刎乌江的诗,唐人杜牧与宋人王安石思考的结果完全不同: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
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的失败乃历史之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亭》)
第二种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雄姿英发的周瑜的追忆,反悔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感慨;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借刘义隆北伐失败来咏叹南宋宋孝宗隆光元年北伐兵败之事。

第三种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的,例如晚唐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汉文帝“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辛辣讽刺晚唐皇帝崇佛迷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现实,堪称一首借题发挥、借古讽今的杰作。

四.分析写法。

怀古咏史诗异彩纷呈。

在写法上,有的以景衬情,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里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上片描写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慨叹六朝竞逐豪华,终于亡国。

有的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

敢借亡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元帝统治无能,只得采用和番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有的对比对照,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野花开在昔日繁华的朱雀桥边,用“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进行对比对照,将昔盛今衰的历史串在一起,表现出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有的渲染烘托,如杜甫《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这首诗歌颂大禹开山治水的功德,表达自己对当代统治者的希望,巧妙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实,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
张德熙,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洪湖。

本文编校:艾永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