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试验共21页
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结果
若染色适中,间期核及染色体为金黄色,油镜 观察,可在某些染色体上看到成对的黑色小点, 此即为银染NOR(Ag- NOR)。
若整张片子色淡,间期核及染色体都不易看清, 为染色时间不足,在未滴过香柏油的情况下, 可重新续染。
若染色时间偏长,则染色体为棕色,此时,仍 可看到黑色的NOR,只是NOR与染色体间的反差 较低。染色严重过度时,整张片子都布满黑色 沉淀,这样的标本一般都丢弃不用。若标本珍 贵,也可采用特殊方法褪色后重新染色。
试剂2
50%硝酸银溶液 氨银溶液:
4g硝酸银溶于5ml蒸馏水,再加入5ml浓氨 水
3%甲醛溶液:3ml36%甲醛液,加蒸馏 水97ml,用4g无水醋酸钠调节pH7, 4℃保存。使用前用甲酸调pH4.5
动物染色体制备方法和步骤
秋水仙素处理
实验前3~4h,按动物每克体重2~4μg的剂 量,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实验材料
小白鼠或青蛙
实验仪器、用具
天平 离心机 温箱(或水浴锅) 显微镜 酒精灯
注射器(1ml) 解剖盘 解剖剪 刀片 离心管 吸管 烧杯 冰冻载玻片
试剂1
C理盐水 0.1%秋水仙素溶液
用生理盐水配制
1/15 mol/L磷酸缓冲液(pH7.4) Giemsa染液
固定
沿管壁逐滴加入固定液600ul,吹打成悬 液,室温固定20min,离心。重复此操作 一次。最后用500ul固定液将沉淀悬浮。
动物染色体制备方法和步骤
滴片
用镊子取预先冰冻的干净载玻片,迅速滴 上2~3滴细胞悬液,立即用嘴向同一方向 吹气,使细胞分散均匀,然后置酒精灯上 微微加热干燥
Giemsa染液染色30min,镜检
注意事项
硝酸银现配现用 银染液可使衣服、皮肤染色,小心操作 3%甲醛工作液pH必须为4.5
细胞学实验

目录1.细胞生物学实验2.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3.实验二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实验三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5.实验四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6.实验五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7.实验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核心学科之一,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验技术已广泛地用于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基因表达与克隆、病毒、细菌、胚胎发育、远缘杂交、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机理等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渗入,分子细胞生物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许多综合大学、农业、医学及药科大学把细胞生物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或基础理论课,同时也开设了专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学生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也为今后的专业实验课和毕业论文实验奠定了基础。
本讲义精心选择了细胞生物学中的常规实验,作为教材面向全院本科生进行讲授。
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一) 材料鸡血细胞(二)器材普通显微镜、普通离心机、扭力天平、10ml 试管、10ml 刻度离心管、试管架,2ml 注射器(无需针头)或5ml 移液管、洗耳球、滴管、载玻片、擦镜纸、记号笔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脂类细胞化学【实验目的】熟悉苏丹Ⅲ染色技术,了解脂肪在脂肪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酒精、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铺片法以保存脂类。
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剂。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即采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Ⅲ、苏丹Ⅳ或苏丹黑等溶于脂类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染脂类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即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酒精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酒精而溶于该含脂结构中而被染色。
苏丹Ⅲ是可溶于脂肪的染料,用于冰冻切片中显示甘油三酸酯,但是也可用于染色石蜡切片中与蛋白质结合的脂类。
苏丹Ⅲ的70%酒精饱和液或丙酮和70%酒精等量饱和液,可将脂肪染为橙红色。
苏丹Ⅲ化学结构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实验用品】⒈材料小白鼠⒉试剂甲醛钙溶液,70%乙醇,苏丹Ⅲ染液,蒸馏水⒊器材解剖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等【实验步骤】⒈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取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 20 分钟。
⒉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⒊用 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⒋用苏丹Ⅲ染色30分钟⒌吸去溢出染液,擦净盖玻片表面及周边,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⒈结果从显微镜下观察得,脂肪细胞呈圆球形,内充满橘黄色(理想状态下为橘红色)脂类物质,细胞外也有散开的为橘黄色(理想状态下为橘红色)圆脂肪滴。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试验

液,盖盖 玻片观察; 可见到被 染成砖红 色的中央 大液泡和 周围的小 液泡。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
实验三 细胞膜的通透性
3.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原理:
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可大量渗到红细胞内,使其 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 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发生溶血。在 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 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发生 溶血现象,发生溶血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物质进入 红细胞快慢的指标。
各期细胞特点
间期(interphase): 细胞质内有两个近圆形的细胞核(雌原核和雄原 核)。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核膜完整,细 胞核附近胞质中有中心体(centralbody)存在。
前期(prophase):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
雌雄原核相互靠近,核仁(nucleolus)消失,染色 质浓缩成扭曲细丝状染色丝(chromatinfiber),或
洋葱鳞茎表皮或人口腔 上皮细胞线粒体观察
取干净载玻片→滴詹纳 斯绿B于其上→用消毒 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或镊子撕取洋葱鳞茎表 皮→染色15min→吸去 染液,滴Ringer氏液, 盖盖玻片→显微镜观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
2.3.3洋葱细胞液泡系的活体染色及观察
取干净载玻片滴1/3000的中性红于其上用镊子撕取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
(2)洋葱根尖临时压片观察:
取根尖 Carnoy液固定>2h
于70%乙醇保存 取根尖
于lmol/L HCl中软化(5-10min): 水洗3次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细胞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1.实验结果及分析(1)细胞形态观察图1.1 10X40倍镜下肝细胞图1.2 10X40倍镜下血细胞图1.3 棉花叶横切(栅栏组织细胞)(2)细胞大小测量项目原始数值及数据处理平均值台尺41 35 41 28 20 33 目尺170 145 170 116 83 136.8根据公式计算得:每2.412 2.414 2.412 2.414 2.410 2.412格μm数项目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平均值长格数28 28 29 29 31 28 26 23 25 27.44 宽格数 5 4 5 4 6 4 5 5 4 4.67 长μm 67.54 67.54 69.95 69.95 74.77 67.54 62.71 55.48 60.30 66.202.思考题(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
绘图。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
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
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以及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试验

Company Logo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 .器材:显微镜,烧杯,玻璃滴管,载玻片,盖
玻片,镊子。
2 .试剂: (1) 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称考马斯亮蓝
R250 lg,溶于250 mL无水乙醇中,加冰醋酸35 mL, 再加蒸馏水至500 mL。
Company Logo
(2)
磷酸缓冲液(pH 6.8):6.8 mmol/L磷酸缓冲
Company Logo
四、实验材料
• 材料:洋葱鳞叶、双子叶植物叶、马铃薯块茎、 芹菜、梨果、南瓜茎、柑橘果皮、松针叶
Company Logo
五、实验步骤(细胞骨架观察)
1.用镊子撕取洋葱鳞叶内侧的表皮若干片(约l cm2大
小若干片),置于50 mL烧杯中,加入pH 6.8磷酸缓冲液,
使其下沉。
2.吸去磷酸缓冲液,用1%Triton X-100处理20 min。 3.吸去Triton 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5 min。 4.用3%戊二醛固定30 min。 5.磷酸缓冲液(pH 6.8)洗3次,每次5 min。
Company Logo
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10 min。 7.蒸馏水洗2次,然后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8.如果染色效果好,则可依次用50%乙醇、 70%乙醇、95%乙醇、正丁醇、二甲苯处理 样品,各5 min。然后将样品平展于载玻片上, 加1滴中生树胶,盖上盖玻片封片,制成永久 切片。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六 细胞骨架和成熟组织观察
Company Logo
实验六 细胞骨架和成熟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 原理及方法,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细胞骨架 的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