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10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一、方案背景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美术活动,让学生培养细致观察、感知事物的能力,培养绘画造型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美术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样式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手绘画表达感受和思想,并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三、活动内容1.美术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各种生活中的事物,如水果、花卉、家具等,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丰富色彩和纹理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素描或彩绘。

2.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主题为“我的梦想”的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梦想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来。

3.艺术品欣赏与评析:带领学生观看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星空等,让他们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品评析,让学生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实景写生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实景写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绘画所见所闻。

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的形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写生绘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景色的构成元素。

5.材料拼贴活动:提供一些不同的材料,如彩纸、布料、纽扣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主题,如“动物世界”、“城市风貌”等,让学生通过拼贴的方式完成作品。

四、活动安排1.美术观察练习:每周安排一次观察练习活动,每次约30分钟。

2.创意绘画活动:每学期安排一次创意绘画活动,约2小时。

3.艺术品欣赏与评析:每学期安排一次艺术品欣赏与评析活动,约1小时。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引言: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一、画家的世界活动目标:了解不同画家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画家的背景和代表作品,例如毕加索、梵高、达·芬奇等。

2. 讨论不同画家的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画家们的作品。

3. 分组安排学生选择一个画家,通过研究画家的生平和作品,展示该画家的风格和特点。

4. 学生可以选择以海报、PPT或口头演讲的形式展示。

5.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展开讨论和互动。

二、创意绘画比赛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步骤: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例如自然、未来、幻想等。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主题,以任意形式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3.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轮,在初赛中学生需要进行作品展示和简短的自我介绍。

4. 初赛结束后,教师和同学共同评选出决赛的入围作品。

5. 决赛中,入围的作品将参与公开评选,最终评选出优胜者。

三、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目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耐心。

活动步骤:1.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教程,如折纸动物、串珠手链、纸创意等。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一个教程进行制作。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加入个人创意。

4. 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互相展示和交流分享。

5. 可以对作品进行评选,并做出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活动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进行适当调整,创造更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学生们将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乐趣。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通用18篇)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通用18篇)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通用18篇)小学美术教学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案。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二、发展阶段1、教师示范: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

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篇2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拼贴与添画。

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采用旧画报、旧报纸、广告纸等作为材料,巧妙利用纸的肌理或花纹图案,以小组合作形式创设一幅拼贴画。

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想象与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

教学目标: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内容:本课学习旨在通过对以往家人之间有趣、有益活动的回忆,引发对来自家人关怀的领悟和体会、对骨肉亲情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还将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动场景的描绘等艺术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亲情的意义所在。

学生情况: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中,学生在中年级段曾经接触过《亲昵》一课,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初步了解,也尝试过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表现。

本课在以往的基础上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集中在家庭成员的细节中,使艺术表现的内容集中于一点,以此更深刻、更透彻地予以彰显。

教学方式、手段: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家人,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

在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经历中,体会到“温暖”“关爱”“亲密”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设置问题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对话中感受,在活动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探究、积极尝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审美。

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想,使其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予以呈现和表达。

教师准备:记号笔、彩色笔、画纸、PPT课件等,教室四周张贴相关作品,营造氛围。

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经历的故事,彩色水笔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现方法,用线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欢的绘画表现方式呈现家人的具体形象,再现与家人亲密无间的生活场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记忆中经历过的家庭趣事的回忆和交流,搜寻家人言行及有趣场景的动人一幕,定格并艺术地重组这一瞬间情境。

注意表现个体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与呼应关系,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家人温暖包容的亲情,表现家庭和睦欢乐的场景。

学会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刻画,表现家庭成员的亲密、和谐和幸福。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计划目标本教学活动计划旨在帮助小学生培养艺术兴趣、提高美术技能,并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活动一:色彩世界目标通过色彩的认知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活动内容- 介绍基本的色彩知识,如红、黄、蓝等主要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 进行色彩分类游戏,让学生辨别和归类不同颜色的物品。

- 制作色彩搭配手册,学生自由组合不同颜色的卡片,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色彩搭配。

活动二:线条之美目标通过线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

活动内容- 介绍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力,如直线、曲线、粗细线等。

- 进行线条感知游戏,让学生感受不同线条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 绘画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不同线条表现自己所见所感。

活动三:造型创意目标通过造型的创意和构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 进行造型游戏,让学生利用纸张、泥土等材料创造出自己的造型作品。

-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活动四:名画赏析目标通过欣赏名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活动内容- 选取一些优秀的名画作为教学素材,介绍画家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 进行名画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 让学生尝试模仿名画中的一些元素,创作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活动五:艺术游览目标通过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活动内容-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提前介绍展览的主题和参展作品的特点。

- 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 带领学生进行展览后的讨论和总结,分享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以上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计划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将能够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第10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四年级上册

《第10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四年级上册

《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

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汽车设计原理,包括形状、色彩和结构等要素。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将尝试以设计师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创新,提升自我表达能力,为未来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汽车设计的创意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掌握基本的汽车设计技巧。

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设计出既具美观又实用的汽车模型。

教学活动中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体会设计的乐趣和挑战。

三、教学准备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前需准备充足的美术材料,如画纸、彩笔、模板等。

同时,准备一些汽车设计案例供学生参考,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需提前设计好教学PPT,以及准备好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和点评的环节。

另外,可邀请具有汽车设计背景的专家或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为学生带来更多设计灵感和实用建议。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激趣本环节为课程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汽车图片,并引导学生们谈论他们对于汽车的喜好和认知。

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认识汽车在导课激趣之后,教师可详细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如车身、轮胎、车窗、车灯等部位及其作用。

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汽车的构造。

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知道的汽车品牌和特点,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创意启发在学生对汽车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意。

首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汽车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别的功能或设计。

然后,通过分享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为后续的创作做好准备。

四、动手实践本环节是课程的重点部分,教师需提供必要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彩笔等。

首先,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绘制汽车的基本轮廓和结构,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动手绘制自己的汽车设计图。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一、前言美术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如何设计出有针对性、具备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呢?下文将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活动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真实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颜料探究活动通过颜料混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和基本颜色的分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提供颜料、画笔、纸张等材料,引导学生自由抒发,发挥创造力。

2. 探究线条活动在活动中,提供各种线条练习,如活动设计一:让学生在纸上“随性乱画”,让学生自由抒发,活动设计二:给出一张图案,让学生根据图案进行仿照、学习和模仿,提高学生线条的表现能力。

3. 模仿画家作品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学习和模仿,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画家的画风、手法以及创作思路。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情况进行合理的作品选择,达到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四、活动方法1. 亲身参与教师可以利用图案、模型等实物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的构图、线条、颜色等方面的表现效果,让学生有所感受。

2. 教师示范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次作品的示范,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表现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发挥创造力。

3. 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互动性和社会性。

例如,在活动中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观看对方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指导。

五、结语设计好的美术教学活动方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合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现。

相信经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我们可以创造出更有趣、有趣、具有实践价值的美术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范例(五篇)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范例(五篇)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范例一、活动目标:本活动旨在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特长,加深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提升审美素养。

二、活动规定:1. 学生应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活动场所的清洁卫生。

2. 每周三次,具体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三节课至五点三十分,小组成员需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3. 美术小组成员需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在教室大声喧哗,不得从事与美术学习无关的活动。

4. 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需按时完成。

5. 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具,不得损坏。

三、活动内容:1. 介绍基本的美术常识,包括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儿童绘画技巧。

2. 以绘画为主导,辅以手工制作,重点进行创作画的教学。

3. 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个人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4. 欣赏并分析名人名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5. 实施手工创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技巧。

四、活动实施策略:1. 建立完善的美术兴趣小组,小组规模适中,确保活动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参与学生应为对美术有热情且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深度。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刮蜡画为主导,同时涵盖基础美术课程,如素描、色彩等,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3. 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对于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如举办个人或联展,培养艺术人才。

4.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艺术感知。

在参观前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参观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创作。

5. 举办定期的美术比赛,通过比赛形式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如国画、速写、简笔画、素描等。

五、保障措施:1. 美术教师需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兴趣小组,将其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活动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2. 做好组织工作,选拔有美术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领导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既可以在众多材料和方法中选择一两种去表现表情,也可以将这堂课的内容扩展成一个教学单元,在连续的几节课中分别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方法去表现表情(如第一节课用绘画的方法;第二节课用剪纸的方法;第三节课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方法;第四节课用泥工的方法)。
(3)可以先进行平面的表现,再进行立体的表现。四、课后拓展动物也有情感吗?
学情分析
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成新的形象。很多时候好像带有偶然性。常有同学意外地惊呼:看我这个!也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对于缺乏太多生活经验的五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装置艺术”创作,单靠偶然性是远远不够的。老师的适时提示可能更为重要,提示学生依形联想,依据事物的形、色等采用相似、接近、对比等联想方式。小组合作也能集众人的智慧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
课题
第10课表情丰富的脸(二)
教学课型
造型与表现
设计课时
1课时
执教日期
教案设计
授课人
教材分析
脸是心灵的镜子,是一个人“情绪的投射”。《表情丰富的脸》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人类脸部丰富的表情特征,并用多样的美术形式表现特有的表情,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学会描绘人物的表情是培养学生进行人物绘画的基础,为以后的动物表情以及人物头像写生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工作。
一般说来,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都属于人的专利。你知道动物也有情感吗?
诺贝尔奖获得者生态学家康瑞德·劳伦斯在他的著作中描绘过鸟儿的悲伤。他写道:“一只灰雁失去了它的配偶,它表现出了人类小孩在悲伤时的所有特征:眼窝下沉,身体萎缩,头低而沉。”
教学反思
2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如6B以上的黑铅笔或木炭笔)画出轻重、粗细、浓淡不同的线条进行表现,用这种有变化的线条进行绘画才具有艺术的表现力。
3可以在铅笔画的基础上大胆地涂抹薄薄的颜色(如水彩、水粉或彩色水笔颜色),待色彩干后,还可以再用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1)可以参考影视中和图片上各种动物的脸部特征来完成作品。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的不同脸部特征,并进行表达表现。
2.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的面部特征。材料和方法去表现。同学表演各种表情。
教学准备
图片,范画
教学活动环节
二度备课
一、导入
图片欣赏各种动物的表情
二、新授
1用油画棒或彩色铅笔在有色纸上进行绘制时要注意巧妙地利用纸的底色,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