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2020年春季)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段;
•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
•分析语文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做到言之有据;
•培养学生精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利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阅读
•让学生轻声阅读全文,掌握文章基本信息。

第三步:分段精读
•深入分析文章,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探究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第四步: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间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第五步:课堂小测
•设计简单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2. 教学方式
•示范教学结合探究式学习;
•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互动。

3. 教学时间安排
•本节课时长约45分钟。

四、教学评估
1. 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小测、讨论表现和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依据:
•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各种问题的解答情况;
•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步我计划增加更多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课外阅读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语文园地二》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名师教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名师教学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的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积累与运用”的学习,理解故事《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的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这几位同学围绕“阅读名著的方法”展开讨论,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归纳出四点:一、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二、有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意就行。

三、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四、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2.练一练,学运用。

(1)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筛”在这里的意思是___斟、倒_____。

(2)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个都按年龄大小排成一队,朝石猴有礼貌地拜见,都尊称它为“千岁大王”。

二、词句段运用1.能猜出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吗?可以从几个方面猜测词语的意思:(1)结合自己阅读古典名著或小说的经验,猜测词语的意思。

(2)结合相关题材的电视、电影台词,猜测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结合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

榜文:公告;告示。

印信: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或者公私印章的总称。

驿站: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旅店。

郎中: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

店家:旧时指旅店、饭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货郎: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表演诗词朗诵,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诗句、分组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透露的意境,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象征与抒情意义,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包括简笔画、诗句卡片等。

•教具:录音机、幻灯片、小黑板、白板、笔。

•材料:课本《语文园地二》第二课。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录音机播放相关诗歌片段,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诗句,进行简短的复习。

3.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本课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的诗句和背景知识。

4.诗歌解读(20分钟)–分组让学生对诗句进行解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抒情意义。

5.朗诵训练(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诵技巧,让学生们模仿练习并互相评价。

6.小组对话(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讨论诗句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句、总结课堂收获等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的朗诵和意义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合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和理解能力,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2020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课件

2020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课件

第2课时
歌曲欣赏:《历史的天空》
➢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诸葛亮、周瑜——《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
哪个人物给
武松——《景阳冈》—你—留《下水了浒深传刻》的 印象,为什么?
孙悟空——《猴王出世》——《西游记》
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春趣》——
《红楼梦》
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 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每逢佳节倍思亲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泉石上流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 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在诗歌 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 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 流传。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 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论是
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 壮阔荒凉,小桥流水的恬静,他都能准确、 生动地通过诗句展现出来,着墨不多,意 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 体,有《王右丞集》。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 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 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 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 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
梳理情节: 此“一借”芭蕉扇是礼借,结果是孙悟
空被铁扇公主扇跑了;“二借”芭蕉扇是逼 借,结果是铁扇公主给了孙悟空一把假扇; “三借”芭蕉扇是骗借,结果是牛魔王知道 了,找孙悟空斗法。课本上节选的就是二人 斗法的片段。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
朝上礼拜。 ➢ 想一想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 说一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你是怎 喜不自胜:欢喜得控制不住自么己知。道它们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的子意。思的?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不违抗。 序齿排班: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花木兰》的故事阅读和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故事《花木兰》的理解和整理。

2.学会使用课文中的生字和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课文《花木兰》复印件。

2.故事《花木兰》的相关图片或PPT。

3.教学反馈及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
1. 开场暖身
•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花木兰》,然后和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教学活动
1.教学重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生字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确保学生
理解。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花木兰》中的主要事件
和情节,并按照顺序展示给全班。

3.操练和表达:让学生复述《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并尝试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表达。

3. 课堂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强调重点,让学生复述故事。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花木兰》的习题。

2.背诵本节课的重点句子和生字。

七、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表达方面多多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朇此文档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二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二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文和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语文园地二》中的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提炼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互动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掌握生词和重点词汇;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拓展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思考;运用课文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诗歌与散文》•通过朗读诗歌和散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理解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分组讨论诗歌和散文的区别,共同总结出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二课时:《古诗与现代诗》•分析古诗和现代诗的异同,比较古今诗词的优美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朗读古诗和现代诗,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激发想象力和感受力。

第三课时:《植物界的奇迹》•通过课文内容,探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力,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

•分组活动,设计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奇妙之处,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四课时:《探秘诗歌的奥秘》•通过课文中的诗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美妙之处,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课堂小组演讲,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表达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主题。

2.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共同学习。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
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2.能够根据文学作品内容进行自由表达。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本《语文园地二》第一课《小草与树》。

2.多媒体投影仪。

3.学生课桌椅移动整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学习新课(25分钟)
1.呈现课文《小草与树》。

2.分组讨论,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3.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学情感。

4.引导学生思考,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拓展延伸(10分钟)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主题:《小草与树》情感表达
•关键词:理解、表达、情感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文学
的兴趣,并通过文字表达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2020年春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2020年春季)
语文园地二
(名牌小学 Word 资料可编辑)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练习
授课
1 课时
时间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
教学 目标
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 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普贤。(鲁智深)
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 通过交流引导学
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生了解古典名著中鲜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沙悟净)
明的人物形象。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 16】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教学 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 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 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 2-4】
的好的方法进行拓展、 概括、总结。使学生切 实掌握了理解古典名 著语言的方法。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 5】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
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12】
(1)小组交流:猜猜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 /桂花落, 夜静 /春山空。
月出 /惊山鸟, 时鸣 /春涧中。
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2-4】(一来自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6】
榜文 印信 驿站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7、8】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3)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4)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7】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
③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④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2】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②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 豹子头刊金印后, 野猪林伏洒家前。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鲁智深)
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沙悟净)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6】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9】
①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②但凡:凡是,只要。
③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④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⑤石碣:石碑。碣,石碑。
(二)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0】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描写的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他时的描写。)
语文园地二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18)分钟
①组交流:说说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文能够了解到在石猴的提示下群猴拜石猴为王。
引导学生回顾和交流积累的理解古典名著语言的方法,教师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好的方法进行拓展、概括、总结。使学生切实掌握了理解古典名著语言的方法。
新课
教学
(22)分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小组交流: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2)互相交流,说说是怎么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出来的。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
(2)全帮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李逵)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5】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猴王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