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1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试题(1)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试题(1)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地区自治法》试题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1.建国早期,大概有(10)多个民族(60)多万人口不一样程度地保存着原始公社制度的剩余。

A1060B1070C 20100D20602.蒙古语按谱系分类,属于( C )A汉藏语系B印欧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3.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是( A )A是以少量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成立起来的B是以民族地域的经济要素为基础成立起来的C是以民族地域的政治要素为基础成立起来的D是以民族地域的文化要素为基础成立起来的4.《民族地区自治法》规定的成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条件是( A )A以少量民族聚居区为基础B有益于办理民族关系和当地经济的发展C参酌历史状况D人数的多与少5.由《宪法》、《民族地区自治法》和其余法律明确规定的自治权,不可以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这是指自治权的( B )A 主体B 内容C 客体D 形式6.从 2000 年起,国家在增添对民族地域政策性转移支付的同时,还将民族地域每年增值税( C)由中央转移支付给民族地域使用。

A80% B 附带税的80% C增量的80%D40%7.我国监察《民族地区自治法》实行的特意机关是(A)A全国人大的民族委员会和政府机构中的民族事务委员会B全国人大和各级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C国务院和各级审计部门D全国检察机关各级民政部门8.1999年统计,少量民族地域水利资源储藏量为 4.46 亿千瓦,占全国水力资源储藏量的(C)A 50%B 55%C 66%D 75%9.在阶级社会,民族问题的本质是(B)A 社会问题B 阶级问题C 人民内部矛盾D 政治问题10.在对民族的见解上,以所谓“优”、“劣”来区分民族的是(C)A社会主义民族主义B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C财产阶级民族主义D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1.列入西部大开发的自治区有(ABCDE)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E宁夏回族自治区2. 在我国推行民族地区自治的原由中(ABCD)A既有历史的原由,又有现实的原由B既有内在的原由,又有外来的原由C既有政治上的基础,又有经济上的条件D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E有趋从于外国政治压力的原由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能够归纳为以下(ABCD)个方面A政治方面的自治权B经济建设方面的自治权C财税、金融方面的自治权D文化教育方面的自治权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存在(BC)偏向。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1358)加精版本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C.南朝 D.隋唐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部落C.部落联盟 D.民族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A.10000 B.12000C.3000 D.10006。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7.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A.基本出发点 B.前提C.根本原则 D.总政策8.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10.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

A.原则性 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前瞻性二、多项选择题11.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DE)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方法 D.对比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12.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研究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以及国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还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紧密相关。

以下是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A.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意识的形成D.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B2. 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是()A. 民族平等原则B. 民族自决原则C. 民族融合原则D. 民族自治原则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族政策的范畴?()A. 语言使用政策B. 文化保护政策C.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 经济优惠政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民族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A. 保障民族平等B. 促进民族团结C.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答案:ABCD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内容涉及()A. 民族的起源和演变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D. 民族政策的法律基础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政策中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政策的基石,它要求国家在法律面前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有助于消除民族歧视,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2.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包括:(1)在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机关由当地各民族人民选举产生,保障了民族的参与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3)自治机关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法规和政策;(4)旨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政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和实施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发展潜力;其次,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投资和创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和公共服务,提高民族地区的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最后,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的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2.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D.长治久安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的可靠保证。

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原则。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开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开展过程中开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开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局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开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开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开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局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开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开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开展B.异态开展C.渐进式开展D.突变式开展E.跳跃式开展2.民族的开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开展包括( BCD )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1、民族2、种族3、民族同化4、民族问题5、民族平等6、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7、民族主义8、民族区域自治 9.民族风俗习惯10、宗教 11、民族观二、判断并改错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回答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问题,也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问题。

()2、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

()3、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民族,但同一民族不能分属不同种族。

()4、民族是与地域无关的文化共同体。

()5、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

()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7、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8、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

()9、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应和民主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10、民族观是一个民族的观念,没有阶级性。

()1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民族观就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

()12、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

()13、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坚持本国利益至上。

()1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毫无历史进步性可言。

()15.我国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一般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16.“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

()17.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 )18.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9.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20.文字是语言产生的基础。

()21.我国56个民族共使用56种语言()22.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就是语言不平等。

()23、风俗习惯具有世代传承之特点。

()24、风俗习惯之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25、风俗习惯主要来源于宗教。

()26、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7、消灭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28、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

201406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测题

201406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测题

自测题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与民族政策试卷及答案

民族与民族政策试卷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试卷姓名: 班级: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27分)1、民族:2、民族主义:3、民族区域自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风俗习惯的特点有()A.民族性 B.社会性 C.历史的连续性 D.相对的稳定性2、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C.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D.某一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3 、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是( )提出的。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斯大林4、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的性质是()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经济矛盾D、没有任何矛盾5、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的顺序组成。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和国家的区别?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哪些?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

2、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人)源于对本民族利益、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待遇与地位的关心以及处于对本民族尊严的维护而产生的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方式。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CD 2、AC 3、C 4、B 5、D三、简答题1、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和国家的区别?1.民族与氏族部落:①定义不同②内在结合的因素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答:错(P1)还要解决宗教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答:错(P7)需要民族观作为指导。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答:错(P6)民族观的定义而不是民族的定义。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答:对(P7)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p6-p7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C.南朝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答:错(P16)民族具有三个属性:自然、社会和生理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答:错(P13)民族是具有具有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以及共同心理认同等六个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答:错(P20)我国的民族识别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指导,辩证的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结果我国实际民族实际状况开展民族识别工作。

五、论述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一、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展为基础概括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亦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

B.演进3.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

C.自然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3.民族发展包括( )等。

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四、辨析题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答:错(P44)民族分化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答:错(P44)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答:错(P44)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历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异最终消失。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答:错(P44)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答:对(P44)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第四章民族关系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B.性质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和平与发展1、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