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一—十四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1)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P5)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P6)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3)4.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的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的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1.(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2.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的问题的(C)。
A.基本出发点B.前提C.根本原则D.总政策3.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A.1/2B.1/3C.2/3D.2/54.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5.广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6.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B.12000C.3 000D 100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B.不同历史传统C .政治利益D.经济利益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
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7.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8.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XXX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7.我国的民族自治中央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8.自治权不但包孕办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孕办理(当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9.XXX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XXX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中央与小我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中央与中央当局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同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

《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除理工类外各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题型包括填充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和论述题, 分别占卷面总成绩15%、10%、20%、30%、25%左右。
考核采用笔试及开卷方式。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 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 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1)2.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 民族的发展, 一般说来, 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 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 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 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 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B. 学术性C. 实用性D. 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 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 民族区域自治B. 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2020年更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和答案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社会C.民族与自然. D.民族与环境3.(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6.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C.满、壮 D.满、蒙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8.民族(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C.退化D.同化9.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11C.14 D.2110。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A.135 B.145C.155 D.165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2.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多选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多项选择题)BBBBB1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CCCCC1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2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 社会因素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3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DDDD1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FFFFF1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2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GGGGG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A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E. 跳跃式发展2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 变异性 E敏感性JJJJJ1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说明:(1)少数题号上加□的是《复习指导书》以外的习题。
(2)题后的页码指教材的页码,供答案索引。
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
P1 2. 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及民族问题的途径、的科学。
P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44.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P26.随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P97.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渊源和渊源等。
P13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P159.民族的分类,以和为基本依据。
P17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和主观上的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P20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P271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走向崩溃,氏族、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P27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P4714.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民族。
P4715.民族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P4416. 民族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P441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P47-48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P49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
P5020.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P5221.当今世界,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P61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并存。
P6123.民族问题是随着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P6624.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P6625.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P6626.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P7527.只有进行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P7628.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P6729.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P67 30.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问题。
P73.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的需求。
P803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P903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P9034.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公里。
P9035.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制度、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制度等。
P913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方面,又表现在方面。
P9837.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P104—10538.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发展经济文化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P1093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反对民族。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和。
P10140.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运动的一个原则。
P1024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
P1104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二是自治机关的。
P1104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P1114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的权利,也包括管理的权利。
P1124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和制度、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P118—11946.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P127.党的路线、方针、,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的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P12748.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P1274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P129 50.迅速大量地培养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P1345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P1435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的方针。
P1435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和相结合的原则。
P1445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P1455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的、的经济增长方式。
P1475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和作用。
P1485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和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P1505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P1515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科学、、哲学、、风俗、节日等。
P155 6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P1566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的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P1606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P1616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P1616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P1626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和。
P16266.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P17467.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P16968.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和行为方式。
P172 69.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P17370.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P17371.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P17072.民族风俗习惯的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
P17773.佛教、和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P18974.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和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P18875.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和,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P18976.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问题与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P18977.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思想体系与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P190二、单项选择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P3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P7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P1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P4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5.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P10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6.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P10A.春秋战国B.秦汉C.南朝D.隋唐7.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P10-11A.血统B.语言C.风俗习惯D.自然力8.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