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组网型设备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

中国移动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

中移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一、前言TD-LTE和LTE FDD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只有TDD/FDD互补才能使LTE更加良性的生长。

对于TDD/FDD融合组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重点关注两网定位、互操作等方面问题;其中,组网规划和定位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和频段的优势;而网络优化的目标则是提升用户业务体验,保障用户无感知。

二、网络容量提升随着LTE移动用户对于网络容量和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载波聚合的方式提升网络容量已成为应对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虽然聚合载波可以是同制式的,也可以是不同制式的,但是目前TDD在载波聚合上更有优势,而FDD想要双载波,甚至三载波聚合,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频段不足。

所以对于人口密集的热点区域,利用TDD节省频段的优点,上多载波聚合,可以达到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用户容量,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而FDD的优点是移动性能强,在时速接近400KM/H的高铁上,FDD的表现要好于TDD,在高铁沿线采用FDD覆盖,可以让高铁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基于TDD/FDD融合建网,未来,会更好地实现跨制式载波聚合,降低建网运营成本,有效地实现TDD/FDD负荷分担、话务均衡等优势。

三、网络负荷均衡1.互操作策略空闲态策略:UE根据检测的小区信号质量及开机搜网策略,驻留在信号质量好的LTE FDD或TD-LTE网络;建议TDD与FDD设置同优先级,TDD只添加FDD单项的测量频点,充分发挥FDD的性能优势。

TDD到FDD起测门限:一直测量;语音策略:对于不支持VoLTE的终端进行语音业务时,CSFB策略回落GSM,通话结束后快速返回LTE;对于支持FDD的VoLTE终端进行语音业务时,优先迁移至FDD频段,对于不支持FDD的VoLTE终端进行语音业务时,迁移至TDD F频段。

基于日常测试数据分析,FDD覆盖良好,将eSRVCC门限由默认的-100dbm调整为-140dbm,充分发挥4G业务的语音优势。

TDD-LTE无线产品施工方案

TDD-LTE无线产品施工方案
850mm×600mm ×600mm 最大300Ah蓄电池
BC8811适合中、大型站点同时安装1-3台B8300的需求。体积小,安装 灵活。
BC8810适合B8300集中安装,大型站点同时安装4-8台B8300的需求。 容量大、机房利用率高。
BS8900适合安装在室外,用于海边、山区、楼顶等无法建机房的地方。
口、S1/X2(E1/GE光/GE电)、 LMT、环境监控(干接点 /RS232/RS485)
第二部分 TD-LTE产品介绍
第一章 中兴通讯TD-LTE产品一览 第二章 中兴通讯BBU产品介绍 第三章 中兴通讯RRU产品介绍
TD-LTE RRU——ZXSDR R8962
ZXSDR R8962
支持20M载波带宽 体积小、重量轻 支持MIMO
型号 重量 尺寸 通道数 机顶发射功率 频段 温度环境 湿度环境 供电方式
允许电压变化范围
功耗 载波带宽 室外单元安装方式 外部接口
ZXSDR R8962(L23A\L26A) 14 kg
380mm×280mm×126mm(H x W x D)14L
R8928对安装空间的要求
RRU挂到 安装件上
上紧固 定螺丝
RRU安装——挂墙安装
墙面量好位置, 并打孔安装膨 胀螺栓
安装挂件, 拧紧螺母
将R8928挂到 安装件上
拧紧固 定螺丝
天线的安装
TD-LTE天线与GSM天线之 间的间距要求 :
GSM900频段:水平≥2.1m 或者 垂直≥0.6m
GPS馈线在进入室内之前,注意 制作回水弯。
GPS天线与金属套管连接处要进 行防水处理 。
固定卡 管套
GPS天线 同轴电缆

中国主导TDD模式代表5G主流,5G新空口=TDD

中国主导TDD模式代表5G主流,5G新空口=TDD

中国主导TDD模式代表5G主流,5G新空口=TDD本人人物杨骅:TD产业联盟秘书长。

陈山枝: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TDD模式代表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主流“业内人士认为,TDD模式代表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主流,它更适应移动通信非对称、互易性等要求,”中国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在全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和标准的竞争中,与欧洲主导的FDD模式相比,中国主导的TDD模式在技术上更具优势。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5G是今年大会的重要议题。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通信设备部总经理艾莎·埃文斯评论说,“5G正在成为我们一生中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这一技术将在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为人们带来新一代体验。

5G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含着技术、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由于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跟标准息息相关,目前业界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国际电信联盟确立的分别采用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技术的两个4G标准——TD-LTE和FDD-LTE,哪一个会在演进到5G阶段后成为主流?杨骅介绍,TDD模式的竞争优势是从3G发展到4G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的,采用这种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接收和发送在同一频率信道进行,用时间加以区隔。

与之对应的FDD则要分别采用两个独立信道接收和发送信息。

他认为,从技术角度看,中国主导的TDD模式移动通信系统对频谱利用效率更高,同样带宽可提供更大容量、可服务于更多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其技术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然而他也强调,未来全球5G标准的确立不仅是技术和市场的选择,也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2G时代之前,中国既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也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在3G 时代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和标准,成为5G三大国际主流标准之一。

FuTURE4G TDD试验系统链路预算与组网分析

FuTURE4G TDD试验系统链路预算与组网分析

针 对 F T R G试 验 系 统 的 组 网 U U E4
要 求 ,在F T R G T D试 验 系统 联 U U E4 D
合 调 试 结 束 , 要 开 始 进行 试 验 网搭 将
建 以及 系统 组 网测 试 时 , 需要 提 前 进

心 的 目标 。
主 霎
家 “ 6 ”高 科 技 计 划 形 成 了 未 来 移 83 动 通 信 计 划 (U U E 1负 责 中 国4 FT R ) , G
中 国 于 2 0 年 开 始 了 关 于 下 一 01
_

( F M) 软 分 数 频 率 复 用 技 术 、 义 OD 、 广
分 布 式 网络 架 构 等 。

K yw o d F T E: G: D ti y t m;ikb d e : ewo k ga a s e r s: U UR 4 T D:r l se l u g t n t ri n l i as n n y s

区组 网测 试 环 境 。
F T R G T D试 验 系 统 采 用 了 u U E4 D
h v e c a e b enac om pl h d w ihs cc s f I he k p. e tiI y t m ufl lt i e t u e s u s c c u Th r s e f l l alhe as is
验 网如 何 搭 建 、如何 规划 。 由于 F — u
T R G T D试 验 系 统 采 用 34 H U E4 D .5G z
关注 , 如何 在 下 一 代 移 动通 信 系统 中
进 一 步 提 高频 谱 利 用 率 、 为用 户 提 供

中国移动LTE TDDFDD 融合组网策略

中国移动LTE TDDFDD 融合组网策略

●FDD 和 TDD 共站址共天线。
宽带、联通 U900M 相比,数据业务竞争力明显提升。
●FDD 和 TDD 载波聚合提高用户体验。
业务,
在业务均衡、组网干扰等方面明显不足。
●FDD 和 TDD 负载均衡。
●TDD 做无线数据宽带(USB 卡)一定程度上平
衡了 FDD 智能手机的发展。
1.4M/3M 带宽过小,无法兼顾 VoLTE 语音和数据
4
总体思路
国际上开展 TDD/FDD 融合组网的运营商,多为
用条件下小区吞吐率相差不大。
●在单载波(相同带宽)情形下,由于 TDD 上下
DEVELOPING STRATEGY
LTE FDD 运营商,建设 TD-LTE 的目的是为了容量吸
行共享带宽,导致 TDD 单小区容量和峰值吞吐率远
收。通过 FDD/TDD 互操作、负载均衡,实现 LTE TDD
分利用。
3
TD-LTE 对传输的要求相同,当共站点共 BBU 时,FDD
(3)新建或升级现有 GSM 基站。
网络定位
TDD/FDD 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存在差异,TDD/
(4)使用 CPE 设备接入 FDD 网络,通过 CPE 提供
的 Wi-Fi 提供无线宽带业务或者使用 USB Modem 接入
FDD 融合组网应各有侧重,采取不同的定位策略,发挥
与 FDD 相比,
TDD 的产品化进度滞后约 1 年。
2.2.5 产业链
由于在市场上的非主导地位,LTE TDD 的产业链
向城市覆盖扩展,在网络建设上,可不区分 LTE TDD 与
FDD 的具体制式,仅仅将其看作是多层网络中的不同
不可避免地将弱于 FDD。

LTETDD技术介绍

LTETDD技术介绍
技术标准统一
LTETDD技术面临不同厂商和地区的技术标准不统一 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化工作。
网络安全保障
随着LTETDD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监管。
投资与产业发展
LTETD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产业支 持,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技术发展趋势
5G/6G通信技术融合
LTETDD技术将与5G/6G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和系统容量。
智能化与自动化
LTETDD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实现网络自适 应和自动化配置。
高效能与低能耗
LTETDD技术将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可 持续发展。
应用前景展望
应用推广
目前,LTETDD技术已经在全球范 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 一种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
02
LTETDD技术原理
工作原理
1
发射机将信号发送到接收机,通过无线电波传输。
2
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进 行处理。
3
处理后的信号被传输到目标物体上,实现定位和 导航功能。
关键技术
特点
LTETDD技术具有灵活的频谱配置、 高效的频谱利用率、支持非对称数据 传输等优势,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通 信需求。
LTETDD技术的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LTETDD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稳定的 无线宽带接入服务,适用于移动互联 网业务,如视频通话、在线游戏、高 清视频流等。
LTETDD技术能够提供高效、可靠的 无线通信服务,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领 域,如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

中国移动TDDLTE与FDDLTE融合组网策略探讨

中国移动TDDLTE与FDDLTE融合组网策略探讨

中国移动TDDLTE与FDDLTE融合组网策略探讨作者:王立志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1期【摘要】科技引领时代,创新驱动发展,随着移动端设备的普及,LTE 牌照通过审查、发布后,中国三大网络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都紧随其后的公布了关于提升网速发展4G 网络的发展计划。

但由于国家对LTE 技术有特定运行要求,LTE 的发展需要融合TDD 和FDD 两种网络技术,所以中国三大运营商提出了各自关于4G 网络发展的规划。

目前中国移动主要采用的是TDD LTE, 因为TDD 能够能够与移动自主研发的3G 网络兼容;而联通和电信则采用的是两种版本的结合。

中国移动为了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提高网速体验,正发展TDD 和FDD 融合组网技术。

【关键词】中国移动 TDD LTE FDD LTE 融合组网现阶段我国网络速度基本上由4G 代替了传统的3G 网络,LTE 是英文单词Long term evolution 的缩写,直译为中文是长程演进,即4G 网络是对2G/3G 网络的发展。

4G 网络的有两种标准模式--FDD LTE 与TD LTE,并且这两种技术融合组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TDD LTE 技术概述TDD LTE 技术又称为时分双工,在数字移动通信中与FDD LTE 技术相对,是4G 网络的另一种发展模式,TDD 技术的发展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TDD 在发展中有自身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TDD LTE 技术中中国专利占有很大一部分,体现的是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我国通信技术科研人员的优秀成果。

并且这项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巨大,国际社会对我国这项技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最终成为国际通用的网络标准,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又一贡献。

特点二,TDD LTE 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使得网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网速飞快,已经超到TD SCDMA 技术几十倍,加速了网络现代化进程。

TDD LTE 技术的使用突破了成对的频谱的局限性,在技术上结合了TD SCDMA 低码片速率的特点,能够做到在频谱利用中实现一个载波频段就能够使用,提高已有的频率资源利用率。

无线通信TDD和FDD技术发展路径

无线通信TDD和FDD技术发展路径

无线通信TDD和FDD技术发展路径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技术的变革。

TDD和FDD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的两种重要技术路径,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探讨TDD和FDD技术的发展路径,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TDD技术的发展路径TDD(时分双工)技术是一种在同一频段内通过时分复用实现上行和下行通信的技术。

TDD技术最早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后被引入到蜂窝网络中。

TDD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同一频段上实现上行和下行通信,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分配上行和下行时隙,可以灵活地调整上下行信道的资源分配比例,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TD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3G和4G系统中。

在3G系统中,TDD 技术被应用于TD-SCDMA系统,该系统以其充分利用频谱资源、适应移动室内外覆盖需求的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4G系统中,TDD技术以其频谱灵活、容量高等特点成为LTE系统的一种重要制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之内。

TDD技术的发展路径不仅体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还在技术研究和发展方面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如MIMO技术、波束赋形技术等都是以TDD技术为基础实现的。

未来,TDD技术将继续发展,应用于5G和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实现更高数据传输速率、更低时延、更好的覆盖和更高的频谱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FDD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2G系统中,GSM制式采用的就是FDD 技术,为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3G和4G系统的引入,FDD技术被应用到了WCDMA、LTE等制式中,成为了这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FDD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其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DD和FDD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得到深化和改进。

在5G系统中TDD和FDD技术将结合应用,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场景和应用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系统简介TDMA双向移动IP图传系统采用世界最新的数字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多频段部署和极强的绕射能力,不受城市楼群阻挡和多径传输干扰限制,可通过架设系统基站实现大区覆盖乃至全城覆盖,为用户快速提供高宽带低延时的移动IP数据接入以及全实时的现场高清晰度音频和视频,后台处理平台可实现现场存储和控制,可无缝接驳卫星通信和宽带数据网络,实现跨区域全球覆盖,并可融合GPS、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为用户在电子移动政务、应急通信等应用上提供全方位的即时信息和管理手段。

本公司第二代基于COFDM机制的移动图传产品早已产业化,并经过国内外诸多用户的设计检验,尤其在2008年奥运火炬接力的安保工作中,公司为深圳市公安局、广东省公安厅、江西省公安厅、天津市公安局、广西区公安厅、贵州省公安厅和郑州市公安局等七台动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全国共有14部)上配套的多载波宽带无线移动视频传输系统的背负式系统,作为主要工作车和备用工作车,全程参与全国的火炬接力安保活动。

得到了公安部、各省厅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基于TDMA的OFDM双向视频传输系统,是在整合最新 4G技术、LTE 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最新一代多址无线通信技术,采用目前多用户无线通信领域最先进的编码调制技术,将信道资源在时间上通过时隙、频率上通过子载波来灵活分配给多个用户,在单一频率点最大限度的实现多用户多址接入。

该系统的研发目标主要是能够在“高速运动中”和“非视距条件下”实现在单一频点的多用户高速实时双向传输,并能够实现多基站联网漫游。

基于TDMA的双向视频传输系统为满足多个移动远端与主控端之间的双向宽带多媒体和数据通信需求而设计,是运动中综合业务如语音、数据、高质量图像双向传输的最佳选择。

传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适合无线环境复杂、覆盖范围大、通信质量有保障的特定行业应用,如应急指挥、专网无线接入、抢险、重大活动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等方面。

TDMA双向移动IP图传系统,在第二代COFDM产品积累的技术和应用经验基础上,基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并应用先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便于扩展升级。

本项目信道编码采用最新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TDMA技术实现抗多径干扰和多用户共享,前向纠错使用高效率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算法, 研发目标为实现包括UHF在内多频段部署的新一代多用户应急指挥移动图传系统暨移动IP多媒体宽带接入系统。

利用先进的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和最新的音视频编解码国际标准,将现场的IP网络、数据、音频、视频信号进行采集、编辑、传播、接收和行为分析的全新宽带移动IP无线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为政府、国防、公安、电信、电力、铁路、水利、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行业和部门提供全方位、全地域的全IP宽带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

本系统具体针对的应用领域包括:1.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公安/公安刑事侦查/技术侦查/治安管理和应急通信指挥;2.公共安全防范行业;3.军事侦察和指挥通信系统:包括先进单兵通信装备,直升机/无人机实时战场信息处理,炮兵/装甲兵战场感知,军演和战场评估,指挥车/飞机/舰船视频通信;4.电力抢修、水利抢险、公路、铁路抢险;5.铁路与高速铁路的运营列车实时监控和宽带数据连接;6.地震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7.安全生产应急救援;8.科学探索和考察;9.电视节目转播等。

二、网络组成移动台(MS):移动客户设备部分,主要完成视频采集及上行传输至基站,从下行链路接收相应指令。

它可完成视频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包括多种类型:单兵便携背负式,车载大功率式,扣板式,高速球型应急布控,夜视型应急布控、红外热成像应急布控。

基站(BS):由NMC控制,主要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

包括数据传输和控制功能,类似与传统蜂窝网络上的BSC与BTS的集成。

主要完成无线传输、小区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切换等。

另外,BS负责将MS上传的数据通过IP方式转发到中心,因此还具有无线与有线数据转换的功能。

基站将包括收发设备及塔顶放大器两部分,可放置于建筑物高处,或者固定在指挥车车顶。

接入网关(AGW):BS通过IP链路连接到AGW。

AGW将控制层面信息(用户注册,鉴权,位置管理,切换)到网络管理控制器(NMC),数据层面信息则路由到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网络管理控制系统(NMC):基于WINDOWS 平台的网络管理软件,完成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控制管理,包括负责移动台的认证、加密、位置管理、切换等功能。

指挥中心(CC):在此系统中,指挥中心负责对用户上传,数据的处理,如视频、音频恢复、数据解析,并作为下行的数据源,产生到用户的指令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网络结构中,指挥中心可以采用原有网络设置和处理功能,由AGW将无线承载方式进行屏蔽。

1、点对点传输点到点传输在这种应用场景中,移动指挥车配备车载移动台与视频音频采集设备,而指挥中心架设基站设备,即可构成直接的点到点通信链路,基站与指挥中心之间直接通过有线(以太网,光缆,同轴电缆)连接。

这种应用方式组网快速简单,适用于临时应急任务,使现场与临时指挥中心间建立直接的通信。

单兵与移动指挥车之间可以采用ISM频段、LMDS频段等已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2、点到多点(单小区)中继-转发传输在这种应用场景中,唯一的基站放在指挥中心,可与多个移动台进行同时的双向通信。

基站的塔顶放大器放于指挥中心建筑高处,收发设备与指挥中心可以直接采用有线(如以太网)进行通信。

由于基站具备一定调度和控制功能,可不需专门设置NMC服务器。

这种应用方式适合于小范围内、移动台处于低速移动的情况下,点到多点的双向通信。

3、区域覆盖区域覆盖(支持切换)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如城市大型活动保障等,需要对一定大范围的区域(如城市)进行覆盖通信,并且要保证在此覆盖范围内移动台能够在大范围移动中不间断通信。

因此,需要采用多小区蜂窝覆盖组网的方式,并且要支持移动台在不同基站间的无缝切换。

由于需实现小区间的切换,需要架设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并且多基站能通过接入网关AGW实现与指挥中心与NMC的通信。

三、主要技术特点1、高传输能力由于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链路自适应(AMC/HARQ)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在8MHz带宽上可达到最大吞吐量5.2Mbps(上行)、2.6Mbps(下行)。

在保证下行一定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上行平均可支持2路H.264高清视频(HDTV)多路H.264标清(D1, 1.8Mbps)视频,以及其他多路复用传输模式。

2、支持全高清 H.264视频传输由于采用了高压缩率的H.264 High Profile编码技术,结合先进的信道调制技术,非常适合在高速移动及阻挡情况等复杂环境下的高质量视频传输。

并且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数量带宽等情况对视频前端的编码参数进行灵活调整,最高可以实现全高清1080P60最高质量的传输,并向下兼容1080P30 / 1080i60 / 720P / D1 / VGA / CIF等分辨率。

3、多用户共享、灵活分配信道资源、上下行切换点可变系统基于时分双工TDD方式,可满足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内共享信道同时使用。

TDMA 双向图像传输技术可以在时隙和子载波上实现二维的信道资源分配,以便灵活将信道资源分配给不同用户,在一个单一频点内分出 N个时隙和 M 个子载波段,就可以支持N*M 个用户,并且 N和 M 可以任意分配以适应于不同应用。

典型应用是在一个 8M带宽内分出 4 个时隙和 4 个子载波段,就能支持 16 个用户共享这个 8M 带宽,这 FDD 方式无法做到。

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上下行帧长比例,来改变上下行可支持的传输能力,以适应不同的上下行业务量需求。

4、全IP架构、支持多媒体及所有的IP应用由于系统基于IP技术,支持多种多媒体应用包括视频、音频、数据的混合传输,并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QoS保障。

5、抗衰落性好、灵敏度高、覆盖范围大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OFDM,采用全球最先进的 LDPC 纠错码技术,使其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仍然保持优良的通信质量。

LDPC算法在QPSK 模式下的载噪比门限为 0.5dB,逼近通信的理论极限香农限。

采用LDPC纠错的OFDM信道调制,在移动环境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同等外部条件和同等功率下,LDPC编码方式对比常规的RS卷积编码处理方式,系统性能要提高约3dB的灵敏度,这意味着有更大的覆盖范围、或者更低的系统功耗。

6、低峰均比、功放效率高、功耗低采用最新的预失真技术,将峰均比降低,提高功放效率,TDD 方式可以使设备只在某些时隙开启工作,别的时候可以关闭待机以节省功耗,在发射功率 1W 时整机功耗低于1A@12V。

7、移动性支持所有移动前端设备均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如供电、便携性、快速安装性等,同时基站设备也有便于移动便携型号。

系统支持移前端高速移动中保持正常传输视频或IP数据功能,移动速度可达200km/h,并且可以在不同基站(小区)间的无缝切换。

8、快速组网由于采用基于扁平化网络结构,基站完成更多的功能,同时,基站与承载网络间采用IP方式,使得对承载网络的依赖性很小,在应急应用场景中能快速组网通信。

9、软件设计可扩展性在基站、移动台的解决方案中,我们采用了目前基于多核DSP软件无线电架构,可保证在硬件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软件平滑升级,同样支持不同应用场景中系统功能的可重配置性,降低了一次性投入的风险。

四、主要设备介绍1.系统组成设备型号:MDL3000(1) 主设备:分为主控端和受控端;(2) 天馈系统:包括各种类型的全向收发天线,射频馈线等;(3) 音视频终端:包括视频采集、显示、录制终端,以及各种音频终端;(4) 数据接口:以太网RJ45接口,用于双向数据传输。

(5) 中心管理软件:完成受控端的注册、呼叫、注销等各种管理功能。

2.设备形式(1) 主控端:用于解决无线覆盖的多天线收发单元;进行核心计算的高速信号处理单元;管理和分配系统资源的监控单元;以及直接面对用户的多种类型的业务终端。

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这些部件可以灵活进行组合,从而搭建起不同的通信网络。

(2) 受控端:便携式、背负式、车载式,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巧、便于安装等特点,提供灵活方便的用户体验。

3.系统参数和主要功能(1) 工作频率:30MHz~3GHz;(2) 信道带宽:2MHz、4MHz、8MHz。

(3) 传输方式:采用TDD/TDMA全双工体制;(4) 传输体制:LDPC编码OFDM系统;(5) 核心技术:TDD技术;OFDM技术、LDPC高效纠错编码技术;灵活子载波分配技术;低峰均比技术;(6) 传输速率:8Mbps @8MHz信道带宽(7) 射频输出功率:0.5W/1W/2W/5W/10W/20W,60dB可调功率范围(8) 射频输出接口:TNC/BNC/N头可选(9) 系统延时:200ms(10) 载噪比门限:1dB(11) 灵敏度:-110dBm(10-6 BER @2MHz信道带宽);(12) 覆盖范围:1W发射功率2公里(非视距)、20公里(视距);(13) 移动速度:600公里每小时(14) 加密:定制系统全球唯一性、具有AES加密功能、避免非法接收、双重加密;(15) 图像格式:PAL或NTSC复合视频(16) 图像质量:HD/SD/D1/Half D1/CIF可选(17) 压缩标准:H.264/MPEG4/MPEG2可选(18) 编码速率:500kbps ~ 10Mbps(19) 声音输入:双声道12dBm(20) 声音编码:64kbps G.711(21) 音视频接口:莲花接头(22) 网络接口:RJ45(23) 控制接口:RS485(24) 多媒体业务:1路下行广播语音:所有在线的受控端均可接听;多路上行语音:主控端与任意受控端实现双向通话;图像数据的带宽:某受控端上传的图像数据带宽可灵活分配;图像的格式:采用最新H.264压缩格式,根据不同的图像数据带宽,可实现视频分辨率CIF/HD1/D1/SD/HD;(25) 以太网数据:1路下行广播数据:所有在线的受控端均可接收;多路上传数据:1~n个受控端分享上行数据带宽;4.系统结构及功能5.系统应用一.点对多点应用整个系统的配置为:指挥中心设立1个主控端,4个受控端分别配置到4辆车上各传1路标清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