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X
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材料二】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北京市丰台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北京市丰台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8分)古人常常借助对景物、事物的描绘,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暮春时节,王羲之与朋友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①   ,映带左右”的兰亭集会, “  ②   ,俯察品类之盛”,由此引发了他对“生与死”的思考。
而陶渊明则通过对“榆柳荫后檐,  ③  。
暧暧远人村,  ④    ”的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苏轼被贬黄州,月夜泛舟赤壁之下,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⑤    ,水光接天”的自然之景,产生了“寄蜉蝣于天地,  ⑥    。
  ⑦   ,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
王安石在辞官还乡的途中游览褒禅山后,更是得出“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⑧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人生思考。
2.下列选项中,《三国演义》有关内容与主要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辕门射戟——吕布           ;    B.千里走单骑——关羽C.火烧连营——陆逊           ;    D.挥泪斩马谡——刘备【答案解析】1.①清流激湍        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桃李罗堂前      ④依依墟里烟⑤白露横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8分。
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怀柔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姓名和考号。
2.本试卷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1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土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自己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2题。
(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菲(fēi)薄 漫溯(shuò) B.尸骸(hái) C.谄(chǎn)媚 忸怩(ní) 横亘(gèn) 切(qiè)齿痛恨 D.游说(shuō) 叱咤(zhà) 譬(bì)如 涕泗(sì)交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苍茫 租赁 喧响 蛮横无理 B.酋劲 浸渍 必竟 形单影只 C.凄宛 凌侮 脚趾 绿草如阴 D.步履 馔写 吞噬 弛名千里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也要出家为僧,就做弘伞的师弟,我 不知所措。
②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饥饿表演的兴趣大为 了。
③在海拔4062米的祁连山高地,队员们坚守 ,终于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
A.茫然 淡薄 寂寥 B.愕然 淡薄 寂寞 C.茫然 淡泊 寂寞 D.愕然 淡泊 寂寥 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1)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但情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
A.比喻 排比 反复 夸张 B.夸张 对比 对偶 反语 C.比喻 对偶 反复 反语 D.夸张 排比 对偶 拟人 5.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取三副对联,分别送给学校新成立的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内容最适合的一项是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桃李满园春锦绣;芝兰绕阶座凝香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②④① B.⑤③① C.⑤①④ D.④②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016.1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1—4题。
“东西”一词不仅道出了丝绸之路的走向,还道出了丝绸之路最主要的用途。
为什么汉语中只有买卖“东西”而没有买卖“南北”?《辞源》里的解释是:“此义云物产于四方,约言之曰东西,犹记四季而约言春秋。
”但民间流传更广的解释却是:南属火,北属水,若在黄昏做晚饭时向别人借水借火,没有不给的;“给”不能叫交易,因此交易物只能叫东西。
这一说法后来衍生为更加通俗的“东木西金”版本:东属木,西属金,木、金可以放在篮子里,而火、水不能用篮子装,所以“物”称“东西”,不称“南北”。
至于“东西”何时开始成为“物”,中国学术界至今难以定论,集中的意见认为是在唐代。
唐有“洛阳”“长安”东、西二京,长安又有东、西二市,“东西”作为俗语完全可以再现商贾或市民逛市场时东张西望的景象。
不过,这种说法在近年受到了挑战。
有学者提出:宋以前文献中“东西”出现的频率远不及“物”,“动使”反倒在五代时期频频被用作“物”的同义词,因此“东西”更可能是北方民族南下造成的“动使”口音讹.传。
事实上,中国史籍中最早多用“南北”表达“货物”的含意。
《北史·魏收传》载:“求南货于收”。
至今一些怀旧的店铺还有“南货店”“南北行”等名称。
倘若依据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判断,明代之后“东西”出现得更多。
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中说“西产多珍,东产多矿”,“东矿西珍”不久超越“南北”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东西”,并进而引申为市肆交易中“物产”的专称。
丝绸之路开辟时,“东西”很可能尚未成为物的代称,但丝绸被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都视为好东西。
以至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为这片贸易区命名时,也使用了“丝绸”一词。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一、作文(题型注释)1、孔子认为交友应“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你与这样的人交过朋友吗?请以“我的一位益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7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人教版)期末考模拟试题和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语文(人教版)模拟题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包括作文纸,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请考生用钢笔或黑色水性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轧票(gá) 否(pǐ)泰将( qiāng)子无怒渐( jian)车帷裳B.相勖(xù)估量(liàng) 乘彼堍(guǐ)垣小人所腓(féi)C.给(jǐ)予羁(jī)鸟流觞(shāng)曲水冯( píng)虚御风D.伶俜( pīng) 侘傺(chì) 义愤填膺(yīng) 何时可掇( ch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0A.嘻游蜕变信誓旦旦义愤填膺B.掂记商榷靡室劳矣安之若素C.葱茏猗郁蓊蓊郁郁再接再励D.譬如訾詈没精打采旁稽博采3.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永嘉之山,虽不及五岳之山体高大起伏,但小巧娇秀,静谧,脱尽脂粉气,雅气天然,总能引领许多人前来唱酬交往。
②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浩大的景象,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③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近处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凡是到过杭州的人,无不为西湖的美景而忘返。
A.偏僻悠远流连B.幽僻悠远流连C.幽僻幽远留恋D.偏僻幽远留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捐资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B.随着局势的恶化,反政府武装团体和叙利亚政府军双方都实施了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因为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C.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如果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那么,“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不分版本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2016.1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每题3分,共18分。
19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产生了许多文学巨人,他们习惯于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思想进行连篇累牍..。
当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创作了值得世代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不朽....的辩晰名著时,西方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雨果们也在创造着同样辉煌的篇章。
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必将穿越今后的无数世纪,始终照彻人类历史的夜空.......。
那么,究竟哪些作品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正如那些公认的不朽名著所明白甲〔昭示/揭示〕的那样: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反映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反映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创作。
这是了解一个时代最应该阅读的作品,正像..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必须读莎士比亚,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必须读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样。
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迅速开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家层出不穷的时代。
一个个思想的巨人在作品中提供了堪称人类最深刻与最博大的思想,探究了人类生存的处境,追问着存在的根本问题,他们为我们酣畅淋漓地展示着文学经典的思想魅力。
博尔赫斯那么这样界定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乙 (出于/鉴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密..的忠诚阅读的书。
〞这是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提供对经典的界定。
博尔赫斯启迪我们,经典不是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那些蒙着厚厚的灰尘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而是那些与读者的种种需求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文学话语。
《堂•吉诃德》《悲惨世界》《瓦尔登湖》等文学名著的阅读都是我们与文学大师笔下的不朽思想和经典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丙 (范本/范例)。
例如《瓦尔登湖》提供..了一个孤独的隐居者在与大自然的晤谈..了此后一代代的孤独者。
2015-2016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雨中游虞山记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未及登。丙午春,复之江阴,泊舟山麓。榜人[1] 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2],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 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遂 陟椒[3]极。有土垤魂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莫辨瀛海。顷之,遇雨。 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两崖相嵌,如刃斯立。以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 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佛水岩,水下奔如虹, 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 丈。余欲问道往游,而时雨飘洒,沾衣湿裘,余与客难暂留矣。 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4],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 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 之思也。噫嘻!岂独寻山也哉! (清 沈德潜《雨中游虞山记》,有删改) 注释:[1]榜人:船夫。[2]筇屐:竹杖和木屐。[3]椒:山顶。[4]窈窕:幽深的样子。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破其山而去 欲呼张良与惧去 B.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C. 将之江阴 羡长江之无穷 D. 得而辄尽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首先写自己之前欲游虞山未果,引发读者的期待,也为后文的登山作了铺垫。 B. 作者在风雨中第一次游览虞山,他以自己的游踪为序生动描绘了虞山的风景之奇。 C. 由破龙涧往上,山势平缓,白石遍布,有石碑记载说龙与神在此发生过激烈争斗。 D. 文中提到唐代诗人常建题诗的“破山寺”等名胜古迹,表明虞山是历史文化名山。 (3) 下列选项,与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的感慨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C. 渴求之物显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旦到手,我们却转而他求。人的欲壑,没有填满的时候。(卢克莱修) D. 请放明智一些吧,及时为你的老马卸套,免它跑的气喘吁吁,失蹄倒地,成为笑料。(贺拉斯)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辛丑秋”(《雨中游虞山记》)中的“辛丑”与“壬戌之秋”(《赤壁赋》)中的“壬戌”,用属干支纪年。 B.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是古代的十二时辰之一,约相当于黎明到日中的这段时间。 C. 《兰亭集序》中的“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三月三日那天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 “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指少年时代;《论语》中有“三十而立”,“而立”后来被用于指人三十岁。 (5) 请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语句: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文默写填空(15分)①__________,道阻且跻。
《蒹葭》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④青树翠蔓,,。
《小石潭记》⑤《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是。
⑥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⑦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⑧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⑨漫步古诗苑,这里有苏轼对兄弟分离的美好祝愿,;这里有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情怀是:__________,;这里有李贺尽忠报国的决心,。
2.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3分)1)俄顷风定云墨色,。
(2)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3) 马作的卢飞快,。
(4)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5)此中有真意,。
(6)__________,君子好逑。
(7)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8)双兔傍地走,?(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10)在古代忠君与爱国紧密相连,所以古代很多爱国诗人或词人留下了一些忠君思想的千古名句,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会改变人,但莲“__________,”这一品质却表明人们完全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一个走运的人(13分)秦文君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小题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
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2分)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小题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小题3】结合语境,任选一个角度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小题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3分)2.阅读《苏州园林》节选。
(共5分)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题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2分)【小题2】本语段的中心句是(1分)【小题3】请你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1.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诚宜开张圣听翻译:(2)临崩寄臣以大事翻译:【小题3】书法作品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南宋北伐抗金的著名将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局部),请结合上面的选文和岳飞其人,品评这一书法作品。
(4分)答:2.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2分)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持就火炀之(yàng,烤)B.字平如砥(dǐ,磨刀石) C.以纸帖之 (tiě,粘上)D.用讫再火令药熔(qì,开始)【小题2】选出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 A.唐人尚未盛为之: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
B.火烧令坚: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C.素无备者:平常没有准备的人。
D.旋刻之:马上把它刻出来。
【小题3】对提高印刷工效的关键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它是用胶泥刻字,而且薄如钱唇。
B.它的字模是活动的,可以反复利用。
C.用两块铁板交互使用,这样可以连续排版。
D.采用了按音韵贮存字模的科学检字法。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5分)白莲陆龟蒙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小题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2分)【小题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3分)2.阅读高适的《别董大1.题目:我心中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