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答案
2017至2018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

2017至2018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攻讦(jié)谄媚(chǎn)包扎(zhā)通衢大道(qú)....B.干瘪(biě)肇事(zhào)悄然(qiǎo)命运多舛(chuǎn)....C.赊账(shē)泥坯(pēi)巷道(hàng)残羹冷炙(zhì)....D.蹩(bié)进鬈曲(quán)纤细(qiān)一蹴而就(cù)....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予分当引决分:按本分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看待奴婢那..样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的幽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B.间至XXX间:一会儿永葆无疆之休休:美好..XXX给XXX:能少XXX之闻少:小看..C.越国以XXX:边邑九山刊旅刊:砍削..乃并复丰,比XXX:和……一样上服度则六亲固度:礼法..D.将顺其美将:扶持蚤自来谢XXX:谢罪..XXX从百余骑从:使……追随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伸开翅膀..一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苏醒头脑。
官员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赢民心、顺民意。
B.雅安震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重建。
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面对漫长的家园重建,灾区的“震后考题”其实才刚刚开始。
C.近日,XXX揭示了钓鱼岛列屿是在《马关条约》中随着台湾岛等被日本盗取,在二战后又与这些岛屿一起回来中国。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四)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不拘于.时非抗于.九国之师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罄绿茵场喁喁私语远大报负B.脉搏渡假村名副其实掎角之势C.松弛一溜烟明辩是非相形见绌D.平添老两口墨守成规胼手胝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一年前在北京一家意大利餐馆偶尔与米卢结识的意大利人胡里奥,不曾想后来成为了米卢最最贴心的左膀右臂。
B.各高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十分重视,通过减免部分学费,给予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安排勤工助学岗,联系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解决困难。
C.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一律不能报销,由于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是我个人的。
D.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来自人才、信息等方面。
由于能源通常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才势必成为21世纪各国展开激烈较量或争夺的焦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⑤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A. ①③④②⑤B. ①③②⑤④C. ④②⑤①③D. ④⑤②①③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结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阅读多于写作,心情渐趋宁静的同时,对许多事也日渐淡泊,这或许是每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
人们经常反思并不断在作品中追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与你对话?我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苏子曾说:“此心安处即故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答案

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分)B(A项“刀枪剑戟jǐ”;C项“矫jiǎo饰”,“蓊蓊wěng郁郁”;D项“炽chì烈”,“地濒bīn大海”)2.(3分)B(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具慧眼:具有独到的眼光,高明的见解。
闭塞:堵塞不通;阻塞:有障碍而不能通过,不能畅通。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3.(3分)A(B项歧义;C项“作家”放在“只有”前面;D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
)4.(3分)C(C项为比喻,A、B、D均为比拟。
)5.(3分)D(A项“拙见”是谦词,不能用于对方;B项“惠存”是敬词,指请对方保存自己的东西;C项“忝列”是谦词,指自己有愧于排列在其中。
)6.(3分)C(《临江仙》的作者是明朝的杨慎。
)二、文言文阅读(33分)7.(3分)B(患:担忧,忧虑。
动词。
)8.(3分)D(A.或:有人;B.以:用;C.既:已经。
)9.(3分)B(A.“厌”同“餍”;C.“受”同“授”;D.“趣”同“趋”。
)10.(3分)D(A、B、C项均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指示代词,这样。
)11.(10分)(1)(3分)(没有贿赂的国家)因为失去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全自己。
评分建议:3分。
“盖”、“完”、句意通顺各1分。
(2)(3分)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退秦军。
评分建议:3分。
“再”、“却”、“之”各1分,表达不通畅适当扣分。
(3)(4分)那么(六国)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和秦国比较,或许不能容易判断。
评分建议:4分。
“数、理”、“当”、“量”各1分,表达通畅1分。
如不体现“互文”而直译为两个句子者,不扣分。
12.(4分)①攻取;②胁迫;③结交(连横)(与赢而不助五国也);④反间(离间)(洎牧以谗诛)。
评分建议:每点1分;②答为“威逼”“逼迫”亦可。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亚洲大多数国家,有相当多的人对牛奶不适应,喝牛奶后常常发生肚子胀气、腹泻,甚至腹痛等现象,是因为对牛奶中乳糖不耐受的缘故,这也影响了人群饮奶率和饮奶量。
乳糖不耐受,通常指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导致奶中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在我国儿童和成年人中,由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所导致的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高。
尽管不食用乳制品就不会发生乳糖不耐受,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营养价值高同时又经济实惠可代替乳类制品的食品,如果膳食中没有乳制品则机体很难获得充足钙质,完全不食用奶制品对人体健康不利。
可选择特殊加工的乳类制品,如低乳糖乳制品、添加了乳糖酶的乳制品,也可在服用乳制品的同时口服乳糖酶制剂来增加钙摄入量。
少量多次饮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即使对于乳糖酶缺乏个体,也不是完全不能喝牛奶,通常可采用每次喝少量牛奶(120—240ml)的方法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还可通过限制一天中摄入乳糖的总量解决这一矛盾,建议一次食用量以不超过250ml为宜。
如果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量,也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避免清晨空腹饮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1.D ( A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体现自己的领袖价值和引导作用”是对大神级作家的要求;B项文章第二段是说“你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 C项,很多写手确有“读者是上帝”的意识,并非所有写手都遵守这一准则。
)2. D (D项说“网络文学已成为‘主流文学’”属于无中生有,文中第五段只是说“网络文学已摆脱‘非主流化’标签”。
)3. D(D项,原文第五段,原文是“网络文学还与传统出版‘联姻’,不断开发延伸产品,更好地展现其文学价值。
”可见,该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 C 项,“作者对他是持批判、嘲讽态度的”错误(3分)5.(1)以女孩的“快乐”为线索可以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紧凑。
(2)使女孩这一人物的形象更突出,写出了她由一个贫穷却快乐的人变成了一个嫌弃贫穷而不快乐的人。
(3)女孩的快乐与后来的不快乐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揭示小说主题:快乐是心灵的纯真。
(5分)6.(1)快乐源于心灵的纯真,而非金钱的追求。
我们应该坚守本真,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不嫌贫爱富,保持简单而纯真的快乐。
(2)帮助别人要讲究方法,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在别人身上,否则会好心办坏事。
(悟出道理3分,联系现实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7. B (B项,材料二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
) (3分)8. C D(C项,“无法实现”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
D项,曲解文意,前提是“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
)(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9.(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组建物理学科实验室,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
(3)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校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 A(A项,“也”后面断开;“轼”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3分)11. B(B项“除”在古代也是表示授官。
)(3分)12. D (D项,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并没有罢免他。
)(3分)13.(1)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
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即推辞了,被任为著作郎、崇文院校书。
(状语后置,对:应对,对话;骤:快速,急速;当:掌管,主持)(5分)(2)皇上多次死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隔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
(数:多次;迫:靠近,逼近;悉:全,都。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14.BD(B“秦汉王朝”应是“大唐王朝”; D“心怀故国”“没有心情回答路人的问询”错,诗人说羁旅过客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诗人是感慨朝代兴亡,世事沧桑,感古伤今。
)(5分,答出一项2分,答出两项5分)15、诗人巧妙地将“愁”赋予眼前之景,捕捉到每一个凝聚着愁情的意象。
首联因眼前的蒹葭杨柳似水中的小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颔联中“溪云”、“沉日”、“山雨”、“风”既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暗含着诗人对国事的担忧;颈联通过描写“鸟下绿芜”、“蝉鸣黄叶”的秦苑之夕与汉宫之秋的衰亡景象来传达出作者对国家衰败的感慨;尾联这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感古伤今的悲凉,写出了愁情的悠悠不尽。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16.(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此时无声胜有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B(①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叫喊声”矛盾。
②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
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不能用来形容一个时代,形容对象不当;③“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符合语境。
④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很有气势。
符合句子语境,使用正确。
⑤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境使用正确。
⑥“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句中说的是“生产物资”,对象不当。
)18. B(A项,搭配不当,“心情”和“提升”搭配不当。
C项,偷换主语,将“自”放在句首。
D项,语序不当,将“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与“中国”调换位置。
故选B。
)19. C(A项,“才疏学浅”,自谦之词,不能用于他人。
B项,敝处:谦辞,称自己的房屋、处所D 项,“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
使用对象错误。
)20.(1)绝非单一原因使然(或:有多种原因) (2)一是态度问题(3)遏制语言差错泛滥(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21.①“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改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②“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改为“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③“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改为“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6分,每点2分)【解析】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自信”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不合逻辑,可将“唯一”改为“第一”;“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有了它,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不合逻辑,可将“就”改为“才”;“自卑者……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合逻辑,可改为“自卑者……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
四、写作(60分)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有关人生智慧的材料作文题。
面对急流,“鱼口都面对流向”,“不肯随波逐流而下”,从而“做一条堂堂正正的鱼”。
这给人类的启示就是要勇于面对人生中的急流。
这急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果我们能够直面激流,就能像“做一条堂堂正正的鱼”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并且能够摄取上天为我们预备的养分,获得生存的机会,活出意义。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辩证思考挑战与机遇的关系。
在人生的潮流中,只有那些勇于弄潮的好儿男才能成为时代的英雄。
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2.在逆境中昂扬。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逆流来临时,不要犹豫,更不要退缩,而是迅速地面对它,找准人生的方向;坚决地迎接它,在挑战中增强自己的实力;勇敢地冲破它,书写青春的华章。
3.人性的尊严。
面对急流,鱼有两种选择:迎难而上与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的结果是“昏沉沉地被冲到浅滩上,因此丧命”。
面对流向,迎难而上虽然艰难,但是,唯有如此,才是正道。
另外,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情况:1.就材料说材料,只谈论鱼或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而没有把它上升到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性高度。
材料中说“不必羡鱼,这是上天给一切生命的智慧”,并且强调人生活在潮流中。
这是在指引考生要思考人生,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确认识。
2.受文中“随波逐流”一词的影响而去讨论坚持原则、不改初衷等,偏离了题意的重点。
材料限定了背景——“水流较急的地方”,鱼要么面对流向,要么随波逐流。
该题意在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勇敢面对挑战,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人。
参考译文: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
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
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
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即推辞了,被任为著作郎、崇文院校书。
有一天神宗遇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他座。
迁任直集贤院,出任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
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向他,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
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
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语有什么不当而治他的罪的。
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而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抱怨。
今天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人哪。
”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
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了,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
”李定、张璪都要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以翰林学士身份知开封府,在职位上,他雷厉风行,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从不拖拉。
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立案后没有处理的案子很多,牵涉到几万人。
王安礼接手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邑的囚室都空了。
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
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春秋时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
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远方异城震动,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
“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一级。
”皇上多次死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隔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计有数十万座,群情汹汹,对此很不满。
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
”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王安礼被贬出,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江宁府,张汝贤也被罢免。
元祐年间,加王安礼资政殿学士衔,历知扬、青、蔡三州。
又被御史弹劾,失掉学士衔,移任知舒州。
绍圣初年,恢复原职,知水兴军。
绍圣二年(1095),知太原府。
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
去世时,六十二岁,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