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冀教版语文五上二泉映月word教学设计【可编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冀教版

《《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方法与过程: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
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
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
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二泉映月.doc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泉映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预习要求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
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萦绕倔强饱经风霜升腾跌宕坎坷积淀委婉连绵五、教学准备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饱经风霜卖艺度日度日如年静影沉璧坎坷第一课时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1、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指名读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3、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
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水平,你们想听吗?(板书:听) 4、师:我们来一起聆听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你准备用什么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
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
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
(出示词语灯片,)认识吗,谁来读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每列词分别写了什么?怎样读? 4、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提出来。
(对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让学生自己答,最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2、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
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出示第二节投影) 3、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二泉映月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能够诵读全文,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识到二泉映月的音乐是融合了中国和西方音乐的优秀作品,能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中一篇阅读文《二泉映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意义;•比较《二泉映月》和其他音乐,认识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特点;•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提高课堂参与度;•群体听力练习;•阅读课文,讲述故事,诵读和理解全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文化素养;•课后扩展阅读。
5.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谈及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一些中西方音乐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5.2 阅读文章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二泉映月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述。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始阅读全文,并逐段深入理解课文,包括生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鼓励学生诵读全文,并适时进行音体合一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5.3 比较与欣赏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将《二泉映月》与其他音乐进行比较,着重探讨与欣赏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和音乐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乐曲,向学生展示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5.4 总结集体回顾所学内容,讲解语文、音乐和文化的互动关系,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角度。
5.5 课后扩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音乐文化,推荐一些更为深入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索更多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如可推荐一些有关于二泉映月的文章,或者是一些与音乐文化相关的书籍或视频。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以珍惜生命为单元主题的课文,在本册中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抒发了自已饱经辛酸的一生,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对坎坷命运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乐曲旋律优美婉转,主题的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
(三)、学生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阿炳生活的年代离现在的学生较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本班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生动活泼,善于合作探究。
他们喜欢朗读,大部分学生经过指导能把课文表达的情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多数学生对音乐十分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有些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但面对《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方法与过程: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9个生字。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运用“饱经沧桑、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传递出的情感。
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阅读《月光曲》,感受它的创作过程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课件。
预习要求: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了解阿炳生世及惠山二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课时任务:检查预习情况,正确流利的地朗读课文,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听二胡曲吗?为什么?今天老师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2.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设计意图: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教案冀教版(最新整理)

二泉映月教学目标: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辨导入:1。
听主题片段:(1)教师:请大家分辨这段音乐主题片断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音乐片段中得主奏乐器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二泉映月》主题播放(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2. 引出课题:二泉映月(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二、新课:A 学生交流:1。
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2. 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3. 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B 教师展示交流: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2.照片(无锡故居、二泉映月、锡惠公园)(说明:此环节体现了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在师生间的纽带作用,拉近了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在此环节对学生的介绍与展示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不同视角,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准备过程,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可以共同探究的话题。
)C 主题欣赏:1。
唱谱例(1)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2)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3)三个乐句间的关系?提示:后一句的起音与前一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学生谈认识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2. 唱谱例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3。
听全曲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闭上双眼或关闭灯光,情景设置)[听赏全曲]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说明: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二泉映月 ▎冀教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金辉教材分析《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
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感受优美而又激昂的旋律美的同时,心中又能被阿炳坚强正直的人格力量所震憾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朗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题是《二泉映月》这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老师非常喜欢,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反复听了好多遍,猜猜老师听了多少遍?(生猜)我听了不下50遍,每听一遍都被它深深地打动。
你们想听吗?(用心倾听)2、共同听曲,(板书“听”)3、刚才大家在用你的耳朵,用你的心在倾听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听出了什么?小结:这就是名曲!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悲伤,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一)初读为什么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会出自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命运坎坷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带着问题读课文(生自读,师巡视指导)(二)精读1、有一年中秋之夜,阿炳和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我们来看看这师徒俩之间的一段对话。
(分角色朗读)阿炳这次来泉边听到了什么?(体会“奇妙”)大声读,“奇妙”什么意思?奇特,美妙。
2、你们想想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奇特而美妙的呢?我想阿炳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师傅的话勾起了阿炳多少期待,多少向往啊!他盼着自己快快长大。
十多年过去了,他终于长大了,他又来到了二泉边,又是一个中秋夜,这回他听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找看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月光似水,月光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平静柔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科:语文
2、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
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体会阿炳的
艰辛生活和二泉映月本身的创作背景。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三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背诵课文第4、5段。
教育方面: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背诵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同学们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感受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体会名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学习阿炳敢于抗争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准备是让学生提前听一下二泉映月,感受一下世界名曲的音乐魅力。
三、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读书,语文课应该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理解课文的意思,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深深情感。
《二泉映月》这一课,我尝试着运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
首先带领学生直奔教学重点——描写曲子旋律的第五自然段。
提出自学要求:尝试以语文的方式来“听”这段音乐,一边读第五自然段,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写上自己的感受,并画出哪些词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通过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曲子的委婉连绵到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体会曲子的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通过欣赏语言和想象感受音乐的内涵,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韵律美。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趣探究。
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生齐读课题《二泉映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
⒉出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考考你:从题目中看,你觉得阿炳长大后听懂
泉声了吗?何以见得?(因为《二泉映月》不仅是课题,还是阿炳创作的一首二胡曲的名称他是听懂了泉声以后才创作出这首曲子的。
)
⒊是啊,《二泉映月》不仅是课题,也是一曲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的二胡曲的名称,让我们恭恭敬敬地读一读它。
(生齐读。
)
⒋读得很专注,充满了敬佩之情,想听听这首二胡名曲吗?如果现在上的是音乐课,老师可以马上满足你们的愿望,可是,我们现在上的是语文课,我们应该尝试用语文的方式透过语言文字去听懂这首曲子。
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吗?
二、直奔重点,理解旋律。
⒈打开课本,迅速浏览二、三两段,说说从课文第几自然段你能“听”到这首曲子?(第5自然段。
)
⒉下面同学们就用语文的方式来“听”这段音乐,谁来读要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第5 自然段,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可以适当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
⒊交流,读懂旋律。
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
(1)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a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曲子缓慢优美。
哪些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委婉连绵、蜿蜒而来、缓缓流淌)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 b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是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