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单位制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如直尺、三角尺等)。
-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 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时间测量。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 测量工具: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
-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v表示。
- 公式:v = (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科学学科,对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是高一物理的基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学科的性质、物理量和测量、国际单位制、机械量和非机械量等。
1. 物理学科的性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学科。
它具有客观性、实验性和理论性的独特性质。
物理学是一门既适应人类实践需要,又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
2. 物理量和测量物理量是物理学所研究的量,它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种。
基本物理量是不可再分解的物理量,导出物理量是由基本物理量通过物理关系得到的物理量。
测量是用已知量来确定未知量的过程,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
3.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世界范围内采用的统一的计量单位系统。
其中,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等七个单位,由此导出了其他各类物理量的单位。
4. 机械量和非机械量机械量是指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状态的物理量,主要包括长度、质量、时间和力等。
非机械量则是指除机械量以外的其他物理量,例如温度、电荷和功等。
除了以上主要知识点外,第一章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定律。
例如,量纲和量纲公式是描述物理量表达式中各物理量所处位置和次数关系的工具,它们是进行物理量运算和推导的基础。
动态学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其中最为著名且常用的是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规律,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物体间引力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
本章的学习对于后续的物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奠定了物理学知识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掌握其中的每个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究,巩固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高一物理第一章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 基本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2. 常用单位。
- 千米(km):1km = 1000m,常用于表示较长的距离,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 分米(dm):1dm=0.1m,例如,我们的课本宽度可能是十几厘米,也就是一点几分米。
- 厘米(cm):1cm = 0.01m,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描述较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像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8cm。
- 毫米(mm):1mm = 0.001m,如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 微米(μm):1μm=10⁻⁶m,在微观领域,例如细胞的大小可能用微米来度量。
- 纳米(nm):1nm = 10⁻⁹m,纳米技术中的尺度通常用纳米来表示,像一些纳米材料的粒径等。
(二)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工具。
- 刻度尺。
- 这是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它的量程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所表示的长度。
例如,一把刻度尺的量程是0 - 20cm,分度值是1mm。
- 卷尺。
- 量程较大,一般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测量房间的周长等,它的分度值相对较大,可能是1cm。
-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 这两种测量工具比刻度尺更精密。
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到0.1mm、0.05mm或0.02mm;螺旋测微器可以精确到0.01mm,常用于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物体,如金属丝的直径等。
2.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如果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大约是5cm,那么选择量程为0 - 10cm,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比较合适。
- 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
例如,测量铅笔长度时,要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铅笔的一端对齐,并且刻度尺要沿着铅笔的长度方向放置。
- 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七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界广泛认为物理研究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最本质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理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并应用在各个领域,物理知识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七年级的物理学习中,第一章知识点是学习物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第一节:物理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性质的概念,如长度、时间、质量、速度、温度、力等。
对于不同的物理量,我们需要有相应的物理单位来描述它们的数值,常用的国际单位系统包括国际单位制和厘米-克-秒单位制。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以及它们的符号、大小、换算关系等。
第二节:物理量的表示方法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描述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符号来表示。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种表示方法:1.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长度用L表示,时间用T表示;2. 用大写字母和下标表示,如速度用v、质量用m、力用F等;3. 用字母和符号组合表示,如电流用I表示,电压用U表示,电阻用R表示等。
第三节:物理量的测量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对物理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如何进行物理量的测量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物理量的测量需要进行量纲分析、测量方法确定和误差分析等步骤,要求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精密。
我们需要掌握常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第四节:物理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实验是验证理论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问题提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物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器具和测量器的特点。
第五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能量、功、机械功、功率等,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和主要应用。
总结: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

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
摘要:
一、国际单位制的概述
二、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符号
四、国际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一、国际单位制的概述
国际单位制(SI,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是一种现代的国际标准度量衡制度,它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一种度量衡制度。
国际单位制于1960年通过,它取代了之前的国际通用公制(CGPM,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
国际单位制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贸易和日常生活中。
二、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包括7个基本单位,分别是:
1.米(m,长度单位)
2.千克(kg,质量单位)
3.秒(s,时间单位)
4.安培(A,电流单位)
5.开尔文(K,温度单位)
6.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
7.坎德拉(cd,光强度单位)
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符号
1.米(m)
2.千克(kg)
3.秒(s)
4.安培(A)
5.开尔文(K)
6.摩尔(mol)
7.坎德拉(cd)
四、国际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国际单位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物质性质时需要使用质量、长度、时间等单位;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物、机械设备时也需要使用这些单位;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衣物等商品时,也会看到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如克、公斤等。
国际单位制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
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及稀溶液

单位
符号
长度 (l) 质量 (m) 时间 (t) 开尔文温度 (T) 物质的量 (n) 电流 (I) 光强度 (Iv)米m千克kg秒
s
开尔文
K
摩尔
mol
安培
A
坎德拉
cd
在化学中,前面六种单位是常用单位。
开尔文温度、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相互转换
• 摄氏温度 → 开尔文温度:
T (K ) t (o C) 273.15
2. 质量摩尔浓度
bB
=
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 溶剂的质量(kg)
单位: mol/kg
3. 摩尔分数
xB
nB n总
物质B的摩尔分数xB:混合物中物质B的 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xi x j xk .... 1 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摩尔分
数之和等于 1。
4. 质量百分比浓度:即100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用符号(wB/w)%表示。
中文称号 吉 兆 千 毫 微 钠 皮
国际称号 G M k m n p
此外还必须认识一些常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一、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R ---- 摩尔气体常数
在标准状况下(p = 101.325kPa, T = 273.15K)
解: 292K 时,p (H2O) = 2.20 kPa Mr (NH4NO2) = 64.04
n(N2)
pV RT
=
(97.8 2.20)kPa 4.16L 8.314J K-1 mol-1 292K
0.164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通过对物质和能量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方式。
九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一分析和讨论。
一、基本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物理是以测量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学中使用的基本物理量和其对应的国际单位。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量等,而国际单位制则规定了这些物理量的具体计量单位。
例如,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等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和测量物理现象。
二、物理量的转化和换算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物理量的转化和换算。
例如,对于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可以通过速度=位移÷时间来计算其数值。
同时,我们也经常需要将物理量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换算,比如将厘米转化为米,将毫克转化为千克等等。
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转化公式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研究对象。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位移是指物体由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多少,而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的大小。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规律。
四、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抛体运动。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如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竖直方向受重力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和预测物体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和落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力定义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比如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总结第一章是八年级上物理的开篇章节,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测量等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了物理学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物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还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这些概念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物理现象的关键。
在物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测。
科学方法是一种有系统的、有规律的研究方法,它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步骤。
通过科学方法,我们可以获取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应用,也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测量是物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对各种物理量进行测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本章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它规定了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在物理学研究和应用中,使用国际单位制可以使数据的交流和比较更加方便和准确。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测量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了解到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和国际单位制。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物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单位制:m,kg,s,A,mol,K,cd
1.米:最早定义的为自地球北极到赤道之通过巴黎的子午线,期间距离的千万
分之一称为米.法国人波达(Borda)依此标准使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米原器,以0℃时,米原器上两端刻痕间的距离为一标准米。
1960年国际度量衡大会改用氪(86Kr)所发射橘黄色光波长的1650763.73倍定为标准米。
最新一米定义于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制定,定义为光在真空中行进299 792 458分之1秒的距离为一标准米.
2.千克: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个带有词头的基本
单位;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仍然使用特定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
法国政府组织科学家开始了精确测定一立方分米(一升[注 1])水的质量的工作。
[2]虽然,先前法律中对千克定义选取的特定体积水的温度点为0 °C,这一温度点非常稳定,但是经过数年的研究,在1799年,法国化学家勒费贝-纪诺(Louis Lefèvre-Gineau)和意大利博物学家法布罗尼(Giovanni Fabbroni)决定修改定义,取水处于最稳定的密度点时的体积(即水在密度最大时的体积),而当时测定水的密度在4 °C时达到最大。
[注 2][3]最终,他们的结论是一立方分米密度最大时的水的质量为4年前制造的千克基准器质量的99.9265%。
[注3][4]同年,人们以尽可能的接近(在当时的科技条件的许可的情况下)4 °C 时一立方分米水的质量为目标,制作了一件纯铂的千克原器。
该原器于六月被送交法国档案局,并于1799年12月被正式确认为“档案局千克”(Kilogramme des Archives),千克被定义为等于它的质量。
该基准器使用了九十年。
3.秒:精度是最高的,可以达到14
10 。
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度量
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1]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
[1]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
4.安培:1安培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米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
5.开尔文: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热力学温标作为最基本的温标;1960
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热力学温标以开尔文为单位,规定水的三相点(纯水在固态,液态,气态同时存在的点)为273.16K;由于水的三相点在摄氏温标上为0.01℃,所以0℃=273.15K。
6.摩尔(英语:mole)是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符号为mol。
1摩尔是所含基
本微粒个数与12克的碳-12()中所含原子个数相等的一系统物质的量。
使用
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基本微粒,也可以是基本微粒的特定组合体。
1摩尔物质中所含基本微粒的个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数值约是6.0221367×1023,常取6.02×1023。
7.坎德拉:1979年10月第十六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坎德拉定义为:频率为
540.0154×1012Hz的单色辐射光源(黄绿色可见光),在某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在该方向的辐射度为(1/683)W/sr。
1坎德拉的点状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为4π流明。
一支普通蜡烛的发光强度约为1cd。
中国大陆的早些时候,把每1瓦的白炽灯的发光强度称之为一支烛光,如25瓦的就称之为25支烛光。
其原因是一只220V/100W的白炽灯发出的光通量约等于400π流明。
换算下来每1W的发光强度差不多就是1cd。
与通常测量辐射强度或测量能量强度的单位相比较,发光强度的定义考虑了人的视觉因素和光学特点,是在人的视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