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7、蚂蚁的救助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课文《蚂蚁的救助》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教育意义;2.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生词,如“跌倒”、“群体”、“自私”等;3.认识“勇敢、仁爱、助人为乐”等美德;3.培养学生对待生命、关怀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1.小黑板、彩色粉笔、毛巾、水杯等教具;2.PPT或者其他电子教具;3.课件、教材和练习本等学习资料;4.学生幼小的心,耐心和耐性。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PPT或者小黑板预先准备好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几只蚂蚁正在为一只摔倒的同伴施以援手。
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并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情景,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2.回归到教材《蚂蚁的救助》,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此篇文章。
听完学生的阅读,咱们可以讨论一下文章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生的展示,使学生领会到生命和关爱的意义。
学习1.通过对课文文章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表达。
一些重要的单词和短语,如“群体”、“跌倒”、“自私”等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2.对于设置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小蚂蚁跌倒了,其他小蚂蚁会怎么做呢?”、“在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别人?我们又能怎样去帮助别人呢?”等问题。
通过提问,让学生对主题和教育意义有深刻的认知,理解“勇敢、仁爱、助人为乐”等美德。
练习1.发布练习题进行巩固:对于之前学过的一些词汇,让学生从书中或其他材料中找到相关的介绍,即“寻宝”。
例如:“跌倒”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2.发布思考题并进行讨论或总结:学生讨论对待生命和关怀他人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去做等。
作业布置1.完成固定练习本上的作业;2.教师可以发放其他相关的阅读、写作等课外作业,让学生对于本次教学所掌握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教学反思该节课教学针对三年级学生,难度适中。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主题并掌握生词。
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意义,并促使他们内心发生改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蚂蚁的救助_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蚂蚁的救助_语文S版【教学目标】1.会认“榴、挣、恢、埋、迅、速、责”7个生字,会写“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课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团结互助,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3. 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2.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法讨论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 “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肯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板书:蚂蚁)2.蚂蚁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不喜欢它们,因为蚂蚁喜欢偷吃。
这个坏习惯我们不能学习。
可是,蚂蚁也有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哦!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蚂蚁的另一面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石榴liú挣zhēng扎亲吻wěn 挑tiǎo开触抚fǔ 湿漉漉lù责zé任迅速xùn sù(2)我会写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4.词语解析:(1)生命力:指事物具有的生存、发展的能力。
(2)生灵:指有生命的东西。
(3)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4)小心翼翼: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5)触抚:触动、抚摩。
(6)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6. 教师范读,学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开展朗读“夺旗”活动。
S版三年级下册蚂蚁的救助_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
7 蚂蚁的救助
榴挣恢埋迅速责
7 蚂蚁的救助
在浇石榴时,发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挣扎着。
几只蚂蚁在湿漉漉的泥土上又恢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黄蚂蚁被湿泥埋住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可又爬不出来。
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
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出了身子。
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地逃离了。
1234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
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遇难的同伴。
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
我想看个究竟,就没有打扰它。
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遇难的同伴。
这次我必须要帮助它们了,因为这场“水灾”是我造成的,我在这些小生灵面前是负有责任的,甚至可以说是罪过。
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蚂蚁的救助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蚂蚁的救助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蚂蚁的救助》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得很有条理,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最后有感而发,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蚂蚁的救助》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蚂蚁的救助》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
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一、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
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蚂蚁的救助》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7 蚂蚁的救助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蚂蚁的救助》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这个人类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是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设计体现以下特点:1. 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作好心理铺垫。
2. 激发内需,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源自文本又发自内心,超越文本。
3. 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4. 在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中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榴、挣、恢、埋、迅、速、责、德;会写的字15个: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会掌握的词语12 个: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
3. 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激趣揭题(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见过它?2.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
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理解:“救助”什么意思?“蚂蚁的救助”呢?二、初读课文(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分组讨论交流。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7蚂蚁的救助

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 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所以我 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
蚂 蚁
蚂 蚁
7、蚂蚁的救助
想一想
• 1、题目中的“救助”是什么意 思? 救助:救援、帮助 •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mǎ
yǐ
jiāo zhēng
huī
mái
蚂 蚁 浇 挣 恢 埋
méi yì fān xùn sù yǎo
枚 翼 番 迅 速 咬
zé rèn kūn
责 任 昆
会认字:
榴 迅
挣 速
恢 责
埋
浇水 挣扎 迅速 责任 落难 昆虫 小心翼翼
恢复 生灵 生命力
浇水 迅速 小心翼翼
挣扎 蚂蚁
昆虫 恢复 责任
默读课文
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 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 助的故事。
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原 因。
虽不会游泳
但生命力极强
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 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下去,蚂蚁 就可以着陆了。
语文S版三下《蚂蚁的救助》word教案

7 蚂蚁的救助教材:S版三年级下册课文:7蚂蚁的救助学校:山西大同城区第十小学校三年级教研组长:组员:设计意图:《蚂蚁的救助》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这个人类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是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设计体现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作好心理铺垫。
2.激发内需,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源自文本又发自内心,超越文本。
3.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4.在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中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榴、挣、恢、埋、迅、速、责、德;会写的字15个: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会掌握的词语12个: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两个PPT演示文稿(文字、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见过它?2.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
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当别人处在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处在危难当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奋力相救。
三年级下语文S《7.蚂蚁的救助》

学习第4自然段
1、蚂蚁救助同伴的最后结果怎样?
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在同伴 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里挣出了身子。 “奋力”说明了在救助的过程中并非轻而易 举,而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挣出”说明了被救的蚂蚁在同伴救它的同时 自己也在努力地逃离险境。
2、用△划出描写前面两只蚂蚁被救出后 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试探、逃离 小心、谨慎
(蚂蟥)(白蚁)(浇花)Hale Waihona Puke 挣气)(恢宏)(埋没)(不胜枚举)
yì
翼
fān
番
xùn
迅
sù
速
yǎo
咬
zé
责
rèn
任
(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迅速)(衔咬)(责任)(责任)
(羽翼)(三番五次)(迅猛)(速度)(咬住)(自责)(任务) kūn 昆 (昆虫)
(昆明)
字词学习 我会写
我会认
• 发生了什么情况? • 但有两只不幸的黄蚂蚁被湿泥埋(mái)住 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可又 爬不出来。 • 我怎么想的? • 我想,我应该救助一下这两个落难者了。 • 我准备怎么做? • 我必须找一样细小的工具,不然,用手指 或稍微粗点儿的小棍儿,都有可能将救助 变成杀生。
mái
(埋住)
就是生命之间要有关爱,人们应该懂得关爱 他人,当别人有了困难甚至面临绝境的时候去奋 力相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关爱他人、关爱生命,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 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 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 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 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一点就是自己并不具备有关蚂蚁的生物知识。尽管 如此,却从蚂蚁的救助行为中感受到一种高尚的精神。
B、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素质?
就是生命之间要有关爱,人们应该懂得关爱他人, 学会当别人有了困难甚至面临绝境的时候去奋力 相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拓展延实践
你想对蚂蚁说什么呢?写一写,赞美它的 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C、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 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说说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很细心,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当给蚂蚁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D、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原文句子)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E、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 碰”等词语,并想象蚂蚁它们当时想什 么呢?说什么呢?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讨论交流
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1、找出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事 情发生的缘由)
2、作者是怎样做的? 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 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 着陆了。
学习第二部分(2、3、4段)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蚂蚁 浇水 挣扎 恢复 埋住 一 枚 小心翼翼 一番 迅速 衔咬 责 任 昆虫
• 文章可以分为几大段? • 一(1)写事情的起因; • 二(2—4)写“我”看见的蚂蚁在遇到危 险时互相救助。 • 三(5)写“我”的感受。
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总结深化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 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 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 了启示,那就是——做人就应该具有崇 高的道德品质,要懂得去关爱他人,关 爱生命。
关于蚂蚁的小知识
•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 • 蚂蚁为什么会有比自身大很多倍的力气?原来, 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原动 机 • 蚂蚁哲学 美国学者吉姆· 罗恩曾说过的蚂蚁哲学。 第一部:永不放弃, 第二部: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准备), 第三部:期待满怀 第四部:竭尽全力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蚂 蚁
蚂 蚁
思考: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互相救助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也 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mǎ yǐ jiāo zhēng huī mái méi 蚂 蚁 浇 挣 恢 埋 枚 yì fān xùn sù yǎo zé rèn kūn 翼 番 迅 速 咬 责任 昆
A、因为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景后非常意外。 B、作者对自然界那种生命和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精神 和敬重之情。
(3)怎样理解“意想不到”的意思?换 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 的?在朗读的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 作者的情感。
A、怎样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 “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 B、在课本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 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动词:“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 (发现两只蚂蚁被救出后不是立即仓皇 逃命,而是显得非常冷静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