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乌头及其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我国部分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

第44卷第2期2008年2月林业科学SCIE NTI ASI LVAESI NIC AEV ol 144,N o 12Feb.,2008我国部分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 ITS 序列分析3李潞滨1 胡 陶1 唐 征2 庄彩云1 刘振静1 杨 凯2 彭镇华1(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2.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关键词: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 ITS 分析;瘤菌根菌;胶膜菌属中图分类号:S7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8)02-0160-05收稿日期:2007-04-25。
基金项目:‘948’项目(2004-4-26),‘948’项目(2005-4-37),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3杨凯为通讯作者。
rDNA ITS Analysis of Mycorrhizal Fungi in Cymbidium PlantsLi Lubin 1 Hu T ao 1 T ang Zheng 2 Zhuang Caiyun 1 Liu Zhenjing 1 Y ang K ai 2 Peng Zhenhua 1(1.K ey Laboratory o f Tre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 f SAF Research Institute o f Forestry ,C AF Beijing 100091;2.K ey Laboratory o f Agricultural New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Beijing ,Beij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Beijing 102206)Abstract :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 (rDNA ITS )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 (Cymbidium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belonged to different ecologic types.The Bla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strains belonged to E pulorhiza or Tulasnella ,which was fully consistent w ith identification as E pulorhiza w ith m orphological method.Additionally ,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of Cymbidium mycorrhizal strain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and orchids species were tw o cruci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specificity 2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orchids (Cymbidium )symbiotic mycorrhizae and hosts.K ey w ords : Cymbidium ;mycorrhizal 2fungi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 ;Epulorhiza ;Tulasnella兰科(Orchidaceae )植物俗称兰花,全世界约有700属20000多种及大量变种,依其所属生态类型可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3类,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资源,在花卉和天然药物产业上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罗毅波等,2003)。
贵州桐梓何首乌rDNA ITS序列分析

贵州桐梓何首乌rDNA ITS序列分析许朋;牛宪立;姬可平【摘要】以改进的CTAB法对何首乌总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采用通用引物对不同来源的何首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rDNA完全序列片段长度共约652 bp,其中ITS1的长度为202 bp,5.8S的长度为161 bp,ITS2长度为232 bp,与其近缘种ITS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其rDNA ITS序列在分子水平上为鉴别何首乌提供了参考依据.【期刊名称】《生物信息学》【年(卷),期】2014(012)001【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何首乌;ITS序列;PCR【作者】许朋;牛宪立;姬可平【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6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为蓼科植物,分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区。
中草药何首乌的干燥块根部分,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胆固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抑菌消炎及增强记忆等多种功效[1],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药用何首乌近缘种包括木藤蓼(Fallopia aubertii),齿叶蓼((Fallopia denticulate),毛脉蓼(Fallopia multiflora var.cilliinerve)等,这些近缘种与何首乌不仅在外形上很相似,化学成分也有部分相同,在药材使用上存在互混、互代、以假充真等现象,因而影响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常规方法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所以考虑寻找一种有效的能够区分何首乌及其近缘种的分子手段[2],能够很好的在分子水平上鉴别何首乌。
核糖体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具有可遗传性和可识别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与亲缘关系、系统发育等不同方面的研究。
ITS序列分析。

摘要关于水稻与近缘稻种关系的研究方法,生物学上已有多种学说,由于目前国内外的近缘水稻rDNA的(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以及他们的二级结构并未进行很多研究,所以本研究拟选取ITS序列作为一个分子分析指标,对他们的亲缘关系进行探索。
我们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ITS,并进行PCR产物的克隆测序。
材料选取包括广陆矮四号稻、药用野生稻、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四种。
对以上四种稻的rDNA内IT S(ITS1+ITS2)以及5.8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最后,本文还用软件对栽培稻与这几种野生稻ITS2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野生稻;ITS序列;PCR1 前言稻属(Oryza)是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包括20余个野生种。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比泰国还早千余年。
目前,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不仅如此,我国的稻种类型繁多。
目前中国收集保存的水稻种植中,来自国内的就占87.84%[1],其中地方品种占81.26%[1]。
在如此众多的品种中,如何区分判断不同稻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更有效的方法研究优良遗传性状,这是水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人们对植种亲缘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例如非常成熟的杂交法。
从整体上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个体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研究层次也随之深入。
论述了植物遗传变异的来源,总结并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12]。
进入21世纪现代生物学基因技术飞速发展,从分子水平认识和了解水稻间的亲缘关系成为一种潮流,成为生物学的新的研究领域。
在基因方面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植物的rDNA中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传学信息。
基于ITS序列的植物类中药材鉴定研究及展望_许亮

[ 10] 车建, 唐琳, 刘彦君, 等. ITS 序列 鉴定西红 花与其易 混中药 材 [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 8 ) : 668- 671.
[ 11] 刘春生, 白根本, 阎玉 凝. 基于 核 DNA ITS 序列对细 辛药材 的基源及分子鉴定 [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 5) : 329331.
倡导将条形码编码技术应 用到生 物物种 鉴定中, 他对 动物 界 11门 13320个 物 种的 线 粒 体细 胞 色素 C 氧 化 酶亚 基 ( Cy tocheom e c ox idase Ñ , COÑ )比 较分 析, 提出 可以 采用 单一的基因片段来代表生物种, 作为物种的条 形码 [ 4- 5], 因 此他被称 为 DNA 条形编码之父。但由于 COÑ 基因 在植物 中的进化速率远慢于在动 物中的 进化速 率, 对 于大多 数植 物不适合作为 DNA 条形码鉴定的编码基因。
从事中药生药的教学与科研研究。 通讯作者: 康廷国 ( 1955 - ) , 男, 山东寿光 人, 教授, 博士研 究生 导
群; » 应该包含足够的 系统进 化信息以 定位物 种在系 统中 的位子; ¼应该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以便于通用引物的设 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刊
师, 研究方向: 中药品质评价与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T e:l 0411-87586028, E-m ai:l k angtg@ lnutcm. edu. cn。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 IT S是核糖体 DNA 上的内转录间隔区, 其序列分析已成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科、亚科、族内关系十分
有效的手段, 在 种内, IT S序列对于揭示 异域分布或间断分布居群间的关系具有很 大潜力, 该片段特 别适合于 属、
乌头类有毒中药常用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

乌头类有毒中药常用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一、本文概述《乌头类有毒中药常用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是一篇专注于探讨乌头类有毒中药在配伍使用中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学术论文。
乌头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备受关注。
然而,乌头类药物的毒性问题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乌头类有毒中药与其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本文首先对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后,重点介绍了乌头类中药与其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成果,包括配伍药对的筛选、药效学评价以及作用机制的探讨等方面。
文章还对乌头类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用药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本研究对于提高乌头类有毒中药的临床疗效、降低其毒性反应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乌头类有毒中药与其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有助于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乌头类有毒中药主要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药理作用方面,乌头类有毒中药主要表现出镇痛、抗炎、抗风湿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其中,镇痛作用是其最为突出的药理作用之一,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疼痛传导过程来实现。
乌头类有毒中药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伤。
在抗风湿方面,乌头类有毒中药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炎症反应。
乌头类有毒中药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发挥免疫治疗和预防作用。
rDNA_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_燕勇

[基金项目] 浙江省档案局科研项目(2007-9)[作者简介] 燕勇(1974-),男,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论著>r DNA -I TS 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燕勇,李卫平,高雯洁,沈志英,王恒辉,陈黎霞(浙江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 314050)[摘要] 目的:通过对3株真菌的rDNA -I T S 序列进行分析,以探讨、说明基于核糖体RNA 基因(即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 ternal T ranscribed Spacer ,I T S)的多态性的序列分析(rDNA -I T S 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PCR扩增与测序的方法测得待检真菌菌株的rDNA -ITS 序列,从GENBANK 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 S T 和DNAMAN 工具对r DNA -I TS 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1号真菌菌株与X y l a riales sp 1LM 40(属炭角菌目)同源性高,但尚不能鉴定到具体的属、种;2号真菌菌株可鉴定到种,为草酸青霉Penic illi u m oxa li cu m;3号真菌菌株可鉴定到种内组水平,为近平滑假丝酵母III 组(最新命名为Candida m etaps il o si s)。
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rDNA -ITS 序列分析用于真菌鉴定更客观、省时、简便、快速,但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受基因库的完善程度、高度同源性序列的多少以及具体物种ITS 区的可变程度等影响)并不能鉴定出所有真菌,宜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相结合用于真菌鉴定。
[关键词] 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PCR;测序;真菌;鉴定[中图分类号] R 44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85(2008)10-1958-04Application of r DNA I TS sequence analysis in fungus identificationYan Yong,L iW ei -p ing ,Gao W ei -jie ,Shen Zhi -y in g,W ang H eng-hui ,Chen L i -x iao (Jiax ing Cente r for D i sease Contro l and P reventi on ,Ji ax i ng 314050,Chi na)[Abstract] O bjective :T o introduce and illu m i nate t he applicati on o f r DNA I T S sequence ana l ysis i n f ungus i dentifica ti on on basis o f sequence and l eng t h poly m orph i s m s o f i nterna l transcr i bed spacer(I TS)i n ri bosoma l RNA gene(rDNA )1M ethods :T he three pend i ng fungus stra i ns c rDNA I T S sequences tested by PCR a m plifi cati on and sequenc i ng m e t hods were analyzed and co m-pared w ith si m ilar sequences fro m G E N BANK by N CB I BLAST on li ne too l and DNAMAN so ft w are 1Resu lts :N o 11f ungus stra i n had a h i gh hom ology w it h X y l a riales sp 1L M 40,bu t w as no t yet i den tifiab le on genus or spec ies l eve l o f taxonom ic c l assifi ca -ti on 1N o 12strai n w as i den tified as P en icilliu m oxalicu m,a genus l eve l 1N o 13strai n w as i dentified as Cand i da m etapsil os i s ,ne w desi gnati on of Candida parapsilosis group III ,a g roup l eve l i n spec ies re l a ti ve l y 1Conc l u si on :Compared w ith the traditiona lm or -pho l og ical i den tificati on m ethods ,the r DNA ITS sequence ana lysis i s m ore ob j ective ,ti m e-sav ing ,convenient ,and fast for fun -gus identificati on ,butw it h so m e appli ed li m its currently 1D epended on the perfecti on deg ree o f gene database ,the nu m ber o f h i gh-deg ree homo l ogy sequence ,t he var i ability ex tent of ITS reg i on of biolog ical i nd i v i duals and so on it can be app lied 1T hen ,it does not identif y all f ung ,i and shoul d be co m bi ned w ith the trad iti ona lm orpho l og i ca l identificati on m et hods for f ungus identificati on 1[K ey words] r DNA;Inte rnal transcr i bed spacer(ITS);PCR;Sequenc i ng ;F ungus ;Identifi cation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编码核糖体的基因包括28S r DNA 、5S r DNA 、18S rDNA 和518S r DNA 4种,它们在染色体上头尾相连、串联排列,相互之间由间隔区分隔。
rDNA ITS 序列分析在植物种属鉴定中的应用与研究

rDNA 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种属鉴定中的应用和研究黄凤玲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摘要: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用于植物系统种属鉴定与进化研究有较高的可靠性。
由于高等植物rRNA基因上的18SrDNA、ITS及5SrDNA片段常具有变异位点[1],通过DNA序列测定核基因组的rDNA ITS 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定植物的种属关系,对于植物的鉴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rDNA ITS序列;植物;种属鉴定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生物种类所依赖的资源—“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又直接体现在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21世纪以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的物种通过该技术便得到验证,为不同植物的分类、鉴定等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手段。
其中,核糖体基因(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在植物的种、属鉴定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
1 rRNA基因(rDNA )的基本结构及ITS区高等植物中有4种rRNA,即 5.8SrRNA、18SrRNA、28SrRNA和5SrRNA,前三者的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元,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单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系统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PCR为基础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鉴定方面的应用报道日益增多。
rRNA基因(rDNA )是目前分子系统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分子标记基因之一,它是一种中等重复并有转录活性的家族。
核糖体RNA及其相邻的间隔区合称为rDNA [2]。
rDNA中存在着广泛的保守区域,可以用作引物的结合位点,它们的不同区域可反映物种不同的进化水平。
真核细胞rDNA有几十甚至数千个拷贝,其中2个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ITS-2将18S、5.8S、28S分隔开;不同的选择压力作用于rDNA区域,造成单个重复单位序列不同的保守性。
每一部分都可以用作特殊的生物系统分析。
核rDNA的ITS序列在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核rDNA的ITS序列在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王建波 张文驹 陈家宽摘要被子植物与其它高等真核生物相似, 核rDNA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
由于同步进化的力量,绝大多数物种中这些重复单位间已发生纯合或接近纯合。
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包含被5.8S 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 两个片段, ITS1的长度为187~298 bp, ITS2为187~252 bp,经PCR扩增后可以方便地对这两个片段进行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
ITS序列变异较快,可以提供较丰富的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已证实它是研究许多被子植物类群系统与进化的重要分子标记,不仅可用于解决科、亚科、族、属、组内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问题,而且可用于重建多倍体复合体的网状进化关系,探讨异源多倍体的起源过程,然而,正是由于ITS序列变异较快,它一般不适于科以上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
关键词ITS序列; 系统发育; 进化; 被子植物Application of ITS sequences of nuclear rDNA inphylogenetic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angiosperms1 WANG Jian-Bo2 ZHANG Wen-Ju 2 CHEN Jia-Kuan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2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Abstract Nuclear rRNA genes (rDNA) in angiosperms are arranged in long tandem repeating units, much like those of other higher eukaryotes. Owing to rapid concerted evolution, the repeat units have homogenized or nearly so in most species.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nuclear rDNA is composed of ITS1 and ITS2, which are seperated by 5.8S rDNA. The two spacers, ITS1 (187~298 bp) and ITS2 (187~252 bp), can be readily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using universal primers. The sequences contain many variable sites and potential informative sites among related species, and have been proven to be a useful molecular marker in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many angiosperm taxa. It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lass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inferences at the levels of family, subfamily, tribe, genus and section,but also in reconstruction of reticulate evolu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speciation via hybridization and polyploidization. But this region may not be useful for resolvi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families or taxa of higher hierarchy owing to the rapid variation of the ITS sequences.Key words ITS sequence; Phylogenetics; Evolution; Angiosperm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为解决分类学、系统发育、物种形成与进化等方面的难题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技术途径(汪小全,洪德元,1997; Soltis & Soltis,19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l sso DNA TS s q e e fp a s o o i m a d i i l g s e is a y i fr I e u nc s o l nt fAc n t u L n t sb i p c e s n
Z HANG W u ,HA Ya — ,Z in h a N n l i HU Ja — u ( ea m n o F r s a o g , na ei l oee Wuu2 10 , h a D pr et f oe i Pt l y WannM dc lg , h 40 2 C i ) t nc ho aC l n
中药 乌 头及 其近缘 种 的 r N — S序 列分析 D AI T
张 武, 韩艳丽 , 朱建华
( 皖南 医学院法 医专业 , 安徽 芜湖 2 10 ) 4 0 2
摘 要 : 用 P R扩 增产 物 直 接 测序 的 方法 对 云 南 、 徽 的 乌 头及 其 近缘 种 植 物 的 IS区碱 基 序 列 测 定 。 表 明 核 运 C 安 T
g n rg ns n . S r NA f r1 4 p e e l e e o ti e r m id f c nt m n A h ia d Yu n n . h e d r m e e f me t ,a d 5 8 D o 6 b v ny w r ban d f a o 4 kn so o i A u L i n u n n a T e d n mg a w so tie t g 2 a a ss T e I e u n e r o d moe ua l e ri e t ia in o lns o c nt m. a b an d wi Me a n l i h y . h T s q e c s ac g o lc lrma' rf d ni c t f a t f o i S k o f o p a u Ke wo d :A o i m y r s c n t L;r A T e in ;D lc lra t e t ain u DN I r go s NA moe ua u h n i t S c o
糖体 D A中 IS区的 完整序 列( N T 包括 IS , S 5 8 )4种乌 头属植物的 IS T 1 I 2和 . s , T T 1序列长度 为2 9 p 云南鸟头和安 4b, 徽乌头及黄 山鸟头 IS 列长度为 19 p 赣 皖乌 头 I 2序列长度为 2 7 p T 2序 8b , S T 1 b 。运 用 Mea g2软件进行 系统分析得 到
乌头属植物是 中国最早记载的有毒植物。中国乌 头属植物约有 17种 , 中约 4 种 已作 为药用。乌头 6 其 0 属植物多为野生 , 分布呈地区性 , 同名异物及异名 同物
等方面的研 究也 有很 多报 道 j 。植 物 核糖 体 D A N
中的内转 录问隔 区(ne lrnc bdsae, S 序 i ma t s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rI ) t a r i T
t nc bdsae I )ic dn S , .S I 2w r c c d h D A sq ecs f 4 b S ,19 pad27 pIS r sr e pcr T a i s(S nl igI 1 5 8 , T ees l t .T erN e une o 9 pI 1 8 b n 1b 2 u T S eee 2 T T
第2 7卷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 RN I L GY OU AL OF B O O
V 12 No 1 o. 7 . F b, 0 0 e 2 1
d i 0 3 6 / .sn 10 9 3 . 0 0 0 . 5 o: . 9 9 j i . 0 8— 6 2 2 1. 10 0 1 s
系统 进化 树 。 IS序 列 特征 是 乌 头 鉴 别 的有 效 分 子 标记 。 T
关键词: 乌头; D AIS区; N rN — T D A分子鉴定
中 图分 类 号 :5 3 8 Q 2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2 2 1 ) l 0 5 0 10 —93 (0 0 o 一 00— 3
列 的进 化速度较快 , 其速度恰与 近缘种 的进 化比较 一 致, 不仅广泛用 于近缘属 间、 内、 间的分子系统学 属 种 及鉴 别 , 且 也 被 用 于 种 内各 居 群 问 的 差 异 性 研 而 究 。 。为此 , 本文 拟测定乌头及其近缘种植 物的 r。 D N — 序列 , AI S T 比较乌 头居群 问及种 间 的 r N - S区 D AI T 碱基序列特征 的差异 , 乌头 的鉴别 提供分子指纹图 为 谱。
1 材料 和 方 法
现象较普遍 , 加之缺少植物品种分类学鉴定 , 故容易造
成品种之 间的混用或错 用。较 重要 的如川乌 、 草乌和
附子已被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药典》 收载。川 乌 和附子
的原植物为乌头 , 草乌 的原植物 为北乌头 。乌头属植 物全株有毒 , 以块根为最 。乌头含生物碱及乌头多糖 ,
Ab ta t o d tr n DN T e u n e o o r lnso c n t m nAn u n u n n C meh d w su e .T ei tma sr c :T eemie r A I s q e c s r u a t f o i S f f p A u L i h i d Y n a ,P R to a s d h e l 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