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7树石画法》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7.树石画法 课件 (共28张PPT)

第7课 树石画法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作品欣赏
说说画中有什么内容? 树,石头,山,水,云,房子…
九龙璧, 亦称华安玉
说说我们县有什么石头是中国十大国石之一?
造型奇特 质地坚硬 光泽度高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山缩小可以把它看成石头 石头放大可以把它看成山
观察不同的山石,形态都有什么不同?
画山石一般先
1勾
2皴
勾再皴,擦
而后染
最后点苔
3擦常用来表现峭壁,山崖
批麻皴:用来表现纹理细致的山体
课堂练习
• 临摹两种皴法 • 注意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
作品欣赏
课堂拓展 你知道我们县有哪些风景名胜景点吗?
山水画有哪些皴法?
• 皴法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 线型皴:披麻皴,其他有荷叶皴 • 点型皴:米点皴,其他有豆瓣皴等 • 面型皴:斧劈皴,其他有长斧劈皴等 • 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同。古人
把用笔墨线条来表现山石的不同纹理的画法称为皴法
•
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
• 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有的先勾后
• 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米点皴
雨点皴
画出的墨线如“折带” 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 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 的结构。
折带皴
荷叶皴
斧劈皴
表现质地坚硬 凌角分明的山石头
披麻皴
表现土质山,质地疏松的岩石,
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 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 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也可以通过它表 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是国画区别其他 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7树石画法》19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Hale Waihona Puke 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七年级美术下册《树石画法》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等过程,让学生掌握树石画法的基本技巧。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发现和表现树石之间的美感。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采用分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形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1.如何运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树石的不同质感?
2.在构图时,如何使树石之间形成良好的空间关系?
3.你在观察自然景观时,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交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布置以下任务: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树石画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树石画法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墨色的运用,以及树石结构的表现。
2.难点:如何运用树石画法表现自然景观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树石画法的魅力。
七年级美术下册《树石画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画的树石画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树木、石头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方法。
2.学会运用不同的线条、墨色表现树石的不同质感、空间感和立体感。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4.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宣纸等。
2.墨色:墨色的浓淡、干湿、枯润可以表现出树石的阴阳向背、远近虚实。
初中: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树石画法

示范讲解树的画法
磁性黑板、吸铁石
教师在黑板上用吸铁石固定住宣纸,直接示范作画,提升课堂讲解效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多媒体软件、音响
播放音乐,运用中国古典音乐,创设国画的绘画情境,烘托气氛
作品悬挂展示
磁性黑板、吸铁石
在黑板上悬挂学生画树的作品,以画展的形式更直观地让学生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所选技术
技术使用的目的
创设学习情境,介绍合作学习规则,布置学习任务
电子白板
展示课件,利用课件中媒体素材辅助情境的创设,展示祖国大好山水,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上节课作品的方式复习旧知识
实物投影仪
1、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上节课学生练习作品,活跃课堂气氛。
2、让学生根据展示作品发表自己见解,提升学生专注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国画的绘画特点,感受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
2、复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3、掌握水墨树石的绘画步骤,并能画一幅完整的画。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示范和自己实际练习的过程中,能学会控制水分,并能按照勾、皴、擦、点、染、设色步骤,画出完整的山水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欣赏及表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水墨山石的绘画步骤及皴、擦的方法,感受水的组合创作,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对象及特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与小学生略有区别,抽象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步占据思维主导。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临摹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学时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了解用笔用墨如何表现树的形象和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掌握“蟹爪枝”、“鹿角枝”这些不同树枝的绘画方法,掌握树叶中“点叶画法”和“夹叶画法”的区别,实现“学以致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小组为单位组织绘画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技巧。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树石画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树石画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知识目标•了解树石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发现和表现自然界中的美丽之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美感和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4.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树石画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以下内容:•树石画的历史和基本概念•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树石画的表现技巧和特点5.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起来。
2.向学生展示一些树石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树石画独特的美感。
3.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授课(20分钟)1.讲解树石画的历史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树石画的起源和发展。
2.介绍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树石画的特点和基本技能。
3.分析树石画与其它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树石画的独特性和表现形式。
4.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借鉴树石画的表现技巧和特点,并让学生尝试模仿和创新。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提供树石画、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2.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摆放好画布和工具,然后用铅笔在纸上进行素描实践。
3.通过老师现场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树石画基本的画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存在。
4.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并在实践结束后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意见。
第四步:总结回顾(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赏析各自的作品。
2.中肯地点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指导意见。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要收获,让学生对树石画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树石画法》为教材,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授课、实践操作和总结回顾四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树石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
《树石画法》教案

《树石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树石的基本画法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树的种类、结构及画法。
2. 石的种类、结构及画法。
3. 树石的组合画法及意境营造。
4. 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5. 作品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树石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2. 难点:树石的组合画法和意境的营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树石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树的种类、结构及画法,演示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练习画树。
4. 讲解:教师讲解石的种类、结构及画法,演示绘画技巧。
5.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练习画石。
6. 讲解:教师讲解树石的组合画法及意境营造,演示绘画技巧。
7.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练习树石组合画法。
8. 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9.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10. 作业:学生完成一幅树石画作品,下周上课时展示和点评。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树石画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绘画过程和技巧。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画法,提高绘画能力。
3. 采用欣赏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绘画技巧、创意和意境等方面。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著名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绘画技巧和艺术理念。
7.树石画法-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树石画法-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知识点本次教学将学习树石画法,包括其定义、历史、技法、表达手法等方面内容。
1.2 教学目标•了解树石画法的定义和历史;•掌握树石画法的基本技法;•通过练习,掌握树石画法的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符合树石画法要求的作品。
1.3 教学重点•树石画法的定义和历史;•树石画法的基本技法。
1.4 教学难点•树石画法的表达手法;•如何运用树石画法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教学步骤2.1 概念讲解树石画法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绘画技法,它主要用于描绘山水中的树石,以及山石、花鸟、人物等。
树石画法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艺术地位。
2.2 基本技法讲解2.2.1 用笔法树石画法讲究以干笔勾勒出树石的轮廓、质感和韵味。
可以用画龙点睛法、虬龙双玄法、交头象角法等技法来表现树石的特点。
2.2.2 用色法树石画法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质感,以墨、淡、重、轻相衬托。
可以运用淋漓、挫、湿拓等方法,填补灰墨,渲染纹理,增加画面的层次和丰富性。
2.2.3 用墨法树石画法依赖于墨的韵味和质感表现树石的特点。
可以用入墨、浓笔、皴、点等技法,渲染出树石的轮廓、质感、气韵和动感。
2.3 创作实践在掌握树石画法基本技法后,可以通过练习和创作实践,熟练掌握运用树石画法表现出树石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3.1 个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和结果,对其技法、表现和创作思路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3.2 家庭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从而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将基于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重点讲解树石画法的定义、历史、技法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内容。
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树石画法的基本技法,能够熟练运用树石画法表现出树石的特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树石画法课件1浙美版

? 观察中国画的画法,临摹一幅关于树石的 山水画。
பைடு நூலகம் ?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 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 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他的绘画,以 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 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 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 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 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 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 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 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 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 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 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 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 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 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的画法步骤:
①先画主干。
②添加树节 。
③再画枝。
④用浓淡不同的墨色 画出不同形态的树叶。
画树出枝一忌干、枝均等排列;二忌 数枝平行;三注意枝要抱体,不可散乱。
点叶的画法
夹叶的画法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长 松 一 线 ( 中 国 画 )
年 吴 昌 硕
树石画法
春
夏
秋
冬
各种树各具特色,前人云: 画树如人,枝分四歧。
传统画论中把向上生长的树枝称为鹿角枝, 把向下弯曲的树枝称为蟹爪枝。
你能找出画中的鹿角枝与蟹爪枝吗?
树石图 (中国画)现代 潘韵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頫
近树和远树的画法有何不同?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中国画 局部) 元代 黄公望
黄山松图(中国画) 1960 潘天寿
1913
临摹一棵松, 注意用笔、用墨。
以独松为主体,其要有三:一要姿态生动,二要富于变化,三要整体感强且局部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