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试题七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九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九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2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九第I卷选择题1、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 Ⅱ代个体均为杂合子C. 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2、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

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

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A.X D X D×X D Y B.X D X D×X d YC.X D X d×X d Y D.X d X d×X D Y3、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

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A.1/4 B.3/4 C.1/8 D.3/84、基因型为AaX B 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或X H X h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6、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如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 丙为性别比例,不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 丁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2•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B. 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C. 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D.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3.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B. 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4. 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冠2钩沦无*鼻硒水层及施势种IhA#型之缶転X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 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5. 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捕債湛数最捕欢咅数址捕食者数录捕債者数価6.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19.8 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 24.8 C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33.6 C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7•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天数数量组别开始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异湾藻-孔石莼1012.4 3.2 1.10异湾藻-缘管浒苔1026.025.622.412.4异湾藻-鸭毛藻1026.340.145.359.6对照组1026.751.459.672.4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X轴、猎SStttrA'散扯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该森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 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坐标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特征的最重要因素,要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应采用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 •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 m t(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图甲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 ______________ 结构.(3)基于观赏目的人们把马缨丹引种到某地区,结果马缨丹大量繁殖,对该地的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图丙中曲线_____________ 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______ 的特性.(4)若图丙中曲线n表示当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过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9.研究发现,田鼠的内分泌水平明显受到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表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 (ug?mL1)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 )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hm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 _(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______________ ,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 )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5 )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 .10.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 2.3 5.300.2590.2710.089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____________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 )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____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______________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___________ 有不同的影响.(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_______________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功能提高.11.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 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试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有关问题:(1 )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2)调查牧草A或B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_______________ 值.(3 )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________________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________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g于______________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 •如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 丙为性别比例,不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 丁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正确;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C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故选:C.2•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B. 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C. 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D.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劣质牧舸I 23456789 10【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根据题意中,枯草杆菌和大草履虫、 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大草履虫 的竞争力小于双小核草履虫,因而被淘汰,表现在曲线呈下降趋势.【解答】解:A 、枯早杆菌可被早履虫摄食,为捕食关系,两种早履虫食性相似,属于竞争 关系;故A 正确.B 从食物关系和能量流动的角度看, A 应为枯草杆菌,而 B 应为竞争的胜者双小核草履虫;故B 正确.C 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 均存在种内斗争;故 C 正确.D 由于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营养物质有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营养物 质消耗完,a 、b 两条曲线最终趋向于零;故 D 错误. 故选:D.3•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 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 点为衰退型B. a 点和c 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 值为2b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b 种群增长率先增加,b -c 种群增长率减少为 0,可知大黄鱼种群以 S 型曲线增长,且b 点对应与种群的:. 【解答】 解:A 、c 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所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 错误;B c 点比a 点种群数量大,所以种内斗争程度较高,B 错误;C b 点对应与种群的’,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 K 值为2b , C 正确;D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 =第一次捕获数X 第二次捕获数十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得,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 估计值会偏高,D 正确. 故选:C.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 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冠麺港布「韋丽水层及施势种种髀B量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 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T鳙鱼-T青鱼C.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分析】群落的空间特征: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解答】解: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 错误;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群落结构上有分层现象,没有体现能量流动上的关系,B错误;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它们之间没有共生关系,C错误;D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所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故选:D.5•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捕食者数fit 捕食者魏就【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根据图判断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猎物的判定: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猎物(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猎物的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解答】解: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也增加,这样猎物的种群增长受到抑制,使得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故选:B.6.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X轴、猎務物数M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19.8 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 24.8 C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33.6 C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都呈现S型,其中19.8 C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24.8 C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大的.【解答】解:A、由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B在三条曲线中,19.8 C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在19.8 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C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 C条件下第五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C正确;D 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故选:D.7•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天数开始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数量组别异湾藻-孔石莼1012.4 3.2 1.10异湾藻-缘管浒苔1026.025.622.412.4异湾藻-鸭毛藻1026.340.145.359.6对照组1026.751.459.672.4A. 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则对照组就是没有大型藻干扰,即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异湾藻和孔石莼、缘管浒苔和鸭毛藻都属于竞争关系.【解答】解:A、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对照组就是没有大型藻干扰,即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A正确;B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题中测的就是一定容器中的异湾藻数量,即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B正确;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有其他藻类时异湾藻的数量比单独培养是数量减少,说明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符合竞争关系,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C错误;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分)&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该森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 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坐标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特征的最重要因素,要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应采用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S0_mf.(2)导致图甲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3)基于观赏目的人们把马缨丹引种到某地区,结果马缨丹大量繁殖,对该地的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图丙中曲线I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过度繁殖的特性.(4)若图丙中曲线n表示当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过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增大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 ,降低K值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图乙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图丙表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应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据图乙所示结果可知,在面积为0到S o之间,随着面积增大,物种数目增多,S o之后随面积增大,物种数目不再增多,因此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物种数达到最多而且保持稳定.(2) 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故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高于农田.(3) 马缨丹大量繁殖,对该地的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形成生物入侵,故为J型生长曲线.即图丙中曲线I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过度繁殖的特性.(4) 根据种群的生长曲线的特点,控制鼠害可通过增大环境阻力如减少食物来源,增加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故答案为:(1)样方随机取样,S o(2)光照垂直(3)I 过度繁殖(4)增大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9.研究发现,田鼠的内分泌水平明显受到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样方法森林的垂直结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农田,,降低K值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表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 (ug?mL1)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不是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hm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22 只/hm2(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 b ,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 .(4 )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促进作用.(5 )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或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贝U N: M=n m【解答】解:(1)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2)由于样地1和样地3之间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所以样地1和样地3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3)根据公式N: M=n m可知:样地3高原鼠兔的数量约为N 26=17: 2, N=221只.由于样地3的面积为10hn i,所以密度约为221十10=22只/hm2.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4 )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促进作用.(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或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故答案为:(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2)不是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3)22只/hm2b 增加密度梯度(4)促进(5 )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或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10.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平均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 )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提高.【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样方法常用于计算植物或运动量非常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明显推断出,鸭的作用可以抑制一些杂草的生长,如草龙;同时有些杂草取代了它的优势地位,如节节菜.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的空间,所以要根据群落的结构采用适应的处理方法.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解答】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取样随机,对各样方统计数据取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表明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上学期每周高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上学期每周高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试题一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B. 脂肪分子中氢含量比糖类多,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 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D.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少量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水解酶在pH较高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降低2.下列关于细胞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存在于线粒体中也存在于叶绿体中B.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水解后产物一定有四种C. 组成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分子可以运动D. 神经细胞有细胞周期,其化学成分在不断更新3.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一定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自然界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C.细菌细胞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4.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A. 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B.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把解离后的根尖直接放到龙胆紫染液中染色C.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直接放人甲基绿、呲罗红混合染液中染色D. 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III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5.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B.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C.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6.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B.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C.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7.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二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二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2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二第I卷选择题1.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2.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这种物质的运输速率D.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3.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不包括胞吞和胞吐)的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所示的物质运输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方式a进出细胞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b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4.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5.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表所示。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五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五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2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五第I卷选择题1.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2.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大于b点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变为ef3.下图表示芍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B.过程⑦发生在线粒体中C.过程⑤⑥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D.过程①③产生的[H]是相同的物质,过程⑧在线粒体中进行4.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5 ℃条件下植物产生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5.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其他条件不变且比较适宜时,分别在光照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该植物其他条件不变,一昼夜中保持15 h光照强度为c,其余时间黑暗,该植物能正常生长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要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6.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轮藻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先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A.轮藻细胞内呼吸酶最适温度约为29 ℃B.第三组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最多C.第四组轮藻2 h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2 mgD.四个组中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呼吸作用强度7.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生物试题十三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生物试题十三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2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十三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1.[2014·浙江卷]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2.男甲和男乙在某核电站工作数年后分别生了一个血友病的儿子与一个侏儒症的女儿,两人及妻子的家庭成员均无相应的遗传病史。

后两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核电站为其孩子的疾病承担责任。

已知侏儒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甲乙都能胜诉B.甲可能胜诉C.乙可能胜诉D.甲乙都不能胜诉3.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4.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3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由③到④过程产生的有利变异少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5. [2014·四川卷]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6.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 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SCK 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 株(假定SCK 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年春季高2015级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一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年春季高2015级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一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年春季高2015级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一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B.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C.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2.黄曲霉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mRNA与D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

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 B.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C.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 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3.AUG、GUG是起始密码子,在mRNA翻译成肽链时分别编码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既不是甲硫氨酸,也不是缬氨酸,这是因为A.组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单体中没有甲硫氨酸和缬氨酸B.mRNA与核糖体结合前去除了最前端的部分碱基序列C.mRNA起始密码所在位置的碱基在翻译前发生了替换D.肽链形成后的加工过程中去除了最前端的部分氨基酸4.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5.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B.I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1:2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1/2D.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6.GLUT4是骨骼肌等细胞膜上的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高三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理综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4年秋季高2015级生物每周高考适应训练四第I卷选择题1.关于马铃薯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②只来源于丙酮酸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④用于生成水⑤用于生成酒精⑥用于生成乳酸A.无氧呼吸:①④ B.无氧呼吸:②⑥C.有氧呼吸:①⑤ D.有氧呼吸:③④2.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3.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

下列有关分析错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 ℃、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C.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D.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4.下列关于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呼吸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

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 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图中X 为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 .在20~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 3/minC .如将X 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 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6、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 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 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 .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 .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7、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5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上学期每周高考适应训练试题七新人教版第I 卷选择题1、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 .F 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 .F 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2、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 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A .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B .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 .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D .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与a 控制,在自由放 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 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B .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C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D .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4、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 例最早出现在A .子3代B .子4代C .子5代D .子6代5、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在有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 将后代中全部高茎豌豆再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A .1∶1B .3∶1C .5∶1D .9∶16、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 ,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 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 代后,子n 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2n +12n +1 B.2n +1-12n +1 C.2n +12n +2 D.2n -1+22n +17、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中为显性,T L 在女性中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1/4B .1/3C .1/2D .3/48、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雌株。

G 对g 、g -是显性,g 对g -是显性,如:Gg 是雄株,gg -是两性植株,g -g -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两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低于杂合子9、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

若W P W S与W S wA.3种,2∶1∶1 B.4种,1∶1∶1∶1 C.2种,1∶1 D.2种,3∶1 10、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

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A.4/9 B.1/2 C.5/9 D.111、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

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受粉,则后代应为A.红色∶粉色∶白色=1∶2∶1 B.粉红色∶红色=1∶1C.红色∶白色=3∶1 D.红色∶粉红色∶白色=4∶4∶11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

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和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A.1∶4 B.5∶11 C.1∶2 D.7∶913、右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3号、4号、5号、6号、7号均为杂合子C. 6号与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l/6D. 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14、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第II卷简答题15、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

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

为研究请回答问题:(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鸭群中混有杂合子。

(5)运用__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_____定律。

16、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系统的基因。

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B、b ch、b h、b,B基因对b ch、b h、b为显性,b ch基因对b h、b为显性,b h对b为显性。

B基因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有________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Bb 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

17、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 、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1)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黄与黑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方案验证你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_(显或隐)性基因,且与__________(A或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班和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

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②×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 l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

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填“能”或“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

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填“一”或“二”)是对的。

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法。

参考答案1――14 DDDCCCA BCBDDCD15、(1)青(2)性状分离3∶1(3)1/2 测交F1相关的基因组成(4)金定(5)统计学基因分离16、(1)10 4 (2)Bb ch b h b h或b h b (3)全色∶青旗拉=2∶1(4)选用多只白化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b h b 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b h b17、(1)黄色丙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2)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色个体的比例。

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子;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1/3的个体为显性纯合子,2/3的个体为杂合子(3)AA(♀)×Aa(♂)(4)隐 A 雄性18、(1)一二①A+A A+A ②A+A A+a 不能(2)Aa1和Aa2红∶蓝=1∶0(全为红花) 二假说—演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