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PPT第6章(熊勋胜)

合集下载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31
3)厂商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 利润等。
资本折旧
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里面。
企业转移支出
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
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
后两者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通过价 格转嫁给消费者
4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 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 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 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 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 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
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 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 值。
33635.0 26944.5
6690.5
23877.0
20300.5 3576.5
43579.4 34854.6
8724.8
28457.6
25154.2 3303.4
49684.6 39398.6 10286.0
30496.3
29475.5 1020.8
净出口
-14.8 -366.9 510.3 998.5 2857.2 2248.8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 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市场经 济体制的缺陷也日益明显,其中主要是 垄断现象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 加剧。垄断限制了竞争,市场无法自动 最优地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市场效益低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看不见的手”失灵了。此时,以马歇 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诞生了。
三 庸俗经济学 (十八世纪末~)

创始人 萨伊 (十九世纪初)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十九世纪末)
1890《经济学原理》

凯因斯主义经济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新古典综合派 萨谬尔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七十年代后)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凯因斯强调,只有实行国家的调节, 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 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而国家调节的重心在于“有效需求”的 管理。因此,凯因斯的理论又被称为需 求管理理论。 凯因斯的思想带来 30 年的繁荣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凯因斯的需求管理理论 和政策主张被西方许多国家所接受,从 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凯因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返回
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 18 世 纪末 19 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萨 伊的市场均衡理论,即“供给能够自动 创造其本身的需求”观点,也被称为 “萨伊定律”,是对斯密关于资本主义 “自动调节”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斯 密一样,萨伊确信供给和需求终将均衡, 并把它上升为市场规律。
供给者一方面总是通过劳动创造效用 及产品价值,另一方面他同时要作为需 求者从市场上得到与供给价值相等的效 用。因此他得出结论:生产给产品创造 需求。 从而萨伊主张,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的自 发运动,不要限制价格和限制资本的流 向;要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对外封锁。 萨伊的三位一体理论 返回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开放经济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开放经济ppt课件

1978-2008年进出口情况
.
3
1978-2008年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
4
1950-2008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居 世 界 位 国家和地区 次
1950年
2008年
贸易 总额
占世界比重 (%)
国家和地区
贸易 总额
占世界 比重(%

世界总计
1260
100
世界总计
325420
❖ 因此,当本国净出口为正时,必然意味着外 国作出了某种承诺,即在未来某个时刻,将 向本国提供货物或劳务,并附加利息,作为 对等的交换。而这正是对外净投资的含义。 因此,对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只是同一件事 物从不同角度加以考察的结果,二者之所以 是同一件事物,是因为投资国相信贸易伙伴 是信守承诺的。
中国 19460
日本 10037
俄罗斯联邦
4115
中国台湾
2917
印度
2466
韩国
2005
巴西
1928
中国香港
1825
新加坡
1736
阿尔及利亚
1431
6
贸易增加的趋势并不只是中国特有的情况,是世界范围内的 共同趋势。从图6.2中,可以看出,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化国 家的贸易占GDP的比重都相当高。这一趋势反映了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方向。
.
26
❖ 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账户体系中存在如下 的恒等式;
❖ NX=Y–C–G–I
(6.7)
❖ NX=S–I
❖ 将上面的三个假设代入(6.7)式,同时令实际 利率等于世界市场的利率,则有:
NX [YC(YT)G ]I(r)(6.8)

宏观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动了经济学
的革命。他提出了一种分析经济的新方法,将这种 新方法作为对古典理论的替代。凯恩斯提出,总需 求低迷引起了作为经济衰退特征的低收入和高失业。 他批评古典理论假设只有总供给—资本、劳动和技
术—决定国民收入,指出在短期,物价是粘性的,
总需求的变动也会影响收入。
我将要进行争辩,说明古典学派的假设条件只适用
AE=C+I+G =(a+cTR 0 -cT0 +I 0 +G 0 )+c(1-t)Y
边际税率0<t<1
AE
Y=AE AE0=A+cY AE1=A+c(1-t)Y
O 图 6-12 比例所得税与总需求
Y
此时均衡的收入水平Y0
A Y0 1 c(1 t )
比例所得税的存在降低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 平,降低了乘数
2 0
8 6 4
图1 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19 1978 7 19 9 1980 1981 1982 8 19 3 1984 1985 1986 8 19 7 1988 1989 1990 9 19 1 1992 1993 9 19 4 1995 1996 1997 9 19 8 2099 2000 2001 0 20 2 2003 2004 2005 0 20 6 2007 08
储蓄函数和储蓄曲线
S S=-a+sY
O Y 图 6- 7 储蓄函数
注:
MPC+MPS= 1 APC+APS= 1
Y CS
均衡产出的决定
I=S
AE C I Y CS 均衡时有 AE Y,于是有 CI CS IS

《宏观经济学》课件

《宏观经济学》课件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 详细描述: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金融市场的失灵会导致金融 不稳定和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管 理,例如实行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过度杠杆化等措施,以及 通过货币政策干预来维护金融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强调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详细描述
2023
PART 0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REPORTING
经济增长
01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量和水平的增
加。
02 03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常用指标,它反映了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及其政府单位在其领土范围内所进行的生 产活动的总成果。
总结词
主张财政紧缩,反对政府增加支出。
古典主义学派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学派认为政府 应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 和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 膨胀,而不是通过增加 政府支出刺激经济。
总结词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 易保护主义。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学派认为自由 贸易能够促进全球经济 增长和发展,而贸易保 护主义会阻碍经济发展 。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中央银行 通过调节这些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
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是宏观调 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通常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较大的刺 激作用,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赤字和债务的积累; 而货币政策则更注重稳定物价和金融市场,但可能会 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宏观经济学曼昆讲义第六章开放经济精品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曼昆讲义第六章开放经济精品PPT课件
1、固定汇率是如何运行的
固定汇率的实质是:中央银行承 诺,允许货币供给调整到任何水 平,以保证均衡汇率等于所宣布 的汇率
如,央行想把汇率固定在1:8水平 上,而目前均衡汇率是1:10。套 利者会大量购买本币,以获取差价。
LM*曲线
这里,T和G、r*、M、P是外生变量。Y,e
是内生变量
汇率e
LM*
IS*
Y
Y
十、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
1、财政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汇率上升而收入不变(这与 封闭经济不同)
汇率eBiblioteka LM*IS2* IS1*Y
原因:
封闭经济: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更高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
开放经济: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净出口>0
净出口=0
净出口<0
Y>C+I+G
Y=C+I+G
Y<C+I+G
储蓄>投资 储蓄=投资 储蓄<投资
资本净流出>0 资本净流出=0 资本净流出<0
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是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实际汇率是人们交换两国生产的产品的比率
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乘以两国物价水平的 比率
须大到足以抵消财政影响)
3、货币政策
e
LM1* LM2*
IS*
货币供给增加会增加收入,降低汇率
注意:货币供给增加与封闭经济一样会 增加收入
但传递机制不同:封闭:通过利率传递 开放:通过汇率传递
封闭经济:货币增加 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收入增加
开放经济:货币增加 利率下降压力 资本流出 本币贬值(汇率下
r = r*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1、重商主义:法国的蒙可莱田 英国的海尔斯等 ——提出:货币差额论 、货币、商业、利息 2、古典经济学: 英国的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 法国的魁奈等
(三)经济学的发展
1、古典经济学:萨伊、马尔萨斯
庞巴维克(心理学派)
帕累托(数理学派)
马歇尔(剑桥学派)
2、现代经济学:
主流:凯恩斯《通论》
(二)为什么要节俭、节约? ——稀缺性(scarcity):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 需要(wants and needs)。是无限的
(三)怎样才能节俭、节约? ——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choose and utilize)
二、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的社会科学, 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预测(prediction):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理论的描述:
口述法(叙述法):用文字
算术法(列表法)用表格 几何法(图形法)用几何图形 代数法(模型法)用函数关系
分析工具:
均衡分析:变量关系,均衡的条件。偏重数量分析 • 部均衡、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 局 变动。 一般均衡、各个市场的均衡与变动 •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 本章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出发点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总量的计算方法
三、五个经济总量的关系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定义:定义和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套方 法 (二)作用: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测 算、描述、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完整数据 (三)两套体系:MPS与SNA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案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地位、历史、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比如,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总供给减少,AS曲 线会向左移动,使得经济社会处于滞胀状态,即失业 和通货膨胀并存。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49
图6—17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6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4.经济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紧 缩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7
图6—2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2.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 第三,税收效应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 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 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 下降。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0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五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原因 第一,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性,也就是说,二者 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1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五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原因 第二,《通论》所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即使不动用 刚性工资的假设,由于时间很短,W和P也没有足够的 时间来进行调整。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7
图6—6 劳动供给曲线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8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二、劳动市场 3.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一,劳动市场的均衡 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完全竞争的经济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向右上方倾斜的 劳动供给曲线相交,就表现出了劳动市场的均衡—— 一方面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另一方面决定了均衡 的就业量。 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 被称为充分就业的状态。
(1) (2) (3) (4)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51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4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六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一,常规总供给曲线的走势 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5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六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二,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在短期,当经济中的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相对 固定,或不太易变时,随着企业产品价格的提高,企 业增加产量通常能够盈利。因此,更高的价格水平将 导致更高的总产量。所以,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 伸的。
4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3.总需求曲线的概念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 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 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5
图6—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 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4
图6—8 古典总供给曲线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5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四 古典总供给曲线 2.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原因 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在不同的 价格水平下,劳动市场最终调整到均衡状态,从而使 得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 变动,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即经济的产量 水平总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 变动的影响。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1.总需求函数的概念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 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2.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 第一,利率效应 若价格水平上升,商品和劳务越贵,所需交易的 现金就越多,即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如果 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 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 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 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称为利率效应。
43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六 常规总供给曲线 3.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 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仍然存在着难以利用 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因此,充分就业之后, 如果产量还要增加,那么,价格的上升还要加快。 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可以代表西方经济的常 规状态。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2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五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 到充分就业状态。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3
图6—1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8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 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 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y=f(N,K)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9
图6—3 宏观生产函数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1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第二,短期总产量曲线的特点 ①短期总产量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产出随总就 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2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第二,短期总产量曲线的特点 ②短期总产量曲线随着就业的增加越来越平缓,原因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总产出按递减的 比率增加。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6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四 古典总供给曲线 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 与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相交,决定了充分就业 的产量。此时,国家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并不能增 加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44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在短期中,宏观经济企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 和物价稳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 上升、也不下降。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45
图6—15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7
图6—9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8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五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9
图6—10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0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第一,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 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 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 而变化。可表示为: _ y=f(N,K)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6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六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在0和∞之间,或常规总 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0。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37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六 常规总供给曲线 2.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易于说明和理解,所以它 经常被用于教学中。
46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比如,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总需求减少,AD曲 线会向左移动,使得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从而其 产量和价格二者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47
图6—1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19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二、劳动市场 3.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二,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 NS(W/P)=Nd(W/P)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0
图6—7 劳动市场均衡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21
第六章 AS-AD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二、劳动市场 4.劳动市场的作用 劳动市场在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因 为它决定经济的总供给或产量,使得经济中的产量始 终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或潜在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