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最新AD实验报告

最新AD实验报告
根据最新的AD(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报告,研究人员在疾病机理和潜在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次实验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旨在评估一种新型药物对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实验共招募了500名轻度至中度AD患者,他们在6个月内接受了新型药物或安慰剂的治疗。
治疗期间,研究人员定期对参与者进行认知测试和生物标志物分析,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初步结果显示,接受新型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认知测试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此外,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该药物能够减少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这是AD病理特征之一。
安全性方面,新型药物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然而,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和疲劳,但这些症状通常在继续治疗后减轻或消失。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长时间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并进一步探索该药物对不同AD亚型和晚期患者的效果。
总体而言,这项实验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这种新型药物有望成为改善A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AD教案AD实验》

《AD教案AD实验》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AD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掌握AD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AD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3)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AD实验概述(1)介绍AD实验的背景和意义;(2)介绍AD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材料与仪器(1)介绍AD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2)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实验仪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引入AD实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AD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AD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AD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完成AD实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2)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1)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2)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实验论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AD实验教材;2. 实验材料和仪器:AD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实验现象;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拓展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AD实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AD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AD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AD09 软件的安装和环境菜单的设置;2、学会如何使用AD09画电路原理图和PCB S;3、学会原理图库和封装库的画法;4、学会布线和敷铜。
二、实验内容1、熟悉AD09 各种编辑环境下的菜单设置及应用;2、调整原理图版面大小,选择大小适合的版面进行原理图编辑;3、原理图环境下加载和删除相应的元件库;4、在元件库中调出相应元件并放置在原理图上;5、画原理图库;6、画PCB库;7、完成PCB手动布线及自动布线;8、敷铜和PCB板后期制作。
三、实验步骤<一>、AD09编辑环境的熟悉;首先打幵软件,建立一个PCB工程,建立一个原理图,再建立一个PCB然后把三个文件都保存在一个文件夹下。
图1-创建工程<二>画原理图接着熟悉原理图编辑界面,学会按需要设置原理图大小,在原理图上画电路原理图。
选取所需器件时要注意是不是有封装。
图2-原理图制作连线时注意节点位置,画原理图要有条理,每个模块分开画。
注意学会网络标识的使用。
<.三>原理图库的画法由于有些元器件在库里找不到,所以我们要自己画原理图库。
首先创建一个原理图库:VM I iLr^rv图3-原理图库创建画所需的原理图元器件:图4-画好的器件特别需要注意每个元器件管脚的定义以及多部分的元器件的画法<四〉、完成原理图:图5-完成后的原理图<五〉、画PC库:首先创建一个PCB¥文件:图6-创建PC库接着按要求画所需的PCB寸装,特别需要注意每个元器件管脚的定义和管脚的距离。
整个元器件规格尺寸要按照真实器件尺寸来画图7-画好的器件封装该实验要学会使用测量和标尺。
<六>、画PC板,布线:检查好原理图内的每个元器件是否都有标识和正确的封装,特别注意每个元器件都有其唯一的标注。
检查后就可以导入PCB。
图8-导入PCB 点击执行更改后状态栏全是绿色的勾就表示没问题。
接下来布局。
图9- 布局布局好以后就布线:1、先设置布线规则:图10- 设置布线规则2、布线:布线需要花的时间很长,双面板需要在顶层和底层之间切换。
AD转换实验报告

8292924809基于单片机的AD转换电路专业:班级:学号:组员: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引言A/D转换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在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A/D转换电路有专用A/D集成电路、单片机ADC模块,前者精度高、电路复杂,后者成本低、设计简单。
基于单片机的A/D转换电路在实际电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的A/D转换过程是通过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4个步骤完成的,这些步骤往往是合并进行的.当A/D转换结束时,ADC输出一个转换结束信号数据。
CPU可由多种方法读取转换结果:a查询方式;b中断方式;c DMA方式。
通道8为A/D转换器,ADC0809是带有8为A/D转换器、8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
它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接口。
ADC0809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出,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
三台输出锁存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一个实际系统中需用传感器把各种物理参数测量出来,并转换为电信号,在经过A/D转换器,传送给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加工后,通过D/A转换器去控制各种参数量。
一、实验方案的选择与分析1.1复位电路方案单片机在开机时都需要复位,以便中央处理器CPU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51的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电平是高电平有效持续时间要有24个时钟周期以上。
本系统中单片机时钟频率为6MHz则复位脉冲至少应为4us.方案一:上电复位电路上电瞬间,RST端的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电容的逐步充电,充电电流减小,RST电位逐渐下降。
ARM实验报告——单通道AD转换和PWM

实验题目:单通道AD转换和PWM灯光调节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AD转换模块和PWM输出控制。
2,熟悉LPC2138开发板的使用。
3,锻炼学生自己的设计、创造和综合能力。
二、实验仪器微型计算机(含软件H-JTAG V0.3.1和ADSv1_2)、Easy ARM2131开发板、USB接口电源线和JTAG接口线以及部分跳线。
三、实验原理(1)AD转换特性:基本操作:(2)PWMLPC3131/2132/2138 的脉宽调制器建立在前一章的标准定时器0/1 之上。
应用可在PWM 和匹配当中进行选择。
特性:7 个匹配寄存器,可实现 6 个单边沿控制或 3 个双边沿控制 PWM 输出,或这两种类型的混合输出:-连续操作,可选择在匹配时产生中断-匹配时停止定时器,可选择产生中断-匹配时复位定时器,可选择产生中断每个匹配寄存器对应一个外部输出,具有下列特性:-匹配时设置为低电平支持单边沿控制和/或双边沿控制的 PWM 输出。
单边沿控制 PWM 输出在每个周期开始时总是为高电平,除非输出保持恒定低电平。
双边沿控制 PWM 输出可在一个周期内的任何位置产生边沿。
这样可同时产生正和负脉冲。
脉冲周期和宽度可以是任何的定时器计数值。
这样可实现灵活的分辨率和重复速率的设定。
所有PWM 输出都以相同的重复率发生。
双边沿控制的 PWM 输出可编程为正脉冲或负脉冲匹配寄存器更新与脉冲输出同步,防止产生错误的脉冲。
软件必须在新的匹配值生效之前将它们释放。
如果不使能 PWM 模式,可作为一个标准定时器带可编程 32 位预分频器的 32 位定时器/计数器当输入信号跳变时 4 个捕获寄存器可取得定时器的瞬时值,也可选择使捕获事件产生中断。
四、实验内容设置P0.30连接AD0.3,对AD0.3进行电压采样,进行AD转换,将转换后的电压值作为PWM占空比的改变值,来改变PWM的输出波形的占空比,以此来调节发光二极管灯光的亮度。
并将电压转换值发送到串口显示实验程序如下:#include "config.h"#define BEEP (1<<7)/***************************************************************************************** ** 函数名称:DelaymS()** 函数功能:长软件延时** 入口参数:dly 延时参数,值越大,延时越久** 出口参数:无**************************************************************************************/ void Delayms(uint32 dly){ uint32 i;for (;dly>0;dly--)for(i=0;i<5000;i++);}/***************************************************************************************** ** 函数名称:DelayNS()** 函数功能:长软件延时** 入口参数:dly 延时参数,值越大,延时越久** 出口参数:无*********************************************************************************/void DelayNS (uint32 dly){uint32 i;for ( ; dly>0; dly--)for (i=0; i<5000; i++);}#defineUART_BPS 115200 // 通讯波特率115200/***************************************************************************************** ** 函数名称:UART0_Init()** 函数功能:初始化串口0:波特率115200,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
单片机并行AD转换

TLC0820 芯片接 法
单片机电路
2.1 AD 转换器的选择
本实验要求使用 8 位模数转换器 TLC0820,故其电路接法唯一,具 体参考芯片说明书。
V
C
U
1
2
2
2
VREF+
V
C
1
1
1
VREF-
C
1
ANLG
IN
O
V
7
F
MODE
D
6
0
WR/RDY
D
1
3
1
C
S
D
8
2
R
D
D
9
3
1
5
4
3
2
INT
D
1
9
4
1
13
#include<iom128v.h> #include<macros.h> #include"AD.h" voidwrite_com(uchar com) { qitaport&= ~BIT(4); qitaport&= ~BIT(5); shujuport = com; qitaport = BIT(6); delay(1); qitaport&= ~BIT(6); } voidwrite_data(uchar data) { qitaport = BIT(4); qitaport&=~ BIT(5); shujuport = data; qitaport |= BIT(6); delay(1); qitaport&= ~BIT(6); } voidLCD_init() { init(); write_com(0X38); delay(1); write_com(0X01); delay(1); write_com(0X0C); delay(1); write_com(0X06); delay(1); write_com(0X80+0x40); delay(1); }
单片机实验数据采集_AD转换

单片机实验报告姓名: XX班级: XXXXX学号: XXXXXXX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1 名称:数据采集_A/D转换一、实验目的⑴掌握A/D转换与单片机接口的方法;⑵了解A/D芯片0809 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⑶通过实验了解单片机如何进行数据采集。
二、实验设备装有proteus和keil软件的电脑一台三、实验说明及实验原理:A/D 转换器大致分有三类:一是双积分A/D 转换器,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二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精度、速度、价格适中;三是并联比较型A/D转换器,速度快,价格也昂贵。
实验用ADC0809属第二类,是8位A/D转换器。
每采集一次一般需100μs。
由于ADC0809A/D 转换器转换结束后会自动产生EOC 信号(高电平有效),取反后将其与8031 的INT0 相连,可以用中断方式读取A/D转换结果。
ADC0809 是带有8 位A/D转换器、8 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
它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接口。
(1) ADC0809 的内部逻辑结构由图1.1 可知,ADC0809 由一个8 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 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
多路开关可选通8 个模拟通道,允许8 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 转换器进行转换。
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A/D 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 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2) ADC0809 引脚结构ADC0809各脚功能如下:D7 ~ D0:8 位数字量输出引脚。
IN0 ~ IN7:8位模拟量输入引脚。
VCC:+5V工作电压。
GND:地。
REF(+):参考电压正端。
REF(-):参考电压负端。
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
(以上两种信号用于启动A/D转换).EOC: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引脚,开始转换时为低电平,当转换结束时为高电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实验报告
……………………、………………、
…………………
山东农业大学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报告
题目:
AltiumDesigner得使用
院
部
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一班
届
次
2013级
学生姓名
王坦坦
学
号
20130395
指导教师
侯加林
二O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装订线………………、……、
…………、
…………、………
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实验目得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2AltiumDesigner软件介绍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操作步骤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原理图得绘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元件放置及设置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创建元器件库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电路连接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网络标号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2PCB得绘制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PCB格式定义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导入与自动布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实训体会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误错?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随着时代得发展,计算机技术渐渐融入生产制造得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行业中。
AltiumDesigner作为一款优秀得电子产品开发软件,对我们专业得学生来说也就是必不可少得工具。
本次实验课通过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与PCB得绘制,介绍了AltiumDesigner得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常用得电路原理图得绘制、元件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等知识.11
实验目得
(1)
了解AltiumDesigner软件得基本功能与实际操作方法(2)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AltiumDesigner进行原理图与PCB得绘制(3)
掌握编辑元器件得方法,以及自建元件库得方法(4)
了解电路板设计得一般规则、利用软件绘制原理图并自动生成PCB22
AltiumDesignrer软件介绍
AltiumDesigner就是原Protel软件开发商Altium公司推出得一体化得电子产品开发系统,主要运行在WindowsXP操作系统。
这套软件通过把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PCB绘制编辑、拓扑逻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输出等技术得完美融合,为设计者提供了全新得设计解决方案,使设计者可以轻松进行设计,熟练使用这一软件必将使电路设计得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
AltiumDesigner除了全面继承包括Protel99SE、ProtelDXP在内得先前一系列版本得功能与优点外,还增加了许多改进与很多高端功能.该平台拓宽了板级设计得传统界面,全面集成了FPGA设计功能与SOPC设计实现功能,从而允许工程设计人员能将系统设计中得FPGA与PCB设计及嵌入式设计集成在一起。
由于AltiumDesigner在继承先前Protel软件功能得基础上,综合了FPGA设计与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功能,AltiumDesigner对计算机得系统需求比先前得版本要高一些。
3操作步骤
33、1原理图得绘制
(1)新建工程在菜单栏选择File→New→Project→PCBProject,按照提示输入文件名并保存即可。
(2)新建原理图在左侧“Projects”中右键点击工程名,在“给工程添加新得"中选择“Schematic”,工程中就出现了新得原理图。
3、1、1元件放置及设置
(1)安装库首先进行库得安装,在右侧“库”中选择已安装,按照存储路路径安装后缀名为“PcbLib”与“IntLib”得库即可.(2)放置元器件在右侧得库中通过搜索选择自己要用得元器件,在放置之前按制表符键设置相关信息,包括器件得值,并且一定要确认封装,如果没有封装得话,需要进行下一步。
(3)设置元件封装在元器件属性设置中,footprint为封装,进入后若没有封装,则可以通过浏览进行设置,方法与安装库得操作类似。
33、11、2创建元器件库
器件LM7805没有现成得库,需要自己创建库,在SCHLibrary面板上得ponents列表中选中ponent_1选项,执行Tools→Renameponent命令,
弹出重命名元件对话框输入一个新得、可唯一标识该元件得名称,如7805,并单击“确定”按钮。
同时显示一张中心位置有一个巨大十字准线得空元件图纸以供编辑。
首先绘制一个矩形,然后放置Pin,放置之前同元器件一样先进行设置,设置好名字,安排好位置,确认电气性质无误,保存即可。
这时工程右侧得库中就会出现自己绘制得库,从中拉出来放置即可.33、11、3电路连接
按照设计好得电路进行连接,从连线工具栏单击
工具进入连线模式,光标将变为十字形状。
将光标放在想要连接得器件一端,点击一下,然后放在另一端,再点击一下即可,右键单击将退出连线模式。
33、11、44
网络标号
彼此连接在一起得一组元件引脚得连线称为网络(net)。
例如,R3—R10得一个引脚,7805得3号引脚等为一个网络。
合理得使用标号可以增加电路得可读性,使电路更加简洁清晰.绘制好得原理图见图3—1、
图3-1原理图
33、2
PCB得绘制
33、2、1
PCB格式定义
原理图绘制完成后,要进行PCB文件得绘制。
新建一个PCB文件,在BottomS older层进行边框得绘制,菜单中选择“走线”,使用坐标绘制长65mm,高85m m得矩形,绘制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电气节点就是否连接在一起,选中画好得矩形,然后在“板子形状”中选择“按照选择对象定义”,定义得黑色区域将会限定在所画矩形中.33、2、2导入与自动布线
上个步骤完成后保存文件,回到原理图文件,在“设计"下拉菜单中选择第一项“Updatato”,进行两次检查之后,确认,原理图中器件得封装将会出现在上步所绘区域得右侧。
如果导入产生错误,则可能就是有元件没有定义封装,或者就是还了机器之后没有进行对应库得安装,需仔细查找。
在PCB文件中,将右侧得元件拖拽到黑色区域中,并合理利用旋转等技巧,尽量使布局合理,都放置完成后,在“自动布线”进行设置,在底层自动布线,如果没有违反电气规则得情况出现,很快就会完成布线。
有问题得部件会用绿色标出,仔细检查即可。
完成布线得PCB如图3—2所示、
图3—2完成自动布线得PCB
4
实训体会
本次得实训不同于收音机得焊接,收音机焊接重在培养实际得动手操作能力,而AltiumDesigner软件得使用训练则就是给了我们表达自己设计理念与想法得途径。
这种绘制方法比传统得手绘快捷与简便很多,同时也具备了更好地移植性与规范性.通过本次学习,我在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过程中渐渐熟悉与AltiumDesigner软件得功能与基本得使用方法,深深得体会到了使用其进行电子设计得便捷性。
在帮同学解决问题得过程中,我得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得提高,其实每个软件入门之后都有很多进阶得知识需要学习,相信这也会在我们以后得学习中得到锻炼。
致谢
非常感谢老师为我们大家耐心细致得讲解知识,老师得讲解可谓细致入微。
恰当得讲课节奏让所有同学都能跟上制作得节奏.当我们遇到了问题向老师询问时,老师也会耐心为我们得讲解,正就是老师得辛勤付出才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最后成功得喜悦.感谢老师们给与我们这一次得实训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得同学!
签名:
2015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