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醉花阴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还诗句

重阳节的还诗句

重阳节的还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重阳节的还有哪些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重阳节的古诗有哪些重阳节的古诗有:1、《9月9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9月10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4、《蜀中9日 / 9日登高》——唐·王勃9月9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9日齐安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行军9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采桑子·9日》——清·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6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8、《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又称重9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9月初9日,中国传统节日。

一九八九年农历9月9日被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二00六年五月二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1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2.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有哪些诗句:1、唐代杜牧的《9日齐山登高/9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思想 1⽂本维度。

这⾸词被安排在⼈教版⾼中《语⽂》必修四宋词单元。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乐性,语⾔富有张⼒。

《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深⼊品味。

2学⽣维度。

时下的中学⽣,喜欢阅读⼀些⽂化快餐式的作品⽽远离了⽂学经典,很难再被⼀⾸⾸古诗词感动。

很难再与古⼈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教师有责任带领学⽣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徜徉,让其⼼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

引导学⽣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雅的品格和⾮凡的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使学⽣⼈情⼊境。

难点:深⼈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式:⾃主发现、⾃主品味、⾃主表达。

4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鹏《帘卷西风,⼈⽐黄花瘦》(《古典⽂学知识》,2008年第3期) 教学过程 ⼀、导⼊ 出⽰幻灯⽚⼀: ⼀⽇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王维《相思》)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柳永《风栖梧》) 你*喜欢哪⼀句诗?请先读⼀读,然后说⼀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起来欣赏⼀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如此物我交融的手法,含蓄地 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之苦。
庭中有奇树
枚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 会。”又,汉《西京杂记》称:“九月九 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 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萸、 吃重阳糕等的风俗。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拜他当年宁死 不屈、不肯忍辱回到江东的英雄气概。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物不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下 片借物诉情。直白相思愁苦无 以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 心头”,把抽象的愁思形象化, 以浅近清唱,表达深沉挚爱。
李 清 照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养息。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次地:光景,情形。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 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 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 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 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 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 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 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 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 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句。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大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炉中慢慢烧完。

又到重阳这一美好的节日,洁白的瓷枕,轻柔的纱帐,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不要说心里没有忧愁啊,西风吹拂珠帘卷起,帘内人的身影比菊花还要消瘦。

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诗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诗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诗词1. 《使至塞上》- 作者:唐·王维- 诗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 《泊秦淮》- 作者:唐·杜牧- 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无题》- 作者:唐·李商隐- 诗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 《浣溪沙》- 作者:宋·晏殊- 诗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5. 《水调歌头》- 作者:宋·苏轼- 诗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行路难》(其一)- 作者:唐·李白- 诗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月夜》- 作者:唐·刘方平- 诗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 《商山早行》- 作者:唐·温庭筠- 诗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9. 《醉花阴》- 作者:宋·李清照- 诗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这是李清照《醉花阴》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

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

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

重阳节最好的十首诗

重阳节最好的十首诗

重阳节最好的十首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4、《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5、《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九日龙山饮》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采桑子·重阳》近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9、《九月九日》唐·崔善为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10、《重阳》唐·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感情,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初中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

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介绍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整体感知:学生再次诵读全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师: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生:感情基调:寂寞、忧郁。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简单介绍意象:意象:寄寓着诗人情感的物象。

文人们形成的一种情感共识,具有相对稳定的情感意义。

学生阅读。

生: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逐句鉴赏:本部分可以采用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南渡以前所作。

重阳佳节本是亲人团聚之日,作者触景伤情,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诉说爱情,诉说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而全词在字面上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却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
堂成诵。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穿插课堂始终,品味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想象、扩写、拓展阅读.
【预习学案】
1、李清照(1084-约1151),(朝代)(派别)女词人,号(),她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词作有《》。

2、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3、在作业本上抄写一遍《醉花阴》。

4、背写一首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课堂导学】
一、走近李清照.
一个如泉水一般清纯的女子,
一个如落叶一般零落的女子,
一个如孤舟一般漂泊的女子,
一个结满愁怨的多情而坚强的女子。

我们在“绿肥红瘦”的春景里遇见过她,
我们在“藕花深处”的夏日里遇见过她,
我们在“红藕香残”的深秋季节遇见过她。

李清照,一个“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才女,以她饱含婉约之美,喷珠漱玉的词章,在诗词的王国里竖起一座丰碑。

她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仇。

这纷繁的愁绪让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今天,我们一起赏析饱含李清照前期之愁的《醉花阴》。

二、简述背景资料
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过苦难。

前期词风以深挚淸隽含蓄委婉的闺情词为主,后期词风多抒写个人的愁苦凄切之情,渗透着深沉的忧国之念和恢复之志。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齐读一遍(语调要慢一点、深沉一点)默读一遍(品味词句含义)
教师范读一遍
{思考一}本词传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分析总结}寂寞凄凉
{思考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情绪?
{分析总结}首句写外面天气阴沉,下句写看室内香烟缭绕,百无聊赖。

空间景物转换,但依旧愁绪重重,孤独无奈。

{思考三}同组讨论:“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字和“凉”字的作用?
{分析总结}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亲人团聚,相携登高的节日。

“又”:当此佳节,丈夫远游,伤感无限。

“凉”:既指深秋天气转凉,更指别是一番凄凉在心头。

{学生齐读两遍上片,注意体会作者悲凉寂寞之情。


{思考总结四}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分析总结}写了阴沉的天气,室内缭绕的香烟,重阳节的百无聊赖和透入心底的凄凉。

{学生自读2分钟,争取当堂成诵}
{学生齐声背诵}
{思考五}下片写了什么内容?
{分析总结}重阳节赏菊饮酒的情景。

{思考六}“东篱”让我们想到谁的诗句?融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40字左右。

写下来,同组比较,选出优秀语段,推荐朗读
{分析总结}(仅供参考)
凄美的残阳垂在西天,独坐东篱,把酒赏菊,菊花开得正好,风送暗香,盈满衣袖。

可斯人远游,难传相思。

{思考七}补充:李清照以《醉花阴》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阙,示以友人。

友人品味再三,说只三句最佳。

哪三句?
赏析千古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次调动想象,让思维飞翔,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80字左右。

写下来,同组比较,选出优秀语段,推荐朗读
{分析总结}(仅供参考)
相思难传,愁情难堪,萧瑟晚风骤然吹起,卷起绣房珠帘,心中更觉寒意一片。

想起把酒相对的菊花,花瓣纤长,花枝瘦细,却要独自斗风傲霜。

柔弱女子,值此重阳,孤身一人,独对西风瘦菊,饮尽满腔凄凉。

人菊合一,瘦比黄花,此情何堪!
{学生齐读两遍下片,注意体会作者思念之情。


{思考八}全词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分析总结}(仅供参考,可有不同答案)
“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醉花阴》以人之瘦弱比喻花的纤长细弱,人花相映,柔弱单薄让人感觉因为刻骨的离愁,深沉的思念,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真是形象生动,富有新意,全词所有的愁苦、哀怨、思念都凝结到这一“瘦”字上,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自在其中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学生自读2分钟,争取当堂成诵}
{齐声背诵全词: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师生齐背一遍}
{学生默写,其中选两生板演,当堂订正}
{欣赏名家范读}
{师生齐背一遍}
【课堂小结】诗词如茶,是需要细细品尝的。

《醉花阴》含蓄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从字面上看,不见愁苦相思,仔细品味,词中的每个字都又浸透了这一点,这就是所谓“万物都著我色彩”的含义。

【课后探究】
1、对扩写的下片内容进行整理修改,写成150字左右的短文。

2、品读下面一首词,感觉和《醉花阴》在词风上有何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写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可从所用意象、手法或诗词气势入手分析。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拓展研读】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之菊花
菊花,又名黄花、秋菊、日精、九华、帝女花、笑靥金、节花、金蕊、甘菊等;因其在深秋季节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历代文人的喜爱。

1、隐逸之花。

自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悠闲地吟唱出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以后,菊花就成了闲适隐逸的代名词,也有了“隐菊”这一雅称。

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 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周敦颐语)。

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正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唐人元稹在他的《菊花》诗中赞美了五柳先生的爱菊情愫:“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高洁之花。

菊花在露凝霜结、百花摇落时含苞吐蕊,被视为孤标高洁的象征。

宋人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洁之花。

它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这是何等孤傲绝俗、坚贞不屈啊!又如明人沈周的《菊》:“老我爱种菊,自然宜野心。

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


3、英雄之花。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托菊以言志,写下了他敢于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他的的这种政治抱负,在他的另一首《题菊花》诗中也表现了出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由此,菊花成为英雄之花。

4、悲情之花。

诗人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评家称之为“感时生情”。

深秋季节,那些破碎、零乱的自然形象,特别能勾起诗人强烈的悲情愁绪。

菊花也同样如此。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

又如宋人柳永的“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乡关,飞云黯淡夕阳闲”(《戚氏》)。

在这喧嚣扰攘、物欲横流的俗世,愿我们能亲近菊花,让心灵重温那份淡泊与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