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文章赏析
《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醉花阴》原文及赏析醉花阴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李清照词醉花阴翻译以及赏析

李清照词醉花阴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通过描述自己在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清照词醉花阴翻译以及赏析,欢迎查看。
原文醉花阴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赏析1: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李清照《醉花阴》的意思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的意思及赏析醉花一陰一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1,瑞脑2销金兽。
佳节又重一陽一,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3把酒黄昏后,有暗香4盈袖。
莫道不销一魂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3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4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5销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心中的忧愁被满天的稀薄的雾气和浓密的云层笼罩着,持续了一整天,呆在屋里看着铜香炉里的香料一点点烧完。
又到重一陽一佳节了,天气突然转凉,夜里凉意透过纱帐让人受寒。
在采菊的地方饮酒一直到黄昏以后,没想到淡淡的菊香飘满了双袖。
千万不要说这样不会消损神魂,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珠帘卷起,闺中的少一妇比黄花更显消瘦。
【愁思之美】李清照因写出“莫道不销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词,使《醉花一陰一》成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虽然是写对丈夫的思念,但却创造出一个寂寥、凄清、愁美的境界,词中“销一魂”两字极喻相思之愁的深厚。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句中先以“销一魂”点出因思念而神伤,再以“西风”渲染愁思之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词人巧妙地将思念之愁与菊花作比较,更显消瘦,可见愁思程度。
【赏析】在这首《醉花一陰一》里,词人同样是写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纵观全词却没有出现思亲的语句。
词中,词人采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思亲的深沉和愁苦。
比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历来以花喻人瘦的诗词很多,宋无名氏《如梦令》中有“人与绿杨俱瘦”,宋程垓《摊破一江一城子》中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秦观《水龙吟》中有“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等等。
但是它们都不及李清照词句绝妙。
试分析李清照的词句妙在哪里?【启示】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在一种伤感、凄清的心境下所作,所以句句沾满了作者那时那刻的情绪,有一句话叫“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用愁苦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一情一色彩。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词作,以其婉约浪漫的风格和深情绵绵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对《醉花阴》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醉花阴》原文如下:铅华洗尽,溶尽鹅黄。
凭欄悒寄,应苦惚中啼酸。
不管春风犹细雨,只疑烟柳晚妆悔,回眉应笑丹。
残花无语,中庭月色,到晓还醉,真个无人省问。
惟有长情未老,留得记取,偏有味于人微茫。
《醉花阴》以醉花阴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对阴暗中醉花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的纠葛中所感受到的情绪。
作品开篇就采用了铅华洗尽、溶尽鹅黄的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白、凄凉的感觉。
接着描述凭栏郁闷地寄情思,犹豫不决地苦苦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风细雨、烟柳晚妆等,这些景物不仅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丝恬静和温柔的氛围,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
在描写时光流转的同时,李清照也将其与情感的变迁相结合,通过残花无语、中庭月色等景物描写,将主人公在感情失落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这种失望和无助的心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词中也表达了主人公对长情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人微茫的沉思。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篇词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经过对《醉花阴》的原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以婉约浪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在爱情悲欢离合中的矛盾与纠结。
通过描绘醉花阴以及自然景物,她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首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1早晨,一缕阳光照射在我的被子上。
我起了床,揉了揉眼睛,觉得今天好像比往常安静了许多。
我疑惑地自言自语:“咦?今天妈妈怎么没叫我起床呢?”我穿好了衣服,向爸爸妈妈卧室走去。
到了爸爸妈妈的卧室,我看见妈妈还迷迷糊糊在床上躺着。
我好生奇怪:妈妈每天都是全家起得最早的,今天怎么了?我连忙上前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哎呀!好烫啊!”我着急地叫道。
我连忙打电话给出差在外的爸爸,爸爸在电话里急忙吩咐:“马上叫邻居王阿姨,快把妈妈送医院去。
”我立即找到了王阿姨,两人一起把妈妈送到了医院。
我们回到家,已经是9点了,妈妈还是很虚弱的样子。
我先把妈妈扶到床上,然后去张罗早饭。
其实,我哪儿会烧早饭啊!无奈之下,我泡了两包方便面,和弟弟一起匆匆忙忙吃过,就算早餐了。
然后,我叫了外卖,买了碗粥来给妈妈吃。
妈妈吃完粥,我就把药泡给妈妈喝了。
过了一会儿,已经快11点了,我又叫了三份外卖来吃。
我们吃完了,我走进客厅,惊叫了一声:“呀!”,原来有一大堆脏衣服还放在地上,地上也乱七八糟的。
回来看看厨房,还有一些碗还没洗呢!我的天啊!怎么办呢?我站在那里,心想:往日都是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的,今天妈妈病了,我应该挑起这个担子,因为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懂事。
于是,我就开始张罗了。
扫地对我来说还算是小菜一碟,不一会儿,客厅就打扫好了。
可是洗碗对我来说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我有点紧张。
“呯”!地一声,一不小心,一只碗突然从我手中滑了下去,四分五裂了。
我连忙捡起碎片,扔进了垃圾箱。
于是,我洗碗更细心了。
过了一会儿,终于洗完了碗。
接下来就是洗衣服了。
我走到阳台上,看着一堆脏衣服不知怎么办好。
这时,我突然想起来了妈妈平时洗衣服的时候的动作,我就试着按照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洗。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衣服洗完了,虽然洗得有点不太干净,但总算完成了我第一次洗衣服的使命……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了,看见我第一次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十分高兴地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女儿你长大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醉花阴诗意解析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翻译

醉花阴诗意解析醉花阴李清照赏析翻译《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
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生活孤寂,思念甚深,便用婉转含蓄的笔调,作了此词,表达无比深笃的相思之情。
历代文人墨客抒写女子相思之情的佳作甚多,但此词写相思之情,用喻新奇,不露,不俗,含蓄蕴藉,颇值得揣摩品味。
全文内容单纯。
上片描写渲染了闺中环境,烘托孤寂,诱发相思。
前两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白日之景,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消磨,因而为之生愁。
看铜炉的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得时间难捱顿生愁思。
“永昼”“销”让人感觉时间漫长,愁思凝重。
“佳节又重阳”三句,写的是秋夜之景。
又到佳节,说明时光流逝,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
往年的夫妻对酒赏月,今朝却成了“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说明这种节日思念亲人的愁情不是第一次出现,更使愁之深,愁之苦。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实写天气渐渐转凉,虚写心中因为思念远方亲人而产生凉的感觉。
一个“凉”字写尽了孤寂,折射了相思。
由此看以看出,作者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由于爱人不在身边,玉枕寒凉,只能平添惆怅、相思之情在不经意中已流露出来。
下片借黄昏把酒赏菊,仿古人而遣今意,尽现相思之情,开头“东篱把酒黄昏后”,写重阳对酒赏菊,转换空间,由室内到庭院。
“东篱”指地点,也是菊花的代称,语出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有暗香盈袖”是从《古诗十九首》中“馨香盈怀袖”脱化而来。
两句暗含佳节思亲情绪。
至此词人虽未明言感时怀人心绪。
但她的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已寓于字里行间。
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已刻画出来。
词作最后三句感情迸发,更加激烈。
“莫道不消魂”运用了发问法,醒人耳目,直抒离别的极度悲苦。
“帘卷西风”是西风卷帘的倒文,既写景又写人。
秋风袭来,帘子卷起女词人更觉得形单影孤,于是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感叹。
写秋愁的古诗词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20XX年写秋愁的古诗词李清照《醉花阴》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赏析: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
“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这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既不能当作陈陈相因的闺情题材,又不是男性作家的模拟与寄托,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禁区,真切地吐露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勇敢地歌唱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爱情。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爱情深笃的夫妻暂时分别,编写考订的书斋生活暂时中断。
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她以婉转之情、含蓄的笔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天,闺中人炉香袅袅,愁思氤氲,感到清寂无聊,日长难度。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一别至今,不觉到了重阳佳节。
节日的消息还是在昨夜一个人独寝时,因透骨寒凉的秋意而想到的。
这一番倒叙,解释了为什么大白天含愁闷坐,原来佳节格外思亲,独处益添烦恼。
过片继续写女词人的相思深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她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觉得就是一个人也要勉强过一个重阳佳节,于是走到院里,对着淡雅的菊花,喝一杯重阳酒,一抒雅兴,东篱小作徘徊,便觉襟袖间,有一股幽香,心里不由得想起两句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于是而引起怀念远人的遐想。
在重阳节日,有庆贺的佳酿,有芬芳的高品的菊,芬芳的高品的人,唯独少了一人共赏此菊、共品此味,耽搁了闺房的清欢、偕隐的幸福。
以上一层层地缕缕叙述,都是暗说。
女词人谨慎地、矜持地把对丈夫的缠绵、热烈的爱隐藏在含蓄的暗示和雅淡的言语中,忽然忍不住又要直说:“莫道不销魂”,她终于说了“销魂”二字,点出伤别的主题。
接下去忽又
咽住不说了。
才说的“销魂”,未免太露。
于是逼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为了遮盖自己被相思折磨得消瘦了这句实话,偏要说西风吹开了帘,露出深居闺中的思妇的模样,那思妇比起瑟瑟的黄菊,似乎还清瘦了几分。
为什么?那就不待言明了。
清照自比菊花,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一方面暗示在别中的憔悴和期待。
雅畅和婉,浅淡有致。
伊世珍在《嫏嬛记》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赵明诚收到李清照这首词,十分倾倒,但他又起了与他的闺中挚友争胜的念头。
他屏除公务,花了三个昼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写成50首词,并把妻子这一首词混在里面,送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吟赏再三,然后说,其中顶好的三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是清照《醉花阴》的末三句。
故事未必可靠,不过由此可知,清照的爱情词在当时就已流传在外了。
封建社会的妇女,如此扬才露己,公然坦露对夫婿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她的深挚其内、雅畅其外的爱情词,在从前容易遭到卫道者文人的攻讦。
王灼说:“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
”(《碧鸡漫志》)这种诋毁,纯属对女性作家的偏见,令人愤慨。
但现在流传她的另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浅薄俗滥,绝非清照所为。
有些人颇津津乐道,竟认为可以说明李清照的性格,岂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杨敏如)
《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
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
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
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秦观《水龙吟》)等等。
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
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
能模仿得了的。
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
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
《醉花阴》赏析
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
元伊世珍《琅環(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政(正)是易安作也。
”这则轶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
全词以含蓄蕴藉见长,“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
“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看那炉中的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有暗香盈袖”,则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的夫妇睽离之感。
凡此,都有玩赏不尽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