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赏析

合集下载

李清照《醉花阴》的意思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的意思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的意思及赏析醉花一陰一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1,瑞脑2销金兽。

佳节又重一陽一,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3把酒黄昏后,有暗香4盈袖。

莫道不销一魂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3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4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5销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心中的忧愁被满天的稀薄的雾气和浓密的云层笼罩着,持续了一整天,呆在屋里看着铜香炉里的香料一点点烧完。

又到重一陽一佳节了,天气突然转凉,夜里凉意透过纱帐让人受寒。

在采菊的地方饮酒一直到黄昏以后,没想到淡淡的菊香飘满了双袖。

千万不要说这样不会消损神魂,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珠帘卷起,闺中的少一妇比黄花更显消瘦。

【愁思之美】李清照因写出“莫道不销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词,使《醉花一陰一》成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虽然是写对丈夫的思念,但却创造出一个寂寥、凄清、愁美的境界,词中“销一魂”两字极喻相思之愁的深厚。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句中先以“销一魂”点出因思念而神伤,再以“西风”渲染愁思之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词人巧妙地将思念之愁与菊花作比较,更显消瘦,可见愁思程度。

【赏析】在这首《醉花一陰一》里,词人同样是写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纵观全词却没有出现思亲的语句。

词中,词人采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思亲的深沉和愁苦。

比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历来以花喻人瘦的诗词很多,宋无名氏《如梦令》中有“人与绿杨俱瘦”,宋程垓《摊破一江一城子》中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秦观《水龙吟》中有“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等等。

但是它们都不及李清照词句绝妙。

试分析李清照的词句妙在哪里?【启示】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在一种伤感、凄清的心境下所作,所以句句沾满了作者那时那刻的情绪,有一句话叫“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用愁苦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一情一色彩。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词作,以其婉约浪漫的风格和深情绵绵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对《醉花阴》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醉花阴》原文如下:铅华洗尽,溶尽鹅黄。

凭欄悒寄,应苦惚中啼酸。

不管春风犹细雨,只疑烟柳晚妆悔,回眉应笑丹。

残花无语,中庭月色,到晓还醉,真个无人省问。

惟有长情未老,留得记取,偏有味于人微茫。

《醉花阴》以醉花阴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对阴暗中醉花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的纠葛中所感受到的情绪。

作品开篇就采用了铅华洗尽、溶尽鹅黄的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白、凄凉的感觉。

接着描述凭栏郁闷地寄情思,犹豫不决地苦苦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风细雨、烟柳晚妆等,这些景物不仅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丝恬静和温柔的氛围,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

在描写时光流转的同时,李清照也将其与情感的变迁相结合,通过残花无语、中庭月色等景物描写,将主人公在感情失落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这种失望和无助的心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词中也表达了主人公对长情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人微茫的沉思。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篇词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经过对《醉花阴》的原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以婉约浪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在爱情悲欢离合中的矛盾与纠结。

通过描绘醉花阴以及自然景物,她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首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1早晨,一缕阳光照射在我的被子上。

我起了床,揉了揉眼睛,觉得今天好像比往常安静了许多。

我疑惑地自言自语:“咦?今天妈妈怎么没叫我起床呢?”我穿好了衣服,向爸爸妈妈卧室走去。

到了爸爸妈妈的卧室,我看见妈妈还迷迷糊糊在床上躺着。

我好生奇怪:妈妈每天都是全家起得最早的,今天怎么了?我连忙上前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哎呀!好烫啊!”我着急地叫道。

我连忙打电话给出差在外的爸爸,爸爸在电话里急忙吩咐:“马上叫邻居王阿姨,快把妈妈送医院去。

”我立即找到了王阿姨,两人一起把妈妈送到了医院。

我们回到家,已经是9点了,妈妈还是很虚弱的样子。

我先把妈妈扶到床上,然后去张罗早饭。

其实,我哪儿会烧早饭啊!无奈之下,我泡了两包方便面,和弟弟一起匆匆忙忙吃过,就算早餐了。

然后,我叫了外卖,买了碗粥来给妈妈吃。

妈妈吃完粥,我就把药泡给妈妈喝了。

过了一会儿,已经快11点了,我又叫了三份外卖来吃。

我们吃完了,我走进客厅,惊叫了一声:“呀!”,原来有一大堆脏衣服还放在地上,地上也乱七八糟的。

回来看看厨房,还有一些碗还没洗呢!我的天啊!怎么办呢?我站在那里,心想:往日都是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的,今天妈妈病了,我应该挑起这个担子,因为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懂事。

于是,我就开始张罗了。

扫地对我来说还算是小菜一碟,不一会儿,客厅就打扫好了。

可是洗碗对我来说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我有点紧张。

“呯”!地一声,一不小心,一只碗突然从我手中滑了下去,四分五裂了。

我连忙捡起碎片,扔进了垃圾箱。

于是,我洗碗更细心了。

过了一会儿,终于洗完了碗。

接下来就是洗衣服了。

我走到阳台上,看着一堆脏衣服不知怎么办好。

这时,我突然想起来了妈妈平时洗衣服的时候的动作,我就试着按照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洗。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衣服洗完了,虽然洗得有点不太干净,但总算完成了我第一次洗衣服的使命……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了,看见我第一次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十分高兴地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女儿你长大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句。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大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炉中慢慢烧完。

又到重阳这一美好的节日,洁白的瓷枕,轻柔的纱帐,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不要说心里没有忧愁啊,西风吹拂珠帘卷起,帘内人的身影比菊花还要消瘦。

醉花阴诗意解析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翻译

醉花阴诗意解析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翻译

醉花阴诗意解析醉花阴李清照赏析翻译《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

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生活孤寂,思念甚深,便用婉转含蓄的笔调,作了此词,表达无比深笃的相思之情。

历代文人墨客抒写女子相思之情的佳作甚多,但此词写相思之情,用喻新奇,不露,不俗,含蓄蕴藉,颇值得揣摩品味。

全文内容单纯。

上片描写渲染了闺中环境,烘托孤寂,诱发相思。

前两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白日之景,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消磨,因而为之生愁。

看铜炉的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得时间难捱顿生愁思。

“永昼”“销”让人感觉时间漫长,愁思凝重。

“佳节又重阳”三句,写的是秋夜之景。

又到佳节,说明时光流逝,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

往年的夫妻对酒赏月,今朝却成了“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说明这种节日思念亲人的愁情不是第一次出现,更使愁之深,愁之苦。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实写天气渐渐转凉,虚写心中因为思念远方亲人而产生凉的感觉。

一个“凉”字写尽了孤寂,折射了相思。

由此看以看出,作者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由于爱人不在身边,玉枕寒凉,只能平添惆怅、相思之情在不经意中已流露出来。

下片借黄昏把酒赏菊,仿古人而遣今意,尽现相思之情,开头“东篱把酒黄昏后”,写重阳对酒赏菊,转换空间,由室内到庭院。

“东篱”指地点,也是菊花的代称,语出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有暗香盈袖”是从《古诗十九首》中“馨香盈怀袖”脱化而来。

两句暗含佳节思亲情绪。

至此词人虽未明言感时怀人心绪。

但她的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已寓于字里行间。

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已刻画出来。

词作最后三句感情迸发,更加激烈。

“莫道不消魂”运用了发问法,醒人耳目,直抒离别的极度悲苦。

“帘卷西风”是西风卷帘的倒文,既写景又写人。

秋风袭来,帘子卷起女词人更觉得形单影孤,于是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感叹。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

醉花阴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4、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5、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6、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7、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8、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9、西风:秋风。

10、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这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

开篇描绘了一幅阴沉的画面:“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也暗示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进一步描写了室内的凄凉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写赏菊情景,抒相思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描述了词人在东篱边饮酒赏菊的情景,烘托出一种悠闲、高雅的氛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以菊花的瘦暗示了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整首词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上片写白天的愁绪,下片写夜晚的寂寞,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婉约,感情细腻,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感慨。

她的词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醉花阴》是一首充满了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词作,它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未来的向往。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语文组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为什么?天才=人才?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

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二、立足文本,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三、1、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文中哪个人物应该承担责任?并请以劝告的口吻对他说几句话。

(学生活动: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中心发言人。

)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阻碍方仲永成才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父亲,他的贪财短视造成仲永错过成才的机会。

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可以看出。

本来方仲永才能初现,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棵摇钱树,儿子写诗,其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

”这足以说明,仲永的父亲完全忘记了做父亲的责任。

“不使学”毁灭了方仲永的前途,使这位神童无形中夭折在自己父亲的手里。

文中提到邑人也是妨碍仲永成才的一个因素,他们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没加以培养,对“世隶耕”的方仲永的父亲来了180度大转弯。

如果没有“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的父亲吃喝贪财的一面得不到萌发并滋长,也许结局会完全转变,再说邑人的吹捧导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这群人无意中对方仲永“泯然众人”发挥着潜在的催化作用。

最后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观全文,不难发现方仲永懒惰,自认为天资过人,没有起码的学习,更不说勤奋刻苦了,等天资衰退后,他仍不以为然,年龄增长而才能减退,如此差距这能全怪别人?方父的贪财短视、邑人“以钱币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一个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诗坛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哀伤、叹息!)大家看标题中的这个“伤”,不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吗?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2、读文中相关语句,理解“受之天”与“受于人”的关系,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生读。

)作者“伤”的是什么?我们认为,王安石为之“伤”的原因:一为仲永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因自己后天的不努力而“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和仲永的贫困家境,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吧。

再回到开头的等式,想想天才,就是“受之天”的人,要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受之天+受于人=(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三、超越文本。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

同学们,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上天赋我们的某项才能,如果我们能吸取方仲永的教训,努力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每个人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送大家几句箴言,与大家共勉: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梅兰芳)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如果你有伟大的才干,勤勉将会增进它。

如果说你只有平凡的才能,勤勉也可以补足它。

(斯迈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这首词的上片是咏节令。

首句写天气,更是写心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的一开篇就清楚地点出一个“愁”字。

天空中薄雾浓云,越压越低,从早到晚,愁绪绵绵,该如何打发这长长的白昼呢?词人在“昼”前冠一“永”字,显现出主观感受。

重阳时节本应是秋高气爽,长天白云,可是词人所处的这个重阳节,却从早到晚都天气阴沉,笼罩着蒙蒙的雾气、浓浓的阴霾;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瑞脑:即龙脑香,香料名。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把铜香炉说成是“金兽”,这反映了李清照词的富贵大气)待在室内能做什么呢?无心境吟诗作赋,甚至连个说话的人儿也没有,只好独自兀坐,空对着香炉里瑞脑香发出的袅袅轻烟出神,不知不觉,瑞脑香烧完了,也无心去续。

这里,词人巧妙地借天气的阴沉来衬托人物心情的忧郁,用香炉中瑞脑香的燃烧来刻画人物心绪的无聊,把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和在一起,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领略着独守空闺的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深切而炽烈的情感。

这里以景衬情,用语自然、和谐,而情感的抒发则真切、含蓄、凝重。

当铺陈已具之后,笔锋微转“佳节又重阳”即“又重阳佳节”。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

一个“又”字,道出一声惊叹,这就表明,丈夫出门已超过一年。

同时,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

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

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

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

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

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

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词的上片以“愁”字起,用“凉”字结,抒写出白日的愁闷与夜晚的孤寂。

整整一天词人都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中。

“半夜凉初透”一句,尖新在一“透”字。

它分明暗示了词人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形态。

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同时,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的那种高雅生活情趣。

生活虽然落寞,但情调还是少不了的。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阳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东篱”,语出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

“黄昏”是有凄迷朦胧之美的视觉意象。

“暗香”,是清新宜人的嗅觉意象,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有此种意境。

“盈袖”,此处用典,暗点思夫之情,《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销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词人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顿时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

“销魂”,指因愁苦、悲哀而神伤。

“西风”,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意,这与词人的心境十分相合。

“人比黄花瘦”的“瘦”与最初一句的“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篇的愁绪到这里用一个“瘦”字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这首小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千古名句。

人们有很多解释,我认为它表现了一种少妇特有的敏感。

西风、黄花,都是重阳节当前景物,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自己少妇的面容,自己本来心地憔悴而暂不自知,西风拂面而猛然心惊,就像满地黄花憔悴损一样,美好的青春在凋谢却无人珍惜。

结尾画龙点睛,恰切而清新,“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给人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刘乃昌《情浓意蜜离恨深》)。

这首《醉花阴·重阳》词,全词言情,词中无一处不让人感到词人真情的流露,从而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是她词作中的重要代表作。

此词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全篇字面上却没有一个字是写作者的愁苦和孤独,然而这种情感在全词里又无处不在,显示了文学贵在含蓄的特点。

正如清代陈廷焯在《云韶集》里评《醉花阴·重阳》所赞赏的那样:“无一字不秀雅。

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