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5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5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5篇教学重点:篇一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篇二下午我上《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要求孩子感情读文。

当课进行到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同学们被这一段迷住了。

师:请自由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这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你们读的有没有感情,全写在你们的小脸上,我通过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你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了。

生:自由读文。

师:本段写了北大荒原野美在哪?(板书“热闹非凡”)生:“原野热闹非凡”(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板书)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生:通过对大豆、高粱和榛树的描写可以看出原野的热闹非凡。

生:大豆笑声清脆,高粱脸庞很美,榛树叶红遍村子,到处都显得热闹。

生:人们看到这些景象,感受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心里升起了希望,也为原野的热闹增添和气氛。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怎样才能把这种热闹的气氛读出来呢?请自由读文,我看谁读得看上去、听起来最热闹。

生:自由读文,个个是全神贯注。

师:现在你们能否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让老师也来展示一下自己呢?生:好!师: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老师读时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看通过老师的声音,你们能否感受到原野的热闹。

师读文,生闭着眼睛听。

师:谁来帮老师当当小评委?生:我听出老师的声音在笑,感觉到好热闹。

生:我听出老师读的时侯很声音听上去非常开心、高兴的样子……师:读书,不仅表情上让人感觉如临其境,声音上一样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

如何做到这一步呢?那就要真正地理解课文意思,象个演员似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去,这样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心灵才会真正与文本融合在一起,就真正能读懂文意,能把课文读好了。

想不想再试试?同学们一下子热情高涨了起来,个个读得更卖劲了,当学习到第四、五自然段时,他们动作也配上了。

下课铃响时他们还在认真地读着,可我的嗓子已累得不行了,我硬撑着,尽量让自己显得满怀,连上了两节课的讲读课实在受不了。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精品4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精品4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对课文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

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

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

是我国的“北大仓”。

(出示图片)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北大荒的秋天)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橘黄绛紫顿时漾起豆荚脸庞榛树转眼间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板书:原野、天空、小河)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

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树,人们的心情怎样?(2)(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5.真不愧是“北大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二)天空之美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15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15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北大荒的秋天》教案(15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1教学要求:学习课文,了解北大荒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放音乐《秋日的私语》,教师读第一小节带入情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美)3、美在哪里?(天空、小河、原野、物产)二、精读感悟1、把你喜欢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读完后同桌说说2、交流第二节(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指名读读(2)教师出示画好的蓝天,理解“一碧如洗”。

(3)老师要变魔术啦!画上各种颜色的流云: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教师在电脑画图板中演示画上各种颜色。

)(4)这么多的流云,会让你想到什么?读好“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5)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齐读。

(6)指导背诵。

第三节(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

读所出示的句子,再读书上的内容,你更喜欢书上的还是老师出示的?说说好在哪里?(2)鼓励学生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在快乐中朗读。

(3)看看图,读读文,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水,真清啊,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我真想跳进去痛快的游个泳啊!)(1)如果你是那条小鱼,你怎么读这句话。

带着你的想象一起来读吧!(2)指导背诵。

第四节(1)你喜欢这一节吗?(2)读了,你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样?(热闹非凡)(3)为什么会热闹非凡呢?大豆、高粱、榛树都做了些什么?(电脑出示大豆、高粱、榛树图片,让学生看看,了解这些事物)(4)第一组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第二组表演“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的动作,另两组学生表演“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各四人小组先研究课文,再想动作,最后一起表演)(5)学生质疑,理解大豆、高粱为什么要笑?人们的心为什么会燃烧起来?(6)指导朗读: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齐读中心句,男、女生分读分句(再交换读);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荒、灰”等十个生字,借助偏旁区分形近字“岭”和“铃”并能组词。

体会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银灰、血红”等,了解构词特点,并能积累类似的词语。

2、疏通课文,在读熟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从风景之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丽。

3、学习课文1-2小节,从北大荒的天空色彩的丰富与多变来感受其美丽,并给予下节课自学指导。

4、指导书写“铃、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疏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1、品读文字,能从关键词中,读出北大荒天空的一碧如洗和五彩斑斓。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看“荒”这个字型,你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吗?(荒芜,荒凉,什么都没有)那北大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荒凉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正确,这不是矛盾了吗?过去的北大荒确实是一个荒凉贫穷的地方,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什么样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范读)(美)2、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不要急,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课文)3、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出示生字词抖动大豆燃烧顿时摇铃山岭明镜波纹锦缎演唱白茫茫转眼间学生自读,指名读,集体纠正,开火车读2)同学们,有两个词语都有变化快,时间短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顿时、转眼间)3)“锦缎”你理解吗?(出示图片)锦缎是一种布料,它是用蚕丝做的,绣上美丽图案,摸起来光滑舒适,书上哪里提到锦缎呢?它指的是什么?(流云)这就叫作打比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打比方的句子,看谁找的快!4)这里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自己读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银灰血红橘黄金黄(像金子一样黄)雪白、碧绿、乌黑、桃红、火红、天蓝4、同学们生字词读熟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呢?(学生自读并思考)板书:自然风光(天空小河原野)物产丰富三、精读课文1-2小节1、出示第一小节,齐读,北大荒的秋天来了。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5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5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5篇)篇一:朗读课文,总结全文篇一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3、问: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篇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流程】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挟疑入文。

1、(教师出示:荒)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师生交流)2、(教师板书:北大荒)这是一个地名。

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师生交流:荒芜的地方······)3、补充: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

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

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

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

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今天,我们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样呢?4、生齐读课题。

二、激趣质疑引入1、上一节课,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课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呢?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过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词语来谈一谈。

2、交流小结: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三、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过渡:你最喜欢哪里的美,就请大声地朗读吧。

然后再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

1、读后交流。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5、北大荒的秋天》教案(精选4篇)

《5、北大荒的秋天》教案(精选4篇)

《5、北大荒的秋天》教案(精选4篇)《5、北大荒的秋天》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3.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进行运用.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学习指导:◆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通过预习,你会读哪些字词转眼间锦缎明镜顿时哗哗演唱北大荒银灰抖动波纹大豆燃烧铃声山岭茫茫2.你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读给他人听听,让他给你打分.a不流利 b比较流利 c非常流利 d流利有感情3.通过预习,我已经会写_________个字.通过预习:我知道:北大荒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以前的北大荒_______________,现在的北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课文是从北大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写的.◆想一想:写北大荒天空中的流云,作者抓住了流云的________来写作者把流云比作是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就叫做打比方.写小河时,把小河比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写:你会照样子写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米( ) 草( )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一问:对课文的疑问(提示:可以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的内容等方面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汇报预习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2.交流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学生简介北大荒.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北大荒在我国的黑龙江省.(出示课件)从名字上我们知道北大荒是一片荒凉的地方,(课件:过去的北大荒)人烟稀少,草木丛生.古代这里曾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解放后,经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变成了良田(课件:今天的北大荒),北大荒由此也变成了北大仓.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北大荒,应该是哪个字(板:美)课文是怎样来写北大荒的美的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1-6节(同时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节: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来了.第二节:写北大荒的天空美(板:天空)第三节:写北大荒的小河美(板:小河)第四节:写北大荒的原野美(板:原野)第五节:写北大荒的丰收美(板:丰收)第六节:写北大荒由衷地赞美北大荒.引读:是啊,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到:(示:课件)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二,组织学习(一)学习第二节(结合板书)这篇课文从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以及丰收的景象这四个方面写出了北大荒秋天的美,北大荒的秋天到底有多美呢(出示第二节)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一节.1.生自由读.2.师:这一节写了北大荒白天的天空和傍晚的天空,写白天的天空作者用了哪个词 (一碧如洗)读到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像洗过一样干净)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 (示:课件)美吗指导读词.3.这一碧如洗的天空,只有在傍晚的时候,才会出现几缕流云(示:课件)文中是如何写这些流云的,请一位同学读第二句话.(1)文中抓住这些流云的什么来写的 (颜色)都有哪些颜色(2)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读到银灰我们就想到像银子一样的灰色(课件)像橘子一样的黄叫橘黄,像血一样的红叫血红,暗紫中略带紫色叫绛紫,它也叫"酱紫"像酱一样的紫叫酱紫.(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金黄,桃红,米白,雪白,火红,天蓝,土黄,草绿……(交流预习中的写一写)4.这么美的流云还是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这么多的颜色,除了让我们想到书上的五彩斑斓,你还会想到哪个词: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多美的颜色呀,难怪书上说,这些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出示: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 (比喻句)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在这儿,作者把这些流云比作是五彩斑斓的锦缎(板书)这样的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句子写得更生动.5.指导朗读.(1)夕阳西下,流云如此绚丽多姿,如此美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师范读.(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指名读.(4)齐读.6.这么美的景色是不是已经记在你的头脑中了呢 (出示:背诵内容)指名背.(2)齐背.7.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难怪作者深情地赞叹到:(示课件)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二)学习第三节1.过渡: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北大荒的小河 (出示课件)2.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清,静)3.书中是怎样描写北大荒的小河的,出示第三节,自由读4.在这两句话中同样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第一句是将小河比作蓝绸子(板书:蓝绸子)第二句是将水面比作是明镜,写出了小河的清澈和宁静.(板书:明镜)5.谁能把这么清静的小河读出来(指名读,齐读)6.这么美的文字不应该从我们的心灵滑过,让我们静下心来记一记,背一背.(指导背诵)7.老师相信,此时,清澈的小河水已经流入了你们的心田,齐背.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作者是从天空,小河,原野,丰收这4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的秋天.在写天空时,作者抓住流云的色彩斑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天空的美,同样也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小河的清澈与宁静,下节课,我们继续去看一看北大荒原野的热闹和丰收的美景.四,听写生字,指导书写荒灰抖纹豆板书设计北大荒的秋天天空流云锦缎美小河蓝绸子明镜原野丰收《5、北大荒的秋天》教案篇2《北大荒的秋天》第一课时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5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大荒的情感,知道现在的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寻访祖国美好河山和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写的。

教学方法: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

特别是在回顾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一边回忆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指导生字“荒”的书写。

2、过渡:从字面上了解,想象一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

2、交流初读后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3、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

课件出示: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五彩斑斓银灰橘黄血红挺拔绛紫4、在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意境。

1、课件出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天空。

(画面)提问:同学们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2、在初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表看法,从中熟练读文字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边度边想象文中所描绘写的情景,从而来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美丽。

4、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来体会北大荒天的特点。

5、课件出示秋天的天空,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试着背诵这一段。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四、小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1、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尝试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美。

2023《北大荒秋天》教学设计3篇

2023《北大荒秋天》教学设计3篇

2023《北大荒秋天》教学设计3篇《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解读】《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选取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为描写对象,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丰收在望的北大荒秋景图。

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

【设计理念】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

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文本中延伸。

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

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入文。

1、(教师出示:荒)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荒凉、荒芜、荒无人烟、荒草2、(教师板书:北大荒)这是一个地名。

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师生交流:荒芜的地方。

)3、图片展示,补充文题: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

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

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

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

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今天,我们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样呢?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2、掌握生字词,体会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节了?(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叶子变黄,掉下来;庄稼成熟了;……)想不想来一次不出门就能领略到千里之外风光的秋游呢?(想)板书:5、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北大荒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那里美丽的字词吧!
出示生字词语:
北大荒茫茫摇铃山岭
一碧如洗热闹非凡清澈见底
银灰橘黄血红绛紫五彩斑斓
透明波纹豆荚挺拔燃烧
转眼间旋转明镜漾起
2、这么多的生字,得想些好方法才能把他们记住
(1)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完成
绛(绛紫)/降(降落) 纹(波纹)/蚊(蚊子) 茫(茫茫)/芒(芒果)
烧(燃烧)/ 浇(浇水)/ 绕(环绕) 铃(铃铛)/ 岭(山岭)/ 玲(玲珑)
(2)钢笔描红,边朗读边描写。

三、初读感知,走近北大荒
1、师范读,生找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
听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流云五彩斑斓;原野热闹非凡…)
2、把画下来的优美句子自己再仔细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把你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四、走进北大荒,看看天空、流云和小河
1、研究课题,了解北大荒
(1)翻开中国地图,找一找北大荒大概位置——处在中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
(2)北大荒离我们江苏如此遥远,我们不妨借着录像去那里看瞧上一瞧!(放音像资料——(3)我们已经对北大荒这片土地有了个初步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北大荒的秋天看个究竟。

2、学习1—3自然段
(1)齐读第一小节,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片树叶落地——一叶知秋)
(2)秋天来了,带来了哪些美景呢?
a. 小组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喜爱的字、词、句,说说为什么?
b. 小组交流
出示:天空——一碧如洗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c. 画画——说说——感悟之后再读,说说为什么你认为他们是美的?
(用“转眼间”,“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彩斑斓的锦缎”来说明流云的美。

这是一个比喻句,用各种色彩变幻的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
d. 同样的方法把第3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来——介绍你画的内容——反复读,说出句子的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这句话,你是怎样
画的?(画出水中的鱼、水草说明河水的清澈可看到底下,整条小河狭长而幽蓝,水缓缓地流动着,看上去像条蓝色的丝绸一般。

小河很平静,像个熟睡了的小宝宝安逸而贪婪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


e.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的钢笔描红,并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找秋天——观察当地的秋天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经来了。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丽的字词吧!
1、出示词语: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热闹非凡银灰橘黄
血红绛紫挺拔燃烧
小组自由朗读,指名读
2、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
二、精读课文,深入原野
除了绚丽多彩的流云、富有情趣的小鱼、湛蓝清澈的天空外,原野更是吸引人。

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北大荒的原野,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情吧!
1、自由朗读,找找、画画你喜爱的句子或词语
(1)品读:大豆哗啦啦笑
高粱乐呵呵演唱
榛树叶全都红了燃烧
小组读——指名读——全体读
(2)读与演,把大豆、高粱与榛树叶子的形象表演出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3)总结:你感受到了原野是怎样的呢?(热闹非凡)
给它换个词怎么样?(格外热闹、特别欢腾)
(4)告诉学生,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向学生渗透构段方式。

(5)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树或其他农作物,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呢?小组议一议,指名说一说(我是大豆,我要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把大豆磨成豆浆、做豆腐、豆腐干……,我是高粱,看我多神气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好高兴啊!……我是……)
(6)齐读第5自然段
2、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凉爽的秋风吹起来了,大豆摇啊摇——农作物丰收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大豆摇铃千里金”
(1)讨论:这句话说了什么?(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朗读“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 (说明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到处是丰收的壮观景象)
(3)“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渗透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

总结:北大荒是块荒地吗?(不荒)
那你能给题目换个词吗?(北大仓)说说理由
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想一想, 什么像火?(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 什么地方相似呢?(都是红的)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
质疑: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
享快乐)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

小组齐读——边说边想——自然成诵
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
指名说——指名背诵章节
四、找找秋天
1、与秋天有关的诗、文章
小组交流(如:《山行》、《枫桥夜泊》…)
2、联系身边的秋天,说说美在哪里?
五、课外作业
1、把你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把它写成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