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课堂作业01-04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黄昏,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6、〔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二、简答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高度高,影子那么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那么长。
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络: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局部构成。
4、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5、〔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二、简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昼夜交替?一、简答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背景和目的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全新的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堂作业,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设计原则- 任务合理:作业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能够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独立完成:作业应设计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 综合能力培养:作业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操作、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个性化发展:作业设计应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和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三、作业设计方案1.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实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 实地观察调研设计实地观察调研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相关主题的调研,例如生态环境、动植物的观察等。
学生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分析问题,并形成报告或展示形式的作业。
3. 问题解决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解决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创意作品设计创意作品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创造力,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学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展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书面报告: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撰写书面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结果或问题解决过程。
- 口头展示: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作业结果,向全班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 评价表:设计相应的评价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和打分。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全新的小学科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堂作业设计,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科学作业(上)

五年级(上)班级:姓名:亲爱的小朋友们:转眼间你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真希望科学课给你们带来探索的欢乐和求知的满足。
“白天和黑夜”、“光和色彩”中隐藏着许多秘密:为什么会有昼夜形成的?你们可以用学过的各种探索方法揭示这些秘密。
“电和磁”为什么要放在一起?难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猜对了!电可以变成磁,磁也可以产生电。
正是这一重要发现,才是人们发明了水电站和磁悬浮列车。
“呼吸和血液循环”是人体这部神奇机器中的重要生理活动。
通过学习,你不仅会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还将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石头热,小狗和你都能感觉到。
但是只有你能做出解释:石头热是因为太阳晒的。
所以,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在“解释与建立模型”中,你们将有机会充分施展解释的本领。
愿你们同样喜欢这学期的内容!你们的大朋友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一、我会填1、早晨,太阳从升起来,影子在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边;傍晚,太阳从边落下去,影子在边。
2、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此时温度;影子短,说明太阳,此时温度;所以,一天中的温度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我会选1、一天中,太阳下的物体的影子()最短。
A 早晨B 正午C 傍晚2、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
A 高—低—高B 低—高—低C 低—低—高D 高—高—低3、用于测气温的是()。
A 体温计B 温度计C 气压表作业评析:2太阳钟月日一、我会填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或。
2、北京故宫博物院力保存的日晷叫。
3、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日晷叫。
二、我会选(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1、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现在早就不用了。
()2、制作太阳钟时必须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
()3、太阳钟和日晷都是计时的工具。
()三、我来答著名的“牛顿钟”是怎样制成的?作业评析:3昼夜交替月日一、我会填1、哥白尼提出了“”,不是在运动,而是绕着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的结果。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对流(课件23张)

新知导入
视察到的现象
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 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 上流动。
探究新知
01
我会想 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水和空气受热之后都上升,遇冷降落,循环流动
探究新知
01
热对流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降落,循环流 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 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 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热对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
学习目标
01 归纳热对流的概念。 02 能运用热对流知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 03 利用常见材料合作完成走马灯的制作。
目录
CONTENTS
01 新 知 导 入
03 全 课 小 结
02 探 究 新 知 04 课后作业
01
新知导入
02
探究新知 0011 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探究新知
01
我会想
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 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 壁向下流动。
总结:液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降落,循环流动
探究新知 0021 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可以先 大胆猜测一下!
新知导入
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①用橡皮泥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③视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视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新知导入
你发现了什么?
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 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 壁附近降落,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 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新知导入
产生现象的原因?
2021年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

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练习题2021年最新整理第一第二单元练习题1.1有关光的思考一、填空题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是地球最重要的光源。
2、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是(),荧光灯是()。
3、()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判断题1、未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2、夜晚的森林里发出微弱光亮的萤火虫是光源。
()3、夜晚的月亮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4、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激光笔发出的光。
()5、光只能用来照明,没有其他用途。
()三、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镜子B.月亮C.点燃的蜡烛2、我们能看见桌上的苹果是因为()。
A.苹果能发光B.苹果能反射光C.人眼能发光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电的电灯是光源,未通电的电灯不是光源B.夜视仪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用途C.如果没有光,只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四、连线题点燃的蜡烛亮着的手机屏幕眼镜不属于光源高楼的玻璃幕墙点亮的路灯属于光源闪电五、综合应用晚上,小佳正在房间里玩魔方,突然停电了。
1、由于拉着厚厚的窗帘,房间里没有光射入,这时小佳()。
A.能看到魔方,因为眼睛可以发出光B.不能看到魔方,因为魔方不能发光C.不能看到魔方,因为没有光射入房间,魔方不能反射光,人眼也就看不到魔方2、小佳在黑暗中适应一段时间后,()A.能看到魔方,因为眼睛已经适应黑暗的环境B.不能看到魔方,因为没有光进入眼睛3、通过以上现象,说一说,如果没有光,那么人类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1.2光是怎样传播的一、填空题1、根据手电筒发出的光我们可以推测:光是沿()传播的。
2、“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3、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是()张矩形卡纸、()个能直立的夹子和()。
二、判断题1、皮影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部分答案仅供参考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部分答案(仅供参考)《生物与环境》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活动记录:课堂练习:判断题(1)×(2)√(3)√2、种子发芽实验(二)略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C (3)A2、略。
4、蚯蚓的选择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A (2)B (3)B (4)C 5、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记录: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2、略课堂练习:1、填空。
草→田鼠→老鹰。
草,田鼠、老鹰。
2、判断题(1)×(2)√(3)√(4)√(5)√3、看图回答。
(1)略。
(2)蘑菇→兔子→狼;草→兔子→鹰果实→老鼠→鹰;果实→刺猬→狼6、做一个生态瓶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7、改变生态瓶活动记录: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
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8、维护生态平衡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1)×(2)√(3)×(4)√(5)√2、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
单元练习1、选择题(1)B (2)C2、填空题(1)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生态系统3、判断题(1)×(2)√(3)×(4)√(5)√(6)√4、小麦→田鼠→鹰;萝卜→兔子→鹰小麦→兔子→鹰;萝卜→田鼠→蛇5、简答题。
(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
《光》单元1、光和影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C(2)A(3)B(4)B2、阳光下的影子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 选择题(1)B(2)C(3)C(4)C(5)A(6)B3、光是怎样传播的课堂练习:1. 选择题(1)B(2)B(3)A(4)B(5)A2.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利用激光笔,可以看到光的直线传播;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1-4课同步练习课时练

1.1 有关光的思考练习题一、填空题。
(1)人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进入了人的眼睛。
(2)(填“能"或“不能" )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强光。
(3)通常我们把那些的物体称为光源。
是最重要的光源。
(4)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A.波光粼粼的湖水B.熊熊燃烧的火把C.皎洁的月光(2)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这本书。
A.能看到B.不能看到C.适应后能看到(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B.动物不需要光C.眼光是眼睛发出的光三、判断题。
(1)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明月亮是光源。
()(3)工作的电视机屏幕和投影仪屏幕都是光源。
()(4)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四、连线题太阳阳光点亮的点灯属于光源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不属于光源镜子中的太阳熄灭的蜡烛发光鱼参考答案:1、(1)光(2)不能(3)自身能发光太阳(4)夜视仪2、BBA3、√×√√4、太阳阳光点亮的点灯属于光源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不属于光源镜子中的太阳熄灭的蜡烛发光鱼1.2 光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一、填空题。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而声音是湘四面八方传播的。
(2)在做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时,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二、选择题。
(1)谁也没有我跑的快!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声场的阳光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动火箭(2)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A.青蛙视力不好B.光沿直线传播C.天空只有井口大小(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五上科学课堂作业01-04

第1 课种子发芽试验(一)一、小知识对比实验:把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二、填空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和()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完成下表三、判断题。
1.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第2课种子的发芽实验(二)1.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2.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播种,是因为:()。
3.播种后,下一场雨,种子发芽会更快,这是因为:()。
4.我们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个条件。
5.五1班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是这样的:准备两个同样的花盆,取同样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种下种子,摆在同一和桌子上,但把其中一盆用暗箱罩上“我们可以推断1班同学要研究的是()对种子发芽的影响A、水B、温度C、光照D、养分6.农民伯伯在()的条件下播种的最容易发芽A、阳光温和,土壤潮湿。
B、非常寒冷C、阳光曝晒,土壤干燥。
D、土壤含水量过多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选择题。
1.把两组绿豆芽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将其中一组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 光B. 温度C. 水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 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C.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3.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 有水B. 没有水二、完成下表。
三、按要求用简图画出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
绿豆种子发芽的绿豆绿豆芽幼苗第4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
A.黑暗的环境B.干燥的环境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课种子发芽试验(一)一、小知识对比实验:把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二、填空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和()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完成下表三、判断题。
1.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第2课种子的发芽实验(二)1.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2.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播种,是因为:()。
3.播种后,下一场雨,种子发芽会更快,这是因为:()。
4.我们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个条件。
5.五1班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是这样的:准备两个同样的花盆,取同样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种下种子,摆在同一和桌子上,但把其中一盆用暗箱罩上“我们可以推断1班同学要研究的是()对种子发芽的影响A、水B、温度C、光照D、养分6.农民伯伯在()的条件下播种的最容易发芽A、阳光温和,土壤潮湿。
B、非常寒冷C、阳光曝晒,土壤干燥。
D、土壤含水量过多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选择题。
1.把两组绿豆芽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将其中一组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 光B. 温度C. 水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 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C.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3.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 有水B. 没有水二、完成下表。
三、按要求用简图画出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
绿豆种子发芽的绿豆绿豆芽幼苗第4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
A.黑暗的环境B.干燥的环境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A. 相同的需求B. 不同的需求3.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的。
A. 灰色B. 绿色C. 黄色D. 褐色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
这说明生物()。
A.能影响环境B.能改变环境C.依赖环境第5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 ) ( )。
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消费者是( )。
二、判断题。
(1)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鹰 麻雀 小麦。
( ) (2)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 ) (3)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 ) (4)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 (5)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就像一张“网”。
( ) 三、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这些生物所包含的相互交叉的食物链。
2.根据上图写出3条食物链。
( ) ( ) ( )。
( ) ( ) ( )。
( ) ( ) ( )。
第6课 做一个生态瓶一、填空1.生物和非生物( )、( ),形成密 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2.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 )。
二、选择题1.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是要透明的,这是因为( )。
A 、让里面的植物见光 B 、便于观察 C 、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2.在生态瓶中放臵动物和植物,应( )。
A 、先放动物B 、先放植物C 、一起放动物和植物 3.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是( )。
A 、美化B 、提供氧气C 、固定沙子 4.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 )。
A 、开放、透明 B 、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 C 、臵于较弱的散射光下5.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它们是( )。
A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B 、相互没有影响C 、生物会影响非生物,非生物不会影响生物第7课 改变生态瓶判断题。
1.保持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不变,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生物2.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对动物生存有利。
( )3.如果在生态瓶里增加很多动物,就会导致生态瓶内生物的数量不平衡、生态瓶制作不成功的后果。
(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一、判断题1.自然界鸟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我们捕杀一些是没有关系的。
()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及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3.老鼠是有害的,因此我们最好把老鼠消灭光。
()4.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5.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二、简答题.。
草原上的牧民为了增加收入,饲养的牛羊的数量增加了5倍。
照这样下去,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练习一、谨慎选择1.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3.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B.温度高C.阴暗潮湿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B.改变环境C.依赖环境5.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A.微生物B.植物C.土壤6.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A.乱砍乱伐B.保护环境C. 任意放牧二、连线题:1、把动物的名称与过冬方式连线。
2、把植物与相关内容连线。
青蛙换毛香蕉树针叶山地狗冬眠松树阔叶沙漠燕子迁徙仙人掌叶刺雨林三、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3.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
()。
()。
4.如果大量捕猎狐,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
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四、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写3点)鹰2.1光和影一、填空题。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2.()、()、()是影子形成的条件。
3.影子的方向随着()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越远,影子越()。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有关。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
A. 月亮B. 镜子C.点亮的日光灯2.物体影子的方向与()有关。
A.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
B.同一光源从同一方位的不同距离照射。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形状相同B.形状不同C.方向相同2.2阳光下的影子一、填空题。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臵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臵最低时,影子最()。
二、选择题。
1.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 形状不同 B. 方向相同 C. 长短相同2.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A.. 位臵保持不变B. 方向保持不变C. 长短发生变化3.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5米。
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
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 早上B. 上午C.下午4.阳光下,将一根10厘米长的铅笔直立在地上,测得其影子的长度为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2米。
旗杆的实际高度大约为()米。
A.. 2 B. 2.5 C. 45.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 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 早晨B. 正午C.傍晚三、画出下列各图中小树影子的位臵和长度,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图1 图22.3光是怎样传播的一、填空题。
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
二、选择题。
1.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一侧。
A.对光 B.背光2.光在空气中以每秒约()的速度传播。
A.30千米B.30万千米 C.340米3.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是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B.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后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4.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A.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
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二、请你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画图的形式表示)2.4光的反射一、填空题。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也叫()。
反射光也是()传播的。
二、选择题。
1.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
A. 美观B. 有利于光的反射2.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瞳孔。
当光线较强时,瞳孔就会();当光线较弱时,瞳孔就会()。
A.放大B.缩小三、在黑屋子里,为什么台灯亮后,人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请画出灯光的传播路线。
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或物品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请列举3个实例。
2.5光与热一、填空题。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
太阳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
2.人们还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起来,产生()和()。
二、判断题1.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比用两面镜子将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更亮。
()2.不能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
()3.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其强弱和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三、选择题1.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再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
用一面镜子比用多面镜子投射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要()。
A.高 B、低2.太阳灶就是利用()能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A. 凹面镜 B.凸透镜3.()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而()则是通过光的反射起会聚作用的。
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A 凹面镜 B凸透镜4.下图中,()是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的示意图。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填空题。
1.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升温();表面粗糙的物体比光滑的物体升温()。
2.物体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就();物体表面反光弱,吸热本领就()。
3.阳光直射,得到光较(),吸热(),升温();阳光斜射,得到光较(),吸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