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生长环境。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特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及行为。
2.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实物展示。
2.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1)植物的身体:教师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过程,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常见的动物:教师展示动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3)植物的生长环境:水、阳光、空气、土壤2.动物的生活:(1)常见的动物:猫、狗、鸟、鱼等(2)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3)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并注明其生长过程。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科学课堂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水的三种状态?A. 水蒸气B. 水冰C. 水沸腾D. 水汽化答案:D. 水汽化2. 下列哪个是动物的特征?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能进行呼吸作用C. 能进行光敏反应D. 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 能进行呼吸作用3. 下列哪个是植物的特征?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能进行呼吸作用C. 能进行光敏反应D. 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A. 能进行光合作用4. 下列哪个是石头的特征?A. 可以变形B. 可以燃烧C. 可以溶解D. 可以导电答案:A. 可以变形5. 下列哪个是金属的特征?A. 可以变形B. 可以燃烧C. 可以溶解D. 可以导电答案:D. 可以导电二、填空题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________。
答案:葡萄糖2.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和食物中的________转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营养物质3. 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它们可以形成湖泊、河流和海洋。
答案:雨水4. 石头是一种________,它通常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
答案:固体5. 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可以被锤打成薄片或拉成细丝。
答案:延展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植物的叶子中含有一种绿色的物质叫叶绿素,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能量。
当阳光照射到叶子上时,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并通过细胞内的细胞器进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能量来源,而氧气则释放到空气中。
2. 请简要解释呼吸作用的过程。
答:呼吸作用是动物将氧气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动物通过呼吸器官(如肺部)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消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1《水的蒸发》说课稿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1《水的蒸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的蒸发》是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1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蒸发过程以及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水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水的蒸发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的蒸发过程,掌握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蒸发过程,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2.难点:水的蒸发过程的微观解释,影响蒸发速度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引出水的蒸发现象。
2.探究水的蒸发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水的蒸发过程是怎样的。
3.实验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并分析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4.总结:让学生总结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水、防霉等。
七. 说板书设计1.水的蒸发过程2.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的理解程度。
2.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学生的探究精神。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蒸发现象。
同时,我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教版)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长变化1、植物新⽣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收集,种⼦观察课堂练习3、判断题:(1)√(2)√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长发育记录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定)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我们发现,种⼦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长,根的⽣长速度(较快)。
我们还发现,根⽣长的⽅向与种⼦放置的⽅向(没有)关系。
2、排序(4)(1)(2)(3)课堂练习3、判断题(1)√(2)√4、⽔分、矿物质固定4、种⼦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1.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幼苗⽣长。
2.填空题(1)叶(2)⽔分,养料。
3.判断题(1)√(2)√(3)√4.简答题在阳光照射下,玻璃罩内的植物会进⾏光合作⽤产⽣氧⽓,供⼩⽼⿏呼吸,所以⼩⽼⿏不会马上死亡。
5、茎越长越⾼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A B2.判断题(1)√(2)√(3)×(4)×3、排序( E )( A )( C )( D )( B )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4) (1) (3) (2)课堂练习2、填空题:(1)镊⼦(2)从外到内3、判断题:(1) √ (2) √ (3) × (4) √7、我们的⼤丰收活动记录1、⼀株凤仙花⼤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株凤仙花⼤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
2、根茎叶花果实种⼦课堂练习3、判断题(1) × (2) √(3)√4、画⼀画或写⼀写(参见教材p17)《植物的⽣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2)选种(3)繁殖、死亡2、判断题:(1)√(2)√(3)×(4)√(5)√3、选择题:(1)A (2)C (3)B4、连线题:(1)根⽀持、运输作⽤ (2) 缠绕茎茎制造养料攀援茎叶发育果实和种⼦直⽴茎花吸收、固定作⽤匍匐茎5、填名称。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教版)

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下册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收集,种子观察课堂练习3、判断题:(1)√(2)√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2、排序(4)(1)(2)(3)课堂练习3、判断题(1)√(2)√4、水分、矿物质固定4、种子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1.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幼苗生长。
2.填空题(1)叶(2)水分,养料。
3.判断题(1)√(2)√(3)√4.简答题在阳光照射下,玻璃罩内的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马上死亡。
5、茎越长越高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A B2.判断题(1)√(2)√(3)×(4)×3、排序( E )( A )( C )( D )( B )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4) (1) (3) (2)课堂练习2、填空题:(1)镊子(2)从外到内3、判断题:(1) √ (2) √ (3) × (4) √7、我们的大丰收活动记录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课堂练习3、判断题(1) × (2) √(3)√4、画一画或写一写(参见教材p17)《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3)繁殖、死亡2、判断题:(1)√(2)√(3)×(4)√(5)√3、选择题:(1)A (2)C (3)B4、连线题:(1)根支持、运输作用 (2) 缠绕茎茎制造养料攀援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直立茎花吸收、固定作用匍匐茎5、填名称。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作业新设计(2023春)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15.谁在动一、填空1.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我们可以让玩具小车沿着一定的“轨道”行进,每隔一段时间在纸上记录下小车________和________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________。
3.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太阳的________现象是我们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处于________状态。
二、判断1.我们在描述火车的运动情况时,可以以铁轨作为参照物。
( )2.在草地上踢球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
( )3.太阳在围绕着地球运动。
( )4.坐在行驶的车上,以车作为参照物,我们会看到车窗外的物体在运动。
( )三、选择1.乘坐电梯时,选取电梯里的人作为参照物,则电梯处于( )状态。
A.相对静止B.运动C.不确定2.通常,描述河水上涨的参照物是( )。
A.河堤B.河水C.河水上的漂浮物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而且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以( )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
A.船上坐着的人B.小船C.河岸上的树四、问题城堡1.速度相同.并排行驶的两辆汽车,怎样判断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16.玩小球一、填空1.指尖陀螺和悠悠球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
2.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分类,运动的方式可分为直线运动和________运动。
3.物体运动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 ___、滚动、摆动和振动。
二、判断1.身边物体的运动仅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摆动和旋转。
( )2.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 )3.乒乓球的运动形式只有振动。
( )4.沿直线行驶的汽车做的是直线运动。
( )5.物体的运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有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液体进行分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液体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较为浓厚。
但学生在液体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对液体的特点和分类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液体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液体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特点,液体分类的方法。
2.难点:液体分类的依据,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样品、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表、液体样品、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液体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特点,如: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等。
然后讲解液体分类的方法,如:按照物质组成、温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特点,尝试对液体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分类的依据。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三年级科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堂作业本科学三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目录植物我问周围的材料1我看到了什么(1) 1观察我问周围的材料(23)2校园的树木(2) 2哪种材料硬(25)3大树和小草(3) 3比较韧性(27)4观察水生植物(5) 4它们吸水吗(29)5植物的叶(7)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3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8) 6砖和陶瓷(33)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9)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35)单元练习(10)单元练习(36)动物水和空气1寻访小动物(12) 1水(38)2蜗牛(一)(13)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9)3蜗牛(二)(15) 3谁流的更快一些(41)4蚯蚓(16) 4比较水的多少(43)5蚂蚁(17) 5我们周围的空气(45)6金鱼(18) 6空气占据空间吗(47)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20) 7空气有重量吗(49)单元练习(21)单元练习(51)综合练习(54)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活动记录我用简短的语句,记录大树的特点(如:树皮光滑)。
★课堂练习我观察大树的时候用到的方法(在括号内打“√”)。
★资料阅读树木的分类:更具树木的生长类型,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2)灌木类:书体矮小,主干低矮。
(3)藤木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4)匍匐类:干、枝等均匐地生长。
12校园的树木★活动记录参照教科书第7页的形式,完成树的观察记录。
★课堂练习判断题(1)树冠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2)大多数树木生长在泥土中。
()(3)树木的上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树皮都是很光滑的。
()23大树和小草★活动记录1.观察一株狗尾草,并记录你的观察发现。
2.记录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树小草3★课堂练习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大花,每个叶柄上长上着三张叶子。
这种小草是()。
A.蒲公英 B.黄花醡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2)()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 (2)B
2.判断题(1)√(2)√(3)√(4)√(5)×
6、开花了,结果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 (2) √ (3) √ (4) ×(5)√ (6) √
7、我们的大丰收
活动记录
填图省略
(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300—500粒种子。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 (2) √(3)√(4)√(5)×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
2、判断题:
(1)√(2)√(3)×(4)×(5)√(6)√(7)√(8)√(9)√3、选择题。
(1)A(2)C (3)B (4)B (5)C
4、连线题。
(1)直立茎红薯的茎(2)根支持、运输作用
缠绕茎凤仙花的茎茎制造养料
攀缘茎牵牛花的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6)B
3、列举。
请写出3种昆虫:蝴蝶、蝗虫、蚂蚁、蜻蜓等
4、略。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1、温度与温度计
活动记录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冷热程度,摄氏度(℃)(2)温度计。
2.读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0℃37℃100℃
-5℃13℃-7℃
3.观察图形温度计回答问题。
(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是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3)小明现在的体温是39℃。
(4)他发烧了吗?是(发烧了)
2、测量水的温度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2)√(3) ×(4)×(5)√(6)×(7)×
3、水结冰了
活动记录
1.比较冰和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冰和水的相同特征:无色、无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特征: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
2.略
课堂练习
填空(1)0℃(2)温度下降到0℃以下了(3)降低温度
4、冰融化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C (2)C (3)B (4)B (5)A (6)A
5、水珠从哪里来
活动记录
6、水和水蒸气
活动记录
我的想法:碟子里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蒸发,凝结。
(2)下雨后地面变干,湿布擦桌子后变干
2、判断题。
(1)×(2)√(3)×(4)√
3.简答题。
(1)吹风机吹、晒太阳、吸干水分等。
(2)包装纸很冷,周围的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在纸上,变成了小水珠。
7、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记录
略(见教学参考书)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2)√(3)√(4)×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2)×(3)×(4)√(5)√
2.选择题。
(1)B (2)C (3)C (4)A (5)B(6)B C (7)C (8)C
3.35℃6℃-4℃
4.(1)水温逐渐下降,下降速度先快后慢。
(2)23℃
《磁铁》单元
1、我们知道的磁铁
活动记录
1.略
2.磁铁的形状:条形、圆形、饼形、环形、马蹄形、槽形等
磁铁的用途: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白板、小电动机、指南针、喇叭等磁铁的性质:能吸铁、互相吸引、互相排开、隔着物体能吸铁、两端吸引力强等
课堂练习
1.略
2.以下物品用到了磁铁(1)(3)(4)(7)(8)
3.判断题(1)√(2)√(3)√(4)√(5)√
2、磁铁有磁性
活动记录
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 B (2) B
3、②③①
3、磁铁的两极
活动记录
略
课堂练习
1、填空题(1)磁极、两(2)互相吸引、互相排斥。
2、选择题(1)B (2)C (3)C (4)B
4、磁极的相互作用
活动记录
1.我发现:一块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磁极的一端朝北,另一端朝南。
2.略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南北、南极、 S 、北极、 N
(2)吸引、排斥、吸引
(2)S极
2.判断题。
(1)×(2)√(3)√(4)×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活动记录
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6)×(7)×
2、改变、改变,略。
6、指南针
1.填空题。
(1)磁铁、磁针(2)方位盘、南极、北极(3)略。
2.选择题。
(1)C (2)B (3)C (4)A
3. 简答题。
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察磁铁的朝向。
7、做一个指南针
1.判断题。
(1)√(2)√(3)√
2.选择题。
(1)B (2)A (3)C
3.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磁性(2)同极、异极(3)磁极、两
2.判断题。
(1)×(2)√(3)×(4)×(5)×(6)×
3.选择题。
(1)B (2)A (3)A (4)C (5)A
4.简答题
(1)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察磁铁的朝向。
(2)相互吸引,因为磁铁具有异极相吸的性质。
(3)用一块A去吸另一块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如果吸不住,则A为铁。
综合练习
1、填空题。
(1)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2)叶,根,茎
(3)头、胸、腹,变态(4)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5)蒸发、凝结(6)南极,S,北极,N
(7)司南
2、判断题。
(1)×(2)×(3)√(4)√(5)√
(6)×(7)×(8)√(9)×(10)√
3、选择题。
(1)A (2)C(3)A (4)C (5)B (6)C(7)C (8)A (9)A
四、填空图。
(1)
(2)100C-50C
(3)固态到液态是融化,液态到固态是凝结,液态到气态是蒸发,气态到液态是凝结,固态到气态是升华,气态到固态是凝华。
(4)图看不清楚,可以参看教科书上的插图。
(西北)(北)
(西南)(东北)
(东南)
五、简答题:
1、答题要点: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如下:
2、答题要点:共有二种方法,只要写出一种得十分。
一、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二、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