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二形象鉴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讲小说阅读考点2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课件

考点帮
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
考点帮
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 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 ,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 ……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1.情节角度。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展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 一言一行,都对情节有推进作用。
2.主题角度。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这 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最根本用意。
3.读者角度。结合社会现实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体会 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示。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
考点帮
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 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 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章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讲散文类文本阅读 第2节赏析作品形象课件(共29张)

①抓住正面描写来分析。如,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
②抓住侧面描写来分析。如,正衬、反衬等。 ③抓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来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2.事物形象 ①分析外在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事物的外形特征常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 现,通过外形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
语 文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第三节 赏析作品形象
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高考对散文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设题:
1.赏析形象的特点。 2.赏析形象的作用。 命题者往往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考查。
1.阅读全文,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 2.文中××是个怎样的形象?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 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 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 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 “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
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 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 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 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一二散文阅读考点三鉴赏散文形象概括散文主题学案新人教版

考点三鉴赏散文形象,概括散文主题题型一人物形象知识储备高考散文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有时命题者也会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考查。
散文人物形象考查的三个分析角度:类型解说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①筛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要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分析。
②筛选分析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要注意这些评价常常是带倾向性的议论。
③分析文中用比喻、抒情等手法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语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④分析文中人物的称谓,确定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⑤结合文章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
分析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和技巧衬托①侧面衬托: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②对比衬托: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
描写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性格心理等特征。
②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
③行动描写:传神地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它涵盖上述四种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的作用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穿;④过渡照应的关联;⑤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主、次要人物的不同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
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技法突破设问方式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文章中写×××形象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1.画——在文章中画出有关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句子。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考点4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教案(含解斩)

考点4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考法1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9[2019天津,18,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2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赏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言行、经历和身份特征入手。
文中老祖母的身份是传统牧民,她敬畏大自然;呼伦贝尔草原气候寒冷,条件艰苦,但她含辛茹苦,辛勤牧羊,这体现了她的勤劳、坚忍;老祖母风雪夜里庇护小羊羔,体现了她的慈爱。
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教给她劝奶歌;在老祖母的感召下,萨丽娃回归草原;老祖母的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优秀品质深深影响了萨丽娃,这些美德因此得以传承。
方法点拨概括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四个角度1.从事件入手。
即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事件一般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2.从描写入手。
即要重点关注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的语句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4.从主题和时代背景入手。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还需要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的作用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串;④过渡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主次人物的不同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
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考法2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及作用10[2017天津,19(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一鉴赏散文主旨

微案一鉴赏散文主旨微点突破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镇木心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车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像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有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3-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练习

A.文章以“对住在江畔河边的人来说,夜航船是一幅看厌了的风景”开篇,欲扬先抑,为下文表达“我”对夜航船的情感态度做铺垫。
B.第③④段插入有关张岱《夜航船》和自己坐船经历的叙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赋予夜航船以文化意蕴,表现主题。
我们喜欢男老师的实习课,在田间地头的劳动,掺杂玩耍的因素。有一次,我们到学校的学农基地上课,一张犁摆在地头,他牵来牛,教同学们如何上套,讲耕地对一年的重要性。他做一系列的示范,告诉我们在扶犁中注意哪些环节,牛在他的吆喝声中,拉着犁听话地向前走。犁翻开土地,男老师扶犁的神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同学都要上去,亲手扶犁,试一试,犁在我们的手中变得不听使唤,牛也不听话了,走走停停,像在田地散步休闲。轮到我上场,更惹得同学们大笑,我扶犁时东摇西晃,像喝醉了酒,牛儿不时地“哞哞”叫两声,提出抗议。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杜甫、崔护等人写到柴门的诗篇,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从艺术作品塑造形象的角度展现了柴门小院另一番风采。
B.作者当年作为知青来到辽××区插队,每天住在柴门小院之中,生活虽艰辛苦闷但也不乏乐趣,故能将记忆中普通的小院写得生动形象,别有趣味。
3.文章以“夜航船”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导学号3774020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4分)
犁的情结
高维生
农具中,我最喜欢的是犁。辽阔的土地,一头牛,一只犁杖,一个人,耕过的田地,像海中翻腾的浪花,有了鲜活的气息。犁像笔一样,写下对土地的情感,对丰收的渴望。农人的吆喝声,单调、朴实、透明,风儿似的掠过,牛儿循着熟悉的声音,牵动犁杖。
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品味语言艺术)含答案

具有音韵之美, 的月下之境,“
合,动词和
深层 义
景物描写折射出复杂 心态:不希望过于激 烈的行为,向往和平
宁静的生活。
突破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
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 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的 表 意 特 超越标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后标题所产
点 生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所具有的临时意义。
分 析 标 题 “表层义 ”指标题自身的含义, “ 深层义 ”指标题在文中的含义 ( 主要指特定
“三义”
义、比喻义等 ) , “主旨情感义 ”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
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 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 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 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
突破二
理解文中句子的丰富含意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 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
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一、理解不同类型重要句子的含意
1.含蓄句→由表及里
理解句意时,一般需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借助“表层义”,联系语境,即可获取关 键信息。 表层意义 句内意义 句子表面的意义。 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 义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讲+概括鉴赏散文形象

⑨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 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 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 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 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④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⑤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 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 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 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 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 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 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 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 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 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 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 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案二形象鉴赏微点突破一分析概括形象(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答:剖析 1.“窗子”是文章的重要物象,回答本题需要答出“窗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象征意义)。
2.文章二至五段侧重写向窗外看到的不同的现实生活图景,且二至五段的结尾反复强调“铁纱窗”“玻璃窗”“窗子以外”等;再结合尾段“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隐隐约约”等信息。
可知,作者笔下的“窗子”,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的窗子指向具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实实在在的窗子,无形的窗子指向人的不同的精神世界,即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技法透视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记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
设问方式1.(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2.(2017·北京高考)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3.(2017·天津高考)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4.(2017·山东高考)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
5.请概括×××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解题思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四入手”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散文中。
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从叙事情节中加以分析概括。
在阅读时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而从中概括出人物形象。
2.从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概括。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章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等方面加以概括。
3.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概括。
4.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推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四考虑”鉴赏作品物象一般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性格、精神品质);二是它与环境的关系。
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抓住散文的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
写景散文,需标记景观,因为景观就是物象;状物散文,需标记事物。
2.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
3.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明确它与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4.明确作者借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概括它在线索、内容、情感等方面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针对练习(2017·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这些桥这些人冯文超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
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
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
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
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
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
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
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
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
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
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
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
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
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
人们对桥是感恩的!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铁路桥的特点是质朴和雄健。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体现了藏羚羊旺盛的生命力。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答案 A解析“总领全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铁路的位置,铁路桥的数量、长度,重点描写了列车通过铁路桥的声响,在结构上没有总领全篇;“雄壮的基调”只限于第一段,而非全文。
2.文中画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本段写景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
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解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
从内容上看,画线句是在前文记叙桥隧工人爱护动物事例的基础上的描写,描绘了动物的安闲的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是工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的结果。
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段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生动优美具有诗意,描绘出了自然与桥梁的优美画面。
★3.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
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
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