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整体阅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 ⑤这些树的名字,就叫作岳桦。
• ⑥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作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 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 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 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 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构 成这个阵营的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肩负怎样的使命?
• 3.形式的灵活性
•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散文的结 构形式不拘一格,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异彩纷呈。
• (四)散文的阅读方法
• 1.读文,熟悉文章思路和内容。
• 快速阅读,主要是熟悉文章,拉近和文章的距离,明确文章的写作 背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如果速 读时,能够把握作者的文脉思路,表情达意时所用的手法,还可以 解决“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 结尾及意蕴深刻之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 得透彻、明白。
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
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
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 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 ⑪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 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 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 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 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 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 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

考点解读
• 高考命题愈来愈注重考查分析结构、梳理行文脉络、把握散文谋篇 布局的技巧。
• 考向一 确定并分析文本线索
• 线索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 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 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线索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 ①事物线索。 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 借助物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言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
• 考向三 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 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中的重 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 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分析某句段的 作用或某段落安排的用意,应考虑两方面:
• ⑥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 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 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 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 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 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 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 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 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 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 (3)抓语言标志,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有的散文线索出 没于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明显的提示性的语言。
• 2.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 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有:(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结构清晰,事 件集中;(3)揭示主题;(4)使行文富于变化。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真题 语文试题(解析版+范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真题 语文试题(解析版+范文)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 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 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 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课件

答题技能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情、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寻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二、散文的种类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第一类: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 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
为平淡的人事
典型写作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 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应世态,总结感悟。
2.第二类: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 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 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到达抒情 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 他景、物对照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 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点=自然段:
由 关键词(时间词、关联词、情感词等
点+
到 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面
面=全篇
步骤二: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第一:化整为零,标画圈点。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 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 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 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其次:化零为整,合并提取。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 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以层次为单位, 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最后:连缀添加,勾连成文。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 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 文(原文本的浓缩版)。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水落石出。

2023届高考散文复习专题第01讲 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48张

2023届高考散文复习专题第01讲  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48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文本一:废名《放猖 》 文本二: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文本一: 废名《放猖》
①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 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开 篇写五猖庙,先用对比的手法,拿五猖庙与土地庙作比较,又拿与 轿子、火柴匣子作比较,四者依次对比,突出了五猖庙规模之小。) 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 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由写五猖庙,再写猖神,写放猖, 还是开篇点题的部分。)“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 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 哪里“猖”了回来呢?”(这句写“猖”的意思,为了让读者明白, 又用母亲的责备孩子的话,来说明“猖”就是各处乱跑的意思。至 此,先写五猖庙,再写猖神,最后写放猖,点题有条不紊,解题层 次清晰。)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10、人称运用变化的作用
《窗子以外》2017年全国卷Ⅱ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 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 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 “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2023届高考散文阅读专题
第01讲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散文文体知识
1、散文的定义 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 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 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 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 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 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一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1.“大实小虚”散文是具有较强纪实性的文体,但某些细节仍可以虚构。

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

2.“形散神聚”“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旨、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意蕴、情感、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

要想把那些“散”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中心集中,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二、文本类型三、教材中的散文关联四散文整体阅读方法二理清散文行文思路高频考点突破一思路结构、行文线索思路结构和行文线索是从整体上分析作者行文思路,准确梳理文章的整体思路结构需要考生首先了解散文的基本构思类型,根据不同的写作对象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构思脉络;其次要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从线索去梳理文章结构层次也是有效的方法。

一、构思类型1.基本构思类型基本类型特点纵向思路时间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重在反映过程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横向思路总分总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对比式纵横交错式2.不同文本对象构思类型具体类型行文思路写人叙事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写景状物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做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议论,升华主旨议论说理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3.构思技巧全文结构技巧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由实及虚、巧设伏笔、虚实映衬、抑扬、总分行文思路技巧线索(明或暗,单或双)(时间、空间、情感认识变化过程)、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人称构思技巧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人称的变化二、线索及其作用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是文章的脉络,可分为:线索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使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等作用。

2020年高考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整体阅读

2020年高考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整体阅读

课题:散文整体阅读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高考的命题方向。

2.把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方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选文一、明确高考考什么: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点●2020年全国卷三记忆里的光蒋子龙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天津卷线条的优美梁衡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分)20.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山东卷建水记(之四)于坚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分)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4分)●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20.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6分)21. 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

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7分)●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17.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8.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1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苏童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散文整体阅读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高考的命题方向。

2.把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方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选文一、明确高考考什么: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点●2020年全国卷三记忆里的光蒋子龙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天津卷线条的优美梁衡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分)20.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山东卷建水记(之四)于坚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分)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4分)●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20.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6分)21. 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

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7分)●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17.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8.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1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苏童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

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6分)●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分)18.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6分)19.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2017年全国卷二《窗子以外》林徽因(哲理性)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全国卷三《我们的裁缝店》李娟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北京卷《根河之恋》叶梅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

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6分)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17.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18.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5分)19.(9分)(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80字左右)(6分)结合各地散文命题情况,从上表我们可以概知针对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注重凸显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全国卷一般设置3道题,采取1个四选一的选择题和2个主观表达题的形式,地方卷有的全是主观题,有的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主观题。

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信息筛选题、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的考查较多。

(3)从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概括并探究作品的主题等。

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二、解决文章怎么读知识链接一、散文的特点1.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①选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②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③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神不散”指立意集中深远。

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的分类:1、写景状物类2、叙事写人类3、文化游记类4、议论说理类写景状物散文体裁特点:(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变换观察角度,描写景物变化。

(3)运用虚实结合、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叙事写人散文体裁特点●(1)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日常生活的人、事为主要表述对象。

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思想性格,记事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讲究以小见大。

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文化游记类散文【文体特点】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1、理清游踪,形成整体认识。

文中往往把行踪的进展与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情感或思想的逐层推荐有机地结合起来。

2、狠抓形象,明确主旨。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

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

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议论说理散文体裁特点(1)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

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4)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5)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借助注解、写作时间,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题材内容看:时代生活●2020年全国卷三记忆里的光蒋子龙●2020年山东卷建水记(之四)于坚●2017年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2017全国卷三《我们的裁缝店》李娟传统文化●2020年天津卷线条的优美梁衡●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2016年《母语的屋檐下》哲理散文●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苏童●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2017年全国卷二《窗子以外》林徽因●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技巧点拨如何整体把握文章1、写什么——文章内容2、如何写——艺术特色技巧点拨:如何整体把握文章(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的意旨。

(2)理清思路线索、划分结构①画出各段落的关键词句: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②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

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3)品味语言,领悟技巧(4)抓住关键,明确主旨真题体验一、(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题目可以挖掘哪些信息?1、“虹关”,地点;“何处”,什么地方(寻找);“落”遗落;“徽墨”,“墨的流派之一,分徽墨、川墨”。

题目交代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在虹关寻找失落的徽墨。

2、引人思考:我去寻徽墨,去哪里寻?为何寻?如何寻?结果如何?一、(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1、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第一段写一个人执着地追寻徽墨)2.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第二段进一步写寻找徽墨之难,突出自己决心)3.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