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浅谈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浅谈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大量消耗,矿山开采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

而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露天矿山,由于采矿规模大、作业空间广,地质灾害风险和环境破坏问题更加突出。

对于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露天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及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1.1 地质灾害类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山体坡度大、基岩岩性不稳定、地下水位变动等原因,随时可能引发滑坡和崩塌灾害。

由于露天矿山的大规模开采,会对地表植被破坏,降雨冲刷引发的泥石流灾害也较为常见。

为了防治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露天矿山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其次是改善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还要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地质灾害。

1.3 案例分析以中国的西部地区铜川露天矿山为例,该矿山地质灾害频发,对矿山开采和附近村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铜川矿山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立了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对矿山进行了生态恢复工作,改善了地质环境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了矿山开采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二、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1 地质环境破坏露天矿山的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首先是地表植被的破坏,大面积的开采导致了植被的严重损失,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

其次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由于露天矿山的大规模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水资源。

探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探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地质灾害G eologic hazard探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张登贵1,刘 倩2(1.毕节市矿产资源勘查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2.毕节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处,贵州 毕节 551700)摘 要:矿山中的资源开采和系统的建设中,会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工程建设或采掘存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要防止由于矿山企业在建设或采掘过程中诱发地质灾害,给矿山企业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

另外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根据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选择合理的方法落实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中图分类号:P624;TD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6-0125-2Discussio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ZHANG Deng-gui1, LIU Qian2(1.Bijie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Center,Bijie 551700,China; 2.Bijie Jiayan water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office,Bijie 551700,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resources and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in mines, geological disasters may be induced due to natural factors, man-mad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 exca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induced by mining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r excavation, which will cause heavy losses to mining enterprises and the people. In addition, at this stage,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and requires to select reasonable methods to implemen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mage degre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hazard; geological environment矿山地质灾害有多种类型,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损失,需要借助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降低灾害发生几率。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29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赵多慧(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 要:因长期超强度的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地质结构造成严重损坏,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地质灾害和化学污染的情况发生。

一旦矿山地质灾害发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出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地质灾害、保护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 ;灾害防治 ;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1-0297-2收稿日期:2020-01作者简介:赵多慧,男,生于1985年,汉族,甘肃民勤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质灾害。

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加工企业的形成。

但是在社会企业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长期超强度、大规模的开发矿产资源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

通过开采矿产资源虽然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但是对矿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从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透支人类的生存资源。

因此,企业在利用矿山资源的同时,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政府也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合理的利用矿山资源,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对于已经遭到污染和破坏的地区要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

1 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形成1.1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是由水圈、岩石圈以及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

由于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水圈和岩石圈之间、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水圈和大气圈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的迁移,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发系统。

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时刻在运动和变化,人们又依赖在不断变化的地质环境,同时也在改变着地质环境。

因此,人类要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合理利用地质规律,从而减少资源损失和经济损失[1]。

1.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质的变化和活动时刻都在发生。

有时,这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我们的家园,还可能夺走宝贵的生命。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地质灾害名词。

崩塌就像是山上的巨石突然滚落,滑坡则是山体或者斜坡的一部分整体下滑,泥石流则是大量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在一起,像猛兽一样奔腾而下。

地面塌陷像是大地突然张开了一张大口,地裂缝让地面出现深深的裂痕,地面沉降则会让地面逐渐下沉。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地质灾害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能是罪魁祸首。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降雨、风化等。

比如,强烈的地震可能会导致山体松动,从而引发滑坡和崩塌。

长时间的强降雨会使土壤饱和,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风化作用会逐渐削弱岩石的稳定性,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崩塌。

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

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植被等行为,都可能打破地质环境的平衡,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山区修建道路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可能引发滑坡和崩塌。

大规模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地质雷达、位移监测仪等,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让人们能够提前撤离,减少伤亡和损失。

工程治理也是常见的防治手段。

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以通过修建挡土墙、抗滑桩、排水系统等工程措施来稳定山体,防止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滑坡体下方修建挡土墙,可以阻止滑坡体的下滑;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沟道中修建拦挡坝,可以拦截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降低其危害。

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分析

155绿色矿山G reen mines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分析谢 鸿普定县自然资源局,贵州 普定 562100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要想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使资源利用能够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降低开采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防止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策略,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念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考虑灾害成因,对开采模式进行创新,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2-0155-3Analysis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XIE HongPuding County 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 Puding 562100,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xtraction an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 that resource utilization can have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reduce the degree of damag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and prev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from causing life and property losses to the peopl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tudying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causes of disasters, innovating mining models,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收稿日期:2023-11作者简介:谢鸿,男,生于1987年,汉族,贵州普定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用地管理、测绘管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82J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Kuang shan di zhi zai hai fang zhi yu di zhi huan jing bao hu yan jiu陈世权露天开采会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矿产资源开采作业不规范会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发生。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出发,对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和相关的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策略展开分析,期待能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表土层剥离不规范,废弃土、矿渣堆放随意,使得矿山的地质环境严重破坏,尤其是诸如滑坡、泥石流、边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更为突出,这对矿产开采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可能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矿山地质灾害也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及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急需部署的战略任务。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内涵1.实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加强针对矿产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

矿山露天开采造成地表毁坏和地质环境的破坏。

若在开采过程中不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就有可能导致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给矿区作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由于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就更有可能导致地下水遭到严重的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采矿力度的不断加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只有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加大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才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和保证人们的安全。

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原则分析地质环境保护原则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损害担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环境主管部门依据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再结合本行政区域内获得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当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然后再将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上报至本级人民政府,获得批准后就可以将其依照操作步骤而有序实施。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_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_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发布时间:2022-08-10T08:21:55.56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4月7期作者:渠振潘英贵[导读]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往往会出现滑坡、崩塌、地面裂缝等灾害,因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渠振潘英贵贵州金沙龙凤煤业有限公司摘要: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往往会出现滑坡、崩塌、地面裂缝等灾害,因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效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人防和技防。

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是关键,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切实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解决地质灾害的关键,需做好勘察工作和管理监督工作,划定重点地区,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进行重点勘察,对已经出现事故的地点,做好相应的加固措施。

阐述过度开采矿山造成的地质灾害以及矿山防治保护措施。

1 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和主要类型1.1 采空区塌陷采空区是指地下矿山矿石开采后留下的空间,采空区一旦发生坍塌,垮落的岩石会掩埋人员,造成人员伤亡,或堵塞巷道,造成人员被困,产生的声机波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受损,坍塌还可能破坏隔水层,引发井下透水或采空区透水,大面积坍塌则会造成地面坍塌,导致地面建筑物被摧毁和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矿震和山体崩塌,滑坡及地下水体灌溉。

采空区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未按设计采矿造成采空区暴露过多,暴露时间过长;②未按设计留设保安矿柱和矿柱尺寸偏小;③矿山地质结构复杂,地应力大,有断层、软弱层、岩层等岩石活动带;④大规模爆破振动影响。

预防采空区坍塌的主要措施有:设置矿业权时避免重叠交叉,相应矿山之间要留有间隔矿柱,尽可能用充填法采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严格按照设计参数开采,保证矿柱稳定性,严禁破坏保安矿柱。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当前矿山开采活动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矿山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给矿山生产和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是矿山开采管理的重要内容。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危害矿山开采、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安全的自然现象。

矿山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质构造破坏、岩层倾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与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力学、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动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现代矿山开采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开采和高效利用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认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防治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也需要与地质环境保护结合,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

在进行矿山开采活动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做到预防在前、保证安全后。

2. 预防为主。

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全面评价和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灾害的发生。

3. 综合治理。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动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制定综合治理方案。

4. 科学管理。

通过科学监测和管理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灾害隐患。

5. 突出环保。

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必须突出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1. 加强地质勘查。

在进行矿山开采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查和灾害危险性评价,明确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开采。

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采场布置及开采参数,减小地下采空区规模,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结构极其复杂,矿产资源开采相对复杂,导致矿山地质灾
害频发。

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从矿产资源开采环节入手,实行规范开采
模式,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和监督,逐步预防微观问题,促进矿山生态环
境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1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1.1 矿山地面塌陷
在矿山地质灾害中,矿山地面塌陷是一种主要的灾害类型,这种塌陷灾害通
常发生在矿山开采区域,在矿山采空区出现矿柱设计不合理或者损毁的问题,就
会造成地面塌陷。

此外,矿山本身的地质结构也是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但会破坏地表植被、建筑,而且会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2 崩塌、泥石流
通常情况下,崩塌灾害会出现在山区位置,岩体中产生软弱裂隙,当受到降雨、自然扰动、人为活动等影响时,会出现岩体崩落的现象。

此外,在矿山区的
沟谷地带出现持续降水或者是短时间的暴雨天气时,沟谷中的大量泥沙会受到雨
水的冲刷而流动,导致泥石流灾害的产生。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出现矛盾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地方政府以及采矿企业,更加热衷于追逐市场当
中的经济利益,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度的现象产生。

与此同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标准尚未完善,导致很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效率较低,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的现象。

2.2 缺乏完善法律机制保障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我国积极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的当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但是
我国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机制仍未健全。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的提出
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但是缺失具体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机制。

尤其是针对之前已经开采过的矿山,多数已经成为了废矿,甚至无法约束原采矿
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

2.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欠缺
纵观当前我国采矿行业来说,还是以小型矿山为主,一些小型矿产品开发企
业自身的环境治理方式出现了落后的现象。

甚至一些矿产企业出现了矿坑设计不
合理、采矿方式不科学、采矿工艺落后等诸多问题,不仅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
浪费和生态保护的难题,甚至直接对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

传统的“崩塌法、放大炮”等矿山开采技术,很难顺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无法满
足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实际需求。

更加无法保障相关的技术革新,造成了矿山地质
环境治理工作滞后的现象。

3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策略
3.1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
具体来说,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可从几点做起:一是全面预警矿山地质灾害,建立相对完善的预警系统,积极地引进科学技术并在先进的管理工作下,持
续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毕竟若灾害发生,无论有再及时再完善的处理
工作都无法避免灾害发生时那一刻带来的损失,唯有科学有效地预测和监测矿山
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才能增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完成监测预警系统后,一旦地质情况出现异常,就要运用更科学的技术判定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收集
相关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分析和反馈,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矿山地质
灾害的预警,是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警,这就为矿山地质灾害的处理和救援
争取到了很多时间。

二是科学划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区域。

通过分析灾害发生
的特点和条件,确定重点区域,就可以结合地区的异常情况确定灾害的发生周期
及发生频率,并积极地作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分析地质情况带给周围地区的影响,积极地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划分地区灾害的危险等级,才能明确区域内灾
害发生的危险系数及概率。

地质部门工作人员就能结合这些科学依据,并结合地
质情况和人文情况制定预警方案,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是积极地开
展区域环境的评价,要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还要提高评价的可行性。

3.2 地质环境的利用策略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是由水、岩石及大气组成的体系,这是地球演变发展中形
成的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并在地球演变下和大气、水及
岩石层进行相互作用,待交换后形成了阶段性的地质环境。

一旦展开对矿山地质
运动特点的研究,就能合理地预测出矿山地质灾害,并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
损失。

这就说明,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就能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科学
防治工作。

具体来说,矿山地质在开采中,要想合理地利用地质环境,可从两点做起:
一是做好地质环境的安全构建工作。

通过在矿区地质环境中进行安全建设,始终
秉承可持续发展建设原则建设矿山地质环境,避免矿山地质环境受到自然因素的
影响。

加强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确保地质环境的安全性。

在建设中应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以持续发展的眼光科学利用并保护地质环境。

唯有注重
地质环境的平衡性,做好地质环境的规范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二是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风险评价工作,全面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的建设水平,确
保矿山地质环境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策略
4.1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为了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矿山企业应该落实年度治理计划,建立健全
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县
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提交真实的监测资料。

此外,有关
部门应该建立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矿山企业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申请手续和矿山企
业信息社会公示抽检的重点审查内容,还需要利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数据,
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采矿行为。

4.2 提高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进步。

此外,也应该加强对矿山环境地质学等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研究矿山开
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防治技术,研究矿业三废的处理与废弃物回收、综
合利用技术,研究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以此实现保护矿山地质环
境的目的。

4.3 探索开发式治理,开辟矿山治理新途径
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
优先完成“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对于剩余零散资源、山体
不具备修复条件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历史遗留矿山,若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则需重
新设置采矿权,若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则可以根据“政府牵头、专家论证、从严管控、责任明确”的原则,由矿山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相应残余资源处置用于地质环境治理。

结束语
总之,矿山地质环境控制与保护的意义在于直接决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具体工作中,应根据当地地理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
决问题。

政府积极引进科学的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在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推进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的规范化,保障了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伟,李兰,成玉祥,等.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锰业,2017(4).
[2]何斌,徐新兰.甘肃省西成成矿带典型片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
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