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微耕机的设计分析_王小勇
一种微耕机的设计

收 稿 日期 ;2 1 — 12 }修 回 日期 :2 1一 10 0 1 1— 9 02O—5
按机械 传 动和摩擦 副 的效率概 略值 确定 各部 分效 率 为 : 带 传 动 效 率 :0 9 , 皮 . 6 同轴 传 动 效 率 一
— 2如 4 。 1
[ ] 闫 国琦 , 2 张铁 民 , 相 华 , . 国 微 耕 机 技 术 现 状 与 发 展 徐 等 我
趋 势 []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0 8 6 :52 . J. 2 0 ( ) 2—6
[3 刘 晓 峰 , 志 强 , 建 军 , . WG 4型大 地 牌 微 耕 机 的研 3 赵 林 等 1 -
第 3期 ( 第 1 2期) 总 7
2l O 2年 6 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 ECHANI CAL ENGI NEE NG & AUT(M ATI) RI ) (N
No .3
J [ UI .
文 章 编 号 :6 26 1( 0 20 — 0 1O 17 — 4 32 1) 30 7 一 2
4 2 动 力参数 计算[ . 5 ] 轴 I、 Ⅱ是 皮带 传 动 , Ⅲ是 同轴传 动 , Ⅳ是 轴 轴 轴 齿 轮传动 , V是 链 传 动 。根 据 不 同 的传 动 方式 算 出 轴 的微 耕机 各轴 的相关 动力参 数见 表 3 。
[ 3 侯 镇 冰. 械 设 计手 册 [ . 海 : 济 大学 出版 社 。9 2 5 机 M]上 同 19.
作 者 简 介 。李 忠 琼 ( 9 6) 1 8一 ,女 ,重 庆 人 ,在 读 硕 士 研究 生 ,研 究 方 向 :机 械 工 程 。
机械毕业设计1495小型微耕机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1495⼩型微耕机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设计)题⽬:⼩型微耕机设计学院:⼯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动化班级:指导教师:⼆0 ⼀四年五⽉⽬录中⽂摘要英⽂摘要1微耕机的总体设计 (1)1.1 整体的主要结构与⼯作原理 (1)1.2 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1)2微耕机传动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7)2.1 选择传动⽅式 (7)2.2 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参数 (8)3 ⽪带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8)3.1 ⽪带传动 (8)3.2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3.3 ⽪带轮的设计 (10)4 蜗轮蜗杆的设计与计算 (11)5 轴的设计和校核计算 (14)5.1 蜗杆轴 (14)5.2 蜗轮轴 (17)6轴承的设计和校核计算 (21)6.1 蜗杆轴轴承的计算 (21)6.2 蜗轮轴轴承的计算 (22)7 键连接设计计算 (24)7.1 发动机轴键 (24)7.2 蜗杆轴键 (24)7.3 蜗轮轴键 (25)2 挡泥板的设计 (25)3 阻⼒杆的设计 (25)4 润滑和密封形式的选择,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择 (25)参考⽂献 (26)致谢 (28)摘要⼩型微耕机的定义为:发动机功率⼩于4.5kw的微耕机定义为⼩型微耕机。
⼩型微耕机主要由发动机、⼯作部件、机架和传动系统⼏个部分组成。
它具有重量轻,体积⼩,结构简单,耕作灵活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市场潜⼒。
此次设计的微耕机耕幅为0.55m,配套采⽤的动⼒为3.6kw的垂直轴发动机。
传动⽅式采⽤蜗轮蜗杆传动和⽪带传动。
设计的⼩型微耕机要保证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并且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此次设计的微耕机采⽤压紧轮控制开关,当压紧轮压紧⽪带时,⽪带传动能够实现。
当压紧轮放松时,⽪带轮空转,不能实现传动。
采⽤这种开关控制⽅式,能使机⼦的传动更加简单,经济性更好。
设计的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旋耕⼑⽚,发动机,蜗轮蜗杆,⽪带轮,还有这些零件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型微耕机、垂直轴发动机、旋耕⼑⽚、蜗轮蜗杆、⽪带轮。
自走式茶园微耕机的设计

自走式茶园微耕机的设计王小勇;李兵;徐成刚;李尚庆;孙长应【摘要】茶园的除草、碎土是茶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除草碎土方式都是人工操作,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为了提高茶园的除草碎土效率,设计制造一种自走式茶园微耕机,使用ansys软件对刀片和刀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刀片刀轴的最大应力与最大应变的位置。
最后对微耕机进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耕作幅宽365 mm,耕作深度118 mm,稳定性系数达91.6%,能够有效满足茶园耕作的需求并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Tea garden weeding, pulveriz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 garden management, the traditional way of weeding and pulverizer is manually, low operating efficiency, labor-intensiv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eeding and pulverizer, a self-propelled tea garden tiller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nsys software was used to deal with blade and arbor statics, th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stress and the maximum strain in the blade arbor was obtained.Finally tiller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llers tillage width 365 mm, tillage depth of 118 mm, stability factor reached 91.6%, effectively met the needs of tea cultivation and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work.【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33【总页数】4页(P239-242)【关键词】微耕机;力学分析;茶园【作者】王小勇;李兵;徐成刚;李尚庆;孙长应【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4茶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
小型茶园耕作管理机械的研究与推广分析

调整,方便全面推行机械化作业;二是为了有效提高机械化整体
效率,茶园应该集中、成片的规划整体布局,并一定要配套相应
较为完善的水利设施。
综上所述,小型茶园耕作管理机械化之路任重而道远,相关
部门和相关人员只有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
茶区如火如荼的全面开展茶园耕作全程机械化研究各项工作, 成的最佳状态。
耕作管理机械取得了巨大成效和进步。许多茶叶大省都生产出
(2)加强老茶园改造及新茶园规划
了适合当地茶园耕作的机械机型。 $、现阶段小型茶园耕作管理机械的开发与研制
客观而言,在现阶段我国全面发展耕作机械的各项日常工 作中,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除了要不断改进原有机具以及研制
全面促进小型茶园耕作管理机械化的首要重点就是要在短
园中进行耕作、除草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拖拉机重心 时间内开发出高效实用的茶园专用耕作机,在研发过程中相关
高且体型大,缺乏稳定性,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在茶园耕作的日 常工作中推广性和实用性并不强。时间来到 !'%' 年,安徽省胜
部门以及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并且在实践过程 中科学化、合理化的加快、加大试验示范力度,一旦研发出成熟
实事求是的讲,我国现阶段是茶园管理机械化日常工作中, 全新机具以适应茶园各项需求外,各地茶园改造也必须要列为
日程,以全面迎合机械耕作的相关要求。众所周知,茶树隶属于
多年生作物,不易改变其生长环境以及生长现状。鉴于此,笔者
建议在老茶园改造以及新茶园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
要将现有的不规范、不成型或者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采取区划
国逐渐被广泛应用且全面普及,为彻底解决茶园耕作的动力问 题,云南、浙江、广东等省份先后把工农&!# 型、东风&!$ 型等手
农业机械的设计分析

农业机械的设计分析1.前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而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主要为了满足农业的发展要求。
而农业机械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而合理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能供更加高效的推进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支持,本文就农业机械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析。
1. 农业机械设计分析2.1农业机械初步设计在接触机械任务时,应理解机械设计需求,并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下进行分析解读。
应明确机构功能,明确功能原理,明确使用工况及应力状态,即对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告,形成概念设计,并制作初步的设计方案;设计时应遵从少零件、少工序、少成本的原则进行,而对于种类多,规格不一,尽可能地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除此要考虑整机或零部件的通用性,减少重复设计,以提高零部件的互换性和维修能力,增加报废零件的可回收利用价值,节约物资资源使零件的部件选择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出的零件应具有保障人身安全和避免财产损失具有的安全性好的产品,拥有使机件数量少,应用功能广,且便于生产的功能性强的产品,还应该具有整个零件运行期间能保持质量指标的能力的可靠性。
机械外观要求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强度分配科学、外表光洁以此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满足我们需求。
一般设计图纸,通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再辅以剖视图、局部视图局部剖视等等操作来达到对农业机械进行完整描述的目的,亦或是采用三维绘图。
将零件整体信息的环境是由计算机模拟生成的、动态的三维立体仿真图像,最大限度地反映机械零件,不仅要考虑机械零件最复杂、最直观的一面,其中常用三位软件UG、solidworks、creo、catia等三维软件设计完成。
2.2农业机械制造设计分析在农业机械制造中设计者掌握和使用各种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可加工性质对零件进行选型选材,并进行强度和力学分析。
对非金属材料,应了解其物理性质弹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可粘合性等、化学性质,还要考虑可加工性和经济性,从而对材料进行加工,而一般机加工技术为基础类技术,机加工向可能性和经济性靠拢,向效率靠拢,能不加工的就少加工;能粗加工的就不精加工;能简单加工的就不要复杂加工;能用小型设备的就不用大型设备;能快速加工的就要考虑提高效率。
农业机械的设计与实践

农业机械的设计与实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设计出性能更加优良的农业机械,如何将其实践应用到实际农业中,是当前农业机械领域的热门话题。
1. 农业机械的设计农业机械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机械的性能和品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因此,在设计农业机械之前,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下面几个因素:1.1 功能性农业机械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机械的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必须切实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2 经济性农业生产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农业机械的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核心思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效益。
1.3 环保性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设计出环保性更好的农业机械,既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也能有效消除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1.4 安全性安全和健康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农业机械的设计也不例外。
设计时必须考虑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给操作者带来的安全问题。
2. 农业机械的实践设计出性能更加卓越的农业机械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才是真正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个应用农业机械需考虑的实践问题:2.1 地形因素在选用和运用农业机械时,必须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实际地形因素,例如山区、丘陵、平原、水田等,以保证机械的稳定性以及生产的效益。
2.2 人工成本随着生产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因此机械的运用必须考虑到人工成本问题。
需要精准计算投资效益,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农业机械。
2.3 后续服务机械的后续服务同样至关重要。
售后的维护和保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机械使用的寿命和效益。
因此,在选择农业机械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农业机械的设计与实践,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完善机械的设计,同时通过实践得出经验,掌握正确的运用方式,以帮助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发展。
浅谈茶园微耕机的设计与试验

浅谈茶园微耕机的设计与试验0引言我国现在有茶园面积达到170万公顷,茶区分布广泛。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每年的采收时间长达6~9个月。
茶叶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缓慢,机械的生产制造和应用水平较低,一直达不到茶产业的发展需求[1]。
目前,国内茶园管理机械的使用大多与大田机械通用或者经大田机械改制过来,国内虽然有少数茶园机械生产厂家,但机器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还达不到茶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国外厂家生产的机械又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的茶园类型,且价格较贵。
当前状况下,我国的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较低,人工作业还处于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的转移外出,劳力缺口问题严重,成为很多茶叶生产的主要难题,随着经济社会和大量茶园的快速发展,解决并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2]。
长期以来,茶园耕作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强度大效率低,随着茶园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机械化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微耕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性强等特点,主要用于田园整地、棚室作业和设施农业等耕耘作业[3-5]。
在茶园耕作上,本文针对个体农户自主经营、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充分考虑其承受能力,设计普及个体农户能负担的起的经济实用型茶园微耕机,提高茶园耕作机械化水平,使得小型耕作设备不断深入到实际生产,从而促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1.1 主要结构组成及特点该机在大田旋耕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便携式茶园微耕机结构示意图1.旋耕刀2传动装置3发动机4支撑轮5手把该机主要由支撑轮、齿轮箱、发动机、挡泥板、手把、手柄、手把旋钮,提把,油门开关、油门线熄火开关。
本机的显著特点是:在外型上减小了机子的尺寸结构,大大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在旋耕刀具上的设计更加符合茶园微耕需求,防止了缠草,旋耕深度一致性得到保障。
1.2工作原理该机的工作原理是在田间作业时,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传到齿轮箱,齿轮箱将动力经两半轴传到刀片上,使微耕机的刀片获得速度,旋耕刀与地面的接触既对地面有剪切破碎作用同时也给整机一个向前的驱动力,保证了整机的快速前行。
小型自动耕地机设计

小型自动耕地机设计目录1绪论 (1)1.1 国内外耕地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1.1.1我国耕地机发展 (1)1.1.2 国外耕地机发展 (5)1.1.3在海底耕地机的用途 (7)1.2 链式耕地机的研究现状 (7)1.3 本论文研究意义 (9)2链传动概述及链刀式耕地机设计的初步理论 (10)2.1 链传动概述 (10)2.1.1 链传动基本原理 (11)2.1.2链传动的特点 (12)2.1.3链传动的应用 (14)2.2 链传动的失效分析 (15)2.3 耕地机设计的初步理论 (16)2.3.1土壤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16)2.3.2土壤工作部件力学 (18)2.3.3小结切割过程的分土壤切削阻力分析 (19)3链刀式耕地机工作部件的设计 (20)3.1 耕地机的工作原理 (20)3.2 链式耕地机的特点 (22)3.3 工作部件基本参数的选择 (22)3.4 工作部件切削土壤的力 (27)3.5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底盘的选择 (28)3.6 链刀式耕地机的整体参数计算与确定 (31)3.7耕地器的结构 (32)3.7.1耕地器的结构分析 (32)3.7.2 耕地器的工作原理 (33)4结论与展望 (34)4.1结论 (34)4.2观察研究后根据链式耕地机的传动环境与切削的分析提出见解 (34)4.2.1 根据土壤介质链传动的特点提出见解 (34)4.2.2 土壤质地、湿度、硬度对土壤介质链传动的影响 (35)4.2.3 研究后对耕地链传动的切削分析 (35)4.2.4根据分析改进耕地链传动的方式为逆时针切削方式 (36)4.3写论文的感受 (36)参考文献 (38)致谢 (39)1 绪论1.1 国内外耕地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耕地机的历史悠久,早期的犁铧工具[1]就是耕地机的雏形,只不过没有动力驱动。
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伴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而且在一些相关的部件和结构原理没有成型和系统的研究战后的发达国家开始使用机械耕地机进行大范围的农耕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 —刀轴角速度。
图 6 刀片运动轨迹图
式( 1) 与式( 2) 的方程对时间进行求导,则得出刀
片端点在 x 轴与 y 轴上面的速度,有
vx = vm - Rωsinωt
( 3)
·103·
2016 年 1 月
农机化研究
第1 期
vy = Rωsinωt
( 4)
v = 槡v2m + R2 ω2 - 2vmRωsinωt
变速箱 ,驱动轮变速 箱 与 刀 轴 变 速 箱 是 由 齿 轮 传 动 与
链条传动两部分组成。柴油机的转速为 2 600r / min,
考虑到微耕机在运动过程的平稳性及操作者的安全
性和 适 应 性,微 耕 机 的 前 进 速 度 不 宜 太 大 ,所 以 微 耕
机工作时,驱动轮前进的速度为 0. 55 ~ 0. 7 m / s,刀轴
随微耕机前进 ,微耕 机 刀 片 的 绝 对 运 动 是 刀 轴 旋 转 和
微耕机前 进 两 种 运 动 的 合 成,运 动 轨 迹 图 如 图 6 所 示[17]。运动方程为
x = Rcosωt + vmt
( 1)
y = Rsinωt
( 2)
式中 R —旋耕刀端点转动半径;
vm —微耕机前进的速度; t —时间;
耕深调节装置是 由 限 深 轮 、调 节 机 构 和 支 撑 机 构
组成,如图 5 所示。通过旋转调节机构上面的手柄使
1. 旋转手柄 2. 轴套 3. 内侧螺杆 4. 限深轮 图 5 耕深调节机构示意图
3 微耕机运动分析
3. 1 旋耕刀运动方程
微耕机在工 作 过 程 当 中,旋 耕 刀 一 边 旋 转,一 边
轴上 48 齿齿轮啮合,2 轴上面的 12 齿齿轮与 3 轴上
面的 48 齿相啮合,3 轴上面的 12 轴齿轮与输出轴上
面的 52 齿轮啮合。因此,倒挡的传动比为
i7
=
32 20Biblioteka 48 2448 12
52 12
≈
55.
5
2. 2. 2 刀轴变速箱
刀轴变速系统由 驱 动 轮 变 速 箱 调 节 挡 位 ,按 照 刚
启动以Ⅱ挡运行,驱动轮变速箱上 1 轴上面的 24 齿齿
轮与 2 轴上面的 48 齿齿轮啮合; 然后通过一个离合操
作杆的拨动让刀轴变速箱输入轴上 48 齿的齿轮与驱
动轮变速箱上 2 轴的 48 齿齿轮相啮合,再由输入轴通
过链传动传递给刀轴。小链轮齿数为 16,大链轮齿数
为 32,则传动比为
i8 = 2. 4 2. 3 耕深调节装置
微耕机刀轴的转速为 250 ~ 300r / min。
图 3 刀轴结构示意图
2. 2 传动系统
微耕机传动系统 主 要 由 带 轮 传 动 系 统 、链 轮 传 动
系统及变速齿轮 箱 组 成 。 工 作 时 ,动 力 由 带 轮 传 递 给
微耕机驱动轮变速 箱 ,另 一 方 面 又 将 动 力 传 递 给 刀 轴
后 表 土 细 碎 ,土 肥 掺 和 均 匀 ,满 足 了 茶 园 管 理 要 求 。同 时 ,该 机 可 用 于 其 它 菜 地 、稻 田 旱 地 等 除 草 松 土 作 业 。
关键词: 微耕机; 结构设计; 运动分析; 田间试验
中图分类号: S222. 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188X( 2016) 01 - 0101 - 05
( 5)
令 λ = Rω / vm ,λ 称为旋耕速度比,计算得出 λ
= 1. 29 > 1 。则当刀片转到一定的角度时,vx < 0 ,
刀片端点的运动轨 迹 为 余 摆 线 ,刀 片 则 可 以 进 行 土 壤
的切削。
3. 2 耕作深度
令 h 为耕作深度,由式( 1) 和图 6 可以得出
y = R - h = Rsinωt
面的 48 齿相啮合,3 轴上面的 12 轴齿轮与输出轴上
面的 52 齿轮啮合。因此,驱动轮 变 速 箱 的 Ⅱ 档 传 动
比为
i4'
=
z2 z1
z4 z3
z6 z5
=
48 24
48 12
52 12
≈
34.
67
·102·
2016 年 1 月
农机化研究
第1 期
得支撑机构上下移 动 得 以 改 变 限 深 轮 的 高 度 ,进 而 控 制耕深。旋转手柄每旋转 1 周,限深轮上升或者下降 3 mm 。
表 1 微耕机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单位
参数
微耕机外形尺寸
mm
1 700 × 1 050 × 932
配套动力功率
kW
5. 67
发动机转速
r / min
2 600
旋耕刀半径
mm
175
耕作深度
mm
130
切土节距
mm
440
工作幅宽
mm
380
工作稳定性系数
%
90
培土铲位置
刀轴变速箱体下方
工作效率
km / h
0. 3 ~ 0. 4
动 强 度 大 。为 了 提 高 茶 园 的 除 草 、松 土 效 率 ,设 计 制 造 一 种 茶 园 微 耕 机 ,并 对 微 耕 机 进 行 性 能 试 验 。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该 微 耕 机 耕 作 幅 宽 443 mm 、耕 作 深 度 153 mm ,旋 耕 刀 能 够 有 效 防 缠 草 ,松 土 效 果 好 ,满 足 了 茶 园 农 艺 要 求 ; 耕
6
驱动轮变速箱Ⅲ挡为 1 轴上面的 32 齿齿轮与 2
轴上面的 36 齿齿轮啮合,2 轴、3 轴与输出轴上面的
啮合不变,则Ⅲ挡的传动比为
i6
=
z2' z1'
z4 z3
z6 z5
≈ 19. 5
驱动轮变速箱倒挡为 1 轴上面的 20 齿齿轮与 4
轴上 32 齿的齿轮啮合,再由 4 轴上的 24 齿齿轮与 2
由于受到茶园种 植 的 行 距 影 响 ,大 型 机 具 进 入 茶 园会对茶树造成损 害 ,为 满 足 作 业 后 茶 园 管 理 的 相 关 要求 ,及便于操作 者 使 用 ,设 计 制 造 了 茶 园 微 耕 机 ,并 对其进行试验研究[2 - 3]。
1 总体结构
1. 1 工作原理 茶园微耕机主要 由 机 架 、传 动 装 置 、刀 轴 刀 片 、耕
的转速为 250 ~ 280r / min,则微耕机驱动轮轴和刀轴
所对应的传动比为
2. 2. 1
i1
=
n n1
≈ 72. 6 ,i2
=
n n2
≈ 9. 6
驱动轮变速箱
微耕机驱动轮变 速 系 统 首 先 由 带 传 动 减 速 ,小 带
轮直径为 100mm,大带轮直径为 210mm,传动比为 i3 = 2. 1 ; 再经过驱动轮变速箱减速。微耕机在行走时,
DOI:10.13427/ki.njyi.2016.01.02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 展 ,对 茶 叶 的 需 求 在 不 断 地 提 高 ,茶园生态旅游 也 正 慢 慢 带 动 茶 区 农 民 致 富 。 由 于 受到茶园的种植模 式 的 影 响 ,导 致 普 通 的 茶 园 管 理 机 械受自身体积质量影响无法在山区作业。在茶业的 种植和管理的过程 中 ,杂 草 的 存 在 不 仅 吸 收 茶 园 的 养 分 ,还为害虫的生 长 提 供 场 所 。 所 以 ,除 草 、松 土 对 后 期茶叶的生长和品 质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而 传 统 的 除 草 松 土都 是 手 工 除 草 松 土,不 仅 劳 动 强 度 大,而 且 工 作 效 率低[1]。
理论上传动比为
i4
=
i1 i3
≈ 38. 86
驱动轮变速箱设计为 4 级齿轮减速,驱动轮变速
箱原理如图 4 所示。微耕机的驱动轮变速箱有Ⅰ挡、
Ⅱ挡、Ⅲ 挡和倒挡 4 个挡位。微耕机工作时,驱动轮
以Ⅱ挡进行工作运转,1 轴上面的 24 齿齿轮与 2 轴上
面的 48 齿齿轮啮合,2 轴上面的 12 齿齿轮与 3 轴上
图 4 驱动轮变速箱原理示意图
微耕机的Ⅱ挡传动比与理论设计的传动比误差较
小,符合设计要求。驱动轮变速箱Ⅰ挡为 1 轴上面的
20 齿齿轮与 2 轴上面的 48 齿齿轮啮合,2 轴 3 轴与输
出轴上面的啮合不变,则Ⅰ挡的传动比为
i5
=
z2 z1'
z4 z3
z6 z5
=
48 20
48 12
52 12
≈ 41.
( 6)
将式( 6) 带入式( 3) ,则
vx = vm - ( R - h) ω
( 7)
要使 vx < 0 ,则 h < R( 1 - 1 / λ) 。
3. 3 切土节距
同一纵垂面内相邻两把刀相继切土的时间间隔内
微耕机前进的距离称为切土节距。设计的刀轴在同
一平面内均匀安装 4 把刀,根据公式有
2016 年 1 月
农机化研究
第1 期
茶园微耕机的设计分析
王小勇a ,李 兵a ,李尚庆b ,曾 晨a ,徐成刚a
( 安徽农业大学 a. 工学院; b.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合肥 230031)
摘 要: 茶 园 的 除 草 、施 肥 、松 土 是 茶 叶 生 产 过 程 的 重 要 环 节 ,而 传 统 的 工 作 方 式 都 是 人 工 操 作 ,作 业 效 率 低 、劳
深调节装置和挡土装置等组成,如图 1 所示。该传动 系统采用齿轮 — 链轮 传 动 方 式 ,由 柴 油 机 动 力 输 出 轴 通过皮带轮经过变 速 箱 后 分 为 两 路 ,一 路 使 驱 动 轮 带 动微耕机转动,一路驱动刀片做回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