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让师生的心灵尽情的欢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但同时也面临着写作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在写作中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重要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情感,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重要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写作的素材和话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准备好观察生活和写作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写作实例和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进行写作练习。
作文教学PPT课件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2)角色扮演;3 )总结反馈。
案例
以“购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超市购物的情 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 顾客和售货员,通过对话和交流 ,学习如何描述商品、讨价还价 等。
任务型教学法
现代作文教学
现代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代表人物有叶圣陶、朱自清等,他们主张作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 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02
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审题、立意、构 思、选材、组材、语言表达、首尾呼应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 水平。
写作流程
写作流程包括构思、提笔、草拟、修改、定稿等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每个环节的要领和注意事项,从而完成一篇高质量的 作文。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生活观察 、阅读、记忆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使 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激发写作兴趣
02
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素材,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写作习惯
03
引导学生养成定期写作的习惯,鼓励他们写日记、故事、诗歌
等。
中级阶段
拓展写作技巧
教授更多的写作技巧,如段落结构、过渡方法、论点展开等。
引入不同类型的写作
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写作,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
游戏教学法
定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心灵的欢歌》作文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心灵的欢歌》作文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欢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内心的欢歌是指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欢歌时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引入内心的欢歌的概念,解释它是指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感。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欢歌时刻,例如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取得好成绩的喜悦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欢歌时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通过阅读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范文,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中表达内心欢歌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中如何通过具体细节和情感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欢歌。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范文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内心欢歌。
第三章: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内心欢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练习,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欢歌。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四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内心的欢歌。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内心的欢歌。
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作文批改和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作文批改和评价,了解自己的写作优点和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批改和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批改和评价。
初三作文课ppt课件ppt

反馈建议
评估标准
作文的拓展和应用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观点、经历和感受,需要良好的写作技巧来吸引读者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社交媒体
工作报告
个人品牌建设
在工作场合中,需要撰写各种工作报告、项目提案和商务文案,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能力。
通过写作来塑造个人品牌形象,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职业发展。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作文的灵魂,可以通过细腻描绘、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方式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评估作文时,可以从内容、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入手,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价作文。
在评估作文时,应该给出具体的反馈建议,包括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提升作文水平。
内容空洞
语言平淡
结构混乱
缺乏个性
尝试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文章结构,如总分总、并列等。
多阅读优秀作品,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观点。
文章主题明确,观点鲜明。
主题鲜明
用词精准,表达流畅,富有感染力。
语言优美
文章逻辑清晰,段落分明,过渡自然。
结构严谨
素材丰富,细节描写生动,具有深度和广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不同类型的作文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提高作文的质量。
总结词
首先,作者需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写作目标;其次,作者需要构思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和布局;第三,作者需要锤炼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练、生动;第四,作者需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作者需要反复修改和润色文章,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习抒情》说课教学课件

到的“魔鬼训练”,而科比却从来没有一刻停下脚步。在赛场上,他的一个转身,一
个停顿,一个后退,让篮球在他手中随意玩转。一个轻微的抬手假动作,一个看似简
单的空中停滞,让球飞出了漂亮的弧线,直至飞射进篮筐。每一次的力挽狂澜,都让
全场的球迷热血沸腾。他们热切地挥手、狂欢、呼喊,他们见证着科比的辉煌。
技能点
人物特点 典型事件 细节描写
活 动
三 画骨说人
“欲求人物之生动,不全在相貌的 特殊,而多赖性格与行动的揭露与显示。 性格与处境相值,逼出行动;行动乃内 心的面貌。”
——老舍《略谈人物描写》
(一)明确人物精神 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品格等方面。
第一组:活泼 幽默 热情好客 第二组:善良 真诚 舍己为人
转。一个轻微的抬手假动作,一个看似简单的空中停滞,让球飞出了漂亮的弧线,
直至飞射进篮筐。这是每一场比赛都能看到的场面。而这所谓的“司空见惯”,是
他在训练场用成吨的汗水换来的辉煌。
片段2:
18岁起,每天凌晨3点起床训练,晚上9点结束。训练场空旷冷清,唯有一架篮筐,
一盏孤灯,一个篮球,和一个从未停歇的背影。艾弗森说,这是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达
一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 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二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 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 怀有怎样的情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 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 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写作时,有鲜活的材料,有表达的欲望,并不意味 着写出来的的作文就一定有真情实感。甚至自己写得 泪雨滂沱,别人看了却无动于衷。原来,写作文还需 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人教版新课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自我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她的语文能力。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了虚假的、机械的应试训练,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真感受难以寻觅。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习作教学的理念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老师们开始反思传统习作教学的弊端,探索习作教学的新路,那么走进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走进去,几分欣喜几分忧愁。
案例一:台上台下齐交流老师学生共书写日记是学生心灵的独白,是学生真情的流露。
当写日记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需要时,日记就成了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写日记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这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有赖于我们平时的教学。
“新教育实验首届研讨会”上展示的一节日记课教学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一、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师济济一堂,坐在玉峰实验学校的礼堂观摩学生的日记教学展示课,这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教师注意到了并且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整节课就是让孩子们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在网上神交已久,仰慕已久的老师进行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对话,然后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学内容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台上台下,学生,老师都兴奋起来,都满怀兴趣地参与进来,语文课堂真正走出了狭窄的课堂,走向了广阔的生活。
二、“要我写”变成“我要写”采访结束,孩子们在台上写作,神情是那么专注,多么激动的时刻,有多少心曲儿需要表达,只恨手下的笔呀不能快点,再快点。
此时的习作完全是孩子心灵倾吐的需要,不是老师要我写,是我自己要写,和自己敬爱的网上老师亲密交谈的一幕幕情景,是多么激动难忘啊,用笔把它永久记录下来吧。
2024年度-作文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更有自信去尝试更高难度的 写作挑战。
37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学习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 写作水平。
多读多写多积累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经验,提高自 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导入
介绍作文公开课的目的和重要 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文类型与范例分析
介绍不同类型的作文及其特点 ,通过范例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
课程总结与回顾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 练习。
5
预期学习成果
01
02
03
04
掌握写作基础知识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 本要素和技巧。
审题立意
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明确写作要求,提炼主题和立意。
选材构思
帮助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构建文章框架。
语言表达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表达 思想和情感。
32
学生自由创作展示与交流
自由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 作个性化的文章。
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与同学分享写作过程和 心得。
28
说明文写作要点及示例
注重客观性和准确性 语言简洁、明了、易懂 示例:《手机的利与弊》
29
说明文写作要点及示例
开头
简要介绍手机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和使用情况
正文
分别说明手机的优点和缺点,注重客观性和准确性
结尾
总结全文,提出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或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0
作文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04
语言表达与提升策略
语言表达基本要求
准确
准确表达思想,不产生歧义。
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清晰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流畅
语句通顺,衔接自然,不出现语法错误。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
比喻
通过相似事物的比较,使抽象的概念 变得具体形象。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特征,增强表 达效果。
夸张
03
作文构思与立意训练
作文构思方法指导
确定主题
根据题目或材料,明确文章要表 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
列出提纲
围绕主题,列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论据和结构安排。
调整结构
根据需要,对提纲进行调整和优化 ,确保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立意新颖性培养途径
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角度审视题目或材料,寻 找新的立意点和切入点。
05
03
制定修改计划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修改计 划,包括需要修改的内容、修改的方 式和修改后的预期效果。
04
实施修改
按照修改计划,逐一修改文章中的问 题,注意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
评价标准及参考依据
结构清晰
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有 明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
用词准确
文章用词准确,没有使用不恰 当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 示范、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02
写作基础知识讲解
写作基本要素介绍
主题
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结构
合理安排文章段落,使 文章逻辑清晰、有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让师生的心灵尽情的欢歌
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让师生的心灵尽情的欢歌
――
xx中心校王清滨
多少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多年来一直发出这样的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如果说每一节课都有其重难点,那么作文教学应该说是整个教学领域的重难点。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有史以来都是重头戏,说它占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不足以道出其重要性和决定性。
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对整个小学乃至中学大学更甚至学生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进而整个学校办学的灵魂。
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究其原因就是作文教学训练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层次分明的训练体系,最起码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处于无序化状态。
几年来,我曾先后多次去凤城东方红小学观摩听课。
反复学习他们的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
对他们的“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究和实践,基本上领会了这一作文教学法的精髓。
可将其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阶段,六步训练。
”
一个核心: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
三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六步训练:一年级看图说话;二年级看图写话;三年级片段写作;四年级观察想象作文;五年级命题篇章写作;六年级全面达标综合训练。
我们通过学习探讨研究实践,对贯穿六步训练过程中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基本的探究,每一节作文课堂教学也可以概括为:“三段六步”。
三段:1.思维阶段,教师指导。
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口述表达;
2. 书面表达阶段,学生述后写作起草作文。
3.师生点评阶段,师生点评作文,学生修改定稿。
六步: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议――修改。
第一阶段:作文指导。
(一)教师主导。
作文指导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其重要分量不言而喻。
但是过去的作文指导一是简单化,教师布置一篇作文,出个题目,程式化的说几句,然后学生绞尽脑汁,搬出一大摞作文书,胡乱的翻看胡乱的拼凑,交差了事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局面和结果?关键是没有找到作文指导的突破口。
其实作文指导就两个切入点或者叫侧重点:一是内容上指导作文,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好比是“巧妇”,“写什么”好比是“米”。
二是从形式上指导作文,重在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怎么写”好比是“炊”。
正所谓“巧妇易做有米之炊”。
例如:东方红小学四年级蔡贵贤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让爱住我家》指导阶段:
1.展示课件,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
2.展示指导提示课件:
(1)当一个人在外的时候,最想念的人是谁?
(2)当取得好成绩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儿,最想告诉的人是谁?(3)在你的家里有哪些快乐和伤感的事儿。
(4)你的家人和你的同学当中谁最幽默。
(5)你喜欢你的家吗?最爱她的哪一点。
从这一指导课例我们不难看出蔡老师很好的在创设情境和写作提示
当中帮助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米”的问题。
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点:这位老师在内容上指导写作都是从学生生活(家和学校班级)实际出发,教会学生丛生当中的细微之处挖掘作文素材。
因为,作文指导本来就不应该局限在课堂40分钟之内,更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
天地里。
作文的功夫在向外,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
读书如能破万卷,下笔何愁如有神。
(二)学生主体,审题构思口述。
这是一个把思维(审题构思)和口头语言表述完美有机结合的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过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我们发展儿童的思维,也就无疑的影响着他们的语言;而我们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
明:思维和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同步性。
在一分钟之内思维使用的语言可以达到450个字,口头表述可达到150个字,书面表达不超过30个字。
思维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心游万仞,精鹜八极。
”如此迅捷的思维,幻化成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于上青天”实不为过啊!如果持之以恒的坚持把思维和口头语言表述完美的结合起来,由审题思考到口语表述再到书面表达,这样就把思维形成的内部语言转换成口语表述的外部语言,使思维得以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现出来,有利于形成书面语言,使思维的结果更加清晰,达到了思维生生之间共享的理想境界。
例如:xx乡南隈子小学二年级李越慧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植树》(这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
1. 在黑板上张贴展示教师自己画的一幅小学生植树的图画。
2. 审题构思口头表述提示:
(1)图画上都有什么?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小鹿和小狗跑过来会对小树苗和小朋友说什么?
(4)小鸟儿飞过来会说些什么?
(5)植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6)小朋友们,把你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啊?然后小组同学之间叽叽喳喳,甚至有的小朋友都离开座位到别的小组。
真是一幅天真童趣儿热闹非凡,积极探究争相表达的美丽画卷。
从这位新老师的指导过程可以看出思维和语言的完美结合的作文指导。
在这个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独霸课堂一手遮天模式。
教师为主导,重在“导”。
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才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人。
还要告诉学生,作文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无非是把自己看到东西,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不要认为“作文是老虎”,即使是“老虎”,也可以随便它的摸屁股。
轻松幽默,打消孩子们“畏作文如虎”的恐惧心理,微笑思索,快乐想象,从天真的心灵里唱出欢快的作文之歌儿。
第二阶段:学生构思起草作文。
有了前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指导阶段,学生在本节课作文思维和
口语表述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
书面起草写作只不过是把说的进行一下深入的加工和整理,应该是驾轻就熟,轻车熟路了。
老师可在座位间巡视解决孩子们的疑难问题,所以毋庸赘述。
第三阶段:师生点评,修改定稿。
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是课上指导学生写作,课堂剩余时间学生胡乱的翻阅作文选,课余时间写作文,上交到任课教师进行批改,最后随便找个时间讲评作文,不负责任的老师根本不讲评。
这样的分离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为地延缓了作文信息反馈,学生不能及时的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作文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不能及时的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生作文根本上来说是“闭门造车”,应付了事。
我们通过系统的学习观摩实践探究,把对学生的作文评改和指导,写作一样放在一节作文课堂上。
学生能够及时的从老师和同学们两方面的点评获得反馈信息,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能够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对作文构思相互研讨探究,合作交流。
这样无论对于作文指导还是写作都将是利莫大焉。
如何进行点评?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位置,作用在于引导学生。
少说话,说精要的话。
其二,教给学生点评作文的方法。
不同年级作文的要求不同,需要在作文当中体现的内容和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年级,作文题材,体裁不同,写作要求和点评要求也需要有差异存在。
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选材是否典型并接近生活;构思是否巧妙,语句是否通顺;运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有哪些经典的语句等等。
重要的不是学生能够点评出多少内涵,也不在于学生点评的是否准确,更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评论家。
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说出对他们耳朵里听到的同学们的作文的感受,这又是一个由“耳闻――思维――口语表述”结合在一起的更高一层的作文训练。
诚然,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仅仅依靠一两节精彩充分的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做到:
(一)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生活积累。
从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当中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生活色彩。
比如红旗小学这个学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春游,绘画展览,读书竞赛,歌舞表演等。
引导学生倾吐生活积累。
于漪老师说过:“学生生活是很丰富的。
没孩子头脑里都有一个活的仓库。
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儿,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自己的仓库里寻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来写。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经常启发学生观察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积累中寻找写作材料。
这一点我建议我们的学校要经常组织老师去东方红小学观摩学习,然后认真研讨并且付诸实践,对我们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学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必须突破目前两周一文的传统模式。
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练笔行为,目的在于形成作文技能。
没有充分的量的积累很难达成质的
飞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每个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作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活动,数学英语科学等等。
所有的校园社会家庭生活都围绕一个中心,一个灵魂――作文教学,那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另:作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作文指导(10分钟)――起草写作(15分钟)――朗读作品,师生点评(15分钟)。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