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生物中考知识点整合[七年级部分]

合集下载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现在已被人类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而且还有许多未知种类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最基本)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1目镜,放大物象2物镜,放大物象3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4转换器,调换物镜5载物台放置玻片6通光孔,光线通过7压片夹,固定玻片8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其上有光圈9反光镜,反射光线(分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凹面镜有聚光的作用)10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能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11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能使物象更清晰12镜臂,连接13镜柱,支持14镜座,支持。

二、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P13-14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b q3、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物象若在视野上方,要将物象移到中央,应将标本向上方移。

4、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最主要结构)5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6、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初中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初中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初中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一、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对照实验。

- 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变量就是要探究的那个条件。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就是光。

- 原则: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变量引起的。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结构。

- 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的细胞有)。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细胞的生活。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包括有机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和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

-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2.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 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如骨骼肌)、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如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组织、血液)。

-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如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消化腺等器官。

2011生物会考知识点

2011生物会考知识点

生物会考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①.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会举例:在食物链中,相邻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吃同一种生物的两种生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非生物部分:如阳光 空气 水等没有生命的物质。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例:草 兔 狐(在食物链中只有植物和动物,植物写在前,吃植物的动物写在后,中间要用箭头连接。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③.营养物质沿食物链逐渐积累,能量沿食物链逐渐减少。

④.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⑤.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①.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p36)②.使用显微镜(p37- p39)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p43、p47)。

③.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植物细胞特有,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位于植物细胞壁的内层,动物细胞的最外层) 细胞质:能流动。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里有各种营养物质。

(植物细胞特有的)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植物细胞特有的) 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共同点。

(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①.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

②.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2011-2012中考生物知识点

2011-2012中考生物知识点

2011-2012中考生物学知识点(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物类型)————生产者(生态成分) 生物部分 动物(生物类型)————消费者(生态成分) 生态系统组成 细菌、真菌(生物类型)—分解者(生态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地球之肾”之称(7)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8)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1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1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13)调节物像清晰度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1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1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中央滴一滴清水动植物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遗传信息库)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植物)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水果的甜味、酸味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1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中。

生物中考七年级全套知识点

生物中考七年级全套知识点

生物中考七年级全套知识点生物中考七年级全套知识点1生物中考七年级全套知识点研究生命的神秘一、微镜的基本构造与作用〔书P18页图2-1每一个构造要会填,功能要会背〕①目镜:观察②变换器:变换镜头③物镜:观察④遮光器:调理光芒强弱⑤反光镜:反射光芒⑥镜座:支持⑦粗准焦螺旋:正常调理⑧细准焦螺旋:精良调理⑨镜臂:连结1.显微镜构造中,能够使镜筒起落幅度较大的是粗准焦螺旋。

2.用来调理光芒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当需要较强光芒时,应采纳凹透镜。

观察透明资料时应采纳平面镜和小光圈。

3.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4.低倍镜下的视线大,经过的光多,较亮,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下的视线小,经过的光少,较暗,放大的倍数大。

二、制作暂时玻片标本的模式1.植物资料暂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擦—滴—撕—浸—展—盖—〔染〕—吸2.人口腔上皮细胞暂时玻片标本的制作: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②用牙签一端轻刮口腔内壁,获取口腔上皮细胞,并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一下;③盖上盖玻片,用稀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剩余的染液。

3.用于制作暂时玻片标本的生物资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

三、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模式1.选择目镜和物镜;2.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3.挪动载玻片,使观察对象位于通光孔中央;4.调理粗准焦螺旋,将低倍镜与载玻片凑近,眼睛凝视物镜;22 35.经过目镜观察,再调理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涨,直到看清物象为止;6.细微调理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为清楚;7.若观察的目标不在视线正中央,挪动的方向是偏哪往哪移;8.把刻有“b”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线中所看到的应该是“q”。

四、科学研究的正常模式〔认识研究实验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做出假定、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沟通。

2.设计实验时,应设置比较实验,经过对实验组与比较组结果的对照,才能得出拥有科学价值的、令人钦佩的结论。

中考生物:七下课本知识点全复习(人教版)

中考生物:七下课本知识点全复习(人教版)

中考生物:七下课本知识点全复习(人教版)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人的生殖2、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

睾丸的供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由输卵管、卵巢、子宫和阴道组成。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

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4、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5、生殖过程: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第三节青春期7、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是身高突增。

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迅速发育,分别出现遗精和月经等生理现象。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重点)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2、维生素缺乏症: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3、无机盐缺乏症: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4、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组成。

消化腺包括外消化腺(唾液腺、肠腺、肝脏)和内消化腺(胃腺、胰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5、营养物质的消化: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6、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中的消化液有三种:胆汁、肠液、胰液。

小肠适应吸收功能的结构特征有:(1)长,一般为5-6米。

七年级生物中考考点有哪些

七年级生物中考考点有哪些

七年级生物中考考点有哪些生物考点总结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课本上的例子4、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等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3、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4、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5、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6、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包括: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2011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册知识点

2011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册知识点

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前言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安区2011生物中考知识点整合★七上P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设置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就实验条件而言,除唯一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的实验条件必须相同且适宜。

人为控制一个条件,期待实验结果与设想相符的一组是实验组。

★七上P7、P12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七上P38镜筒下降, 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七上P39观察时,一 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七上P39从目镜内看到 的物像是倒像(所以 如果要将左上方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要往左上方移动)。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镜头上如有灰尘或污点需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净。

★显微镜各种结构的作用。

目镜:放大物像。

物镜:放大物像。

转换器:转换物镜。

遮光器:控制进入视野光线的强度。

压片夹:将玻片固定在载物台上。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快升或降。

细准焦螺旋:使镜筒较精准升或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七上P43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夹起盖玻片, 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 地放下→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吸 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 润标本全部。

★七上P45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信息库。

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如西瓜溶解有糖分。

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

★P36 ★七上P45 目镜 转换器 物镜遮光器 压片夹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细胞质 液泡 细胞核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壁★七上P47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纱 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 理盐水水→消毒牙签在(已漱口)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反动抹几下→夹起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吸水纸从盖玻片 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补充)与动物细胞不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成熟植物细胞有液泡,绿色部位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补充)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七上P65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个体)★七上P65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七上P1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实例:为适应荒漠的炎热缺水骆驼尿液和汗液非常少;为适应荒漠中缺水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为适应寒冷海豹脂肪厚达60毫米。

★七上P20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蚯蚓疏松土壤;植物防风固沙。

★七上P22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上P23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七上P2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七上P24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七上P2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七上P2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七上P2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不同生物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七上P2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七上P2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七上P13生物圈为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七上P12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七上P9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号没加水,其它条件与2号一样;3号放冰箱(温度低),其它条件与2号一样;4号水浸没种子(种子接触不到空气),其它条件与2号一样;2号有适宜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整个探究活动有三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是1号与2号,实验变量是水分,实验组是2号,对照组是1号,实验现象是:1号种子不萌发,2号种子萌发。

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第二组对照实验是3号与2号,实验变量是适宜温度,实验组是2号,对照组是3号,实验现象是:3号种子不萌发,2号种子萌发。

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

第三组对照实验是4号与2号,实验变量是充足空气,实验组是2号,对照组是4号。

,实验现象是:4号种子不萌发,2号种子萌发。

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空气。

★七上P9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七上P48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七上P9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自身有活力、有完整的胚、不是休眠期。

★绿色开花植物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才能结果。

★七上P102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组成。

雄蕊里有花粉,雌蕊下部的了房里有胚珠。

★(了解,不用背诵)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在植物细胞是指液泡中的水流到细胞外)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在植物细胞是指细胞外的水流到液泡中) ★七上P99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

★七上P130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七上P130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七上P119实验:“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是与叶片没被遮部分形成对照。

实验结果:叶片见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叶片见光部位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七上P129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七上P123演示实验甲瓶将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其它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变量:种子有无萌发。

实验现象:甲瓶瓶内温度高于乙瓶。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会释放能量。

★七上P127教材上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形浑浊的特性。

)从有种子萌发的瓶子里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果:种子萌发时放出二氧化碳。

★七下P2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七下P2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主要贮能物质。

★P36教材实例 不良饮食习惯。

不吃早餐,容易早上头晕。

不爱吃蔬菜,易缺乏维生素C 等,导致牙龈出血等症状。

不爱喝水,就爱喝饮料,就爱吃巧克力和鸡鸭鱼肉,容易导致肥胖。

吃太咸,易高血压。

★P37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

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P39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根据食品包装上注明的生产日期或保质时间进行推算,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购买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就可以知道它的新鲜程度。

购买鱼肉时,要看它们的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新鲜程度。

买肉时还应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七下P59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血液是其内流动的组织。

血液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运往身体的每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七下P60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

上层淡黄半透明是叶绿体 光能血浆,下层红色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很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七下P60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七下P61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七下P62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胞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七下P62当人体受伤,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七下P66血管有三种: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七下P71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 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肉、各级 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 到右心房。

称为体循环。

★七下P71经体循环,血液就由含氧丰富、 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 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七下P71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 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称为肺循环。

★七下P71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七下P80图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形 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排尿道(出尿液)。

★七下P81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每个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补充)尿液形成包括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了解不用背)七下P82过滤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 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 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

★(了解不用背)七下P82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P68心脏解剖图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下腔静脉 右心室 右心房 肺静脉 上腔静脉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七下P99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七下P10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七下P10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七下P102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七下P103反射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七下P103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简单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