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老师讲语文之《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高健老师讲语文之《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高健老师讲语文之《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黄春明过去,四季的各类蔬果,以及海产的鱼虾贝类,分别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时下的季节和月份。
我们的记忆,都寄放在许多的人、事、物上,并且每个人寄放记忆的人、事、物各自不同。
我对龙眼就有两段深刻的记忆。
我七岁那一年,随阿公到了他的友人家,他们一见面,热络得把小孩子忘在一边。
当我表示无聊吵着要回家时,那位我叫叔公的抱歉地说:“啊,我忘了!我带你到后院,后院的龙眼生得累累的。
”他问我会不会爬树,阿公在旁说:“这孩子像猴子一样,他常常爬帝爷庙前的大榕树。
”他们把我留在树上,又到屋里喝茶聊天去了。
我看到树上累累的龙眼,高兴得不得了,一上树,马上就摘一把龙眼吃。
当然,这一把吃完还可以再摘。
阿公他们聊天聊到差不多了,就到后院来带我回家。
他们惊讶地看到我抱着龙眼树的树干在哭,不约而同地问我:“你为什么哭?”我望着仍然果实累累的龙眼树,哭着说:“龙眼那么多,我吃不完……”我的话让两位老人笑弯了腰。
后来我长大了,想到这件事还总是不忘记再嘲笑自己一番。
还有一段有关龙眼的记忆。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有一位代课的女老师,要我们画“我的母亲”。
当同学们都埋头画他们的妈妈时,我还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好。
老师责问我为什么还不画,我很小声说:“我母亲死了。
”老师突然客气起来,她很同情地问我:“你妈妈什么时候死的?”我只知道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不知是哪一天。
我便小声地说:“我忘记了,我不知道。
”“不知道?”她小声而急切地问我。
这下我真的愣住了。
老师再问我一次,我还是答不上来。
她急了:“什么?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已经四年级了呢!”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老师的话吸引过来了。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看我们,就叫我站起来。
她大声地说:“各位同学,黄××说不知自己妈妈是哪一天死的!”许多同学不知道是讨好老师,或是怎么的,竟然哄笑起来。
“有这样的孩子?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的生日知道不知道?”我想我不能再沉默了,就说:“我知道。
高中语文:《流泪的滕王阁》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流泪的滕王阁》课堂实录本篇是参加上虞市优质课比赛的教学实录,部分是根据本人课后回忆整理而成,有不成熟之处,望批评指正。
本次为借班上课,地点为城南中学,班级为高二四班,理科平行班,估计语文基础一般,而这种预感果然应验。
在课堂上,学生居然不能背诵已学的〈〈滕王阁序〉,迫使本人调及时整自己的心态,充分发挥厚脸皮之风格。
抽到的文本为潘碧秀的散文《流泪的滕王阁》,按规矩,在上课前十分钟才接触班级和学生。
我喜欢这种挑战,对本人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是有相当信心,脸皮之厚,已练成刀枪不入,厚颜无耻之九重境界,故以不变应万变,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倒也从从容容面不改色,忽悠下来,感觉良好。
下课时想起了令人唏嘘的掌声为证。
师:曾经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现在我和大家还不熟悉,那就让我们在课堂上慢慢地用心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
一进校门,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校训写得很有品位,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写一写校训。
”(一生自告奋勇上台写“厚德载物智慧人生”的校训。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八个字的?(停顿)厚德载物,这也是清华的校训,(及时出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投影内容),国学大师梁启超曾以这段〈〈易〉〉意思中的包含哲理的话勉励清华学子,是说以大勇气,大坚韧来面对困境,以大胸怀大品德来感召世人。
尤其是“厚德载物”包含着学校对一切有上进心有抱负的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
下面我们全体同学大声朗读这句有着特殊生命体验的话语。
(学生大声朗读,响彻空间)(此开篇有拍马逢迎之嫌,但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以振奋精神)师:对,厚德载物,听了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声音,我前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图景:二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的纵身一跃,滔滔的江水因弱小的身躯而有了一个女性温柔的名字(生接口“曹娥江”)还有静静伫立的江畔的江南第一庙(生接口“曹娥庙”)。
一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少年天才的完美演出,让西边的落霞与孤鹜见证了天才王勃的诞生,一座原本普通的阁楼从此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世间一切,皆为遇见。
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黑暗遇见光明,有了希望;相信我们今天的遇见,也会碰撞出更多的美好。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读书分享会的现场,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
(屏显:《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自读课文,大家可以借助助学系统来进行学习。
(屏显:读书分享会和助学系统)。
师:让我们深情齐读标题,说说围绕标题你想分享什么呢?生1:为什么要再塑生命?生2:谁“再塑”了谁的生命?生3:怎么样“再塑”生命的?师:看来同学们都比较关注标题。
为什么要再塑呢?谁可以先来分享一下海伦7岁前的资料。
生3:海伦出生后19个月便患了一场猩红热,被重病夺去了听力和视力,变得又聋又盲,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
这种被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生命,需要被再塑。
师: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做好小组内分享的准备。
(屏显要求)默读中,请大家第一要运用好默读方法。
第二要运用好品味语言的方法:注意紧扣“再塑”,联系具体事件、关注细节描写、品读关键语句分析理由,做好圈点勾画和批注。
(有屏显)你可以这样准备分享。
(屏显:分享句式示例)现在开始自读。
提示:注意紧扣“再塑”,联系具体事件、心理描写或者品味字词,准备一个深刻的思考。
(生自读批注)师:懂得分享的人最美。
现在请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展开交流。
交流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屏显)明确要求:1.人人按要求发言。
2.各组选出代表准备在班级中分享,可一人代表,也可全组参与,形式不限。
3.分享时要求对所选句段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开始组内分享。
教师巡视,迅速调查学情,安排展示顺序。
师(主持人语气):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再塑生命的人》读书分享会现场。
我是主持人。
最是书香能致远,分享交流更怡情。
分享的时候,请大家……(说完屏显分享要求)【屏显】1.分享时声音洪亮,注意用语规范;2.能脱稿分享,条理清楚,辅以一定的肢体语言;3.认真听讲,客观评价,及时更正补充。
飞向太阳的盲童_成长故事

飞向太阳的盲童1995年,河南省伊川县葛寨乡葛寨村,一个男孩诞生了。
很快,爸妈发现孩子眼睛睁不开,看医生,结论是眼体发育不全,无治。
无治也得治,这对农民夫妻放下一切抱着孩子跑各地大医院,跑了几年,欠债数万,所有医生都说无治,而且也再借不来钱了,只好作罢。
回到已经一无所有的家,丈夫一跺脚说:“没事,娃照样活!”妻子抹一把泪笑说:“没事,我就是娃的眼睛!”借了一把挂面吃了顿饱饭,太阳正好,抱娃坐在柴房前晒太阳,丈夫举娃,让娃的眼睛对着太阳,说:“娃,这是太阳!”妻子一激灵说:“对了,咱娃就叫向阳,刘向阳!娃,咱就向着太阳活着!”于是,这娃就叫向阳,向着太阳活着,是爸妈给他上的第一课。
贫穷而刚烈的农民夫妻,就把娃当做太阳苗子来护养了,太阳是最大的光也是以温暖穿透一切的光,娃就没有绝对的黑暗,每次,举着娃对着太阳时,娃就会笑起来、舞动起来、呀呀地喝唱起来,这就是明证。
没有比较就没有悲伤,爸妈护得很紧,向阳好几年都是灵动喜气的快乐孩儿,从没为看不见东西而急而哭,他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好听的声音、好玩的触摸、好吃的东西,还有爸妈举着自己时的无边无际的明亮感,很好。
直到六七岁时,向阳有了和村里娃们一起玩的机会,于是,聪灵的他觉出了问题,一次比一次明显,加上娃们的提醒,他知道了。
他哭了,第一次问爸妈:“眼睛是什么?看不见是什么?”静了片刻,妈一把搂他于怀,爸摸他的头,但还是没说话。
他听见和他的哭同样的声音,他用手摸,摸到了一种和他哭时眼睛里流出的同样的东西,于是,他有点明白了,眼睛这种东西是可以让爸妈和他都哭的东西,他不哭了,拉爸妈的手说:“我错了,我不要了……”向阳主动不再和娃们一起玩,乖乖待在家里。
但爸妈知道,只有让娃知道了眼睛的确切功能,并让娃知道自己看不见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娃才能正常成长。
让娃明白看见东西是怎么回事很难很难,什么东西都没看见过,要去认识世界更难,但,再难都必须做。
家里债台高筑,爸必须去拼命挣钱,由妈专职教他认识世界。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里头 传 出来 ,他 们说 : “ 啊 !回
来 了 !”
弟 弟 被 推到 妈 妈 的身 边 ,妈 妈有 气无 力地 交 代他 要 乖 ,要 听 话 。弟 弟 被 拉 开 之 后 轮 到 我 靠
近妈 妈 的时候 ,我还 没等 妈妈 开
口 ,就把 捡 了半 罐 的龙 眼核 儿亮
给 妈 妈 看 ,我 说 : “ 妈 妈 ,你 阿 公 他 们 聊 天 聊 到 差 不 多 了 ,就 到后 院来 带我 回家 。他们 妈 妈 哪一 天死 了不 知 道 ,只 知道 自己 的生 日 !” 同学们 笑 得更 厉 看 ,我捡 了这么 多龙 眼核 儿 。 ” 我的话 一说完 ,围在旁边 的大人 ,
的那一天?”
位 代 课 的 女 老 师 ,要 我 们 画
“ 我 的 母 亲 ” 。 我 愣 在 那 里 不 知
我想 起 妈 妈 死 的那 一 天 的经 妈 就 是 这 一 天死 的 。 ” 够 过 ,仍 历 历 在 目 ,就 像 电 影 一 样 ,在我脑子里重翻了一遍 。
怎 么 好 。 老 师 责 问 我 为 什 么 还
不 画 ,我很小 声说 : “ 我 母 亲
8 / 素棒 / 目前最恐怖的事就是:食量无上限,成绩却无下限;社交不成功,懒虫还盼巅峰。人丑还颜控,友少偏爱宅;单身总矫情,没钱还
任性。
惊 讶地 看 到我 抱着 龙 眼韦 睦 韵 树 干 在 哭 ,不 约 而同地 问 我 : “ 你 为
什 么 哭? ”我 望 着仍 然果 实 累 累 的龙 眼树 ,哭 着 说 : “ 龙 眼那 么 多 ,我吃不完 ……”
害 ,我 简直 羞 死 了 。我 想 我真 不
应 该 ,我 想 我 犯 大 错 了 , 有 多 大 ,我 不知 道 。难 堪 之余 我 急 出 了答 案 来 。我说 : “ 老师 ,我知 道 了。”
一年级下册课文一个接一个人教部编版PPT

▲
第二次:再见、再来
“唉”读得略长些,表达出“我”的沮丧。
结合图片说一说:“我们” 是怎么玩踩影子的?
示例:月光下,我们的影 子随着身子来回地跑动,我们 在对方的影子上来回地踩,都 想看一看能不能把影子踩住。
假如你玩得正高兴却被 大人催着回家,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找一找:文中的 “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结构图示
踩影子
开心
一
个 回家睡觉 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 童年的美好
接 起床上学 能见到小伙伴
一
童心的可贵
个 上课铃响 能听老师讲故事
中心主旨
本课通过写“我”一天的活动和 心理的 转变 ,突出了孩童的 天真 , 和 快乐 ,赞美了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 心态。
一、连一连。
踩 跳 讲 做
随堂练习
好梦 故事 影子 房子
小学语文统编一年级下册
3 一个接一个
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者介绍
金子美铃,日本童谣诗人。她 的作品洋溢着绚丽的幻想,被当时 的日本诗坛誉为“巨星”。
代表作品:童谣诗集《向着明 亮那方》
朗读示范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 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点击图标即可播放
会认的字
又听见大人在叫:“该起床 上学啦!
书写指导:短横起笔低 稍往上斜,往左下折, 形成尖角,而后面的折 撇写得自然圆转。
zhè
识字游戏
跳房子
词语理解
影子:物体挡住光线后, 应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 形象。本课指小朋友映在 地面上的形象。
我喜欢玩踩影子的游戏。
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 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 的种类。本课指睡觉后做 的多种多样的梦。
yòu tīnɡ jiàn dà ren zài jiào
写出大班语言活动爱哭的苹果树的故事

写出大班语言活动爱哭的苹果树的故事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它生长在美丽的果园中。
它身材高大,枝繁叶茂,每年秋天都结满了甜美的苹果。
这棵苹果树非常喜欢和果园里的小鸟、小动物们交流。
它总是用自己清脆悦耳的声音欢迎他们。
有一天,果园里来了一群新学生,他们都是小动物们的孩子。
苹果树十分兴奋,立刻和他们打招呼。
但奇怪的是,这些小动物们都表现得非常害羞,不敢愉快地和苹果树交流。
这时,一只小兔子悄悄地告诉苹果树,他们听说苹果树是个“爱哭鬼”,总是哭哭啼啼的。
苹果树一听,当即就害羞地低下了头,因为她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坏名声”。
苹果树不再开口和小动物们交谈,感到非常孤独。
果园里的小动物们渐渐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他们决定找机会和苹果树沟通,解开这个误会。
有一天,小动物们组织了一场大班语言活动,邀请苹果树参加。
会议开始之前,小兔子带头走上讲台,它发表了一篇感人的演讲:“我们从你身上得到了滋养,从你所结的果实中品味到了甘甜。
我们非常感激你。
但是,我们也听说了关于你‘爱哭’的传言,但我们相信这一定是别有用心的谣言。
”其他小动物们也纷纷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们向苹果树道歉,并表达出了他们心中对苹果树的思念之情。
大班语言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苹果树再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从那以后,果园变得更加热闹了。
苹果树和小动物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相互分享着生活的点滴,互相鼓励和支持。
果园因为有了友谊的光芒,变得更加美丽和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两个道理。
第一,不要盲目相信别人无根据的传言,要善于真实地理解身边的朋友。
第二,友谊是很宝贵的,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
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人友善相待,善良宽容,理解别人,推己及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友谊,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快乐和和平。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窗外听课的孩子》精品公开课课件

随堂练习
一、读音选择:
yǔn( 允 rǔn( ) ) 刻 kē( ) kè(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摸( 漠( 页( 贝(
摸 冷 书 宝
着 漠 页 贝
) ) ) )
三、仿写句子。
• 王洙学习刻苦用功,仅用一年的时间,就
能写诗作文了。
• 仿写:( 姐姐读书 ( 只是短短的几个月 ( )刻苦用功, ),就出口成章了 )。
心灵感悟 勤奋是什么?勤奋就是学习功课, 认真持久。勤奋是什么?勤奋就是播撒 种子,培土浇水。勤奋是什么?勤奋就 是已栽鲜花,再栽小草。勤奋的人总 能有自己的天地。勤奋的人总能有自 己的思想。勤奋的人总能有自己的精 彩。
随堂练习
一、读音选择:
lí ng( 龄 lí n( ) ) 津 jūn( ) jīn( )
教科版二下第九单元第18课
你知道吗?
王洙,字原叔,北宋官 员、目录学家,应天府 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少聪颖,博览强记,遍 览方技、术数、阴阳、 五行、音韵、书法,几 无所不通。
xué táng chuán chū yī biàn nèi wài
jǐn jǐn
学堂
yǔn xǔ
传出 一遍 内外 仅仅
写法点拨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描写的是宋朝著名学者王洙小时 候的一件事。文中并没有选取什么重大的 事情,而是选择了王洙小时候因为家贫无 法读书,去学堂窗外听课的事情,来表现 王洙一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
拓展提升
1、想一想老师发现窗外的王 洙在听课会对他说些什么?王洙又 会怎么说呢? 2、假如你就在当时,你会怎样 帮助他呢?
结构梳理 窗 外 听 课 的 孩 子 1、写王洙小时候家里很 穷,念不起书,他渴望读书。 勤 渴 奋望 2、写王洙在学堂的窗外 听课,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 好 读 学书 3、 写长大后当了官司 的王洙为穷孩子办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健老师讲语文之《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黄春明
过去,四季的各类蔬果,以及海产的鱼虾贝类,分别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时下的季节和月份。
我们的记忆,都寄放在许多的人、事、物上,并且每个人寄放记忆的人、事、物各自不同。
我对龙眼就有两段深刻的记忆。
我七岁那一年,随阿公到了他的友人家,他们一见面,热络得把小孩子忘在一边。
当我表示无聊吵着要回家时,那位我叫叔公的抱歉地说:“啊,我忘了!我带你到后院,后院的龙眼生得累累的。
”他问我会不会爬树,阿公在旁说:“这孩子像猴子一样,他常常爬帝爷庙前的大榕树。
”他们把我留在树上,又到屋里喝茶聊天去了。
我看到树上累累的龙眼,高兴得不得了,一上树,马上就摘一把龙眼吃。
当然,这一把吃完还可以再摘。
阿公他们聊天聊到差不多了,就到后院来带我回家。
他们惊讶地看到我抱着龙眼树的树干在哭,不约而同地问我:“你为什么哭?”我望着仍然果实累累的龙眼树,哭着说:“龙眼那么多,我吃不完……”
我的话让两位老人笑弯了腰。
后来我长大了,想到这件事还总是不忘记再嘲笑自己一番。
还有一段有关龙眼的记忆。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有一位代课的女老师,要我们画“我的母亲”。
当同学们都埋头画他们的妈妈时,我还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好。
老师责问我为什么还不画,我很小声说:“我母亲死了。
”老师突然客气起来,她很同情地问我:“你妈妈什么时候死的?”我只知道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不知是哪一天。
我便小声地说:“
我忘记了,我不知道。
”“不知道?”她小声而急切地问我。
这下我真的愣住了。
老师再问我一次,我还是答不上来。
她急了:“什么?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已经四年级了呢!”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老师的话吸引过来了。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看我们,就叫我站起来。
她大声地说:“各位同学,黄××说不知自己妈妈是哪一天死的!”许多同学不知道是讨好老师,或是怎么的,竟然哄笑起来。
“有这样的孩子?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的生日知道不知道?”我想我不能再沉默了,就说:“我知道。
”老师用很奇怪的声音清了一下嗓子说:“有这样的学生!妈妈哪一天死了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同学们笑得更厉害,我简直羞死了。
我想我真不应该,我想我犯大错了,有多大,我不知道。
难堪之余我急出了答案来。
我说:“老师,我知道了。
”
“哪一天?”
“龙眼很多的那一天。
”
老师惊叫:“什么龙眼很多的那一天?”
同学们的笑声差点把教室的屋顶掀了。
那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一直站在那里,没理我。
我想起妈妈死的那一天的经过,仍历历在目,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重翻了一遍。
妈妈弥留那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我平时很少见到他们,据说都是我们的亲戚。
阿嬷里里外外忙着。
中午已过多时,我和弟弟因为还没吃,所以向阿嬷叫肚子饿。
阿嬷严厉地骂我说:“你瞎了,你母亲快死了,你还叫肚子饿!”我们小孩当然不知道母亲快死了就不能叫肚子饿,不过看阿嬷那么生气,我们只好不再叫饿。
我和弟弟各拿一个空罐准备到外头去捡龙眼核玩。
我家外头被卫生单位泼洒了浓浓的消毒药水,还围了一圈草绳,因为妈妈感染了霍乱。
我们撩开草绳就钻出去了。
我们沿路捡路人随地吐出来的龙眼核,一直捡到帝爷庙的榕树下。
看见有一群老人围在那里聊天,其中有人在吃龙眼,我和弟弟就跟人挤在一起,为的是等吃龙眼的人吐出龙眼核。
就这样过了一阵子,阿公急急忙忙走过来了。
这里的老人都认识阿公,也知道他的儿媳妇病危,有人问他:“允成,你儿媳妇现在怎么样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老朋友的问话,只对我们两个小孩说:“你母亲都快死了,你们跑这里来干什么!”说完拉着弟弟就走。
我跟随在后头,只知道妈妈快死了,但是一点也不懂得难过。
当阿公带我们回到家门口时,暗暗的屋里看不到人影,但我听见异口同声的一句话从里头传出来,他们说:“啊!回来了!”
进到里面,弟弟被推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有气无力地交代他要乖,要听话。
弟弟被拉开之后轮到我靠近妈妈的时候,我还没等妈妈开口,就把捡了半罐的龙眼核亮给妈妈看,我说:“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
”我的话一说完,围在旁边的大人,特别是女人,都哭起来了。
我被感染,也被吓着了。
没一会儿,妈妈就死了。
哪知道,“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这一句竟然是我和母亲最后的话别。
长大之后,看到龙眼树开花的时候,我就想,快到了;当有人挑龙眼出来卖,有人吃着龙眼吐龙眼核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妈妈就是这一天死的。
”
简析:
这篇文章讲了自己关于龙眼的两个故事,作者回想第一个故事,觉得当年自己傻的可爱;回想第二个故事,觉得悲从中来,又带着无法释怀的深重遗憾。
我们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会在第二故事中,觉得这孩子太可怜。
1、对两个故事的叙述是不一样的,首先是时间不一样。
第一个故事,我直接回忆7岁那年,自己的这件傻事。
第二个故事,我先回忆到小学四年级,因为遭受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以四年级的我,回忆一年级时,母亲去世的情景。
第二个故事,为什么不和第一个故事直接追忆到小学一年呢?把四年级的一段经历给删了行不行?
肯定是不行的。
四年级的这段回忆,所起的作用:(1)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加重了我的孤独与悲伤感,让我内心茫然、浑身不安,这就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
(2)同时让我开始努力回忆,引起下文。
(3)设置了悬念——
为什么妈妈死在龙眼很多的那一天?形成了叙事的波澜,激发了阅读兴趣。
(4)塑造了“我”的形象,直到四年级,其实仍然是懵懵懂懂的。
2、第二个故事,为什么会让读者也这么难过?
作者的记述,真实自然的写出了一种足以掀动我们感情潮水的反差。
妈妈死了,对谁影响最大?毫无疑问是孩子。
当妈妈要死的时候,孩子应该怎么做?我们在电影里、舞台上,在想象里,都有这样的镜头——
孩子应该紧紧扯着妈妈,痛苦,流泪,喊叫,要努力记住妈妈的最后的叮嘱和容颜,因为从此以后天壤相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伦理上,我们都知道母子诀别应该是这样。
可是,我的注意力,始终被分散着,发现家里来了很多人,感到肚子饿,跑出去捡龙眼核,当被喊回来的时候,说的话,竟然还是:“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
”大人不止一次提醒和劝告:你妈妈快死了!可是,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就是这么懵懂,不知道什么叫死亡,也不知道妈妈的死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最后一句诀别,他竟然像平常一样,向妈妈展示自己的“成果”。
一听,大家都泪奔了,大家都在瞬间发现了一个悲剧:这么单纯,这么无辜的小孩子,却必须接受命运的残酷了!这就好像,我们见过这样的电影镜头,妈妈已经死了,可是边上的小孩子不知道,还在一个劲儿推:妈妈,你醒醒,我饿!
幼年失怙,是人生的大不幸,在这层不幸的基础上,小孩子因为懵懂,不能理解死亡,不能向妈妈告别,使悲剧加重了一层。
这个孩子在幼年的栖栖遑遑之中,又遇上老师同学的指责和嘲笑,悲剧意味再加一层!作者怀想这一段经历,怎能不热泪长流,怎能不怨天恨地呢?可是恨谁呢?只能是记住龙眼树吧,那年龙眼很多的时候,妈妈永远地走了!
3、这个标题,从内容上看,只照应了第一个故事,但是却成为全篇文章(两个故事)的标题,这么个标题,是不是显得偏于一方呢?比如一个更加全面的标题,可以是《龙眼树,我的两段深刻记忆》。
我们如何评价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应该说不错,好处在于刻画了我的形象——
傻!两则故事里,我都是蛮傻的。
这就照应了全文。
其次,题目还是比较新颖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三,标题里,隐含着作者对早年生活的无尽感慨,也点名了中心句——自己的两段重要记忆,都维系在龙眼树上。
手机货币网 YKwPWYx1ed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