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懒马效应
基于“懒蚂蚁效应”的企业管理优化探究

基于“懒蚂蚁效应”的企业管理优化探究内容摘要:“懒蚂蚁效应”是指在企业中,一些平时懒于杂物、勤于动脑的人其实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乡市某电镀企业的研究,考察了该企业基于“懒蚂蚁效应”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差别化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根据考察结果提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懒蚂蚁”型人才优化企业管理,确定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才能建立并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懒蚂蚁效应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懒蚂蚁效应”概述(一)“懒蚂蚁效应”的概念“懒蚂蚁效应”是由生物学上的一种现象命名的,它的最初来源是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蚂蚁的日常生活状态时,发现在整个蚁群中大约有20%的蚂蚁对搬运食物等日常工作漠不关心,表现出懒于工作的状态,但是当遇到原有食物来源断绝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反而是这20%的蚂蚁带领平时辛勤工作的同伴向早已考察好的新地方转移。
由此可知,所谓的“懒蚂蚁”其实是在其他伙伴忙于日常工作时,将注意力放在了群体未来的发展上,从而保证了整个群体的长远利益。
(二)“懒蚂蚁效应”与企业发展“懒蚂蚁效应”与经济学上著名的“帕累托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可以认为是帕累托效应在人才价值方面的反应,即企业中20%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80%的贡献。
具体而言,就是指在企业中追踪市场变化方向、开发新技术工艺、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人,尽管与其他员工相比,平时不一定每天在企业早出晚归,忙于事务,似乎对企业的发展无关紧要,实际上正是他们才保证了企业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市场条件下,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并逐渐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形,从而保证了企业的长久发展。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发挥好20%的“懒蚂蚁”型员工的作用,整个企业的运行应该由这部分人来决定并掌握,而在企业困难时期,则需要保留好这部分力量,以便等待机会重新发展。
而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目前只意识到市场跟踪和管理的重要性,对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则认识不足,经常缩减相应的预算和人员,从而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读“懒马效应”有感

最近在简易经济学里读了这么一则职场励志故事:“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走得慢吞吞。
于是主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讲效率,就把后面的货全搬到走在前面的一匹马拉的车上。
后面的马笑了:“嘿,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就让后边的马留在家里干零活。
前边的马多干了一匹马的工作,吃得还是那些草料;后边的马不用再干重活,生活惬意,‘待遇’也没有降低,当然后边的马觉得很得意。
但是,转眼来到年底,主人家准备过年招待客人,发现肉不足了,主人看到‘闲逛’的那匹马,就把它杀了,变成了美味犒劳了客人。
那匹任劳任怨拉车的马,虽然累但还能继续活着。
”读到此处,故事读完了,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很受感动和鼓舞,从中也得到了点点启发,也许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懒马效应”告诉我们——没有危机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在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是很难以生存的。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沦为“懒马”,要想有更好的生活,就一定要勇于改变。
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也不能去改变别人,我们能够做的,仅仅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真的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发现,所有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后悔当初不应该怎样、怎么样。
人生只叹:生活中是没有后悔药买的。
“懒马效应”还告诉我们,当老板发现你可有可无,那么,你离“下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前途,那些已沦为或将要沦为“懒马”的人们,应该振奋起来,摆脱“懒马”的头衔,做一匹任劳任怨的马,虽然很累,但是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事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一种真正的成功,可以毫不费力地生长于荒草从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精耕细作,不舍白昼,锲而不舍地劳作,到了收获的季节,才能有收获或收益。
当然如果你的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无须过多的抱怨,“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常宜方眼量”,这样不但伤心,还伤肝和肺,想开点就是了;如果面临最彻底的失败,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还是不得不沦为“懒马”的行列,那也不必和命运较真,那只能是别的马“跑”得太快,虽然输了,也是力所不能及的,也无怨无悔。
懒马效应800字作文范文

懒马效应800字作文范文懒马效应是指一匹懒惰的马会拖慢整个马车的速度。
这个比喻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人们常常会受到懒惰和拖延的影响,导致整个团队或者项目的进度受到阻碍。
懒马效应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懒惰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团队和社会问题。
懒马效应在工作中经常出现。
比如一个团队中有一名成员懒惰拖延,不愿意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整个团队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因为其他人可能会为了弥补这个懒惰成员的不足而加班加点,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下降。
而且,懒惰成员的态度也会对其他人产生负面影响,让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受到打击。
这种情况下,整个团队就像是被一匹懒马拖慢了速度,无法顺利前进。
除了工作中,懒马效应在学习中也同样存在。
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懒惰不努力,不愿意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这不仅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老师可能会因为这名懒惰学生的存在而对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产生顾虑,而其他学生也可能会受到懒惰学生的态度影响而变得不那么积极。
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不那么浓厚,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懒马效应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懒惰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团队和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懒惰的危害,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影响,更是对整个团队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做一个对团队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除了个人努力外,团队和社会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让懒惰者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同时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激励和奖励,让大家都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总之,懒马效应的存在让我们认识到懒惰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团队和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让团队和社会都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这样才能避免懒马效应的发生,让整个团队和社会都能够顺利前进。
懒马效应800字作文范文

懒马效应800字作文范文懒马效应是指一匹懒惰的马会拖慢整个马车的速度,这个概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者组织中的懒惰成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懒马效应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懒惰成员的存在会给团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懒惰成员会拖慢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如果有人懒散不作为,不仅会影响他自己的工作进度,还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度。
就像懒马拖慢了整个马车的速度一样,懒惰成员会拖慢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导致项目延期或者质量下降。
其次,懒惰成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
一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对团队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懒惰成员的存在会破坏团队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其他成员可能会因为懒惰成员的存在而感到不满和压力,导致整个团队的士气低落,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懒惰成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声誉和信誉。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的声誉和信誉非常重要,而懒惰成员的存在会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团队中有懒惰成员,可能会导致项目质量不过关,客户投诉增多,最终影响团队的声誉和信誉。
为了避免懒马效应给团队带来的负面影响,团队领导和成员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团队领导需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懒惰成员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督促,帮助懒惰成员找到工作动力。
其次,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互相监督,及时发现懒惰成员的存在并及时进行提醒和督促。
最后,团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成员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工作,让团队的工作氛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总之,懒马效应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
懒惰成员会拖慢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甚至影响团队的声誉和信誉。
为了避免懒马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团队领导和成员们需要共同努力,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这样,团队才能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懒蚂蚁效应 案例

懒蚂蚁效应案例
懒蚂蚁效应是指一个组织或团队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即一些成员看似懒散,实际上在进行一些研究和观察,从而为团队带来新的思路或机会。
这种现象在企业中也十分常见,部分员工看似闲散,实则在思考和观察市场,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知名日化公司宝洁公司的一个决策。
1931年,宝洁公司的一
位高层在研究公司的销售策略时发现,尽管公司的销售部门非常努力地拓展市场,但其销售额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和观察后,这位高层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宝洁公司的销售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在进行日常的销售活动,但只有少数成员在进行一些创新性的研究和观察,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这部分看似懒散的员工其实是在为公司的未来寻找新的机遇。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位高层决定改变公司的销售策略,将重点放在培养和鼓励那些看似懒散的员工上,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
结果,这些员工在研究和观察市场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产品和市场机会,为公司的销售额带来了明显的提升。
这个案例证明了懒蚂蚁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少数看似懒散的员工才能为团队带来新的思路和机会,才能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增长。
懒马效应案例

懒马效应案例
懒马效应,也称为逆向心理,是一种反向的心理操纵方式。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当人们被要求去做某件事情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弹,从而引起相反的反应。
这一效应常常被用在广告、销售、教育和行政管理等领域中。
以下是一些懒马效应的案例:
1. 一家餐馆在其菜单上标明了“请不要为了餐后甜点离开,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结果,顾客点了更多的甜点,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免费的福利,而且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2. 一名体育教练要求他的学生在练习时休息10秒钟,然后再继续练习。
结果,学生们在练习时会更加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休息时间是有限制的,他们需要尽可能多地练习。
3. 一名汽车销售员告诉客户,“我建议您不要买这辆车,因为它的维修费用非常高。
”结果,客户反而更加想要购买这辆车,因为他们觉得这辆车一定非常好,否则销售员不会告诉他们这个问题。
懒马效应的原理在于,当人们被要求去做一件事情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弹,从而引起相反的反应。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懒马效应可以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去做一件事情。
- 1 -。
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懒蚂蚁效应,又称为“懒惰效应”,是指一个蚂蚁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工作效率极低、甚至完全不愿意工作的蚂蚁,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常见于人类社会,被用来形容个体的懒惰和对集体利益的忽视。
懒蚂蚁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如果每个个体都采取消极的态度,那么整个团队、公司甚至整个社会都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中,懒惰效应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一个难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懒蚂蚁效应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懒蚂蚁效应经常出现在一个团队、公司或组织中,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的情况下。
一个团队中的懒惰成员通常表现为工作不积极,拖延症严重,常常找各种借口逃避工作,甚至出现工作推诿、责任逃避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会严重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会动摇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氛围,最终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
而如果一个团队多了几个这样的“懒蚂蚁”,团队的发展、甚至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在现实生活中,懒蚂蚁效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些人工作时常常拖拖拉拉,总是拖延时间,拖延工作,让他人倍感厌烦;有些人在工作中总是推诿责任,不愿意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还有些人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时,总是第一个丢下工作逃避,这样的行为会极大地破坏工作秩序和工作团队的团结性。
而这些行为无疑都是懒蚂蚁效应的表现,它们不仅伤害了整个团队的利益,也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和前途。
懒蚂蚁效应的存在会给团队和公司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对于存在懒蚂蚁效应的团队,领导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团队成员的监督和管理。
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分辨出工作中的“懒蚂蚁”,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领导者也要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针对懒蚂蚁效应,团队成员也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

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
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
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谭小芳老师认为,相对而言,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而在企业中能够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更重要。
谭小芳将懒蚂蚁效应引申为--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
这些"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也可以理解为国内企业呼唤懒蚂蚁思维的企业家。
比如,国内很多企业都勤于外联,疏于服务;勤于开发新客户,疏于维护老客户;勤于销售老产品,疏于策划新产品;勤于发展,疏于管理;勤于人际关系,疏于家庭和谐等等,总之,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有些懒蚂蚁思维,那么就不会只耕地,不看前方--像一只牛,更像一只勤蚂蚁。
如果哪家企业的老板在自己企业里面发现了些许"懒蚂蚁"员工,那你就有的赚了!他们很好辨认,有共同特点:他们擅长学习充电,用智慧去观察,去分析,去寻找市场中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善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规则并坚持原则;他们立足部门所辖业务,努力钻研业务,通过对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观念的学习,保持思路开阔,思想常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必看的一篇文章
懒马效应
故事
两匹马一起拉车,后边的马偷懒少出力,主人看到一匹马也能够拉车,就让后边的马留
在家里干零活。
前边的马多干了一匹马的工作,吃得
还是那些草料;后边的马不用再干重活,生活惬意,
‘待遇’也没有降低,当然后边的马觉得很得意。
转
眼来到年底,主人家准备过年招待客人,发现肉不足
了,主人看到‘闲逛’的那匹马,就把它杀了,变成
了美味犒劳了客人。
那匹拉车的马,虽然累但还能继
续活着。
懒马效应来自经济学里的一则职场励志故事,
“懒马”比喻职场中那些干活慢、偷懒的员工,并告诫“懒马”:如果不积极努力地工作,那么让老板就会觉得你可有可无,你被踢开的日子就不远了。
类型
1.死脸马更多出现在有阅历,有经验,年纪稍大的员工身上。
他们对职业已经没有新鲜感,不甘心离开,却也不想多做事,因为觉得没什么回报,所以得过且过,每天混日子。
这类人是老板最痛恨的一类人,一旦有机会,是必定会裁掉的。
而对这些人来说,年龄就是一道坎,再去求职,肯定困难。
2.卧槽马是指满腹才华经验丰富,却因个性原因逐渐不受重用,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人。
他们大多有偏执的个性,较低的情商,故而与同事难以相处,也得罪了不少客户。
导致领导既爱才,又难以管理,只好将他调至较为清闲的部门。
“卧槽马”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辜负了领导对他的期望,又辜负了自己的才华,最后落得有志不能伸的地步。
3.负重马“负重马”是职场“懒马”里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他们大多被家务和孩子拖累,家庭与事业一时难以两全。
很多职场女性在结婚生子之后会有一段困难时期: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日益增多的家务,一边,是不努力就要被辞退的工作。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困扰着不少男性,尤其是娶了一个事业型妻子的男性。
改变
没有危机意识,不能与时俱进,是很多员工的通病。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沦为“懒马”,要想有更好的生活,就一定要勇于改变。
真的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发现,所有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