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十大效应
现代企业管理10个金点子

现代企业管理10个金点子一、坚持用制度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企业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关键因素,人才也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二、推崇、保持人性化服务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须多点人情味,有助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为企业创造财富。
要做到员工爱企业、忠诚企业,形成“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爱企业就是爱饭碗、爱家,让员工融入企业大“家庭”,为之拼搏“卖力”,逐步形成爱企业成为自觉行为,主动为企业服务。
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三、坚持开发创新,采用灵活激励措施有效的激励员工,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创造性开展工作,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企业管理的十大效应

1、鸟笼效应之南宫帮珍创作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克不及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纳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欠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在管理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此外、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3、责任分散效应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示。
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他人的帮忙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忙。
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忙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他人的事。
一个办公室里原本有三个人,每次办公室的卫生都由小张负责。
后来,办公室又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张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轮流打扫卫生。
企业管理十大定律

企业管理十大定律【一.素养】*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
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

最经典的十大管理理论1、彼得原理向上爬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就要求改变淡出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为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2、酒与污水定律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害群之马,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迅速传染,破坏整个组织体系。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要及时清除害群之马。
3、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任何一个组织,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它的各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短板并不是没有用的部分,不能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完全消除。
关键在于弱势对整个组织的影响有多大.4、马太效应圣经故事—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让他多多益善,即赢家通吃.—-要想在某一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这个领域迅速做大,成为领域领头羊之后,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也能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多的利益。
如果没有实力在领域内迅速做大,就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较好的回报。
5、零和游戏原则游戏中总是有输有赢,总成绩总等于零,一方赢得等于另一方输得。
——正在逐渐被双赢理念代替.利己不一定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
—-转变的过程中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要遵守游戏原则。
6、华盛顿合作规律三个和尚没水吃—1+1〈2. 人不是静止物,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事半功倍,一加一大于二。
相互抵触消耗时,则一事无成.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的不多,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为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不是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即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作的更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7、手表定理一个人只有一个手表的时候,可以明确知道是几点.同时拥有2块手表时,反而无法确定.不仅不会更准确,反而会让人失去对手表的信心。
管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管理学中的十大效应管理学中的十大效应01-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
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
但笔者认为鲶鱼效应的分析和应用远不止这些。
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
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而鲶鱼领导者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组织的经营有了起色,成本减下来了,臃肿的机构简化了,无能的沙丁鱼被吃了、赶走了,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了正面的激励,这样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占领市场、保有市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管理学十大效应

管理学十大效应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就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管理启示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
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她们选择的因素。
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瞧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她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在您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您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她得到的却就是100%的不满意。
”“您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您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改变的“蝴蝶”已远不止“计划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加入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地位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就是依靠自己来决定命运。
而组织与个人自由组合的结果就就是: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2、青蛙现象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就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就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就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几个“效应“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几个“效应“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几个“效应“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几个“效应“一、南风效应(South Wind Effect)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暧,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二、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这是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一块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扩大。
也就是说环境会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的影响。
三、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1979年12月,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个貌似荒谬的论断,最终产生了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理论之一,即混沌理论:表面上看起来无规律、不可预测的.现象,实际上有它自己的规律,要寻求混沌现象的规律,加以处理和应用。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
混沌理论则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根据这个效应,可以研究如何把复杂的非稳定事件控制到稳定状态的方法,防微杜渐。
四、青蛙效应(Frog Effect)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跳出去;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十大管理效应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十大管理效应【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十大管理效应》,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管理学知识在事业单位统考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基本每年都会有所涉及。
现小编为诸位2018考生总结管理学中的十大管理效应原理,以备2018年的事业单位统考考试。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鸟笼效应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在管理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3、责任分散效应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
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
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一个办公室里原本有三个人,每次办公室的卫生都由小张负责。
后来,办公室又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张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轮流打扫卫生。
两个人也配合得相当好,办公室还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再后来,又来了一名大学生,他来的第二天早上,当同事都来上班时却发现地上一片狼藉。
大家面面相觑。
原来,小张和原来的同事都认为卫生应该由最后来的同事负责,而那位大学生却认为卫生已经有人负责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就行了。
由此可见,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
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
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就被扩大化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出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如果一个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那么由集体做出的决定往往更为冒险,这是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
因此,领导者在将一项任务交给某个团队去完成时,一定要指定负责人,这儿出了问题找谁,那儿出了问题找谁,最后直接跟负责人交涉就行了。
团队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想让你的批评变得有力,就要让你的批评变得具有针对性,责任一定要分到具体的某个人,否则就会出现这种责任分散的现象,你布置下去的任务多半不会被很好地执行。
4、帕金森定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晕轮效应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
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
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
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霍桑效应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
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7、习得性无助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
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
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
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8、证人的记忆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
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
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
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
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
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
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9、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在行。
10、虚假同感偏差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
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
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当人遇到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人们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