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第二次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2016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6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6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额尔金:英国全权专使火烧圆明园罪魁中国。

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

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

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事件,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期间。

本文将对初一历史上册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许多特权和利益,但中国政府并未完全遵守这些条约,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

其次,1856年发生的一起中英冲突——灵渠事件,导致英法联军进攻广东。

2. 战争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重要的战役。

1859年,英法联军先后攻占了天津、北京等重要城市,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北京,攻占了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这场战争结束后,中国再次战败,签订的条约更加不利于中国,削弱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3. 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两个重要条约。

这两个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香港、澎湖群岛等地;中国政府还需赔款,并给予英国驻京公使驻地;条约赋予了西方列强在华居住和经商的特权等。

4.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以及中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战败使中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力量的薄弱和革新的迫切性,推动了后来的戊戌变法。

另一方面,战争也加剧了中国的国家危机,促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

5. 抵抗与纪念:尽管战争中,清政府的抵抗力量相对较弱,但中国人民并不甘心屈服于外国列强。

后来,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进行了许多反抗和抵抗的斗争,包括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中国也在不断的复兴和发展中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状态。

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影响深远。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抗争外敌、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纪念这段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这篇文章对初一历史上册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战争的原因、战争经过、条约内容、影响以及抵抗与纪念等方面。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 片战 争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 片战 争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根本原因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2、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成为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

二、战争经过1、时间1856 年 10 月至 1860 年 10 月。

2、参战国家英国、法国为主凶,美国、俄国为帮凶。

3、战争进程(1)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2)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3)1858 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4)1860 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占天津,进而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三、不平等条约1、《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2、《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款额大幅增加。

四、战争影响1、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3、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4、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五、火烧圆明园1、时间1860 年 10 月。

2、侵略者英法联军。

3、概况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被侵略者洗劫和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七、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的启示1、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大清的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此次战争是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法国的波拿巴王朝时期、以及中国的清朝咸丰时期。

中英两国对签订条约各执一词,大清水师登上英艇“亚罗”号搜捕海盗,因而发生冲突,引发英法联军之役(1856至1858年),结果两国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英国得派遣外交代表到中国,战事暂告平息。

第一任使节为香港首任布政司布鲁司爵士,他奉命前往北京呈递国书,但途经大沽突遭炮轰,于是1859年至1860年间,战火再起;英军拟保留九龙半岛驻防,经英国驻广州领事白加士爵士与两广总督交涉后,获得九龙半岛南端(北至界限街)连同昂船洲之租借权。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原以为凭借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的通商关系,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以致洋货经常滞销。

同时,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急剧增长,也直接排挤了其它工业商品的销售。

英国既想尽量扩大鸦片贸易,又想大量销售商品,因而迫切要求中国增辟商埠,开放长江和内陆贸易,减轻洋货转输内陆的税收。

当时法国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只在通商城市设立天主堂的条款,力图取得深入中国内陆传教的合法地位。

过程战争爆发广东水师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检查装有走私货物的“亚罗”号船,并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有海盗嫌疑的中国船员。

英领事巴夏礼称“亚罗号”曾在香港登记,要求释放全部被捕水手,为水师官员所拒。

巴夏礼向公使包令报告中国水师在该船捕人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有损英国的权利和荣誉,要求广州当局赔礼道歉、释放人犯。

“亚罗”号是中国人苏亚成于1854年8月建造。

苏亚成非法弄到一张港英执照,并雇用了一名叫亚罗的外国人在船上工作,便称“亚罗”船。

1855年6月,该船转卖给另一中国商人方亚明。

高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doc

高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doc

1.3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要求:(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

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

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2.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应帮助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的角度去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

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生:(回忆,作答)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亦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师:(开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他们要修什么约?生:(回忆已有知识,或阅读课本有关知识,自由发言)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法、美也已接近完成。

第2次鸦片战争

第2次鸦片战争
参考题目:《圆明园,我为你哭泣!》《难忘1860》《把强盗们钉在历史 的耻辱柱上》《站在圆明园废墟上的思考》《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学习测评
1、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A)
A、英法联军 B、俄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2、沙皇俄国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
火烧圆明园
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炮击广州城
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者占领广州
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攻击大沽炮台(油画)
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大沽口炮台
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英法侵略者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洪秀全塑像
洪秀全雕像(位于广西壮族自治 区桂平县城北24公里处的金田村)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金田起义画
太平军作战图
太平天国时代的天京(南京)
曾国藩
背洋枪的湘军
李鸿章
淮军士卒
李秀成
李秀成(1832—1864),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851年,他参加太平军。1853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 “巡查民务”,得到石达开的“见爱”。1856年,他在救镇江和 破江南大营战中立功,次年被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 兵符之令”。天京事变后,他任后军主将,和陈玉成等一起主持 军事工作。第二年,被封为忠王。1860年夏,李秀成和陈玉成、 李世贤再次大破江南大营,先后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 地。不久,李秀成率领一支太平军攻到上海近邻。1863年,天京 形势十分危急。李秀成重回天京,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洪 秀全不听。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写了“供状”,记述 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并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和“防鬼(外 国侵略者)反为先”的建议。在他写完供伏的当天,即被曾国藩 就地把他杀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 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最终 采取的行动是 ( B ) A.谈判政治解决 B.发动战争 C.制定法律 D.割占香港岛
当时西方国家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
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英法等国
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
(忙于镇压起义) 拒绝“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观察右图, 并结合史实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危害及影响。
汉口
天津 烟台
营口
南京
镇江 九江
上海 宁波
为什么说第二
次鸦片战争是鸦
福州 广州 汕头 厦门
琼州
淡水
片战争的继续和
扩大?
台湾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相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 继 同 根本目的 和原料产地。 续 战争性质 侵略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内容
第二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内容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拐卖华工的罪恶
捕掠华工的手段是十分卑鄙的。外国人口贩子 专门招募了一批中国的流氓地痞,采用各种威胁、
利诱、欺骗的手段,说外国如何好,工资又如何高
(1856年—1860年) 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1、原因
②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 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北京 天津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第一阶段 1856年—1858年
1856年 爆发) 1857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定海
1858年 攻陷大沽,进逼天 津,签定《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
广州
(1859年—1860年)
1860年 占领津、京,火烧 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圆明园局部复原图
圆明园劫后遗址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 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文物流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0
第一阶段
(1856-1858)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占领天津。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① 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③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④ 鸦片贸易合法化;⑤ 给英法巨额赔款;英法军费各200 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 ⑥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
;或是设赌局为陷阱,令赌输了的人卖身出国;或
用药酒将人灌醉,然后直接押上洋船;在更多的场
合,是用暴力强行捕掠。绝大多数的被掠者是广东 、福建两省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被掠后往往先押往 “猪仔馆”中暂时囚禁,候船到时再运往国外。
• 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写道: “当一八五五年,予初次归 国时,甫抵澳门,第一遇见之事,即为无数华人以辫相连, 结成一串,牵往囚室,其一种奴隶牛马之惨状,及今思之尤
为鼻酸。”
• 据不完全统计,从1851 年~ 1875 年,出洋至中美洲、南美洲 及美国的华工约有53500人。数量如此众多的华工都是用海船 运送的。西方学者曾把这些运送华工的船只称为 “浮动地 狱”。这些船“同以前的黑奴船完全一样”……
• ……1859 年 10 月,一艘贩卖华工的船,在航行中触礁沉船。
3.6亿 14600 人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比 例
1 1246
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 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请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
侵略国家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扩 大

不 侵略时间 两年→四年
侵略区域 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 和 影响 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多个博物馆中收藏流失的中国文物167万
件,多数是战争时期的掠夺品,这些文
物只占中国流失文物的十分之一
2000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德拍卖行宣布在香港公开 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 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猴首、虎首、牛首。中 国宝利集团花4000万美金购回。 2006年10月,中国寻宝团已赴欧洲寻宝,路漫漫其修远,我们 遥祝他们寻回更多的宝物。
割占领土面积 (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
六十多万 约四十万 四十四万多 七万多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 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 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4、战争的影响
(1)主权严重侵害 (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 反抗(新)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 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 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 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现实怎样?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
国名
中国 洪都拉斯
人口
西方人贩子只顾自己逃生,锁在舱内的850名华工连同沉船一 起被大海吞没。 ──摘自《屈辱的岁月· 奋斗的征程》90~93页
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 十九世纪末中俄边界 •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
中俄边界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间 1858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岭南江北 江东一岛 湖东南 中国西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