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精品历史课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嫌疑中国 水手。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1856 年9月27日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6天没挂英国旗),硬说是英国船,甚 至捏造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 犯,向英道歉。10月10日,叶名琛派人把审讯证明不是海盗的9名水手送回亚罗 号,巴夏礼拒绝接收。21日,巴夏礼发出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释放全部人犯, 并公开向英国道歉。但当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拒收,连 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 鸦片战争爆发。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以及影 响。
• 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 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地点、历史意义。 • 了解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7--11页内容,认真思考并在8分钟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西方列强认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他 们享受的权益太少”
× 提出“修约”要求
①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②鸦片大量输入削弱购买力
根本原因
第二次
扩大侵略权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
英国“亚罗号事件”
直接原因(借口)
法国“马神甫事件”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D.修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5.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毁于(B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以及影 响。
• 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 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地点、历史意义。 • 了解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7--11页内容,认真思考并在8分钟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西方列强认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他 们享受的权益太少”
× 提出“修约”要求
①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②鸦片大量输入削弱购买力
根本原因
第二次
扩大侵略权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
英国“亚罗号事件”
直接原因(借口)
法国“马神甫事件”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D.修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5.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毁于(B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间:
• 原因:根本:
•
直接:
• 结果:
•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 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 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 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 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易错警示 1.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割占领土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领土 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2.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非八国联军,此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而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释疑解难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 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2.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沙俄巧取豪夺,大肆侵略, 沙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法国作家雨果
圆明园现状
10月24日、25 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 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内容
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 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 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 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 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问题思考
主问题: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根本原因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 甫事件”只是他们发动战争的借口。
• 原因:根本:
•
直接:
• 结果:
•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 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 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 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 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易错警示 1.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割占领土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领土 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2.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非八国联军,此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而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释疑解难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 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2.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沙俄巧取豪夺,大肆侵略, 沙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法国作家雨果
圆明园现状
10月24日、25 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 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内容
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 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 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 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 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问题思考
主问题: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根本原因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 甫事件”只是他们发动战争的借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
英法联军进攻, 俄美充当帮凶
过程:
攻陷广州, 逼近天津。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课堂探究
•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亚 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 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就 不会发生。对此,你的看 法如何?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 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权益。 “亚罗号事件”和“马 神甫事件”只不过是他们的 借口而已。
(4)在战争中,俄国得到的好 处是什么?
通过签定《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等条约共 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B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
案”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
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
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B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 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给英国,增加赔款额。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 方大片领土
想一想:结合地图指出清朝
疆域的四至并思考今天我国 的疆域有哪些变化?其中鸦 片战争前后被沙俄割占的领 土有哪些(时间、条约、区 域与面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需 要 思
历 史 永 在 见 证
变 的 痛 心 记 忆
万 园 之 园
考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圆明园遗址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我感到震惊、瞠目、惊呆。我仿佛走进了《一千零一夜》 的场面,两天里,我在价值两千法郎的绸缎、金银首饰、青 铜器、雕像中……总之,我在珍宝台上徜徉。”
——亲身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法国士兵阿尔芒·吕西 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
第一单元
顾恺之 《女史箴图》 现存大英博物馆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法国作家雨果愤怒的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
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 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两件侵华罪行
扩大侵略权
益
英国
清战败,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是近代史的开端
英法主凶 美俄帮凶
洗劫空前 割地最多
中国丧失更多的领 土和主权,半殖民 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费一文钱, 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俄国趁火打劫、强占我国领土
——马克思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名称 时间 原因 侵略者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急需打开 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 片战争
进一步打开 1856-1860 中国市场,
历 史 永 在 见 证
变 的 痛 心 记 忆
万 园 之 园
考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圆明园遗址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我感到震惊、瞠目、惊呆。我仿佛走进了《一千零一夜》 的场面,两天里,我在价值两千法郎的绸缎、金银首饰、青 铜器、雕像中……总之,我在珍宝台上徜徉。”
——亲身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法国士兵阿尔芒·吕西 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
第一单元
顾恺之 《女史箴图》 现存大英博物馆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法国作家雨果愤怒的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
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 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两件侵华罪行
扩大侵略权
益
英国
清战败,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是近代史的开端
英法主凶 美俄帮凶
洗劫空前 割地最多
中国丧失更多的领 土和主权,半殖民 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费一文钱, 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俄国趁火打劫、强占我国领土
——马克思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名称 时间 原因 侵略者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急需打开 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 片战争
进一步打开 1856-1860 中国市场,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四、中国民族工业夹缝中求生存
1、洋务运动中,部分商人、官僚投资新式工业,拉 开民族工业发展大幕。代表人物及企业:①方举赞、 孙英德创立上海发昌机器厂;②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 办继昌隆缫丝厂。 2、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两种势力 制约:①外国资本②本国政府
5、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在“自 强”口号下,兴办军事工业 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提出 “求富”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6、洋务运动意义: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7、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 北京,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补充书上) 答: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沙俄侵吞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间,沙俄掠夺中国 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条约
侵占领土范围 侵占领土面积
1858
1860 1864 19世纪 80年代
中国东北外兴 60多万平方千 米 安岭以南、黑 龙江以北 中俄《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 约40万平方千 包括库页岛 米 44万 《勘分西北界约 巴尔喀什湖以 东以南 记》
《瑷珲条约》
《伊犁条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
1、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兴起背景: 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兴起 2、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持清朝的统治;主张:学 习西方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3、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文祥;地方:曾 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标榜口号:“师夷 长技以自强”,目标:“富国强兵” 4、洋务运动领导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总 理衙门”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
下列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 共割占中国哪一方位多少领 土?你能结合地图说出割占 的条约名称及割占的领土范 围吗?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时间 1858 年 1860 年 1864 年 19世 纪80 年代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 积 60多万平方 公里 约40万平方 公里 44万多平方 公里 中国东北外兴安 中俄<<瑷珲条约>> 岭以南、黑龙江 以北 中国乌苏里江以 中俄<<北京条约>> 东、包括库页岛 在内 中国巴尔喀什湖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以东、以南
下列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直接参与 国家、充当帮凶的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 时间,在北京犯下的最大暴行是什么?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 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 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 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 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 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 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 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 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 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 美名。
5.大破“洋枪队”取得青浦大捷的太平军 将领是( ) A.石达开 B. 陈玉成 C.李秀成 D.冯云山 6.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尼布楚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7.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斗发生在( ) A.江苏 B.湖南 C.浙江 D.广西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摧残,不可弥补的损失,是世界文明的浩劫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名称
1858《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面积
1860《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然而,事实是——
材料二 1853年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和洪都拉斯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材料三 英国驻福州领事在1847年的贸易报告中写道“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 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而在广州、上海等开放口岸,则出 现了大量英制品滞销、积压的现象。 美国商品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 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 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 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10月18日,英军骑兵3500人手持 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利尔上尉》
为什么这次侵略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摧残,不可弥补的损失,是世界文明的浩劫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名称
1858《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面积
1860《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然而,事实是——
材料二 1853年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和洪都拉斯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材料三 英国驻福州领事在1847年的贸易报告中写道“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 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而在广州、上海等开放口岸,则出 现了大量英制品滞销、积压的现象。 美国商品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 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 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 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10月18日,英军骑兵3500人手持 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利尔上尉》
为什么这次侵略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伟时 袁伟时评判历史人物,一贯认为不能简单地从个人品质的缺陷寻找 根源,“决定性的原因是当时的制度”。
鸦片战争博物馆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危机 政治极端腐败 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经济十分落后 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危机 国防非常空虚 人民困苦不堪 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 罪恶的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 一、英国的对华鸦片贸易与中国的禁烟斗争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三、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中近史研究中两种历史观的论争
从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近现代史研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历史问题最终归结为两种历史观的争论—— 两种历史观 (一)阶级斗争史观 (或称“革命史观” “反帝反封史观”) (二)近 代表人物
范(文澜)胡(绳)学派
代化史观
黎(澍)李(时岳)学派
第二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
课程网站
历史思辩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网友一
看了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这篇长文后的直觉,心里很 不平静,极为难受。 中国要欢迎强盗来家杀人放火? 帝国主义列强傲慢地把军舰开到家 门口了,国家怎么办?人民怎么办?我们怎么办?这是发生在150 年前的事情。在150年后21世纪的今天,一个叫袁伟时的中山大学 教授在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要热烈欢迎强盗来家里杀人放火,它 要杀你的时候你不要反抗,以免一下杀不死还得给你再来一下;它 强奸的时候你不要反抗,这样会舒服一点,没准还能体验到快 感………… 我实在想不通,一个74岁的老人,一个老教授,怎么会写出这样哗 众取宠的浅薄文章呢?难道他真的老糊涂了吗? 袁伟时先生的论据可能是真是的,但是他的结论却是错误的。为何? 因为他犯了以偏概全和本末倒置的逻辑错误。历史不容假设。任何 以先入为主的假设为前提来研究历史,都是别有用心,都是在贩卖
网友二 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归为中国人引起的。因为 “马神甫事件”是中国人不遵守中法已经签定的不平 等条约<黄浦条约>,擅自把胡作非为的马神甫处死而 引发的 . 袁教授骂义和团反人类,反文明,那么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血洗北京城算什么呢? 袁教授为历史摸黑的时候是写在中国民族主义盛行的 时候,是写在伊拉克抵抗组织风起云涌的时候, 这种只骂抵抗不骂侵略的文章又一次宣告了其向汉奸 的道路迈出了深深的一步。
表达了自己为了国家民族利益 ,可以把个人生死祸福置之度外 的爱国情操
流放新疆的途中,林则徐又书写诗句: 偶有风雨惊落花,再起楼台待明月
表达了自己处变不惊 ,不怕挫折 ,积极进取 , 重新报效国家的昂 扬锐气
关于对林则徐的评价 不同的声音: 坚决抵抗是盲动,明知中国弱还要打,结果越打 英国索价就越高。 林则徐虽然勇于了解西方世界,但终其一生也没 有像郭嵩焘那样明确肯定西方文明,也没有彻底 摆脱传统的夷夏观念的羁绊.
重要人物
+
重大事件
人物生平
思想主张
评价
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 历史和现实影响//意义
林则徐禁烟(绘画)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林则徐广场和铜像
蛇口林则徐铜像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鲜为人知的林则徐澳门禁烟
伊梨林则徐纪念馆(铜象)
纽约林则徐广场和铜像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鞍村金狮山麓。 林则徐墓为咸丰元年 (1851)朝廷派官致祭时所立。 196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修,1981年又扩展墓园,前砌护坡, 后崐植松竹。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革命任务变化
热点问题—— 鸦片战争时期的“和”“战”之争
(如何看待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主和派)
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
第二章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金田起义与农民阶级的“天国梦想”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外发动势力的勾结镇压革命 三、农民政权的蜕变与“天国梦想”的湮灭 第二节 边疆危机与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一、边疆的危机与中法战争 二、地主阶级的自强求存与洋务运动 三、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与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运动 第四节 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一、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订立
1840年前,林则徐悬挂自勉联: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告诫自己为官要心系民苦,鼓励百姓指出自己的过失。
1841年在两广总督任上,林则徐又高挂警示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提醒自己以宽广胸怀吸收各种意见 ,警示自己摒弃私欲做刚直 硬汉,禁烟到底。
鸦片战争爆发,受被革职查办时,林则徐写下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鸦片战争博物馆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危机 政治极端腐败 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经济十分落后 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危机 国防非常空虚 人民困苦不堪 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 罪恶的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 一、英国的对华鸦片贸易与中国的禁烟斗争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三、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中近史研究中两种历史观的论争
从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近现代史研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历史问题最终归结为两种历史观的争论—— 两种历史观 (一)阶级斗争史观 (或称“革命史观” “反帝反封史观”) (二)近 代表人物
范(文澜)胡(绳)学派
代化史观
黎(澍)李(时岳)学派
第二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
课程网站
历史思辩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网友一
看了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这篇长文后的直觉,心里很 不平静,极为难受。 中国要欢迎强盗来家杀人放火? 帝国主义列强傲慢地把军舰开到家 门口了,国家怎么办?人民怎么办?我们怎么办?这是发生在150 年前的事情。在150年后21世纪的今天,一个叫袁伟时的中山大学 教授在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要热烈欢迎强盗来家里杀人放火,它 要杀你的时候你不要反抗,以免一下杀不死还得给你再来一下;它 强奸的时候你不要反抗,这样会舒服一点,没准还能体验到快 感………… 我实在想不通,一个74岁的老人,一个老教授,怎么会写出这样哗 众取宠的浅薄文章呢?难道他真的老糊涂了吗? 袁伟时先生的论据可能是真是的,但是他的结论却是错误的。为何? 因为他犯了以偏概全和本末倒置的逻辑错误。历史不容假设。任何 以先入为主的假设为前提来研究历史,都是别有用心,都是在贩卖
网友二 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归为中国人引起的。因为 “马神甫事件”是中国人不遵守中法已经签定的不平 等条约<黄浦条约>,擅自把胡作非为的马神甫处死而 引发的 . 袁教授骂义和团反人类,反文明,那么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血洗北京城算什么呢? 袁教授为历史摸黑的时候是写在中国民族主义盛行的 时候,是写在伊拉克抵抗组织风起云涌的时候, 这种只骂抵抗不骂侵略的文章又一次宣告了其向汉奸 的道路迈出了深深的一步。
表达了自己为了国家民族利益 ,可以把个人生死祸福置之度外 的爱国情操
流放新疆的途中,林则徐又书写诗句: 偶有风雨惊落花,再起楼台待明月
表达了自己处变不惊 ,不怕挫折 ,积极进取 , 重新报效国家的昂 扬锐气
关于对林则徐的评价 不同的声音: 坚决抵抗是盲动,明知中国弱还要打,结果越打 英国索价就越高。 林则徐虽然勇于了解西方世界,但终其一生也没 有像郭嵩焘那样明确肯定西方文明,也没有彻底 摆脱传统的夷夏观念的羁绊.
重要人物
+
重大事件
人物生平
思想主张
评价
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 历史和现实影响//意义
林则徐禁烟(绘画)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林则徐广场和铜像
蛇口林则徐铜像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鲜为人知的林则徐澳门禁烟
伊梨林则徐纪念馆(铜象)
纽约林则徐广场和铜像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鞍村金狮山麓。 林则徐墓为咸丰元年 (1851)朝廷派官致祭时所立。 196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修,1981年又扩展墓园,前砌护坡, 后崐植松竹。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革命任务变化
热点问题—— 鸦片战争时期的“和”“战”之争
(如何看待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主和派)
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
第二章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金田起义与农民阶级的“天国梦想”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外发动势力的勾结镇压革命 三、农民政权的蜕变与“天国梦想”的湮灭 第二节 边疆危机与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一、边疆的危机与中法战争 二、地主阶级的自强求存与洋务运动 三、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与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运动 第四节 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一、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订立
1840年前,林则徐悬挂自勉联: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告诫自己为官要心系民苦,鼓励百姓指出自己的过失。
1841年在两广总督任上,林则徐又高挂警示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提醒自己以宽广胸怀吸收各种意见 ,警示自己摒弃私欲做刚直 硬汉,禁烟到底。
鸦片战争爆发,受被革职查办时,林则徐写下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